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已经离开农村的你,能为曾经贫困的家乡做些什么?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315597/answer/123857041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已经离开农村的你,能为曾经贫困的家乡做些什么?

[视频] 中国人的美好品质之一是懂得报恩,在外发展的人往往会心里想着家乡。你们都做过什么帮助家乡更好发展的事?教邻里发直播买卖东西?还是其他?离开家乡…
1,772
506,626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谢谢

我新今天的邀请,发现这个问题终于能回答了。

我做过而且还会持续做的事情:改变了也正在影响着村里许多家长的理念,让他们明白了:“真正的脱贫,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帮扶,要靠教育”。

用自己的实践,践行了“读书改变命运”的观点,带动村里的越来越多的小孩去读高中,读大学,用知识脱贫,而不是躺着依政府帮扶。。

我成长在豫西南和鄂西北交界的贫困山村,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们村里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对, 你没看错,是07年以前,在此之前,只有3个上过高中的人(其中一个是我爸爸),我们村不算小,一个大队8个自然村,几千号人了。

我爸爸由于家里的特殊原因,80年代初上完高中之后没有参加高考,所以他的愿望就很简单,我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学。我们那儿师资力量有限,我上学的时候,小学和初中代课老师很多。我上学的阶段,由于我们家是差不多同阶段的2个小孩一起读书,我爸妈过的很节俭,为了拿出更多的资金供我们2个小孩上学。

我初中毕业去县城上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从我们镇到县城,每天只有一趟长途车,春夏秋冬,雷打不动早上5:30路过我家最近的路口,从我家走到车辆停靠的地方,需要20分钟,那个时候每到放假回学校,离开的那天早上基本上4:00多就要起床准备出发去坐车,爸爸就骑着他的敞篷三轮车,我和我妈妈坐在车厢里,抱着我的行李一起去等车。我记忆犹深的是冬天,山里的冬天总是格外冷,也特别黑,那时候基本上从家里到等车的地方路上除了我们遇不到一个人。冬日的寒风吹在脸上,我们家的梦想也因这样的冷寂和孤单而愈加清晰坚定。车来的时候天总是还没有亮,我上车,我爸妈再坐着他们的敞篷车回家。

也就是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离开这里,我们的下一代再也不能过这样的生活了。可能就是这样的环境,村里读完初中以后直接读高中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小孩初中毕业就和父母一起外出打工了还有一部分小孩初中毕业直接读了职业高中(那时候职业高中好像是免学费的,而且上完1年半之后直接到富士康这样的大厂上班)。我的堂弟,高中的时候比我低一届,成绩比我还好,因为每周上学要50块的生活费,读完了高一我阿姨让他退学了,16岁不到就出去打工了,我记得那一年的寒假,我堂弟说他年后不能读书了,我爸爸还给我叔叔做过思想工作,我记得甚至还跟我堂弟说过,只要你想读,不行我供你~最后还是没有阻拦住(我现在每次回老家都特别心疼他,30出头的年纪,家里9个人的主要经济支柱,不容易负担重)我清楚的记得,我高二的暑假结束之后回学校,5:00多早上和我爸妈一起在路口等车,有2个端着饭碗吃早饭的村民站在家门口聊天,其中有一个母亲说:我们家小孩这个月给我寄了3000多,你们家的呢?另一个回答说,我们家这个加班加的多,寄了4000多,那是10年前富士康基层员工的工资,他们家小孩应该就比我大不到1岁吧。当时我爸爸跟我说,不用羡慕,我们现在还不指着你赚钱,你安心读书,以后不当流水线工人就行。这个场景直到现在我都一直没忘记,只要我每次走到那个等班车的地方就会想起。

后来我去武汉读了大学,我成了我们村里第一个走出去读大学的人,那时候我弟弟读高中,我们家的教育消费是我们村排名第一的,日常消费差不多是倒数第一的,因为每年2个学生的开支。我爸妈也不差不多是当地勤奋出了名的。那时候总有人跟我爸妈讲:你们2人平时那么省,到了孩子开学,拿一把钱给孩子交学费,心不心疼?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还不是要出去打工,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这个话我间接的听到不止10次,我爸妈从来没有犹豫过,要让我们出去读大学。

