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超级大赛道,正在启动!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624653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超级大赛道,正在启动!

微信公众号:君临财富。全球投资大趋势。

大家应该都有的这样的体验:一个趋势,当它刚冒头的时候,特别不起眼。但是,当它梦想逐渐照进现实时,很多人又后悔没有上车。

还记得十年前,在股市里劝你买美的、海尔、格力的人吗?

当初其貌不扬的家电公司,回头去看,却是稳稳站在中国人口红利与城镇化发展的快车道上。类似的事情,是不是反复发生,有时一念之差,拍红了大腿?

那我们就来看看,身边现在有没有这种看起来很小,将来会变得很大的新变量。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词“碳中和”,中国宣布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简单说,就是到2060年的时候,中国这片国土上,二氧化碳净增加量为零!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庄严的承诺。

此刻,以未来40年为时间轴,站在2021年的地平线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碳中和产业链将是未来30、40年各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v2-105886a52e750aaf6a4aaa4c55cb7808_720w.jpg

01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

毋庸置疑,人类最早的能源是木材。

古代人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的重要性甚至超越米!而柴的主要成分就是碳,这说明了碳的利用与排放,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史。

人类能源的进化史:从柴火煤炭等高碳燃料,逐步转变为石油天然气等低碳燃料,未来将转换成无碳排放的全电气时代。

可以发现,人类低碳能源的进化史,也是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的发展史。

第一次从木材到煤炭,是以蒸汽机发明为契机,代表交通工具是蒸汽火车;

第二次从煤炭到油气,以内燃机发明为契机,代表交通工具是汽车;

第三次从油气到电气,以电气设备与电动机推广应用为契机,代表交通工具是高铁;

当然对于汽车电动化而言,虽然目前锂电、固态电池、氢能源....等多种路径尚存在争议,但是电动化趋势浩浩汤汤,势不可挡。

自1840年以来,中华文明面对工业革命助推下的西方文明节节败退,其本质原因是:

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文明被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文明碾压。

工业革命,让欧美掌握了化石能源所赋予的先进生产力,通过高效能源利用优势(如航空发动机、燃汽轮机、车用内燃机),在政治,经济,工业全领域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那么,为啥欧美这些年开始提控制碳排放,搞新能源?

有人说,碳排放限制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打压,是先进经济体约束落后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手段,欧美已经享受过不受限碳排放的历史红利,社会文明才发展到这一步的。

还有人说,我们不要上欧美国家的当,我们不应该控制碳排放,中国存在“富煤贫油少气”的现状,就应该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搞火力发电,搞煤制油。

新能源发电都是骗补贴的,国内煤炭未来100年也用不完!

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咱们先搁置一边,沙特石油部长亚马尼有过这样一句名言:

“石器时代的终结并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石油时代的终结也不会是因为我们石油用完了。”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提出碳中和和碳达峰的目标,既是遵循能源利用低碳化的历史规律,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内能够改善环境、倒逼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能够推动国际合作、争取外贸话语权、重塑国际竞争格局。

控制碳排放也许只是手段,通过碳排放推动能源及科技革命,进而达到中国全面复兴才是目的。

毕竟2060年,当我们环顾华夏大地时,一个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科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强国,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02

自从2020年9月22日,领导人首次在联合国大会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共有七次在重大国际场合就碳排放发言。

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3月份正在召开的两会,“碳中和”同样是当红炸子鸡,而十四五规划又再次锚定碳中和。

由此可以确认,碳中和目标不是一句口号,一定会通过传统产业,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节能减排,通过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发展,通过对全民进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来实现既定目标。

当下中国为什么要力推实现碳中和呢?

首先,碳中和引发的能源与材料革命,是中国穿越周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研究古代历史可知,一个王朝就是一个周期,王朝的初期人口少耕地多,王朝的末期人口多耕地少。

当粮食不足以支撑人口规模时,通过战争(丛林法则内卷化)减少人口,重新分配资源。

为什么现代社会可以容纳远超古代的人口规模呢?因为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当科技树不断开花结果,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的时期,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人类生产力水平固步不前时,会慢慢出现内卷化,此时掌握稀缺资源的一方就可以坐地起价。

我国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石油需要通过美元结算,这就意味着我们一直会受石油和依附其上美元的制约。

能源原来是埋在地下,取决于国家的资源禀赋,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而新能源则是由工业水平决定,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光伏面板,风电涡轮机,这些都是制造业。

制造业啊,那是中国人的基本功,到了咱们的主场啊。

凭借制造业那个可以不断优化、持续迭代、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的特性,将释放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能源将首次由资源属性变为了中国人擅长的制造属性!

中国将摆脱能源受制于人的局面,这是何等的幸事!

那时候,我们不用考虑马六甲困境,我们有充分的底气与自信,甚至可以向全球输出无碳能源(风能,光伏,高效电池)。

其次,碳中和是中国与西方世界政治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如今遏制中国发展,把中国当做竞争对手的观点大行其道,中国与美国之间,中国和欧洲之间,现在什么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什么是最无争议的合作方向?

