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泥浆涂身体,无畏恶女色,SIT.E这种反叛的小众美妆,到底谁在买?

 3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03604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泥浆涂身体,无畏恶女色,SIT.E这种反叛的小众美妆,到底谁在买?

1707206451823647.png

最近,刷到一个小众的国货美妆。

小众到提起名字,也没几个人听过—— SIT.E。

我跟它结缘,纯纯是看别的内容时发现一个UP主@Gemma_Snaps推了他们的“雀斑气垫”。这玩意儿最大的贡献,是拯救了手残党用眉笔、眼线笔手动点斑的翻车率,往脸上一按就能生成不规则的斑点。

1707199112208691.png

看UP主化完,感觉还不错,有点“AI雀斑”那味儿。我一搜,发现“雀斑气垫”是SIT.E的第一款产品。

1707199242774583.png

要知道,“雀斑妆”的瑕疵美和粗粝感,在以“无瑕”为审美主流的东亚市场,只被小圈层青睐。

SIT.E把使用场景和受众有限的产品作为首发,不管想不想做品类的“先行者”,但多少有想打破东亚审美范式的意思。再一看品牌定位,发现事情不简单:

「高端实验性视觉美妆厂牌」

“厂牌”,这个源于嘻哈、rap圈的名词,放在这里给人一种:搞说唱的拉着跳街舞的,玩了场时装秀Battle谁的妆好看。

可怕的是,再一搜,发现这品牌还真和说唱有点关系 —— SIT.E官宣的首位品牌大使是「韩国顶级Rapper拽姐Jessi」。

1707199628855006.jpeg
1707199652626624.png

这位姐江湖人称“韩国麻辣鸡”、“南韩卡戴珊”,行事作风率性大胆,公开承认整容和隆胸,因妆容和穿衣风格前卫被网友审判“不符合东亚审美”。选她做大使,SIT.E 浑身透着一股誓与世俗争高下的劲儿。

更有意思的是,SIT.E给Jessi的title是「音乐大使」

1707202719641450.jpeg

你要是个耳机品牌我都认了,可你一个美妆品牌?尽打着「美妆」的名义,干些不像自己赛道的事儿。比如:品牌海报不在摄影棚拍,非拉着一群超模,跑去腾格里沙漠拍实景:

1707202749225400.png
1707202776555964.png

不知道的以为这是个时装品牌,因为它又拉着另一群模特在4000平米的封闭仓办了场秀:

1707202902852631.png

赶上元宇宙热潮,转眼就设计出了品牌首位虚拟艺术家MONA......

640 (20).jpeg

我寻思,这可能就是定位里的「实验性」吧?那「高端」是体现在价格吗?

嘿嘿,搜一下,口红平均单只130元/0.9g,克重单价直逼YSL。

1707202997906122.jpeg

我忍不住要问:

1、一个美妆品牌为什么要做这些事?SIT.E究竟在服务怎样的人群?
2、所谓“小众”与“高端”究竟该如何定义?价格 or 风格?概念 or 灵魂?
3、这样的「小众美妆」,能走多远?

一、多元 or 争议?
  “我只是在寻找像我一样的人”

SIT.E 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就是复杂的。

「16位匿名的艺术家」共同创造了它。

他们构成了品牌的核心设计团队,其中有极致的切皮爱好者、自由的第四性者,探索人性的行为艺术家、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多个文化和亚文化圈层的支脉,在艺术与商业的大地汇聚,赋予SIT.E 包容多元的灵魂。

出身多元的SIT.E,将「无性别」、「无年龄」、「无性向」作为价值主张,并以此观念吸引了相当可观的男性用户。SIT.E深知自己的受众不会趋于大众:“SIT.E 只针对在中国600万新中产,他们背后是接近万亿的新市场,这是未来的机会”,团队成员之一的从良说。

如何理解这个”新中产“?

Quest Mobile发布的《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这么说:新中产人群,指的是年龄在25-40岁之间,身处三线及以上城市,线上消费能力在1,000元及以上,线上消费意愿为中、高的人群。

1707203273724467.png

吴晓波《2022新中产白皮书》调研报告,则用「新审美」、「新消费」、「新连接」三大抽象的衡量标准去捕捉人群画像。

尽管如此,“新中产”的范围还是太宽泛。SIT.E 决定结合自己的出身,从细分的时尚艺术领域,定位这一目标人群:以「美妆博主」、「时尚买手」和「明星化妆师」三大群体,为主要的流通对象。

为什么是他们?

