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到底是不是产品的错?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mcaff.com/discuss/2510133488817216?newwindow=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到底是不是产品的错?

9月8号,“人物”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来讲述外卖员的现状,如何被平台的算法规则所束缚,被迫做出一些道路违规的行为。

朋友圈里有人吐槽,应该怪罪外卖公司的开发、产品、运营,他们是规则的制造者,他们应该权衡各方(买方、商家及骑手)的场景及利益。

作为产品、开发、运营,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一周前   10471 阅读
  • 是资本的错。

    产品是企业与用户交换价值的媒介,外卖平台的价值就是将小商家和用户无缝衔接,现有的巨头产品已经完成了这一点。接下来要去做的是优化,以此为基础拓展出更多的使用场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成就伟大”的一条路。不幸的是,问题恰恰出现在这条路上。

    资本的眼中,没有感情,所有人都是工具人。不是吗?

    在走上这条路的时候,资本需要解决拦路的一些小怪,譬如说:订单实时跟踪、最快配送、订单复购……至于怎么解决、谁来解决、谁来承担风险这些问题,他们在乎吗?他们不在乎。

    只需要确定一点:我得将自身从这些问题引发的风波中摘出来。洪水滔天,与我何干?

    我可是要“成就伟大”的啊!

    以下内容是饿了么的凌晨发文:

    9月9日凌晨,饿了么表示将上线新功能:在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 “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

    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将心比心,饿了么在保障订单准时的基础上,希望做得更好一点。

    1、饿了么会尽快发布新功能:在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 “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如果你不是很着急,可以点一下,多给蓝骑士一点点时间。饿了么也会为你的善解人意一些回馈,可能是一个小红包或者吃货豆。

    2、饿了么会对历史信用好、服务好的优秀蓝骑士,提供鼓励机制,即使个别订单超时,他/她也不用承担责任。

    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多么优秀的策略,对于如何解决问题闭口不谈,对如何转移矛盾玩的是炉火纯青。

    【平台和骑手的矛盾】转移给【用户和骑手】,工具人嘛,你们随便斗的死去活来,可别溅我一身血,我这身白衣可不耐脏。

    随便设想一下可能出现的结果:

    1. 经常选择等待的用户会被标记为“低优先级用户”,被延迟派送更久;
    2. 经常选择不等待的用户,会被标记为“低质量用户”,会被加价;
    3. 外卖员选择优先配送不接受等待的订单。

    暂且不提【接受等待】这一功能对于旧矛盾的解决情况,这些伴随而来的衍生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资本的贪婪是没有界限的,对于工具人剩余价值的剥削是没有止境的。

    外卖市场需要更多的竞争者加入,否则再完美的产品设计、运营计划也无法修补现有的漏洞。

    另外,资本的“成就伟大”,与我等何干:)

  • 首先,这是一个现象,不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多方博弈最后的结果,不是哪个人或哪些人本不想这么搞结果不小心搞出来的。

    外卖这件事和人类活动中的大部分事情都一样,有多方参与,各有各的要求。平台要赚钱,商家要赚钱,外卖员要赚钱,客户要少花钱吃好饭。每个参与者都想要往前一步,但也都能退让,到最后你推我我推你,在不掀桌子的情况下达到了受力平衡了,这事就这样了。

    这件事能发酵,问题在于参与博弈的各方中,有一个外卖员太过于弱势,结果被推到了桌子角上,利益被压榨到路人都看不过去了。恰好有个良心媒体发现这事,给他们赋能了话语权,让他们强势了一点,才打破了格局,让其他参与方做了退让。

    但这种退让不会是稳定的。媒体不会天天盯着这事,外卖员作为外卖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可替代性过强,本身没有谈判筹码,热度过去了还是会一步步回去现在的状态。东边不黑西边黑,平台总有办法找到新的降本增效点。

    那就无解了吗?

