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成年人的学习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12271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成年人的学习

神策数据首席人才官,创始人&CEO

作者:桑文锋,神策数据创始人兼 CEO,前百度大数据部技术经理

一周多以前参加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培训,听朱民老师讲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提到日本由此带来的医疗和教育的发展。医疗发展可以理解,教育的发展让我立即有了兴趣。后来老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老人为了再就业以及获得社交机会,还会进行学习。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对学习本身的认识不深,那时候觉得上学才需要学习,以后不上学了就不需要学习了。我的许多初中同学,一毕业就务农或外出打工去了,真的就是学习终止了。可最近这几年,越来越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儿时的伙伴现在的工作生活已经差异非常大了,春节见面或平时电话,我给的最多建议就是多读书了。但我知道,我提归我提,会不会接受是他个人的事。听吴军在得到上的《硅谷来信》,里面讲到他的同学之间的比较,他就发现那些坚持不断学习的同学,总体是要比那些三十来岁就停止学习的同学,要发展的要好的。毕竟短期多考了几分成绩,还是抵不住多学一倍的时间,龟兔赛跑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本身是个大话题,我在去年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学习改变命运》,回顾了我从小到现在得学习经历。另一篇是《如何衡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主要是讲我是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因为我在面试时,非常重视这点,因此也会更多的关注如何来做出判断。这次我想探讨一下学习的途径。我自己总结学习的途径简单来说是两类:向内学习和向外学习。

首先来说向内学习,包括实践和内省。实践就是“做中学”了,经历丰富,自然就会成长。刘邦的创业团队,樊哙是卖肉的,周勃是吹笛子的,夏侯婴是赶马车的,最终都成了王侯将相,那是在实践中成长出来的。自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加深了人们对实践本身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醒的是要避免重复没有改变的做相同的事情,这样是比较难学到新东西的,除非一种技能的提升依赖反复练习。光有实践不够,还需要内省。每做一段,都需要复盘总结。曾国藩在每次打仗之后,都会烧上一柱香,仔细回顾一下战役的整个过程。而柳传志也从围棋中的复盘悟出了做事的方法。在内省的过程中,对经历的东西抽象总结,让它们固化成自己的知识。

其次是向外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首先来说读书,由于多媒体的发展,读书的方式已经多样化了,可以读纸质书、电子书,也可以是听书,还可以看纪录片等,这些都是广义的读书。读书可以把别人的知识总结直接拿过来用,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行万里路是实地考察,正所谓见多识广。古代的名人也是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多到几个地方,见识自然多一些。像李白仗剑天涯,商鞅在变法之前,到秦国的各个县亲自游历了一翻,才有了后面可执行的变法方案。身临其境,多了信息感知的途径,自然也有了更多的学习素材。阅人无数就是多和人交流,特别是和比自己强的人交流,通过对话的方式,能够更快的学习。书上记录的内容,往往具有滞后性,并且只是信息的一部分,许多知识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获得。

结合我对学习途径的理解,加上我自己的实践,我总结了一套主题式学习法,在《学习改变命运》中有过介绍。经过不断的完善,有了新的迭代版本,我把它总结为“看问走写说”五个步骤。首先,我在一个阶段,只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例如商业的本质是什么?黄埔军校为什么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人?中共为什么有那么强的组织性?等等。

围绕这个主题,第一步是“看”,如前面所说,这是广义的看,看书听书看视频,都是看。我会把相关的书籍都尽量多的看,当时为了搞清楚商业的本质,我看了《腾讯传》、《沸腾十五年》、《富甲美国》、《鞋狗》、《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小沃森自传》、《零售的哲学》等,这样我就会对这一问题有个总体性的认识。网上也会有些公众号、网页文章,但我一般是用来查漏补缺的,单靠看这些轻量的内容,很难形成系统性认识。

第二步是“问”。我自己的微信好友名单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包括 1600 名创业者、400 名投资人,以及 600 名前百度同事,一起其他的一些朋友。每当我在读书或者围绕主题有些疑问或想法,就会在朋友圈把问题抛出来。接下来就会有不少朋友发表自己的看法,非常热闹,很快会让我对问题有了全面的理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发现哪位朋友对这个问题有比较专业的认识。下次我有了相关问题,就会找这位朋友直接咨询。虽然没有这位朋友懂,但通过向他的学习,可以比其他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一些,这就有了优越性。比如最近问过的问题:1,针对老年人的教育,都有哪些公司在做?提供了什么教育服务?2,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经济学家是怎么理解中国这个市场的?是和现在的市场经济的理念一样吗?3,孙中山一生都在追求共和,可最终创立中华民国后,为什么共和二字却很少被提起了?我也咨询了台湾的朋友,他们确实也很少提这两个字。4,淘宝当初是怎么冷启动的?就是开始的商家和用户的积累,是通过百度吗?还是其他渠道?类似的问题,我在朋友圈问了很多,收获也非常的大。

第三步是“走”。特别是和历史相关的,我会实地考察一番,有时候是相反的,因为要去某地,我会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中国历史我对楚汉争霸那段比较感兴趣,在 2017 年的时候我还从西安自驾去了汉中,就是为了看看刘邦当年起家的地方,以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到底是什么样的地形。我对发明家爱迪生比较感兴趣,去年国庆前去耶鲁大学学习时,顺路还去了爱迪生历史博物馆,参观了他当年做实验的工厂。过去一年多,因为学习党史,所以去了不少革命圣地。自驾了桂林-湘江血战-黎平-遵义-四渡赤水-贵阳一线,也自驾了长沙-韶山-井冈山-瑞金一线,还单独去了嘉兴南湖、西柏坡等地。最近看《走向共和》,还打算抽周末去袁世凯小站练兵的旧址看看。在这种实地考察中,让自己和知识的源头建立了物理联系,更加深刻。

第四步是“写”。我创业这三年多来,在知乎专栏上写了 130 多篇文章,估计是创业 CEO 里写的比较多的。有人会好奇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这是和我的时间分配有关。许多具体的事务都交给了团队,我自己主要花功夫在公司战略、组织建设、市场营销这三件事。可以说写文章就是我市场营销的重要工作内容。我每周会有 20% 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写作。对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如果写下来,会更加的系统化,也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第五步是“说”。这主要是演讲和与朋友的交流。我有了一些思考总结,在和朋友交流时,我都会把它讲出来,一方面是分享,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我的思考。能想清楚、能写出来、能讲出来,这是三种不同的能力,都是需要锻炼的。我自己不太喜欢那种“只进不出”的人,就是只能听别人分享,但自己不愿意把自己掌握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心态不够开放,或者说只是单向开放。

有了上面五步,我就可以对一个主题有了更为系统性的认识。当然,整个过程非常的花费时间精力,有人可能会觉得效率太低。但学习本身走不了捷径,半个小时学一本书和一个月学一本书,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再说生有涯而知无涯,皓首穷经不现实,还是活到老学到老比较好,可持续学习。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