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院感”红线已突破,发热门诊爆满甚至被迫关停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opsit.cn/news/158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院感”红线已突破,发热门诊爆满甚至被迫关停

2022-12-13

作者:迪步

医护人员阳性率飙升,医疗机构迎来“决胜时刻”

八点健康新闻

2022-12-12 08:17 四川

从“二十条”到“新十条”,短短一个月时间,疫情防控政策骤然放松,多地确诊病例激增。

大量患者涌入医院,发热门诊爆满甚至被迫关闭。有的病人为了看病要排个通宵……

严防近三年的“院内感染”红线被打破,一线城市大医院医护感染人数从个位数飙升至近千人。“尽量不死,保住住院部”成为一些医院的首要目标。

在地市级和基层医院,很多医护人员甚至从未正面“面对”过阳性病例。第一战是正面交锋。压力和恐慌可想而知。

此前,“院感”一直是全国数万家医疗机构的禁区。为了防止医院情绪,许多医院被迫拒绝病人,并大大减少门诊和住院手术。同时,大批医护人员被转移到核酸、避难一线。医患矛盾重重,医院的“不做”“不能做”,不仅是外界的口诛笔伐,更是广大医护人员无奈的痛。

传染病专家张文宏指出,接下来的一个月将是医疗机构压力最大的至暗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医疗管理不好,肯定会出现比较大的院内感染导致人员流失,同时也会感染病人,增加病死率。”

面对这场“生死时速”的考验,部分医生对未来表示谨慎乐观,认为医院责任取消后,政策和人为干预将减少,医院将能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应对疫情影响。

无论悲观还是乐观,“战前”甚至“战时”的紧张和压力,已经传递到每一位医生护士身上,从一线城市的顶级医院,到战后的基层医院。县。

中国医疗体系织就的这张巨网,正试图捕捉疫情超重下行的冲击波。政策正在转向患者分层、分级、分流就诊,希望打破沉重的压力,拉平感染曲线,实现“软着陆”。

积极的医生越来越多

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欧米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破了北京多家医院的防线。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从几十人猛增到数百人,似乎是在一瞬间。

11月30日,北京某三甲医院出现阳性阳性病例。仅仅一天后,发热门诊就出现了第一例医务人员阳性病例。

随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医院多个科室,从患者、医务人员,到包括保洁、护理人员在内的医务辅助人员,相继出现感染病例。

当时,疫情防控“新十项措施”尚未出台,核酸阳性者要集中隔离。护士长万玲(化名)和科室每位护士都在办公室准备了一个手提包,里面装着换洗衣服、洗漱用品、各种零食和卫生巾。他们都做好了心理准备,“一旦有情况,你们就背着包走吧。”

发热门诊爆满_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制度_发热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院内感染势不可挡。这条被卫健委多次叮嘱的绝对红线,从未在医疗系统内外公开提及。

一旦洞口被撕开,感染人数不会止步于个位数,院内感染的冲击波比预想的“更快更猛烈”。

据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工作人员向巴点建文透露,仅一天时间,他所在医院就有700多名医生护士检测呈阳性,一些专科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上岗。最后,只剩下一名医生坚守科室。

截至12月7日,在北京另一家三甲医院,据经理马翔(化名)介绍,每天约有700人因为自己或家人或同事呈阳性而无法上班。这个数字大约是医院官网公布的全院职工人数的20%。

在距离北京不远的河北省保定市,医疗资源较为薄弱,病毒较早受到严重冲击。一些医院甚至在冲击下取消了院内的核酸检测。

据受访者介绍,在该市一家二级医院,三分之一的医生护士检测呈阳性,三分之一的医生护士出现症状。只剩下最后的抗原检测结果,剩下的三分之一为阴性,由阳转阴的医生护士们正在苦苦支撑着整个医院的运转。

9日,在田静(化名)工作的新生儿科,她是唯一值班的医生和几名护士,照顾着7名与新冠无关的危重婴儿。她自己的抗原结果刚刚转阴,她还在咳嗽,感觉很虚弱。

“我们科室已经算轻松了,呼吸科、感染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等科室不能等抗原阴性结果,必须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复工,否则无法维持正常的诊治。”活动,”她说。, “现在医院除发热门诊外的门诊量在下降,住院量只有同期的一半,否则根本支撑不住。”

他们医院很早就取消了院内的核酸,不再需要抗原。由医生和护士决定是否自行检测抗原。如果检测呈阳性,他们也会自己向部门报告,然后在家隔离。

我不能失去我的职位,但我周围的同事陆续被招聘。左边的诊所今天休息,右边的诊所明天也休息。迟早会轮到我。除了无法驱散的疲惫,还有一股无形的精神压力笼罩着医生。他们。

“刚开始还是有点担心感染新冠,后来同事多了,麻木了发热门诊爆满,但还是担心工作怎么继续。” 一位医生说。

一些医生和护士也担心,自己呈阳性后会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家人。

社会放开后,医疗和护士感染的概率无疑会变高,而万玲的父母属于新冠疫苗禁忌人群:年龄大,有恶性肿瘤等严重基础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晚期尿毒症,不能接种疫苗。.