毫无疑问是碳中和!

因为气候、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地区或者大洲所面临的的问题,而是全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我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欧洲将碳中和的时间提到2050年,美国拜登上台后押注新能源,重返巴黎协定。

这就是这个星球前三大势力的公约数,也会是中国维持和各国关系的重要共同议题。

根据计划,欧盟在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最终能源消费的比重需达到 32%,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

“到2035年,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到2050年,让美国实现碳中和。”这是拜登在气候领域做出的承诺,也是他正式入主白宫后落实的一个目标。

毕竟在欧美主流人群中,碳排放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如果不控制碳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可能地球会是这样:

所以,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的我们,也要利用好碳排放这个最大公约数,与欧洲,美国纵横捭阖,拓展外交空间,获取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大家懂的。

03

减少碳排放过程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几乎所有行业均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变化。

机遇是指碳中和任务下的新增需求,而挑战则来自于减少碳排放供给收缩及结构调整,大体可以分成三类:

(1) 新增市场空间巨大的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新能源车、新材料等。

(2)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业,包括钢铁、化工、有色、航运等。

(3) 市场收缩行业,包括火力发电、燃油车专属配套产业、煤炭采掘及流通产业、高炉炼钢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未来我国煤炭消费均有明显下降,这样就对水电、核电、风电、光伏提出了更高的增长要求。

但是水电经过前几年的开发,增长潜力有限,而核电存在安全风险及建设周期长的问题,所以风电与光伏将肩负更重要的使命,下图是未来不同电源发电占比预测: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风电与光伏将成为未来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量,并带动整个电池储能、新能源车的转型升级。

风电的龙头是谁?光伏的霸主在哪里?新能源车的一哥又是哪个?产业链之间的联动关系如何?

相信经过这大半年各大媒体的洗脑,大家都摸的门清,就不逐一介绍了。

鉴于目前市场上,各行业龙头的估值都比较高,基金抱团正处在瓦解阶段,我们建议观望市场情绪释放,待行业板块企稳后,投资者再择机入市。

毕竟这是未来40年的长线投资逻辑,不急在一时。

在此,我们来分析三个受碳中和利好,但是被市场所忽略的行业。毕竟当下低位潜伏,卧倒不动才是正确的投资方式。

第一、有色金属:需求增加,供给压制

有色行业,存在新能源车放量,提振金属需求,如锂钴镍铜铝银等;同时又存在环保与能耗控制,压制金属上游供给,如高能耗电解铝,高炉冶炼,矿山开采等领域。

在电动车投运放量的前景下,高镍电池占比提升预期很足,未来车辆电动化、轻量化趋势明显, 而光伏、风电的大建设,对锂钴镍铜铝银需求均有显著拉动。

其中锂钴镍需求最为显著,其次为银铜铝。

有色金属需求侧放量,而供给侧受到矿产资源禀赋限制,环境保护要求,落后产能淘汰等情况的影响,最近这些年来,有色产能一直在收缩。

搞周期的人都知道,出现供给收缩,需求放量时,一定会导致:行业周期上行!

假如再叠加全球货币放水出现的大宗商品通胀,那么画面太美,必然将出现一波有色盛世。

其中,我们认为镍的预期差最大,毕竟我们是贫镍国,而无论经济复苏的不锈钢还是“无钴高镍”动力电池,镍都是绕不过去的一条路。

那么到底是股票市场选择在印尼有矿的公司呢?还是在期货市场上进行血雨腥风的博弈?请大家自行考虑,此处仅提供一个投资思路。

第二、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低碳排放,绿色环保

普通塑料制品的原料主要是石油和煤炭,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碳排放,同时加剧对化石材料的依赖度。

目前市场主要使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主要有 PLA和PBAT两大类。

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降解原理是降低碳链的断裂难度,使其在特定环境下快速分解,并进一步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相较于普通塑料,生物材料发酵生产过程会吸收二氧化碳,整个过程能实现绿色循环,不会产生过多二氧化碳排放。

随着碳中和推进,传统高碳排放的石化基塑料产业一定受限,叠加“限塑令”政策影响,传统塑料将逐步淡出市场。

而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由于符合低碳环保政策,市场将面临快速增长。

其中,相较于通过化工工艺生产的PBAT可降解材料,我们更看好分解速度更快,行业门槛更高的PLA生物降解材料。

由于PLA产业链上的淀粉--乳酸--聚乳酸属于生物发酵工程,所以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有农产品发酵及深加工能力的公司,比如中粮科技。

第三、海运板块:低碳减排,运力收缩

2020 年 7 月国际海事组织对现有船舶环保能效指标(EEXI)进行明确,针对现有船舶提出新的能耗要求,侧重于船舶自身减排性能的提升,而全球目前多数船舶并不满足船舶环保能效指标(EEXI)要求。

这就好比汽车年检时排放不满足国家标准。

同理,不满足EEXI环保要求的船舶,只能从以下3个途径去适应新规:

1)减速航行;2)旧船出售拆解;3)安装节能环保装置;

由于目前旧船的节能环保装置改造的成本较高,考虑到投资收益,很少有船东进行改造作业。因此后续无论减速航行或是旧船出售拆解,都将导致现有海运船舶供给的减少。

其中以干散货运输、油运等老旧船占比较高的行业,供给收缩最甚!

