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彻底革掉SIM卡的命?运营商可不答应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1-27/doc-ikyamrmz7647837.shtml?cre=tianyi&mod=pctech&loc=11&r=0&rfunc=16&tj=cxvertical_pc_tech&tr=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彻底革掉SIM卡的命?运营商可不答应|运营商|iSIM|SIM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来源:快科技

  原标题:彻底革掉SIM卡的命?运营商可不答应

  如果iSIM技术能够应用于智能手机,SIM卡的退场还会远吗?

  近日,高通公司宣布已与沃达丰公司和泰雷兹达成合作,将SIM卡的功能合并到设备的主处理器中,并演示了采用iSIM新技术的智能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全球首次将iSIM技术在智能手机上进行演示应用。

  iSIM技术首次应用在手机上

  高通此次进行技术演示时使用的是三星Galaxy Z Flip3 5G,搭载骁龙8885G芯片。高通表示,该技术的商业化,可以在许多使用iSIM连接到移动服务的新设备中推出。

  外媒报道指出,这三家公司正在eSIM的基础上制定新的iSIM标准。iSIM是直接将SIM技术集成到设备的主芯片组中,其关键特性是消除了SIM卡的物理空间需求,同时兼备了eSIM的优势,包括运营商的远程SIM配置、更强大的安全性保障等。

  在高通看来,iSIM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

  释放设备内部空间,以简化和增强设备设计和性能;

  能够将SIM功能与GPU、CPU和调制解调器等多种关键功能整合到设备的主芯片组中;

  允许运营商利用现有的eSIM基础设施进行远程SIM配置;

  向以前无法内置SIM功能的大量设备添加移动服务连接功能;

  能够将移动服务集成到手机以外的设备,包括AR\VR、平板、可穿戴设备等。

7506-620f3748790231832d0f3100a54d165e.png

  早在三年前的 MWC19上海展中,高通就曾展示了iSIM技术演示,当时展会上演示的是高通骁龙移动平台可以用集成的安全模块直接“模拟”SIM卡特有的加密、鉴权和存储功能,属于纯软件式解决方案。

  相较于此次直接在手机上完成了软硬件方案的集成演示,这意味着高通iSIM技术具备了可用性。

  事实上,高通并非第一家提出实现iSIM想法的厂商——早在2018年,ARM就曾公开其iSIM技术,通过在ARM架构SoC中集成SIM卡,使得手机等电子设备能够和运营商实现通信。

  ARM公布的iSIM技术包含KigenOS系统以及安全加密的独立硬件区块,同样是把手机中的应用处理器、基带芯片以及SIM卡集成到一张芯片中。

b4c0-b2fd8aa5c6930bc8db516b495f88883d.png

  从各大芯片厂商在iSIM技术上积极推进的举措不难看出,iSIM是一个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且有取代实体SIM卡以及eSIM之势。

  芯片厂商和运营商的博弈

  对大多数用户而言,其多数电子设备目前采用的仍是实体SIM卡。随着功能机向智能机的演变,SIM卡也从普通的SIM卡向NanoSIM卡发生变化,体积越来越小(从25mmx15mmx0.8mm缩小至12.3mmx8.8mmx0.7mm)。

dfca-5aecead37b17936db8cb7fcf7fdb3a25.png

  但即便如此,NanoSIM卡在电子设备中还是占用了不小的空间,在手表、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中,实体SIM卡更是“巨无霸”般的存在。

  为了应对这种尴尬困境,2016年初,GSM协会发布了一种可编程的SIM卡,即eSIM卡,主要面向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平板灯设备。

  从当时的产业环境来看,eSIM的推出其实也是产业发展需求催生的一种新形态——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提供基础连接。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00亿,基于对蜂窝物联网管理带来的SIM需求将达到300亿以上,而eSIM将占据物联网SIM的绝大部分市场。

  不同于实体SIM卡,eSIM能够直接集成在设备内,无需终端设备预留卡槽,也少去了接触不良、易丢失损坏的隐忧。

  不仅如此,eSIM对应的号码可以远程下载,能够随意切换运营商,还减少SIM卡被复制的安全风险。

  某种程度上,eSIM和iSIM具备相似的特性,其最直接区别在于它们的内置策略——eSIM是连接到处理器的专用芯片,但iSIM则是与设备处理器一起嵌入主SoC中;后者具备更高集成性。

  iSIM符合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规范,并允许增加内存容量、增强性能和更高的系统集成度。随着iSIM卡的引入,不再像eSIM那样需要单独的芯片,而是消除了分配给SIM服务的专有空间,直接嵌入在设备的应用处理器中。

fec7-eab4dc3cfb5f121fdb497ae810c3d677.jpg

  尽管eSIM和iSIM相较于实体SIM卡更具优势,但从实际应用来看,eSIM和iSIM的应用并不高,尤其是后者。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智能手机的eSIM技术的商用,只有一些智能手表这样的设备才能开通eSIM业务。

  一位行业人士说:“iSIM是在eSIM基础上的升级,要实现iSIM技术的应用没有太多的技术难点,真正的难点在于运营商。”

  要实现iSIM技术的应用,芯片厂商、手机厂商、运营商三方缺一不可。从实际情况来看,芯片厂商正在积极推动这一技术的落地,而对手机厂商而言,通过取消SIM卡对手机内部空间进行瘦身则是利大于弊,唯有在运营商这一环节,iSIM遇到了屏障。

  设想一下,如果运营商完全放开,由芯片厂商将SIM卡功能集成到SoC中,用户可以随意切换运营商,那么,运营商自然失去了对用户、流量的把控能力。

  显然,这是运营商们不会想看到的场景。

3ae7-a6055cb19671bf4ce1ce53245371ef6e.png

  不过,任何技术发展的潮流从来不会因为部分群体的利益而停滞。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将有近50亿的消费电子产品支持iSIM,主要的应用队伍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CPE(客户端设备)等。

  不难想见,如果iSIM能够应用于智能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SIM卡的退场也就不会远了。

1762-99e4f5006c7d9107793502ee966afca8.jp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