    其实这件事的核心问题在于,缺失了相关法律的参与。

    人类社会从来就不是我想干嘛就干嘛,我觉得不影响其他人,那其他人管不着。只要你还在社会中,总会对外部没有干系的人产生影响。历史经验早就证明了,你企业剥削自己的员工,哪怕签协议时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后出了问题闹起事情还是全社会买单。所以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法律,让人们在互相博弈时有个底线,一个保证不会有人跳下来掀桌子的底线。

    很明显,当前的搏弈状态,外卖员被挤在底线之外了。当前的法律对平台和外卖员的劳资关系管理缺失,导致平台和外卖员全凭自身实力博弈。看着是平台稳压外卖员,但十九世纪企业主和员工不也是这样,哪天情绪发酵外加天降猛男,六百多万人搞个无外买节,不就变成社会事件了,万一再由此引发更多互联网领域劳资矛盾一起引爆,再来几个国外势力煽风点火,说不定互联网系统都会瘫痪几天,造成的损失还不是全社会承担。到时候外卖平台会赔吗?赔你个鬼。

    所以这事不是去骂资本贪婪,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冷血。游戏规则不是谁定的,是互相博弈出来的。归根结底是外卖员太弱势了。当下最可行的办法也就是趁着这波媒体关注,趁外卖员有发声能力的情况下,政策跟进或者立法跟进,给外卖员永久的赋能。或者哪位大佬能搞个合法的公会出来,六百万人哦,谁能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不得吊打美团饿了么,说不定能发展出什么怪物呢。

    不过到时候可能更多人会来吐槽外卖磨磨唧唧黄花菜都凉了。呶,人家往前走一步,那肯定别人都要退咯。

  • 忍不住说几句,任何问题的成因必然都是多元的,只不过有主有次,将问题完全归咎于某一方,一定是片面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最大的责任方是“资本”这句话是错的,应该是“资本方”,因为资本是无属性的,资本的属性和导向是操纵在资本方手里的,而资本方在这件事情上,犯的最大错误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入行早一些的人,可能还记得淘宝的十月围城事件(2011年10月,淘宝商城毫无征兆发布新规,调整技术服务费和商铺违约保证金,最高涨幅高达150%。再加上淘宝一贯的强硬态度,终于使中小卖家的愤怒、无助与诉苦变成了行动整齐划一的“淘宝十月围城”事件。),事后张勇也曾反思:这件事情以后,我最大的体会和收获就是,阿里巴巴做得已经不是一个生意,我们的平台已经有了社会公共属性……

    忽略“平台的社会公共属性”几乎是大公司的通病,犯过同样错误的还有滴滴顺风车做社交,百度卖吧事件、搜索竞价排名,还有腾讯和360的二选一……

    但非要说是资本方想要压缩骑手送餐时间,和顺风车做社交,其实也是不妥的。因为资本方不会做这么细致的决策,资本方的目的只有一个:怎么赚钱。而不幸的是,当一家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时,员工在工作中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也必然是淡漠的,所以产品决策层做出的决策就是:压缩送餐时间顺风车做社交。简单表述就是:

    资本方:怎么能让更多人用/赚钱?

    产品决策方:最大限度压缩骑手送餐时间和顺风车做社交

    所以,把所有的锅都甩给资本方背真的合理吗?产品人真的一点点都不用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么?我从不否认资本方是最大的责任方,但决策方也不能把自己撇的像白莲花一样干干净净。

    多说一嘴,产品经理可能是做大大小小决策最多的工种之一,所以产品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决策能力”,而在决策能力模型中,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俞老师提过的“同理心”,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如果做不到同理心,也请在做大大小小的产品决策时,至少坚持“不作恶”的底线。

  • 其实最主要的是资本的错。

    资本是逐利的,在外卖行业如何能更好地逐利?

    看看18年独占鳌头的滴滴吧。

    垄断行业是获取行业利益最好的捷径!