对于自己,万灵一点都不害怕。披上护士服“铠甲”,抗击非典、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走出去”,她是永远冲在第一线的护理骨干。但脱下护士服下班回家后,她和无数普通孩子一样,也有自己的“软肋”,担心属于弱势群体的父母。

小镇医院迎来第一波阳性患者

多轮抗击疫情的一线城市三线医院,如今正式陷入大战。

在中国许多普通城市,这将是第一次遇到阳性病例。

一座星盘般密密麻麻的小城,逐渐被疫情包围,医疗机构的压力骤然增大。

“没想到,疫情终于来了。” 晋南Y市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何莹莹(化名)介绍,上周四下午,该院首次接收两例阳性病例,这是三年来首次. 一次。

三年来,Y市严格防控,零星输入性病例全部得到第一时间控制。黄码医院以外的医院没有接收阳性病例的经验。

发热门诊感染管理制度_发热门诊爆满_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然而今年11月以来,当地爆发疫情,已有数千人感染。原本设立的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已经人满为患。何莹莹工作的医院派人支援,造成6名医生护士前所未有的感染。医院驰援武汉和上海之前,都是零感染。

在中国最常见的这些地级市,动辄百万人口,市内几家三甲医院勉强覆盖当地人口的医疗资源。

当面对第一波阳性患者的冲击时,迷茫、措手不及是大多数医疗机构的状态。

“医院接收阳性患者时,感染科护士长慌了,问我医护人员要不要闭环管理,我也不知道。” 各省市各级都出台了规定,但到了医院,政策执行起来一塌糊涂。”

此前,与大多数普通城市一样,Y市在当地卫健委的调度下发热门诊爆满,设立红码、黄码医院分流患者。最新的政策打破了之前的计划,在单一医院内划分出独立的区域(校园、大楼、病房或病房)来接收阳性患者。

即使拿到了政策,何莹莹所在的医院也暂时没有启动医院分区的流程改造。

“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何莹莹还有很多困惑。“市里的文件要求,方舱医院升级改造为副定点医院,收治普通阳性患者和不易出现重症的阳性患者。然后在过渡期间,将阳性患者送往医院。”去避难所还是去医院治疗?”

对于零经验、无资源、缺人手的地方普通三级医院来说,大城市医院的模板做法显得格格不入。随着疫情管控的松动,留给这些医院的窗口期已经不多了。

早在石家庄试图“松口气”时,一些当地医院就在未雨绸缪。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就在这里。在国家出台优化就医流程方案之前,这家县医院将急诊科分为阴阳科,腾出1万平方米扩大发热门诊面积。其中约6000平方米用作阳性患者病房,约3000至4000平方米用作门诊区。同时新增两间阳性手术室。

防控政策调整后,东阳市委向医院提出了三个简单的目标:社会不恐慌、医疗资源不短缺、死亡人数尽可能少。在市里调度下,一旦疫情来袭,医院还将负责定点医院30张ICU床位和200张普通床位的人员配备。

在医院常务副院长应勤贤看来,医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即便如此,未来随着疫情席卷而来,院感的发生依然在所难免。

东南沿海某市ICU主任张岱(化名)对住院感持相同看法。“怕住院是惯性思维和制度化的表现。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接受新冠重症率低于流感的现实,流感并没有说怕住院。” “

张岱目前在医院负责疫情。她告诉8点钟建文,文件已经下发,但她工作的医院不应该分开收治病人。“因为院内感染很难预防,按阴性和阳性分类没有意义。实际上,放宽限制已经在进行中,只要没有上层检查就可以了。”

张岱觉得现在所有的政策变化都是乱七八糟的,但是主治医生心里是有底线的。她对未来表示乐观,“人为干扰越多,医院就越麻烦,我们应该冷静面对。”

医疗机构逐渐进入“至暗时刻”

