7

七、文化内容投资手札之新想法:粉丝经济的一些互联网真相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70478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七、文化内容投资手札之新想法:粉丝经济的一些互联网真相

宁波辰海星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合伙人

2018年这是偶像团体经纪公司的发展元年,作为全中国第一个投资于偶像产业的投资人,也希望能够参与到这个大潮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年我研究、投资、经营这个产业的一部分所思所想。

抛砖引玉,欢迎讨论。

大艺人经纪和偶像经纪是不同的

就像前文说到的,大艺人经纪是整个艺人明星产业金字塔的上半部分,而且越向上、越是人才高层次,角度就越锐利。

  • 大艺人经纪做到后来,容易做成给艺人的服务业:公司的分成比例越向上越少。大部分中国的一线明星艺人都是自己拥有工作室,所有员工都是为单人或者几个人做“服务”的。
  • 偶像经纪公司是整个金字塔的下半部分梯形。这些经纪公司大多提供一个庞大的体系(基础设施),从全国甄选有潜力的人才,进行比较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训练,期望成员能够在这个体系中成长为下一代有粉丝基础的明星艺人。

以前中国传媒业还没这么发达的时候,“人”的曝光渠道较为有限,基本就是电影(巩俐章子怡)、电视剧(孙俪)、音乐歌曲(各种歌星)、广告(高圆圆)这几个渠道比较出人。

但是当传媒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偶像”这个产业就诞生了。

我认为本质的原因是媒介变碎片化了:

  • 回想以前一个人怎么才能出名?就是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电视能看到,广播音乐能听到,打开杂志报纸都是他,走在路上广告牌上也都有他,这个人就红了。但有没有发现这些传播都是大众传播的一层传播?
  • 在社交传播时代,每个人信息获取的渠道个性化、分立化、圈层化。我们不一定每天都看电视、听广播、看杂志——我们盯着自己的手机里的各种微信QQ群组、微博上自己选择关注的号、刷着已经被自己筛选一遍的朋友们的朋友圈,融入一个又一个分散的小圈子。

于是乎,社交新媒体时代的“偶像”不再是大众偶像了,而是小圈子的红人。

偶像产业的逻辑和所有新媒体时代的内容产业发展一样,从艺人行业的追求最大规模的曝光,转变成了“能在小圈子内广泛传播普遍共鸣”。

偶像产业与互联网社区产品的共同点

我们当时之所以对偶像产业感兴趣,核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于互联网社区(或者说社群,英文是Community)这类产品有过深入的研究。

当时我们对于社区的研究,得出一个做社区的步骤:

  1. 社区用户一开始可能没有很多人,但大多是对于某个话题、领域的讨论感兴趣,同时可能价值观在某些讨论上有趋同性。
  2. 基于这些有趋同性观点的人,形成一个社区内核,然后围绕着这个内核PGC、PUGC、UGC方式地产出大量的内容。
  3. 让这些内容通过产品机制,更易被发现。即建立一张能够罩住新进流量和用户的内容网络,让这些新用户在这个产品中乐此不疲,让他/她发现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能有足够的探索广度和探索深度
  4. 开始外部导流,在外部导流的过程中,社区的那个价值核心会面临可能被冲散的状况。在这里就需要持续做一些“固核”的工作,有的是价值观的更高提炼,这样可以兼容更多价值观;有的是在一个主价值核心州为建立多个分散的小的价值核心;有的是干脆在产品内部通过产品机制来切割人群和信息流,实现同一个产品的人群分立。
  5. “固核”“结网”“导流”即2、3、4这三个步骤周而复始。

以上每步都有其先后顺序,是不可颠倒的

  • 比如,如果没有价值观趋同,社区用户无法相互认同,没有凝聚力,最后产品会沦为工具向和媒体向产品,用户迁移成本很低,导致用户壁垒低;
  • 比如如果不形成能够兜住用户的网,灌多少流量流走多少,社区无法扩大;
  • 比如如果在导流过程中不做固核工作,原来的社区凝聚力也会消失,同样沦为用户壁垒低的产品。

社区价值观,这些信念和信仰的衍生物,就是所谓“社区调性”和“社区氛围”的一些东西。

一个成功的偶像团体和公司,往往也有一个广泛传播的明确的价值主张。

这个价值主张会影响3种人:公司艺人、粉丝和公司员工。

有个大概的传递顺序,是公司高管-->公司员工-->公司艺人-->粉丝,不过更多时候这个价值观是弥漫在整个空气中的。

粉丝们会接触到的最多的关于价值观的东西,是艺人和艺人产出的内容。

粉丝群体好比社区类产品里的用户,初期总有个核心,叫核心粉。

他们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话,这些东西会在偶像团体的饭圈文化里留存,会为后来进来的新粉做示范。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会起正面作用,坏的就会起负面作用。

公司和粉丝们,一起产出很多内容,就好比社区类产品里的PGC和UGC内容生产。

接着,要有很好的内容发现和搜索机制,保证新粉进来后有事可干。最底层就是有各种内容可看,然后是彼此有认同感的一群人一起讨论、甚至吹水都可以。在深度点就可以应援会的各种工作了,应援会的管理和分工也是大学问,我以后再讲。

在建立好粉丝留存机制之后,才可以开始灌流量,而且还要避免大流量把原来的饭圈价值观给冲散掉。当然如果原来的饭圈价值观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消极负面,大流量倒也可以把原来的冲走,然后有意识地开始引导和重塑。

