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苹果WWDC2019发布会:有软无硬的苹果是黔驴技穷,还是暗度陈仓?!(一)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04921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苹果WWDC2019发布会:有软无硬的苹果是黔驴技穷,还是暗度陈仓?!(一)

北京比邻弘科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几乎没有任何硬核创新的苹果WWDC2019发布会上,所有的更新不是边边角角,就是小打小闹,给人一种错觉:老气横秋的苹果,在华为逆势斗争的衬托下,显的黄昏末日。

v2-293527a30c31234d70e4278ffac87953_720w.jpg

然而,在看似防守策略为主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却暗藏杀机。

(一)黔驴技穷的苹果?

看完发布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点也不奇怪:

什么深色的iOS配色方案,开机快2倍的iOS启动,快了30%的FaceID,支持根据当地日升日落来切换深色模式的方便,增强了图片的编辑功能,更强大的Siri,新增的快速工具栏可以方便地添加时间、日期、地点、旗标以及附件,AirPods 可以通过 Siri 来读取和回复信息。。。。

这些更新和发布,实在谈不上亮点,就是让老罗上来吹,也吹不出花来。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苹果的这次发布会,几乎就是围绕着感官交互而来的:

1】视觉:

首先是深色的iOS配色方案,说是为了保护视力。还记得iOS12发布时,发布的屏幕使用时长的统计和管理的功能吗?之前的版本是限制使用时长,因为超亮的手机屏幕迫害视力造成了很多健康问题,引发了不少关于对科技公司特别是苹果公司的诟病,苹果不得不搞出一个屏幕使用时长的统计和管理,这个功能基本上是一种公关行为,而非产品行为。

同样,深色iOS配色方案就是上次公关行为的延续,并非产品策略,而是公关策略、市场行为,同时也暗含了上次屏幕使用时长管理功能的失败,估计没有明显降低人民对屏幕的依赖。

然后是照片编辑功能。其实,照片这个词已经不适合智能手机了。

从FaceID起,智能手机的拍摄就跟传统相机就分道扬镳了:

单反相机拍摄的是照片,其动作是记录

而,智能相机生产的是视觉效果,其动作是创造

这是完全两条路,前者的道路越走越窄,而后者越走越宽,就是创造视觉。

我们看到的从来都不是真相,视觉本来就是创造出来的,是我们根据视觉神经传递的信号在大脑内创造出来的景象。

智能手机抓住了更接近本质的东西——创造视觉。

闹得沸沸扬扬的某为某款手机的P月事件吗?那张秒杀单反的月亮照片,是手机根据摄像头采集的信号,猜出来的,而非拍摄出来,就是创造视觉。

苹果的图片编辑功能,不!视觉创造功能,从视觉信号的获取(过去讲的拍摄),到后期根据光线角度的重构视觉,再到视觉效果的归档管理都将出现一系列的新局面。(比如,相机的人像模式新增了一个光线调节和一个 High-Key Mono 效果的选项,可以创造出更加好看的肖像视觉,依旧是创造视觉效果。)

再如地图更新。

地图的更新也是围绕着视觉而来的:iOS新增了街景的功能,所有的视觉由全新的基础地图和高分辨率的 3D 摄影构成,帮助环顾功能提供了一个平滑无缝过渡的街景浏览体验。

2】声觉:

声觉的表演主要是Siri为中心,首先是音质的变化,借助 Neural TTS ,Siri 有了一个更加自然的声音,并且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自动化推荐;

再有,AirPods 可以通过 Siri 来读取和回复信息;

另外,苹果也支持让用户通过语音来控制 iPhone、iPad 和 Mac;

3】触觉:

主要体现在iPad上。首先是iPad上配套的Apple Pencil 响应延迟时间由 20ms 提升到了 9ms!这个就是提升触觉体验。

同时,iPad 支持的 Floating Keyboard 浮动键盘能够让你通过双指捏合手势将键盘变为一个可拖动的悬浮窗口,如果没有在用 Smart Keyboard 等外接蓝牙键盘设备,用双指捏合手势将键盘拖到左右手的任意一边打在效率应该会高不少。除了双指捏合手势,iPad还新增了三指捏合复制、张开粘贴文字以及三指左滑撤销手势,按照发布会上的提法,用户再也不用摇晃大尺寸的 iPad 来撤销误输入的文字了。

更为琐碎的还有iPad 还支持了单指拖动选中指定文字、双击选中单词等实用手势,据说有助于提升输入效率。

以上的功能更新和产品发布的林林总总,确实是乏善可陈,跟那个曾经力挽狂澜、曾经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苹果相比,得出一个黔驴技穷的苹果是没有问题。

(二)暗度陈仓的苹果呢?!

苹果的暗度陈仓就在“支持AppleID作统一认证ID支持其他应用作为应用和网站登录”!