随着感染人数持续攀升和疫情防控政策快速调整,最先受到冲击的大医院开始面临“天天变”的挑战。

从12月3日开始,虽然公开政策没有松动,但北京不少小区不再要求阳性患者方舱隔离。居民报告自检抗原呈阳性后,得到的答复是可以在家自我隔离,等待康复。

彼时,北京的方舱和定点医院几乎爆满,许多非定点医院面临两难境地:阳性患者无处可去,无症状或轻度阳性患者往往被劝回家,有基础疾病的则留在家中。家医院就地治疗。

疫情形势严峻,形势不明朗。很多医院都未雨绸缪,要求各科室控制住院病人数量,整体住院率控制在50%到60%左右。

发热门诊爆满_发热门诊感染管理制度_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而一些要求更严格的医院,也会要求未全部出院的病房,暂停接收住院病人,直至全部出院。

“我个人觉得,放手有点突然。” 12月6日,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八点健康报,医院正在加紧制定新的应对措施。当时医院最早的做法是全力降低患者密度,同时劝说非重症患者尽快出院,同时限制新增患者数量。

然而,两周的变化对医院来说是一场风暴。疫情三年来,医院第一次感到无论是政策还是应对策略都在坐过山车。

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项措施”出台,社会核酸取消。多地卫健委相继调整策略,医院门诊不再核查患者核酸阴性证明,但医务人员日常核酸检测照常进行。

大规模的医院罢工感。这给医院管理者带来了普遍的压力——病人来了,医院要收回所有应收账款,但当大量医护人员呈阳性时,医院可能人手不够。

为了应对,12月7日,我们迈出了第一步,自行取消了院内的医用核酸。

“阳性的医生护士原则上还是不上班,但院方已经通知,各科室要把握好尺度。” 12月9日,北京另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表示,“医院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确保不能停工,所以,只要医护人员没有症状,可以上班,他们就会去工作。”

8日、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医院既要做好新冠患者救治工作,又不能影响日常诊疗命令。建议在门诊、急诊和住院区设置缓冲区;今后所有医疗机构都必须接收阳性患者,不能以核酸结果来区分是否接收。

随后,网上流传的12月9日北京市医务工作保障会议消息再次要求医护人员不再进行核酸检测,不再判断密切接触者。岗位工作,保证出勤率达到80%。

12月10日,多地医院几乎全面松动。作为高危岗位的员工,医护人员每隔一两天就需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这种持续了3年的做法已经成为历史。

短短半个月时间,中国大部分医院几乎天天换人。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常规。

同一天,上午和下午的情况不同,第二天和第一天不同。有时一天有5次会议。“按照最新的政策内容,大家都在努力落实,每个医院的情况都不一样。” 马翔说。

在他所在的医院,因为医护人员不再检测核酸,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不再闭环管理,北京二级医院发热门诊数量增加,人手压力意外得到缓解。

此前,医院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包括病床、检验检测、手术室、门诊等多种功能的“正楼”早已爆满。10日下午,各病区正在考虑划出一块专门收治阳性患者的区域。“恐怕很快就爆满了,目前医院每天的门诊量和住院量都在逐渐增加,门诊不查核酸,阳性患者的数量肯定会非常多。” 他说。

同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疫情防控直播公开会上提出,控制感染员工比例,让医护人员少接触、少接触、少接触。医护人员应佩戴N95或KN95口罩,发热门诊、核酸采集点、阳性病房医护人员也应佩戴隔离衣、帽子、手套、面罩。

对于经历过疫情考验的大城市医院来说,分区治疗已经是唾手可得。在万玲工作的医院里,每个病区正常预留10%-20%的空床位,作为隔离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弹窗和高风险地区患者的缓冲区。

一旦在病区发现核酸阳性,科室会迅速就地单间隔离阳性病例,同时将同病房的其他患者转移、分散至其他房间观察。阳性确诊患者留在红色区域,护理和观察患者留在黄色区域,这两个区域与绿色区域之间的联系被切断。

“经过三年的疫情训练,我们现在半个小时就能搞定这件事,绝对不会让阳性患者和非阳性患者呆在一起,”她说,“最大的担心是如果阳性患者随着医护人员越来越多,可能很难做到医护人员80%的出勤率,目前科里被感染的同事症状都比较严重,几乎都是高烧39度,全身酸痛全身上下,要是出了什么医疗差错,就麻烦了。

但阳性患者数量激增已经成为现实。

12月10日晚,北京市急救中心发布重要提示,敦促无症状COVID-19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不要拨打120热线,并为危重患者预留急救热线渠道。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北京协和医院加快扩建发热门诊、急诊科、阳性隔离病房。

未来一两个月,可能是医疗机构的至暗时刻。

“医院要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减缓社区的感染速度,只要熬过上个月,下个月的压力就会小一些,但压力会很大高峰期如果医疗管理能做好,肯定会出现比较大的院内感染导致人员流失,同时也会感染病人,增加病死率。” 张文宏在华山医院召开的疫情防控直播公开会上说。

田薇、施晨今、严玉成|写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