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宅在家拆快递,拆出万亿的快递赛道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5389480151/1413cf0d700102khb1?cre=tianyi&mod=pctech&loc=7&r=0&rfunc=16&tj=cxvertical_pc_tech&tr=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疫情宅在家拆快递,拆出万亿的快递赛道

9933-46438ac55090a9848f63e9493b13358e.png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炒肝

春节快到了,该买年货了。亲,你今天拆快递了么?

半个多月前,我在网上买了件商品,迟迟未发货。没办法,退吧,再换一家。15号下单,到今天26号,还没收到。期间我也收了不少其他快递,为啥就这件商品死活收不到?是巧合吗?

不是。因为这俩卖家发的都是同一个快递——申通(002468)。由于疫情,其他快递照发北京,就申通停了。这服务水平,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竟然是曾经的龙头老大!

b94b-62450feeb8d3109fbe754811c16e9b71.png

经过此事我才发现,如今三通一达(四通一达中的汇通被百世集团收购,已逐渐掉队)已经明显划分出了三六九等。其中,中通(02057)遥遥领先,市值接近1900亿;韵达(002120)和圆通(600233)位居第二梯队,市值分别是580亿、550亿;申通垫底,只有136亿。

而三通一达加起来,才勉强抵得上一个顺丰(002352)。

可见,快递行业虽然是寡头垄断,但寡头之间,相差甚远。那么申通怎么就从老大变成了最差?中通又是如何后来者居上的?通达系与顺丰之间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如今京东物流逐渐崛起,拼多多也合作了极兔快递,这种背景下,是背靠阿里的三通一达更有前景,还是单打独斗的顺丰未来可期?

一、中通低价抢市场,规模优势明显

快递行业在资本市场的故事,基本上是从2016年开始的。这一年,中通赴美上市(而后2020年在港二次上市),顺丰、韵达、圆通、中通,先后借壳登陆A股市场。

回到2016年这个时间点,三通一达其实并没有这么大的差距。对比收件量,中通和圆通基本持平,略高于申通和韵达。

278b-bb51d46eb37283223486a4a547a7569b.jpg

但从之后走向来看,中通明显甩开了另外三家。为什么?

翻出当年的财务数据,会明显发现一个问题:中通和韵达的快件单价(用营收/快件量)要远低于圆通和申通。与此同时,中通和韵达的毛利率反而更高。

95ed-f99e7d50880cdd26e033a8c357afe2db.png

数据来源:2016年公开数据

也就是说,这俩公司虽然卖的便宜,但却赚的多。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圆通申通自然累死也追不上。但有个问题,如若如此,为什么只有中通形成了碾压优势,韵达呢?

可见,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1.三通一达的财报数据并不直接可比

表面看,圆通和申通毛利率较低。这是因为它们的成本构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派送费用。但是在中通和韵达的成本明细中,都没有这一项。

快递行业怎么可能不派件?中通和韵达的派送费用去哪了?

恰好,在中通的招股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表述(↓):

543a-89b0880854a83033aae80f50de417da0.jpg

摘自:中通招股书

也就是说,末端派送,是由网络合作伙伴负责,中通只收取快件中转费,所以它的成本中自然也就没有派送成本。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通达系的业务模式,都是中转部分由直营负责,末端派送由合作伙伴负责。这也是通达系和顺丰最根本的差距,后面再聊。

所以严格来讲,通达系赚取的确实都是中转的收入。但是从申通和圆通营业成本中,还包含了占比高达40%-60%的派送成本来看,这俩公司应该是把收到的钱全部计入了自己的营收,再把分给合作伙伴的派送费用计入了成本。

2.可比维度下,中通单票价格最低

假设中通和韵达,也按照这种模式入账。还原后四家公司的数据对比大概是这样的(折算下来圆通和申通派送成本大概是1.3-1.45元/票,按照中通和韵达的派送成本也是1.3元/票进行还原,具体过程不做赘述):

31ee-c76076c4e4eeb0b09e7a4abd3e98153d.png

数据来源:2016年公开数据

明显可见,韵达的单票价格并不低。这四家公司,只有中通单票价格在3块钱以下。也就是说,早在2016年,中通就已经开始了低价抢占市场。

另外,中通的毛利率水平与其他几家基本相当,说明低价并没有造成利润损失。因为快递这个行业,具备明显的规模效应。这个道理很简单,车辆运送快递,运一件和运十件的成本相差不大。但平摊之后,单件成本就会变小。

而中通,通过低价进一步扩大市场后,便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二、顺丰服务至上,申通服务至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上面这组数据中,申通定价也不高,盈利能力也不低,但不仅没有崛起,反而严重掉队。为什么?

