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客观评价希音上市的虚虚实实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404/979326.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客观评价希音上市的虚虚实实

2024/4/9 19:15:00浏览:1.1w

近期第二次写“号称中国跨境电商第一平台”SHEIN(中文名:希音)了。

原因无他,在今年外贸行业充满各种不确定的信号之际,希音的故事非常有参考价值。对于很多关注跨境贸易、跨境电商的朋友们而言,希音这次在美IPO的成败,就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所以,本文将从倪叔的专业观察视角客观评价此次希音IPO的“虚”与“实”。

实实在在的试水

有一说一,希音IPO是能够代表无数中国电商从业者心理预期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试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希音的尝试是有价值的。

尤其是目前对于中国国内市场“产能过剩”的热烈讨论的背景之下,希音作为扎根中国、面向海外的代表平台,其能否在海外成功IPO基本上就意味着全球市场对于两大国之间有可能的“新一轮的角力”的真实态度。

所以此番试水也被业界视为:既分高下、也决生死。对希音这家平台的未来发展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最新的海外报道来看,某媒体引述多位消息人士的话放风造势,说希音已通过了国内监管部门审批,希音在美IPO又近了一步。

我乍一听有点摸不着头脑,希音不是一家在形象包装上非常海外的公司吗(股权架构已是纯粹的新加坡公司),去年底媒体也披露过希音极力摆脱 “中国痕迹”,也是想绕开国内监管去美国上市……怎么兜兜转转,现在又说获得了中国的审批……这里面有啥弯弯绕吗?不晓得,我实在不晓得。

不过从大局来看,这样的宣传当然是有必要的,大家也都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势,从好的一面来看,希望早日结束对抗,那么希音此举或许会写入史册也说不定。可从不利的一面,也挺担心这一步险棋。

早在去年底就传出希音在美IPO的各种消息,结果都是困难重重,各种“挑战”,比如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侵权诉讼要求经营希音品牌的实体立即停止销售“仿制产品”、美国立法司法等部门调查希音在华供应链及“强迫劳动”“非批准地区采购棉花”“污染环境”等等。

倪叔旗帜鲜明地表态:中国一定是未来很长时期内的全球制造业高地,这一点不必质疑。问题是当前的角逐点也正在于此,希音要去IPO的那个地方,并不希望我们成为这个事实上的高地,所以希音假使成功上市,某种程度上或许也能证明对方“松口”了……

对于成熟的商业观察者而言,这样的预期,实在是太奢侈也太天真了。

有点心虚的试探

希音的尝试值得肯定,但希音的“硬伤”也客观存在。

第一,倪叔在前一篇文章《希音十年,迎来拐点》里面讲到的三大“硬伤”不再赘述,简单说就是:供应链之困(随着出海的中国平台增多,其“独家供应链优势”不再)、利润压榨逻辑不再迷人(通过吃掉国内供应商利润而压低价格的打法行不通了)、海外市场“一条腿”走路不稳(国内消费者甚至不知道希音是一家中国公司)……

第二,客观上的“中国血统”。尽管国内消费者不知道希音,但数据不撒谎,从多方数据来看,希音依旧有理由被认为是一家中国公司,比如希音新加坡总部有大约200名员工,而希音中国的员工数则为10382名员工;希音在广东番禺有300余家核心供应商,4000余家入选系统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可能雇佣了超过十万名员工。

我们不希望希音有意选择“去中国化”,但选择在美IPO客观上要求其尽力避开中国血统,然而矛盾之处也在于此,TiKToK的故事已经证明了——即便你再努力撇清,人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第三,希音面临的挑战也并不绝对等于针对中国,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输出国”的共同命运,比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等都曾遭遇这样的针对。

再往大了说可能是发达经济体对于东亚经济模式的一种本能应激反应。我们总是战战兢兢地希望通过出卖价廉物美的劳动成果换取一点微薄的回报,在人家那里,不接受我们的这种“卷”,哪怕我们的制造水平正在崛起、生产效率正在飞速提高,人家反而更不买账了甚至还会“造谣”(刚刚看到的段子非常形象):比如对方骑马,一天走二十公里;咱们坐高铁,一天两千公里。结果人家下意识地说:你的马累死了……

文化与生产力的隔阂,实在叫人一声叹息。

最后说一句,“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甜蜜期早已终结,即便不懂资本市场的旁观者从直观感受也知道现在并不是一个赴美上市的好时机。

那么,希音为啥要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间点硬着头皮在美IPO呢?

希音走到了临界点

原因显而易见——这家平台的业务增长已经到了临界点,急需要新的利好消息来刺激投资者的预期。用早些年互联网行话来说就是,希音需要一个新的故事。

所以重新品一下“既分高下、也决生死”,这次IPO成败或许真的能决定这家平台的未来。

单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希音十年,迎来拐点”的这个观点倪叔还是没有变,从美国消费市场对希音的认知变化、各路来自中国的新选手的加入、希音自身增长遇到的挑战等等来看,希音真的是走到了一个临界点。

为了从临界点突围,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希音的动作频频,比如收购了Forever 21、Brooks Brothers以及锐步(Reebok)等知名品牌母公司SPARC集团三分之一股份,借助SPARC的零售网络,希音试水线下销售;又全面收购了英国时尚零售集团星狮集团(Frasers)旗下品牌Missguided及其所有知识产权。

除了收购海外品牌,希音还推出针对平台第三方卖家的专属扶持方案,重金投入“讨好”海外卖家;希音在国内的核心公司也变更成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这间公司的100%控股股东是一家位于新加坡的“外国法人独资公司”,也就是说,从股权架构而言,希音是一家纯粹的新加坡公司。

饱受海外监管部门针对的希音中国供应链也尝试进行“搬迁”,迁往巴西,计划在巴西建立2000家工厂,就是不知广州番禺著名的“小单快反”生产优势在海外会不会水土不服;即便如此人家海外还是各种挑刺,法国最近通过了编号为2129旨在打击低成本快时尚的法案,点名希音“价格太低、品种太多”进而造成了恶性竞争(和耶伦说中国产能过剩是多么相似啊),没办法的希音紧接着“示好”表示开放供应链给全球设计师与品牌商家们共享,潜台词就是“大家都可以用希音的供应链,不会恶性竞争”……

形势愈紧张,动作愈激烈,这也是人之常情。上述种种动作都是满满的求生欲,而一切都以此番IPO的结果为准。一旦失败,意味着“临界点”突围失败,届时所有求生动作反倒有可能成为拖垮希音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论如何,倪叔还是祝愿希音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是一句公道话,也是心里话。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