    如何垄断行业?打击竞争对手;如何打击竞争对手?可以采用更好的服务;如何有更好的服务?可以采用更短的配送时间,提高客单率;如何拥有更短的配送时间?通过强大的地图道路数据,走灰色边缘,钻法律的空子,那么自然而然的这个算法系统就被设计出来了。

    其实在整个劳资市场,骑手被压迫只是冰山一角。法律要求一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一天不超过8小时。但互联网的伙伴们还是一直996,为什么呢?还不是怕走早了“末尾淘汰”和“绩效减半”?那制定这样的规则的锅是谁的呢?是薪酬绩效专员的?不会吧不会吧!

    哎,都是内卷惹的祸!

  • 看完《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都在吐槽资本的残酷,平台的压榨。我们在同情外卖小哥的同时也不要被一言以蔽之,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了解的。

    1、平台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提高配送效率,才会在供给端设置一些规则,美团还有“准时宝”这类产品,也是在给外卖小哥增加压力。

    2、那些外卖软件的产品经理其实也清楚那些外卖小哥的不容易,现在报道外卖小哥出交通事故的新闻也不在少数,但是产品经理背在身上的压力也不小,他们要对老板负责,对数据负责,外卖小哥的遭遇他们也爱莫能助。

    3、为了维持每天几千万单的数量,平台、外卖站点、外卖小哥都在玩命扛,大家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好这件事情,这是个庞大的工程,不是很多网友随便说说那么简单。

    4、一切的一切,都是利益二字在作怪。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 1、首先是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老板)的错:把最短时间送达当成了赢得市场的主要法宝。这是问题的核心起源。

    2、其次是运营的错:为了提升绩效,甚至能“规划逆行路线”。再运营眼里,只有数据,没有安全。没有管控好老板的需求。

    3、然后是除老板以外的产品经理们的错:仅仅考虑了老板的需求,没能考虑骑手的需求,更没能考虑社会责任和法律的底线。错误理解用户需求(用户需要更快送达,是指“在合法合规且安全的基础上”更快送达,而不是无条件的更快)。

    4、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机制来改善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漫长的时间。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介入、加速这个进程。

  • 是也不是。产品是既定规则的设计者,现在这个规则出现问题,产品当然跑不了。但产品同时也是公司战略的执行者,除非是张小龙这个级别的产品,否则还轮不到一个产品来决定公司整体战略的方向。

    主观分析一下:

    外卖平台的核心目标或者说愿景是:

    • 让客户顺利吃到想吃的外卖
    • 让商家有更多的订单
    • 让骑手有更多的收入

    产品需要同时满足这3方的诉求才能把平台盘活,但资本不是慈善家,平台也是要恰饭的,问题就出在这了。

    平台要想有更多的收入,商家那边也不能压榨太狠,就把目标分散到骑手上了:

    • 首先是骑手招募上:招少了没人送,客户和商家不满意,招多了成本上去了
    • 然后就是配送费成本:配送费对于平台一方面会从商家和客户处收取,另一方需要支付给骑手,这一来一回,产品们一看,这个地方是一个可以突破的点啊。于是各种算法就来了:
      • 派单:别让骑手闲着
      • 拼单:最少的跑动送最多的单(最气的是1单5块另一单4块的话,拼单可能就给骑手7块,得,又帮平台省2块)
      • 送达时效:最短的时间送更多的单
    • 于是,又有了新的问题,算法还达不到解决现实各种复杂场景的程度,堵车了?摔倒了?出事故了?门锁了不让进?...
    • 所以,你会发现,超时的订单往往出现在:
      • 订单高峰期:骑手资源不足
      • 骑手手上有多个订单(为了怕被偷餐,看着小哥们提一堆外卖爬楼送餐过来,真的心疼)