从长期角度看,国际海事组织对环保的要求持续升级,使得船东在下新船订单前,需要把环保升级要求考虑在内,使得造船选择变得更为谨慎。

海运业未来供给增速减缓,头部公司如马士基,甚至开始尝试用LNG及甲醇等低碳燃料作为船舶动力。

在海运供给收缩的大环境下,最近这半年集装箱海运是什么大环境,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可是一船难求!

同样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原油与LNG的海运需求会随着经济的复苏,维持在高位。

那么碳排放导致供给收缩,估值便宜,周期底部回升的海运板块难道不香么?

04

19世纪,工业革命在大不列颠岛上发扬光大,受益于此,英国逐渐成长为日不落帝国;

20世纪,电气信息化革命起步于美国,通用电气、英特尔、微软从此笑傲全球;

21世纪,新能源革命时代,得益于中国强大制造产业链优势,我们有希望成为新能源的领军者。

分开来讲,

1) 新能源车,无需多言,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中国的电池技术已属于世界一流梯队。

加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在不断放量的新能车应用过程中,中国新能源车技术一定可以不断迭代进步,占据主流消费市场。

如果不相信,可以看看目前新能源车的销量王,不是特斯拉而是五菱宏光EV。

2)风电领域,中国、欧洲和美国三足鼎立,欧洲的西门子、美国的通用、中国的金风是这个行业的大玩家。

我们需要继续发挥产业链集中优势,充分利用直流永磁风机稀土资源优势,不断加强自身技术及成本的护城河,从目前风电领域的守土无忧,变成对国外项目的攻城拔寨,不断收货全球风电大建设红利。

3)光伏,中国有最廉价稳定的电力,最全面配套的产业链,所以我们在光伏领域,拥有全球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

从研发、原料、设备、制造各个链条,在硅片,电池,组件,支架,系统集成,逆变器等所有领域,中国企业都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综上,中国人在新能源的三条主线上都处在第一梯队,那么在未来4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达到碳中和BGM里,音乐不会停,跳舞不会止!

新能源产业会不会成为未来十年牛市的主线?会不会涌现出一批引领全球发展的国家品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资本证券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什么?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为优秀企业融资!

未来A股市场,如果仍然紧紧抱着白酒和酱油作为核心资产,如果酱香型科技仍旧是这场牛市的主线,那么这个牛市配不上我们民族的创造力与进取精神。

要知道,消费赛道虽然有长长的坡与厚厚的雪,但是不会推动中华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也不会帮人类冲出蓝星,走向星辰大海。

05

碳中和引发的能源、材料及人类生活方式变革,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支撑,也是这场中国复兴牛最大的主线。

我们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发布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顾历史并展望了未来中国的复兴;

在2021年牛年春节返工的第一周,与诸位投资者分享了《我们会迎来一场超级大牛市么》,预测了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判断基金抱团不可持续,并认为2021年我们会迎来一波大宗商品通胀牛。

此刻,聊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乍一看,这件事特别遥远。

毕竟,2060年,40年开外啊,谁知道40年之后怎么样?

但实现碳中和,这就是一个战略决心,而中国人做事,往往就是这样:

先定目标,再拆任务,最后撸起袖子加油干!

先定一个难度极高的目标,高到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实现。

但是,一旦实现,就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红利。有了这个超大目标之后,再汇集一切的资源、人才、精力,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把它实现。

比如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全国五年计划,每次为中国下一个五年定一个目标,指一个方向,到期基本能够实现。

当然还有更长期的规划,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如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比如2060年达到碳中和......

碳中和这件事,不是一个远在40年后的目标,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变量。

如果2060年发电领域实现碳中和,那么,风电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20倍,而太阳能会是现在的60倍,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增量市场?

如果2060年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那么,所有的燃油车,都将换成电动车。汽车产业将换一套产业链、换一套规则和玩法,这会带来多大的机会?

如果在“碳中和”的推动下,最终人类实现了氢能社会。那么,未来能量只有两种载体,氢和电。

电来自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自然能源,而氢来自于电解水。通过氢,将波动性极大的新能源电力进行储存,以消纳电网压力。

此时,无论是飞机、潜艇或是坦克,燃料电池加持下的静音技术都不是难题,续航焦虑也烟消云散,因为液氢的能量密度足够大。

可以说碳中和,这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超级大赛道!今年出生的孩子,那个时候正好年满40,风华正茂。

他们这一生,注定会被碳中和所改变。

投资充满着风险,我们不能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

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业绩确定性、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作者:君临团队。

更多成长股分析、行业解读尽在“中国新一代投资研究服务机构”——君临财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