再后来,我弟弟也读了大学,我也还算幸运,毕业以后一路遇到了好的工作,好的师父和领导,工作之后慢慢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里的许多状况:给家里配齐了全部的电器,从冰箱到洗衣机再到每个房间的空调,全部是我工作以后每年买一点点慢慢的填满的,每到假期,带爸妈出去旅游;没有亲戚支援自己买了大房子,买了车,给爸妈配齐了保险,带着他们体验了高铁和飞机出行。这几年,再回老家,听到的声音是:还是上学好,你看那谁谁家闺女,上了个好大学,现在工作多好,父母也不枉辛苦那么多年。

差不多是最近4.5年,明显的我们村里开始支持孩子上高中,上大学的家长越来越多了。每次我回家,都有家长来问我,我们孩子说准备读这个专业将来能找到工作吗;我们孩子这个成绩我们想上个一般的大学,但是其他邻居都说,上个这种学校没啥用就是瞎花钱,你觉得我们是供还是不供;还有小孩子跑去跟我说,我想好好学美术,之后读个艺术类的, 我爸妈本来支持的,但是邻居说我学画画就是板钱(浪费钱),然后我这学了一半我爸妈不打算让我上了,你能跟他们说说吗?

每次遇到这样的家长,还有那些信任我的后辈,我总是会说,有机会读大学,就有机会学到更专业的东西,接触到更高层面的人(我爸爸从小教育我,你在村里读书,你能接触到的就只是村里这些人;你去镇里读书,你能接触到的,也就是镇里最优秀的人;你去县城读书,你能认识到这个县城各个乡镇的人;如果你去了省会城市读大学,你能接触到这个省里最优秀的人;有一天,你去了北京,你看到的就是全国最优秀的人~只有多长见识,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意识到自己现在的想法有多无知,才能有机会改变家族的状况,你们自己没办法只能一辈子当个装修工人,辛苦一辈子不就是想让下一辈不要像你们一样这么辛苦吗?(对的,我们村里80%的人出去打工都是干跟装修相关的工作)起码他有机会去你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大企业应聘,或者回来考个有编制的老师。对了,我们村里现在有2个小孩大学毕业考上了乡镇学校的老师,还有几个大学毕业也找了不错的工作。

我现在最开心村里的人开始渐渐比较谁家孩子学习好,考上了重点高中;有家长说,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再把孩子一个人撇家里,学习都荒废了,我在家里陪孩子上学。

在我之后,我们村这几年陆续有差不多10个小孩上了大学,对,差不多3000-4000千人的村子,只有这么多,但是上高中的小孩明显多了,这几年有差不多50个了,他们之后也将会有更多人读大学。而且镇里村里现在政策都很好,考上大学会主动协调办助学贷款,还提供奖励金。有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好好上学,自己还供不供的犹豫阶段都会去问我爸妈的意见,我爸爸现在差不多都成我们半个镇上的教育推广大使了,这个一点也不夸张,在我们那个山里的小镇,曾经我爸爸比我出名,而现在我比我爸爸出名。

最后,附一张我爸爸和他的敞篷车的照片(照片拍自疫情之后返京前一天,请原谅我剪照片的水平)虽然现在也买了车,但是回老家,我还是喜欢,坐着这个敞篷车的车斗里,走在这条曾经一次次见证着我的梦想的路上。

就是这个敞篷车,10几年来陪伴着我们家,我爸爸骑车他,把我从鄂西北的小山村,一路送上了去县城读高中的班车,去武汉读大学的火车,和现在每次来往北京的高铁和飞机上。

我很喜欢长江日报的slogan:“影响有影响的人”。即使我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人,也能有那么一个地方闪闪发亮,去照亮和影响更多的人。

ps:1、请允许我链接一下关于知识贫富vs科技贫富的答案,

感谢您的关注!

2、诚邀大家关注我的知乎圈子:识别投资理财风险:

为您剖析解答理财产品风险!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