但是价值观,始终是一个偶像团体经纪公司所不可或缺的。

社群价值观运营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组织因价值观而聚集,社群是组织的一种表现形态,所以社群因价值观而聚集。

每套价值观,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世界观说明,我们对于周遭事物的解释和判定是什么样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

在社群运营过程中还会常见的两个问题:

  • 价值观极端化

最早的论坛形态之所以能够火热,因为主题和回复的感受让大家开始就着一个话题在互联网上抱团。论坛第一次将讨论留底并进行传播。微博让内容更广泛地更便捷地传递给了更多人。弹幕的原理同理,让更多的人更方便的看到更多的讨论。

这种传播和电视媒体所带来的广泛覆盖还不同。社交网络让原来看不到的信息和思想被看到了,让大家的感受得到了释放,基于这种感受的释放,产生了共鸣,让大家感受到了群聚的感觉。

这种群聚的兴奋感是动物性的。是《乌合之众》中描述的典型场景。整个群体的道德标准是以下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如果没有绝对强制力来控制的话。

因为属于某个群体,所以每个个体都感受到被环绕的安全感,群体的光环为个体提供温暖和能量,于是无所顾忌。每个个体不是个体本身,而是群体的一部分,一个无意识的细胞。

无意识的细胞,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价值观极化的,一个极化的基因和细胞,也极容易在一个群体中进行传染。所以价值观极化的避免方法,是规定好“底线”。

这个“底线”既包含价值观本身,又包含行为规范。什么事情就是不“对”的,什么样的行为就是不“好”的。这种往往通过官方或者官方认可的人员和组织来进行宣传,明确表达边界。

做好“底线”传播,能够有效避免价值观极端化。

社群分裂的状况,往往是由两套甚至多套价值观核心导致的。这也是运营中的失误,是可以避免的。

社群分裂的后果会比较严重,一开始表现为相互征战讨伐不断,比如TFBOYS三小只的3个饭圈;后期爆发大事件会直接导致大规模的用户流失。

所以我之前说的社区经营中,如果要做新的价值核,肯定是一个大的带很多小的。如果倒过去看TFBOYS的饭圈运营,应该强调团在个人前面,而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的个人盖过团体。明确地表达当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应让位于团队利益。这样团就会是最高级的存在,就不会解散,而成员都是团体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经营地长久,粉丝们也会更和气。

双边用户平台的冷启动

如果粉丝经济和社区产品有类似的机制,那么一些社区产品发展的历程也会给更好的运营粉丝经济带来启示。

回顾两个社区产品橙光和知乎走过的历程,初期是个单边用户模型,即内容消费者也是内容生产者,内容生产者也是内容消费者,内容是UGC的。

两家公司都非常成功地建立了让其中优秀的UGC内容生产者脱颖而出的机制,其中一部分人的UGC可以经历PUGC的过程最终到达PGC:

  1. 橙光和知乎首先都为这些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橙光不用说了,他们持续在迭代他们的文字游戏精灵;知乎在不断优化他们的内容生产工具和内容发现机制
  2. 建立合作和竞争机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协作的同时,也让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感和向上动力
  3. 让从事内容生产的人先赚到名,但是之后要能够赚到钱,而且是比较大的名和比较大的钱。我觉得“名利双收”的程度是衡量一个社区平台成功高度的重要标准。

类似的历程我们也可以在淘宝这个平台的发展过程中看到,实际上原来的一个自循环的圈,可以变成一个平台双边两个循环来形成生态。

直白地说,就是社区中原来一部分和大家差不多的用户,分化出了一批专门从事内容生产的人和团体,以内容产出为主,内容消费为辅。

这个过程如果用在偶像粉丝圈里也是同理,公司当然会主动的产出很多内容,但实际上一个粉丝每天消费的,大量的是饭圈本身产生的内容。所以其实原来我们一开始以为这是个BtoC的生意,其实是个从BtoC起头,慢慢走向CtoC的生意。

在CtoC的过程中,也会经历从单边用户模型转向双边用户模型的过程,中间肯定要完成下面几步:

  • 鼓励饭圈本身和饭圈里的KOL成长起来
  • 对于有较高专业组织分工要鼓励
  • 甚至对于在商业上有诉求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总结来说是:

给愿意从事内容生产的用户提供好的工具和素材,促进他们更频繁地生产更好更多的内容

目录

附、文化内容投资手札复盘和新想法——2015年和2016年的观点

一、文化内容投资手札复盘——我在过去两年讲过些什么?讲对了什么,讲错了什么?(上)

二、文化内容投资手札复盘——我在过去两年讲过些什么?讲对了什么,讲错了什么?(下)

三、文化内容投资手札复盘——再谈渠道

四、文化内容投资手札之新想法:反馈和迭代(上)

五、文化内容投资手札之新想法:反馈和迭代(下)

附:索罗斯 金融炼金术 解读和学习

六、文化内容投资手札之新想法:组织的学问

七、文化内容投资手札之新想法:粉丝经济的一些互联网真相

附:树立一个粉丝群体要注意的事项

八、文化内容投资手札之新想法:内容付费是颠覆性变化

九、文化内容投资手札之新想法:媒介到底是什么?怎么找到新媒介

十、文化内容投资手札之新想法:所有的内容公司,最终都将是游戏公司

十一、文化内容投资手札之新想法:媒体集团的发展路径

结语:2018年之后,一些关于投资,应该发生的追问

附: 20170530 付费视频市场格局推演和猜想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