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哪个瞬间使你感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影响? - 知乎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454591/answer/27670779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哪个瞬间使你感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影响?

1987年,中国向世界发送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序幕。在这30 年里,哪一刻你觉得互联网改变了你的生活?
3,007
1,644,386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早在好几年前,我就已经在网上关注过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反击楼上邻居制造的噪音。

其实,噪音问题难以解决的本质原因,是双方地位的不对等。楼上可以轻易的给楼下制造噪音,而楼下却很难给楼上制造噪音。谈判没有筹码,交涉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那么,通过什么方法给楼上制造噪音,以达成一个威慑平衡,就成了饱受困扰的网友们,经常探讨的议题。

2013年,我在百度贴吧,看到这么一个帖子,讲如何通过高音梆子,在天花板上模拟高跟鞋的声音,以对楼上进行反击。这可能是有关“震楼神器”最早的构想了。

v2-5a36d549a74007a995a9d0e01f561b33_720w.webp?source=1940ef5c

这个构想的缺点很明显:人工操作,太耗费体力,没有持续性。

后来,天涯论坛上,也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个解决方案:共振音响

这个方案中,如何把音响贴在楼顶,形成共振,可能还需要额外的设计。

2014年,我在楼上噪音吧看到有人分享了另外一个方法,那就是在天花板上安装一个小型马达,通过马达对天花板的震动敲打,制造噪音。这个时候,这种纯手工diy,有点难度,但是效果很好。

早期网友手工制做的震楼神器

2016年,我楼上新搬来了一家人,有两个四五岁的小姑娘,从此我家楼顶每天就好像打雷一样,咚咚咚响个不停。我母亲上去交涉过几次,实际情况没有任何改观。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马达震楼的帖子,于是想找到这篇如何在天花板安装马达的教程,找了一段时间没找到。于是我打算直接去淘宝买马达。

(较早版本的震楼神器)

而我万万没想到是,在淘宝上一搜, “震楼神器”早就已经量产,而且淘宝上销量最高的,已经卖出了几万台。网络的力量和淘宝的强大,算是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认识。

但是,我的故事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我想说的是,互联网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提供信息交流,提供解决方案,集思广益造出一款“震楼神器”,提供物品交易渠道,最重要的是,它还能提供价值选择。

我在购买之前,还是有些犹豫的。因为购买震楼神器,意味者选择了暴力对抗。这种对抗会以什么方式结束,我心里是没有谱的。如果对方也购买一个震楼神器和我对抗,岂不是两败俱伤?就算她妥协低头,以后大家都是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该怎么相处呢?

我也想看看,这个震楼神器除了报复楼上,它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于是,我开始浏览买家的评论。(下面的截图是现找的)

评论区可以说是一片叫好,大呼痛快。但是,在这一片叫好声中,我却发现了一个例外。那条评论原话我已经忘记了,大概意思是:虽然我买了震楼神器,但我还是觉得,应该尽量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可能我的内心,一直都在抗拒购买震楼神器的想法,所以当我看到这条评论的一瞬间,竟然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我想了想,关掉了震楼神器的购买页面,转身购买了另外一个东西:零食大礼包。

我带着两盒包装精美的礼盒,按响了楼上门铃,当我说明来意后,两个小女孩欢天喜地的捧走了礼物,而小女孩的妈妈,则一直在道歉。

她的原话:其实你妈妈来说过,我们真的一直都很不好意思。大的还好,小的那个实在太调皮了,我甚至都开始上手了(体罚)。其实我觉得这段时间她们已经在改了,希望你多给我们一点时间。

我想,我的决定是对的。

此后,楼上偶尔还会有吵闹,但是已经很少了。而且,有了妈妈的那番话,我也觉得能够理解她了。有一次在电梯遇到,妈妈指着我跟妹妹说,你还记得这个叔叔送给你的礼物吗?以后要听话,在家里不可以跑,知道吗?小女孩望着我,郑重的点了点头。

我想,这就是互联网的伟大之处,提供给我们更多的解决方案,也提供给我们更多元的价值和选择。(如果选择购买震楼神器,也无可厚非)

任何伟大的发明,任何温暖的故事,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2020 新知答主

1.以前我们都用现金支付,洋气点的用信用卡,很多地方还不支持信用卡。

现在连开着货车停在路边打游击卖水果的大师傅,和卖菜摊位上的老大爷老大妈,都能拿出一个二维码让你扫一扫,有的二维码绑定了三方支付渠道甚至都能直接刷信用卡。

别说现金,连信用卡都很少用了,都是绑着微信和支付宝在刷,17年过年回济南取的1000块现金,到了17年12月份,还剩九百多。

表面现象是我们已经彻底适应了移动支付,移动支付让我们的生活方便了太多,一台手机揣兜里就能出门,不用担心找零,不用担心丢钱。

这背后代表的是支付行业新巨头的崛起以及传统金融支付渠道的及资金流的话语权争夺。

越来越多的支付商和支付中介为了能够拉拢客户,让客户的资金在他们的渠道里沉淀,不惜打着套现的擦边球来鼓励客户使用他们的渠道,POS机免费送,t+0到账比比皆是。

这是一场用户感知微弱,但影响深远的战争,胜者将成为新的垄断者。

2.O2O的便利让我们越来越便利,万物万事皆可上门,包括电视台不让播的那种;

共享行业和物联网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叫好车再出门,或者一出门就骑上单车,不用考虑车停在哪里,也不用再担心偷车贼,虽然有些押金让人堵得慌;