因为这类群体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因出镜需要对妆容的质感要求极高;第二,在大众眼中代表着某种潮流趋势。他们对审美和时尚有自己的认知标准,相对容易理解SIT.E多元基因背后的意识形态。所以,SIT.E决定采用「产品+强意识形态」双管齐下的模式,专注服务对的“小部分人”。

1707203333800384.jpeg

首先,针对细分职业群体打造专业的产品力。「明星化妆师」的功力一半取决于自身技术与审美,一半取决于产品妆效。为此,SIT.E 的研发实验室会用几百台手机,去测试不同类型&程度的自拍软件上产品的“抗镜能力”(显妆/服帖/持久程度)。

1707203371743883.jpeg

其次,挑选同样具有时尚或艺术背景的KOL进行投放。像我开篇提到的UP主@Gemma_Snaps,在做自媒体之前,是一线时尚杂志Vogue的编辑。时尚圈的门槛咱也知道,没点学历和强相关的背景连灰都碰不到。

这样的人给我种草产品,我不仅会因其职业经历在「审美专业度」上加分,还会在选品质量上多一层滤镜。

1707203399767000.png

某种程度上,SIT.E是在用专业带动专业,吸引跟品牌调性契合的受众。这些被吸引的用户,被SIT.E统一称为:“SIT.ER”,有点培养品牌“信徒”的意思—— 通过构建一种「身份认同」,表明你也同样具有与品牌一样的品味和审美。

当你进行选择的时候,就意味着正与SIT.E 达成某种意识契约。

1707203458853104.png

而谈及SIT.E 的产品,「美妆」只是其主力产品线,香氛家居、配饰、服装等全品类产品也都是SIT.E的产品线。

所以,准确来说SIT.E不止是美妆品牌,应该是 国内首个横跨美妆、配饰、服装、生活方式场景的品牌。

1707205385296291.jpeg

只不过「美妆」这条线更容易打开市场,SIT.E如今最成功的产品,也都来自美妆。

但SIT.E的成功,也总伴随着“争议”。

比如,开局就挑战市场“无暇”审美的“雀斑气垫”,被贴上“审丑”的标签。但其实它的设计灵感,是来源于20世纪末频繁出现在银幕上的ugly beauty风格雀斑妆的复兴。

1707203520727392.png
1707203497180582.jpeg

又如,被称为“国货裸色天花板”的46色裸色系烟管唇粉,因其颜色纷繁多样,甚至涉及“口绿”、“口黑”等大众认知的“奇葩色”而饱受争议。但鲜少有人记得SIT.E是“唇粉”品类的开创者。

1707203608967368.png

(三年间卖出200万支,功能优势“不化水”)

再如,SIT.E官宣Jessi成为「音乐大使」时,以独特的审美造型颠覆了当下流行的“纯欲风”、“白幼瘦”审美,在微博更是大胆使用了「恶女」色作为话题关键词。

1707203637949769.jpeg

可以说,SIT.E的“争议”来自于对传统审美形态的反抗,以及对个体「独特性」的极致追求。这让它在多元包容的灵魂之下,释放出一种难以掩藏的,「反叛与怪诞的美」。

二、反叛 or 怪诞 ?
“我只是在探寻「未完成的艺术 」”

这种美,来自SIT.E在20世纪末就奠定的哲学基因。

那是在巴黎的一个酒吧,艺术家S与地下乐队主唱I以及画家T相遇,3人花了3天时间,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形形色色的人。过程中他们开始思考:“人们呈现出来的样子是自己真实的样子,还是他/她希望被别人看到的样子?”这就是SIT.E所秉持的“UGLY BEAUTY”风格的出处。

1707203965416046.png

因为SIT.E的艺术家们认为「美的本质」是寻找「未被限定的原本之美」,这是一种「未完成的艺术」,也是SIT.E的品牌哲学。所以他们用「实验性视觉美妆厂牌」作为品牌定位,也是由于“实验性”一词表示不被定义,一直在创新、探索一切「未完成」的,与美有关的事。