有人觉得,这很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没错,这就是苹果这步棋的妙处。

首先是隐蔽性

不显山不露水,没有什么重磅产品发布,而是举重若轻的发了一条消息,而且还隐藏在众多杂乱无章的信息中。

明明就是一个进攻策略,苹果却做出防守的样子,这就叫做妙。

其次是准。

试想一下,历史上都有谁做过统一认证ID,都有谁有资格做统一ID?!

国内主要就是腾讯系的QQ和微信,其他成为业界标准的也就是曾经的微博了。海外,主要就是FB,就连Google想做也没有做成。

你再想想百度为什么衰落了,有人说是跟莆田系勾结,被利益集团绑架,是医药之恶,这是瞎扯。比起腾讯的游戏之恶,莆田系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还有说是因为没有拿到移动的船票,着急忙慌的天价收购91助手。这个解释是好了一些,有进步的。。。

我想换一个角度,那就是百度没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搭上快车,主要是其在鼎盛时期没有能利用其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建立通用的账号体系。

一个普适的、广泛的账号体系就是这么重要,所有做互联网服务的一线企业,腾讯、阿里哪个不是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小小的ID背后代表着一大堆超越了互联网本身的社会资源:

1】支付。支付的背后是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背后是信用;

2】社交。社会的背后是流量,而流量的的背后是影响力;

3】数据。以ID为中心的数据,将是最有杀伤力的资源,这些数据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可以预测。

那么,苹果通过ID这条路实现其生态结构和盈利能力的转变,即转向服务提供商,显然是抓到了要害,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是否狠?!

战略三要:稳、准、狠,前两者苹果都具备了,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和用户基础,战略准确,那么是否狠呢?

换句话说,在这条路上,苹果能走多远呢?

首先,向App、网站开发统一登录能力,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试想,主流的App肯定不会支持的苹果的AppleID的,别说了微信、淘宝、百度、京东不会了,任何稍微有点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都会排斥的,只有那些个长尾的App会支持,在App Store等政策的引导下,相信有更多的App会投入到苹果AppleID阵营中;

其次,苹果走的是群众路线,而FaceID加持这一路线的成功概率。众多的密码和登录名,让用户不胜其烦,而FaceID逐渐成为ID识别的标配,其效率实在是太诱人了,我们应该相信长尾账号的繁琐,以及FaceID的高效,会将很多用户驱赶到苹果的阵营中,使用AppleID作为其主要ID;这是苹果作为硬件厂商的天然优势,AppleID+FaceID,随着硬件性能的持续加强,时间的筹码会向苹果倾斜;

最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

目前还没有到达这个阶段,所谓天子便是海量用户,海量用户比如导致海量的App追随,海量用户+海量应用必然能撬动更大的其他资源。

这么说,苹果赢定了?!

社交账号、手机号码等作为基础的统一ID,目前的统治地位还不可动摇。其一,他们有更广泛的普及度,微信ID和手机号码在国内都是10亿+的用户数量级,在国内拥有AppleID的数量级应该在2亿左右;其二,习惯,习惯这个东西看似简单,实则成本很高,当然中国移动为了让大家学会发短信,创造了黄段子的先河,可谓妙招;要想低成本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妙招连连的。

苹果还有哪些牌可以打呢?两方面:

其一,用户交互上下功夫,这次FaceID提速30%就是这个方向,提升用户体验,使用FaceID就是爽,就是快,就是安全,有超越微信、手机号码的体验,逐渐化优势为胜势;

其二,是后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普及,比如AppleID后直接支持Apple Pay,让用户和开发者都能想用方便安全的支付方案;建立稳固的用户信用体系授信体系,打造更加厚实的各种基础服务,金融服务、征信服务等等。

确实,苹果做服务有其天然的特色,既不同于社交、电商等互联网公司,也不同于电信、银行等基础服务企业,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创新摸索,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来。

硬件空间见顶的苹果,一直嚷嚷着要走服务路线,那么一统全局的服务着力点在哪里呢?AppleID就是一个!

假设有一天,30%的华为手机用户登录了iCloud,用户AppleID来完成各个软件和服务的注册、登录、支付,那么苹果的服务业务就算成功了!

你可以丢掉任何一个品牌的手机,但你不太可能丢掉自己的信用和影响力、支撑他的基础设施,以及其带来的各种便利与服务生态。

这便是服务的力量。

冲出苹果,走进安卓。这也许就是AppleID的使命。

未来假设有30%的安卓手机在使用AppleID,那么苹果的市场空间就增加了一倍。

人口红利和硬件空间见顶的苹果,能否实现硬件+服务的双核启动,创造新的商业生态,我们都很期待!

关于苹果的最新战略的第二篇参见最新文章:苹果WWDC2019:双核战略之iPad OS(二)https://zhuanlan.zhihu.com/p/68179722

关于苹果的ASM业务何时入华,详见如下文章:论ASO效果与中美关系的距离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