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每天8杯水”错了,人类首个饮水公式在此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02051997922534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每天8杯水”错了,人类首个饮水公式在此-36氪

“每天8杯水”错了,人类首个饮水公式在此

量子位·2022-11-28 01:38
60岁后需水量还会下降

“每天要喝8杯水并不太科学。”——一项新研究结果驳斥了这个说法。

来自近100个团队的科学家们联合开展实验,得出了全球首个人类全生命周期的“饮水公式”

据此公式,大伙儿可以精确地计算出自己每天喝多少水最合适。

研究者介绍:

对于20岁成年男性而言,每日饮水量平均约为1.5-1.8升;同年龄段女性的每日饮水量约为1.3-1.4升。

也就是说,各位每天喝4到6杯水就够了,低于之前广为流传的“8杯水”(约2.5升)。

这项研究结果的相关论文,已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

v2_4bc0faa6790b42bc9492de7eed0f865c_img_000

关于“每天8杯水或超过大多数人真正需求”的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认为,专家这次说的确实有一定参考价值。

v2_32ebc2eaef024c3180aa1143b22ed51e_img_000

还有人指出,尤其在运动后,喝太多可能还会造成水中毒,正确的做法是适量饮水并补充电解质。

v2_8e6bc316f0a149b6954d2da16c9ab27c_img_000

话说回来,这个算出“每天其实不用喝8杯水”的公式到底长什么样?

每天8杯水或超过大多数人真正需求

具体公式如下,据此可以算出个人的每天水周转量(WT )。

v2_d7bd02356bdf49e1944940ba777f26ad_img_000

其中,PAL是身体活动水平,等于人体24小时总能量消耗(TEE)除以以人体24小时的基础代谢率(BMR)。

HDI则代表人类发展指数,反映不同地方的社会进步程度。对于此公式中,发达国家的HDI值为0,中等国家HDI值为1,落后国家HDI值为2。

此外,非运动员的Athlete Status(运动状态)值为0,运动员为1。而如果还能测量出fat-free mass(非脂肪重量),则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得出更准确的值。

v2_1cb60b61355f4d8691e7601e560938d0_img_000

为了得出足够有说服力的公式,研究人员收集了足够充分的数据。

他们总共调查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5604名志愿者,其年龄横跨仅8天到96岁。

使用同位素(氘)追踪方法,测量每个人的人体总含水量(TBW)和水周转量(WT)。

v2_6f400a0cbb834cd5bff2344bad9a806c_img_000

不过,在公式推导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的是18至60岁的群体,因为不然会有强烈的年龄效应干扰。

v2_b632a07963b34f269dbf7fd00c4b198a_img_000

最终,研究人员推出了前文所提到的“饮水公式”,首次揭示了人类全生命周期的需水量规律。

他们用此公式计算发现,平均而言,20至35岁的男性每天消耗4.2升水,而30至60岁的女性消耗3.3升水。

而且从60岁起,水的需求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等到了90多岁,人的需水量已经降至2.5 升左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水周转量(可看作人体每日需水量),不等于每天需要的饮水量

——因为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水分约占每日需水量的85%,剩下的才得靠喝水解决。

另外,在发展中国家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中,也观察到较高的水周转率;而日常体育活动也会提高人体水周转率。

简而言之,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们,一般需要比普通人喝更多水。

研究者还提出,水周转率可以作为一个反映人类的代谢健康的新生物标志物的理念。这对肥胖、糖尿病等各种代谢慢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最后,再来了解一下成果背后的的研究者,他们来自近100个国际团队。其中还有中国学者的身影。

比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科研团队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论文的共同一作张学英,现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硕士生导师。

v2_5139c56b2f9749939f9ea8f7b9cfd6cf_img_000

论文地址: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8668

参考链接:

http://s.weibo.com/weibo?q=%23%E6%AF%8F%E5%A4%A98%E6%9D%AF%E6%B0%B4%E6%88%96%E8%B6%85%E8%BF%87%E5%A4%A7%E5%A4%9A%E6%95%B0%E4%BA%BA%E7%9C%9F%E6%AD%A3%E9%9C%80%E6%B0%B4%E9%87%8F%2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作者:Alex,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