至于「反叛与怪诞」,是SIT.E对品牌哲学与美学所做的差异化表达。在我的理解里,时尚就是自我表达的一种途径。美妆作为开发个体美丽潜能的品类,在自我表达上有更自由的空间。而且越小众,“自我”的话语权越大。

1707203988295775.jpeg

最直接的表现是,在产品包装上,SIT.E主打高级米色ins风,用「WOOD ASH混沌之色」取代强烈的象征色彩。“WOOD ASH”意为位于中间,不同肤色、雀斑的颜色、呼吸与情感的颜色,越混沌越靠近内核之中。

1707204033964518.png

SIT.E还将这种自我的表达,转化为另类的「视觉」艺术,通过平面、秀场、展览、行为艺术等外延形式,将自身的艺术哲学与配饰、服装等多个产品线融会贯通。

  • 平面海报,冲破世俗的野心,完成自我凝视

首先是海报,这是SIT.E最简单的视觉冲击。SIT.E挑选模特,不分性别、肤色、容貌,它的海报里男人可以涂口红,黑人可以是主角。

1707203859553387.gif

这名模特名叫Diana,因患有稀有病症身上布满雀斑且没有毛发,她的成长经历可以概括为一个微缩的《社会容貌霸凌史》。但对SIT.E来说,她是品牌天然的缪斯,她的瞳孔仿佛带着穿越星际的指示,暗含着不可言说的未来。

1707203890901527.jpeg

这种神秘、破碎又激荡的神采,与SIT.E用“雀斑气垫”冲破世俗审美的野心,刚好契合。

另一边,品牌借鉴1952年的法国电影《Le Plaisir(欢愉)》,为「所」香水系列拍摄了一组海报《LOVE is Le Plaisir》。拍摄全部采用黑人模特,他们全裸缱绻于一个长方形木框,在其中变换着类似于婴儿的身姿,或假寐,或凝视。海报也因扭曲的人体被很多网友吐槽“有点阴间”。

1707203912445381.jpeg

但在我看来,越是不符合逻辑常理,超越常规认知的事物,SIT.E将自己对于越是钟爱。因为这些“不合时宜”里,藏着人们潜意识中「最不想要的妥协」和「最想要的反抗」,但它们在现实中可能都未能完成。

这种「未完成」或许与SIT.E的品牌哲学有着某种精神对照,是可以用肢体语言,传递的挣扎、孤独与自省。

  • 空间展览,拓宽「哲学与美」的思考边界

2022年,SIT.E在成都马厩落地了1600m²的厩展空间,办了一场没有品牌logo露出,只有SIT.E核心设计团队及300多位SIT.E签约的艺术家、创作者创作的书籍画作、艺术装置和服装配饰,并穿插艺术表演的厩展。

1707204097178786.png

展览上品牌发布了一款七夕限定礼盒,包材灵感由来是“江永女书的勇与柔”。女书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套由女性创作和使用的书写系统,它的纸张“是中国最有温度的纸,最能代表女权的纸”。

SIT.E为致敬这项传统的制纸工艺,将礼盒设计为一体成型,无需胶水,不覆膜,大豆油墨彩印,产品用完后还可作为首饰盒使用。

1707204183974059.jpeg

我想SIT.E自己也没料到,品牌的产品观、创作观与历史观有一天会融为一体,并以这样的形式展现。对别的品牌而言,展览是一种通往「年轻化」的捷径。但对SIT.E来说,它因大胆而一直年轻,展览只是一种将品牌艺术属性最大化的方式。

  • 行为艺术,延伸的精神表达,击碎标准

同样是2022年, SIT.E 发布了一条名为《自嫁》短片,特邀9位「SIT.ER」选用爆款单品「烟管唇粉」的 9 种颜色色,以展现不同「自嫁」情绪的形式,表达一种极度自我的「恋我癖」。

影片最具争议的地方是:流体泥浆制成的黑水包裹住了SIT.ER,他们的身体浸入浴缸,脸上是时下流行的Y2K、千禧风妆容,在BGM和镜头走位营造的压抑氛围,滋生出一种暗黑、怪美的力量。熟悉SIT.E的朋友能一秒get品牌的突破,不熟悉的朋友恐怕先被视听画面的不适感冲击。