物流业的发达让我们网购成了主要剁手途径,江浙沪包邮,全国范围3天内必到,当然韵达除外。

表面现象是我们抬抬手指就可以完成以前要动动身子费费力才能完成的事情,生活大不一样。

背后代表的是传统行业实体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以及商业模式的挑战,整个传统商业的规则都在变,在全新的玩儿法下,新的挑战者短时间就可以成为规则制定者,并且碾压落后了一小步的人。

3.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随时可以全球同步获取最新的知识,阅读最新的论文,看到最新的观点。

社交网络的完善让人与人之间无缝连接,随时随地与任何人交流。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也摆脱了课本书籍的桎梏,好学者有更大的自由去追求自己所学的精益。

但每件事情都有双面性,

由于社交网络和智能推送的发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反而让人变得更加闭塞,而且每个人都在变得更加极端,人与人间的包容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差。

互联网巨头近乎(只是近乎,不是绝对)掌握了控制人心的能力。

因为你所接触的一切网站和APP,都会在后台埋点计算你的行为,描画你的性格,捕捉你的需求,然后精准推送,满足你的需求。

从今日头条,到UC,到各种新闻APP,甚至知乎,都有着精密的喜好算法,全天在向你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号称千人千面精准推送,实则让人只能活在自己喜好的世界里,因为只会给你推送你乐意点开的内容,毕竟推送机构自己都有阅读量KPI。

长此以往,每个人都会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且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

人和人的认知差距正在拉大,并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4.互联网从钱到物到心,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的特点是效率高,快,什么都快,但是很多事情是快不来的。

支付变快,花钱更不经大脑,一张百元钞票和移动支付给人的感官是完全不同的,消费越来越难以节制。

各种消费主义盛行不断在给人洗脑,最典型的就是不买什么你就不配叫XXX,XXX就应该对自己好,你值得更精致的生活。

支付的那一瞬间高潮过后,是无尽的空虚与爆炸的信用卡账单。

我们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依赖手机。

3天一个热点,5天一个丑闻,我们围观,愤怒,声讨,然后忘记;再到下一个热点,重复这一套动作。

快,什么都快,但过快的东西不容易留下。

但这并不可怕,若有心人看到这些趋势后的本质,鼓起勇气,用于利用趋势做一些大胆的尝试,便可在这个时代中先别人一步,成就自己的伟大。

所有的伟大,皆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能做行业调研,能写产品体验。

1987年,我所在的村子里,电视机依然是比较稀罕的物件。至于互联网,整个村子的人都没听过。

1997年,我第一次听到键盘这个词,并且是在高考英语的阅读理解中。

1998年的9月份,我第一次从一个大学同学那里知道了因特奈特这个词。

1998年的年底,我第一次和同学一起走进了网吧。

那时候,上网比较贵,而且经常需要排队。那时候,有了自己的第一个email,却不知道可以写封电邮给谁。那时候,网络聊天室比较流行,上网除了看新闻,就是在聊天室和别人有一搭没一搭的瞎聊。

1999年,在网吧老板的推荐下,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QQ(那时候叫OICQ)号码,开启了自己的网络新世界。

2000年,第一次知道了“BBS”的存在,开始在当年比较火的中青论坛上瞎逛瞎写。在这个论坛上,知道了和菜头、李方等牛人。通过这个论坛,自己瞎写的一些帖子变成了铅字,有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

2001年,第一次通过网络寻求治疗病痛相关的信息。当我坐在医科大学的老教授的面前,告诉她我是通过网络了解到她的相关信息的时候,她觉得不可思议。即使当时已经是2001年。

2002年,通过网络,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对话》的栏目组。虽然只是个打酱油的群演,但对于没见过市面的我而言,高兴了很久。

2003年,通过网络,认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朋友,也是最后一个女朋友——我现在的孩子他妈。

2004年,办公室的小姑娘开始在淘宝上不停的买衣服,而我却对淘宝无处不在的广告烦不胜烦。

在这一年,我开始使用电驴下载一些不可描述的电影。

同样是在这一年,我也千方百计弄到了一个Gmail的邀请码。

2005年,通过淘宝,有了第一次网络购物的经历。

2006年,通过网络,第一次被《越狱》和《迷失》等美剧所震撼。那时候,经常加班画图。干的比较烦躁的时候,就开始看美剧。

2007年,有了自己的房子,开通了第一条属于自己的宽带。然后,下班后,就开启了和老婆一人一台电脑,她看电视我刷论坛的生活。

在这一年,注册了大众点评的账号,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条点评。那时候,大众点评不像现在这么水。

2008年,在长沙的某五星级酒店,第一次体会到了10M宽带的网速。看着电驴的下载进度条,畅想着100M宽带会是什么样子的。

2009年,注册了自己第一个微博账号。那时候,3G网络才开始慢慢普及。那时候,很多人的微博还处于自说自话的阶段,不像现在有那么强的媒体属性。

2011年6月份前后,开始使用微信。当时,觉得微信最吸引我的是可以发语音。

2015年,我开始使用网约车软件。那时候,可能真的没有想到,网约车对出行的影响会有这么大。

2016年,我开始使用各种共享单车。没有想到的是,共享单车会泛滥成灾。随着寡头的出现,马路两边的共享单车应该会越来越有序。但是,同样因为寡头的出现,对于用户而言,不会再有免费的午餐。

2017年,家里的宽带变成了100M。山顶卖水的阿婆开始用二维码收钱。家里的电脑慢慢成了摆设,手机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互联网终端。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