    最后,这两天饿了么和美团也是先后公关,把问题引到配送时效上。

    其实吧,作为点外卖的客户,我真的没跟送餐时间那5分钟8分钟较劲过,我的诉求是能吃到好吃的外卖,而不是非要最快的时间吃到。

    与其在配送时效上做文章,倒不如出个骑手评价系统,给你们的派单拼单算法做评价,什么时候,骑手真觉得这个算法帮他忙提高送单效率,提高收入了,那才是算法的价值

  • 对社会和公众而言,产品有很大的错误。被骂被批是应该。

    错误所在:市场竞争过激烈,需求平衡没做好,追求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枉顾社会责任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产品经理要有担当,犯了错误要勇敢担责,找出问题,解决他。如果一味地推脱这是资本的错误,是老板的错误,那产品被诟病是需求的搬运工,业务的传声筒,那就是活该。

    对公司而言,产品没有错误。

    市场竞争形式逼迫,如果服务做不好,公司可能就活不下去,同事也都离散,工作也没了。

    那这种情况是谁的锅?

    这种时候不是分锅的时候。更应该呼吁政府或由行业协会出面,制定更加兼顾各方利益,更协调发展的政策。

    问题总是存在的,我觉得这篇文章曝光得很好,他不全是追责,而是道出了一个实情,告诉我们一个行业的辛酸和不良竞争,需要大家的关注,推动制度改革,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好。这个应该也是很多产品人从事产品工作的驱动力之一吧,直面问题,更好地服务和回报社会。

  • 这个文章,是真长。但是通篇看下来,不只是系统规则限制了外卖员,我还看到了商家对外卖员的态度,时间固定,商家慢慢悠悠的做饭,骑手着急,因为送餐晚了顾客可以差评骑手,骑手不能差评商家。平台的用户思维也强加给了骑手,让他们以用户为中心,服务号用户,拿的钱就多,那骑手就像下面说的,他们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的,能赚钱,比什么都重要。

    “熊警官说,他经常和外卖骑手聊天,发现这个群体的想法很简单,就想着不超时,不被顾客差评,不太把自己放在心上,人身安全永远都不是他们的重点,如何准时地把餐送到顾客手上,才是他们的重点。”

    而平台并没有平衡好各方的利益,一切都是在以消费者为中心去设计这些规则,规则的设定,是为了效率的提升,为了对外界的数据好看,发生的事故,相比他们的数据,比例太小,对他们来说,可以忽略。而所谓的超脑、方舟,也都是根据大数据算出来的,他们是机器,他们没有感情。他们能模拟固定场景,但他们模拟不了人心。

    所谓的多等几分钟,可能饿了么相信人心都是善良的,通过用户心理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是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整个行业不要再打效率牌了,用户真的不在意多久送达,40分钟能送达的,那就40分钟,没必要非要压缩到30分钟甚至20分钟,这样骑手可以接更多的订单,也不至于太拼命,他们也是人。而这种时间数字有意义吗?好像有,是冷血的数据。

  • 这个问题,没法明确是谁的锅。产品,开发,运营,虽然是规则的制定者,但是也是公司利益导向的。那么错在公司吗?公司也是需要运作,需要资本支持的。每个游戏都有规则,只不过在规则的范围内,需要更人性化。在公司的利益和决策之间找到平衡点。

    其实,对于大多是的消费者来说,那几分钟可能没什么,只是平台之间的一种竞争的概念而已。

    PS:最近有个同事想要进来,但是没有邀请码,请大家多多点击认可!谢谢❤

  • 作为对立面,双方都会各执一词,各自立场都有道理

    设定的时间被优化了,如果无法达成自然会打破这个规则

    如果能执行,就是合理,我们也不能要求永远一块钱吃大餐

    它有它自身的资源价值,平台为骑手(众包)分单分润,给予你规则,你可以不执行或者无法执行

    平台会根据自身科技化水平,一直优化下去,这是市场需求

    骑手因为自身原因不遵守交通规则等,技术是没有对错的吧

    为什么众包商不能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优化取餐送餐的设备工具,更优化的系统拨号等,每一个动作节省骑手时间,一样可以优化出1分钟,

