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如何通过运营突破在线教育的转化瓶颈,这个方法你一定要懂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operate/572655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如何通过运营突破在线教育的转化瓶颈,这个方法你一定要懂

2023-01-11
1 评论 1426 浏览 7 收藏 17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转化率,像紧箍咒一样套在每一个在线教育企业的头上。对于这样的“虚拟类”的产品,运营能够在没有改变产品核心的基础上,让产品更具有价值,提高留存和转化率。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本文作者通过几个案例进行分析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Oca6xoEMayQc0KMMciZk.jpg

年底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跳槽高峰期,做运营的小伙伴是不是经常在Boss招聘上看到这些岗位名称:用户运营、社群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然后看着自己的简历万愁莫展。

先不说这几者分别是做什么的,做过的人基本都知道这几者的重叠度很高,至少从业务的角度是较难做到独立结算的。那为什么有的运营转化率高,有的运营转化率低呢?我觉得关键在于对这几者关系的打通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运营的那些事,本文将从运营的角度,一起探讨如何打通不同运营几者的关系。

对于实体产品来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运营属于附属品,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运营的优势。但对于虚拟类产品,运营则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运营在没有改变产品核心的基础上,让产品更具有价值。在这里我们以虚拟产品“线上课程”为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探讨。

核心问题:做运营是为了转化用户还是为了留存用户。

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同一件事情,在不同阶段要实现的目的。运营的目的是为了留存,而留存的目的是为了转化。那么我们如何来实现整个过程呢?

我们用三步来梳理整个运营流程。

01 第一步:拉新

互联网产品的运营一定要做拉新,这个动作是整个系统的起点。拉新让你的池子有源源不断的水源流进来,让整个系统可以正常运转。只有拉新的链条打通了,运营才有技可施。

要如何打通拉新的环节?

思考1:谁是我的目标用户,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我,选择我之后可以获得什么。

在打通这一环节的时候,产品的功能属性是一切的基点。所以你要确定如何围绕着产品本身去回答这一列问题,包括用户画像、产品功能、产品给用户的获得感是什么。

这里以笔者操盘的案例举例。

W8ansvjQeKMo9bLptDwx.png

思考2:拉新的逻辑是什么,如何拉新。

拉新的逻辑在于传播,分两种情况考虑:

一种是有钱的玩法:

有钱的玩法比较简单,直接投流就行。通过在互联网上广撒网去获取目标用户,这种玩法的逻辑就是漏斗模型,效率也相对较高。基于思考1的思路,去优化我们的投放素材即可,比如我们经常在朋友圈和抖音平台看到的广告。

zX5Fo5pqEjyI1IMqpJuq.png

另一种是没钱的玩法:

可用精细化获客的方式运营,这是裂变的逻辑。裂变能够玩的动,关键在于群体效应。

裂变机制通常会要求参与者将活动海报分享到对应的朋友圈和社群,通过个体再去链接下一个个体。一般如果大家都是在同一个群体里,有一些共同的需求,大概率是会被共一个东西所吸引的,这是人之常情。

常见的裂变方法:

笔者就之前操盘过的一些0预算的案例举例,我们当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人”。

谁都希望成为朋友圈里那个最有特点的人,于是会通过一些方式去塑造个人的形象,比如我是爱学习、爱生活、有品味的人。但是比起去帮助用户建立虚荣心,用帮助他人的方法会更实用,不管是不是真的想要去帮助他人,至少给人一种帮助他人的错觉,从而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一种双赢。

比如在这个活动中,那些用户通过分享海报到相关的教师群从而获得一个听课的资格。对于他人来说,他分享的是一个学习机会。对于他自己而言是获得了一个听课的机会。

fC5EiN5bCbXgWjCXwLTX.png

不管是哪种玩法,重要的是符合你的产品和活动预算。拉新是一件需要一直做,长期坚持的工作,这是运营的起点。

02 第二步:转化

当我们做完了拉新,接下来要进入的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转化,转化一定要在拉新之前想清楚,并走通转化的逻辑。

有些时候可以把拉新和转化一起做了。就比如你的拉新品就是一个低价的产品,如9.9、19.9、39.9的课程或礼包,通过低价策略将拉新和转化一次性解决。这样做的好处是直接获得精准的有购买能力的用户,一般会愿意花钱的通常都是更优质的用户,这点毋庸置疑。

但同时有个问题,收费和免费在拉新转化率上,会折损多少,这个折损率是否值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做的拉新,除了为二次转化做准备,同时也是为了宣传推广新产品。

什么群体适合做免费拉新,什么客户群体适合做付费拉新,以及拉新和转化分开做的话,又改如何操作。

我建立一般新上线的产品,可以使用无门槛,给用户一次接触的机会。营销的7次法则不一定真管用,但是至少我们要完成第一次。

另外第一次付费,势必会影响转化率,因为有些用户不能被你的低价产品转化,并不代表他不会被高价产品所转化,而转化了低价的产品,第二次的转化还是高价产品,这个基本目标还是在的。

我们可以演练第一次转化的流程,从成功拉新到一次转化之间的逻辑结构在于:我知道——我喜欢——我相信——我要买。

第一次转化我们不要指望过于高价的产品,通常是一个低价或者是中端价位的产品即可。

拉新其实已经完成了我知道和我喜欢这两个阶段。接下来的链条要完成的就是我相信和我要买阶段。

如何让用户相信呢?