1707201443459244.png
1707201450137250.jpeg

不过,好在SIT.E向来不顾外界的声音,《自嫁》中对「恋我癖」的视觉化处理,意在击碎传统的审美标准,摆脱所谓主流观念的束缚,主张个性与自我和解。SIT.E借丰富产品SKU的机会,也对品牌艺术哲学作了延伸的精神表达。

  • 场景大秀,时尚基因爆发,跨品类打通产品线

如果说以上三种形式,更针对口红品类,那么「时装大秀」是针对品牌时装、配饰线所做的场景化跨品类风格展示。

1707200954618011.jpeg
1707200977413357.jpeg
1707201508141067.jpeg

要知道SIT.E时装和配饰线目前都暂未公开售卖,仅采用邀约制购买,而它们也只在品牌一年两场(3~6月、9~11月)的时装大秀上才得以集体亮相。就在我为SIT.E独创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商业模式而赞叹时,我发现它们的秀场又带我进入了另一个震撼的世界。

1707201549762267.jpeg

2021春夏大秀,SIT.E 另辟蹊径地以「蒙古族和赫哲族⽂化」中「去除食物生性的过程」为灵感,将整场大秀的主题定义为「断生;‘Le Sang d'un Poète’」。而《Le Sang d'un Poète》(诗人之血)的概念源于法国导演让·科克托执导的奇幻片,秀场地点设于腾格里沙漠。

SIT.E 试图用一种更狂野荒芜的自然特征,呈现品牌“混沌色彩”的奥义。

1707201642158759.jpeg

2022春夏大秀,SIT.E 选址于一个4000平米的封闭仓。两次大秀,从漫天黄沙到原生沙土,环境千差万别,但感知风格都倾向于一种冷傲、陌生。若即若离的姿态就像消费者与SIT.E产品的关系:你知道它就在那里,但要你敢于突破才能彼此靠近。

时至今日,SIT.E 的核心视觉团队以每年更新「16位艺术家」扩充队伍的形式,将最初的16个人拓展到32位,品牌步入艺术家Group 02阶段。

我本以为,SIT.E的发展将会蒸蒸日上,但去年年底,SIT.E关闭天猫旗舰店,并宣布在2024年1月1日,于SEPHORA独家发售全新的时装屋美妆-MASION de SITE线。

1707202054417749.png

难怪一夜之间,淘宝搜索「SIT.E 」已不见店铺踪迹,原来是营销阵地发生转移。某种程度上说,SIT.E 在商业管理与经营模式上已构建了一个自闭环的独立生态,并不依赖于电商模式生存,它的意识形态与设计艺术的传达也几乎堪称「小众品牌」的教科书,为行业提供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创新参考。

这是我个人欣赏SIT.E 的原因。

因为,新时代的「小众」不再只针对狭窄的审美范畴,还包括对服务群体的过滤,想象力的扩张,以及对世俗标准的重建。Wunderman Thompson发布《2022 全球百大趋势报告》中提到,有一个新的包容性词汇正在重新定义美妆产业,那就是 ——

“标准审美的消亡”

SIT.E 的多元与个性,反叛与怪诞,完美回应了这一定义。它跳出了“美妆品牌只纠结产品本身”的桎梏,将品牌塑造落于「上层意识形态的构建」。团队代表从良认为:“美妆是一个40%靠工业、60%靠想象的行业,消费者永远无法剔除感性部分。”

1707205348498951.png

SIT.E的出现,弥补了美妆市场在「感性表达」上的空缺 。在这个极度需要包容的时代,SIT.E是为社会”少数派“、“极端派”圈层的发声者,是美与哲学的构建者,是世俗的审判者,是「颠覆」本身。

只是,这样的品牌能走多远?

毕竟,这些年我们见过了太多「小众品牌」如何从喧哗走向沉寂:因大众化而发出道歉声明的「Girlcult」;因奇葩色号走红却因女性议题翻车的「万花镜」;因资本入侵被迫退场的「Hashtag」.....

SIT.E的命运该通向何处?我不得而知。

只是希望这个充满“争议”的品牌,不会卷入资本的洪流,一直活到市场真正做到包容的那一天。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