因为俩字——服务。

众所周知,服务是顺丰能够与通达系拉开差距的关键。而服务,同样也是申通掉队的关键。

1.顺丰重资产投入,服务至上

服务这个词,听上去有点虚。我们换一个量化指标——投入。理论上投入水平与服务质量成正比。

比如顺丰,就是典型的重资产投入模式。陆运买车,空运买飞机。从快递收件,到送到客户手中,全线直营。相比之下,通达系走的都是轻资产路线。只有中转站是快递公司直营,末端派送都找网点加盟。

9512-d291a49ec5740d3359e429902053afd4.jpg

轻资产的好处是便于扩张。截止2020年底,通达系终端网点都在3万左右,而顺丰只有1.9万。所以比较快件量,通达系是远超顺丰的。

但是,加盟最大的问题是,服务质量不可控。所以只有全线直营的顺丰,能够做到准时达。也只有顺丰能够牢牢占据高端市场。

总体来看,顺丰快件量不算大,但营收规模以一敌四。而且,重资产投入,护城河较深。通达系想要抢占高端市场,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实现的。

2.申通资产投入最少,服务至下

所以剩下这几家公司,一直在中低端领域打价格战。但即便都面向中低端市场,服务水平也完全不同。

还是从投入这个角度来看。自始至终,中通固定资产投入规模都遥遥领先。韵达和圆通基本不相上下。而申通,毫不意外,又是那个垫底的。

a873-d5b528dc18443c84afa5d2e72b10d89f.png

图片自制,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固定资产投入小,要么是运输工具少,要么是中转仓库少。这也就意味着,其他快递可能就近中转已经再次发出了,而申通可能还在去中转站的路上。

本节开头我们曾提到,申通定价不高,但盈利能力也不差。现在能找到原因了。这并不能说明它成本控制能力有多强,或者规模效应有多大,而是资产投入少,自然摊销的成本就小。只是这样做,必然是以牺牲服务为代价的。

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按满意度排名,顺丰众望所归,荣登榜首。通达系里中通、韵达上榜。看不到后面的排名,申通大概率又是最差的。就连2020年轰轰烈烈的京东封杀申通事件,某乎网友评论都是一边倒的站队京东。原因无他,都说申通服务太差。

92ca-a34029955600a14ad29725f2ce5ed23f.png

摘自:国家邮政局

快递本就是差异化属性不明显的行业。如果配送服务、运输时效都跟不上,还如何应对行业竞争?

三、快递江湖,风波依旧

如今,快递这个万亿赛道中,通达系和顺丰二元对立。而在通达系内部,中通崛起、申通掉队已成定局。不过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快递江湖风波依旧。

快递本就是和电商相互成全的。现在三大电商平台,阿里、京东、拼多多,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快递体系。

1.阿里频繁出手,入股通达系。已持有百世33%、圆通22.5%、申通15%、中通8.7%、韵达2%股份;

2.京东自2007年就开始自建物流。2021年京东物流已经单独在港上市;

3.拼多多虽然没有布局,不过2020年,极兔快递在中国正式营业,其超低的价格战略与拼多多不谋而合。

2020年,京东已经封杀了申通。极兔因为将通达系拖进价格战的泥潭,似乎也上了阿里的黑名单。未来,三者之间即便不是各自为政,恐怕也很难在别人的地盘上,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除此之外,就只有顺丰单打独斗。不过,如果三大电商平台,真的竖起了壁垒,可能只有不站队的顺丰,在三处都还有机会。另外,比起电商,顺丰更加依赖的是商务用途(比如寄送发票)。只不过,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推广,顺丰这部分时效件的市场空间恐怕也要被压缩。

快递这个行业,当下最大的问题是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否则也不会频繁有人引战。而一旦价格战打响,整个行业单票价格都在下降,最终必然演变成两败俱伤。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