    然后圣母们又会说 好比机器人,

    可是,谁有不是呢,

    或许真的是福报吧

  • 谁的错这个没法评论,只不过就事论事来说,产品可以有几个阶段。
    1.抢占市场:配送效率越高,就越有竞争力,这样用户更多,订单的更多,对这个产品来说收益也会更高,当然了收益高了,资本,老板===都会满意。
    2.深化产品:市场差不多确定的时候,就需要去深化产品。举例,现在就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个平台占了大部分外卖市场,那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深化产品了。很多时候应该改正一些因为产品初期为了利益而做的功能。更加有人性化才行,提高用户的认同感。

    大家都是做产品的,我说句话,同时也是我的格言:做一个有温度的产品。

    这句话大家思考一下,不强迫,只不过希望世界更加美好。

  • 没人是错误的,资本也只是助推器,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们更是如此,算法加快了数据处理,优化行动路线。其实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社会进步。你可怜外卖小哥,孰不知因为算法的集成,让外卖小哥一趟可以跑多单类似顺风车,让小哥同样时间和效率下产生了更多的价值。我觉得,不要害怕算法,算法只是助推器,而不是决策者。

  • 用之前看过的一个网约车和的士的新闻里面的内容来说:类似外卖这种情况,网约车主被平台剥削,但是却干不过平台的事情。

    有个的士司机的回答我觉得很棒:
    1.他说他们把开出租车当做职业了,而对于网约车司机他们却不是。
    2.他说我们出租车司机平时都在一起吃饭,所以如果有人出事都会帮忙,而网约车他们却相反,因为无组织一旦出事,更多的人只想当那个望风人,如果有好处就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有坏处就躲得远远的。

    通过以上两点来说,资本虽然可恶,但只怪我们没骨气。(把事件放大看的话,此事与侵华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很懦弱,被国际资本随意瓜分土地等,有点类似)
    在结合现实事件,就出租车司机集体闹事的新闻挺多的,如果他们自己不站起来,谁帮他们都没有用,最后还是会死在资本手上。

    最后,出租车市场目前的看似健康的环境,是出租车司机他们自己争取来的,因为他们把开出租车作为了职业,作为了事业,换句话说是他们的命。
              中国目前能够在世界中有地位,也是我们自己争取来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家。

    希望以后我们都可以自私点,多为自己考虑多有点法律意识,“忍让”“降低欲望”是我们的生活习惯。


    最近看了八百,不知道“四行仓库”那场战役如果没有顽强抵抗,之后的事情发展会是怎样的。
    (来自百度的一段话:历史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都是同气连枝的,帝国主义的矛盾仅仅是因为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利益分配不均而造成的,不会为了中国的利益主持公道。因此可以说是四行仓库这场战役的原本目的根本没有达成,但是正是有了这一些人的牺牲,才唤醒了更多有血性的中国人,才能够在未来几十年中不断涌现出英勇牺牲,为国奋斗的英雄人物。)
    ---------------------------------------------------------------------------------------------------------------------------------
    感觉上我们用户、产品、平台像资本同气连枝,瓜分着外卖员劳动力。只是平台资本 > 产品资本 >用户资本,毕竟谁也不想吃亏。

  • 这为啥是一个错了呢?这是一份工作,各方利益平衡后的结果。不接受可以不做去做其他的工作,为什么不去做其他的工作?因为其他的工作大概率更烂。

    媒体只是抛出一个他们觉得有问题的现象,赚够眼球博得同情,最终完成足够曝光的KPI,并不考虑实际原理解决方案。那我们也应该反问:媒体只做曝光,只为曝光KPI负责是一个错误,他们曝光了就该去负责改正。

    我们要求媒体对所有曝光的事件,进行闭环跟踪并解决,他们是否愿意,这样是不是也错了呢?

    两三年感觉可能性不大,但是5年后是不是无人机送货在局部大城市就成为了常态呢?我感觉很可能。外卖骑手问题,未来会被更麻烦的现象给替代:让我们活在系统里吧,别让我失业。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