  • 超出用户的基本预期
  • 课程的干货大于广告比例
  • 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在转化的过程中,重要的点在于产品体验的打造,在这个过程中,运营的一切动作都是配合产品功能实现的。

比如我们转化的阵地可以是直播间、社群、又或者是用户私聊,不同阵地的方式关键在于体验感的打造。在这里举一个直播间的课程例子。

当时有一个老师在直播间卖职场课,他大概每天会直播几个小时,他在抖音直播间讲解的干货内容只是他正价课程的前几节,但是他在讲解的过程中,很注重互动感的打造。大概每隔几分钟就会向观众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把你的答案打在屏幕区。

抖音是一个用户体量大,同时流失率高的平台,所以他通过不停的问问题,来争取用户停留直播间的时间。

最后他再给出一个大招,他将分享一个学员花了3000元做咨询的案例,并且在直播间免费把这个方案送给大家。

通过层层的互动体验和价值感的打造,让用户相信他是一个牛逼的老师,他的直播间干货满满,并且最后买单。而且关键是他的课程才卖365元,相对也是比较中低端的价格。这样的体验配合这样的产品价格,相信会有很多的用户蠢蠢欲动。

当然这个老师最终要销售的产品绝不是365元的课包这么简单,他后续还有高价的一对一咨询服务,以及更高阶的职场课程。

但是不及,慢慢来,让用户买了一个东西先。

03 第三步:二次转化

通常二次转化才是我们运营的最终目的。对于很多客户和产品来说是没办法一步到位的。特别是对于高价产品,除非你的产品是稀有的,如:考证培训。报了就可以考证,不报就考不了。

但是大多数的产品并没有这种优势,市场上大多数产品都属于鸡肋,甚至有非常多的替代品。

用户第一次付费很可能是基于兴趣想要深入了解一下,但是了解完,当他没有获得预期的时候,或者由于其他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流失了。

所有的付费产品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用户付费最高的那一档。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次付费到二次付费之间的这段时间,叫做产品体验期。这段时间也是运营的关键时期。决定这段时间能否成功的前提是:用户体验并认可了产品。

运营要做的就是让用户尽可能的体验产品,并认可它。

如何设计体验产品,这就像是打游戏。如果一个产品可以让游戏一样,让用户欲罢不能,那基本也就离上市不远了。

imCu1tXSgQnCwfBX5TSs.png

话又说回来,鲜有产品能够做到这一步,不用到上瘾的境界,我们至少要做到让用户像看电视剧一样有个悬念,看完一集想看下一集。

在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产品本身的设计。

很多人会觉得我把课程录制好了就行了,用户自己去购买,买完之后自己去看就可以了。

但是学习毕竟不是娱乐,打游戏煲剧不用他人监督,用户会自愿建立起一套升级打怪的行为模式。

学习是反人性的,且学习是一段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户不可能主动去建立起这一套升级打怪的系统。

学习这件事,它天然的需要:决心,时间。

决心或许来的容易,三分钟热度谁都可以做到,但是压垮三分钟热度最大的障碍,很多时候就是时间。尽管产品经理已经把课程设置成15分钟一节了甚至5分钟一节。但是学习不是说课程时间长短的问题,因为你要真正具备一样技能的话,不是由刷课的数量多少决定,而是你要听多久才懂。

这就意味不是课程本身的长短决定了你会学多久,而是你吸收消化的能力决定了你能学多久。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时候运营加入其中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我们要的是,让线上课程要给到用户的一种认知是:我购买的不是课程,而是一种学习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线下课程就比线上课程更贵的原因,因为他们的体验优势在那里了,所以线上课程更注重运营,因为要用运营的方式来弥补这种学习体验感的缺失。

那么学习体验要如何运营出来呢?

第一:空间场。

线下学习自带空间场,那么在线上学习我们如何搭建一个虚拟的空间场。

这又要回归另外一个问题,场是由什么组成的:空间和人。

我们没有空间,但我们有人。因此在线上的这个虚拟空间,我们只要做好人的工作就可以了。

所以就社群运营和用户运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任务感的塑造。

回到我们最初的校园学习模式,每个班有班长进行管理,班里有组,由各组长牵头带领大家一起完成学习任务,集体完成了才算完成,并获得加分,这种班级授课制起源于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线上学习并不是割裂的个体学习,而是应该通过社群的形式,用同一个任务,将一群人聚集起来。

一旦有一个人掉队了,就要集体扣分。所有组员都完成了,就集体加分,将分组+pk的机制加进我们的社群运营中来。

最后再通过社群学习来建立互动感、氛围感、参与感、以及存在感。

而对待每个个体的时候,又通过班主任对个人的望闻问切,来进行情感交流。

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一群为共同目标努力的同学、再加上知冷知热的助教、以及专业靠谱的老师,从而攻破转化的第二道难关。

游戏规则有很多,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多元的玩法,在这里给大家提醒的是:最好的课堂不是老师讲了什么,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参与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而最好的参与方式是身体力行的投入。

说到最后,所谓用户运营、社群运营并不是孤立的环节,运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跟产品紧密配合,只有产品打通了才会有后续的一系列操作。

产品是1,运营则是后面的0。

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社群运营,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并驾齐驱的。

北小小:8年文案撰稿人,策划人,运营经理;公众号:小小运营站

本文由 @北小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