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能抓住新机遇的人,都是学习高手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674656877966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能抓住新机遇的人,都是学习高手

36氪领读·2022-10-23 02:30
如何迅速获取有效知识?

本文摘编自《学习学习》,作者:王专,36氪经授权发布。

都说,现在是个不确定的时代。

瞬息间,负责的产品线被砍掉,部门要变更赛道,要升级新型的推广模式,突然要负责新业务,调任新岗位……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种新变化带来的挑战中,有一类人他们可以迅速掌控新业务新岗位,轻松上手,而有些人即使频繁加班,却依然无法适应,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情绪失控等情况。

可以说,那些能迅速适应新变化,把握新机遇的人,他们都是会学习的人,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有效知识,而且能进行体系化的知识管理,内化于心,进而在生活/工作中实践开来。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新东方学习成长中心总经理王专,就是这类人,从教师到培训师,从学校到集团总部,从教师到管理者,15年来不断面临各种变化和挑战,基于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他总结出一套集知识输入、分类管理、构建体系、系统输出于一体的学习法, 他在《学习学习》一书中详尽描述了其中要义和实操方法。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如何迅速获取自己需要的有效知识?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形成体系?接下来,针对这两大问题,《学习学习》一书中的观点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建议:

如何迅速获取有效知识?

第一步也是最源头的一步,是知识输入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听课、观察生活和搜索三种渠道获取知识。但是网上信息繁杂,良莠不齐,非常考验个人的 “搜商”。

那么如何搜索,才能获取有效的知识呢?

《学习学习》一书中提到了搜索需要遵循的4个原则:高质原则、多样原则、速读方法和主题式学习。

1.高质量原则

要坚持高质量,首先就要谨慎选择信息的源头。优质出版物、优质课程、优质论文,这样的内容以传播知识和研究新知识为己任,整体质量相对较高。对于微博、公众号和抖音等平台, 建议可以取消关注大部分信息质量偏低的博主,只关注少数高质量的。浏览的时候看“关注”而不是“推荐”,或者直接搜索自己喜欢的博主,翻阅他们的主页。

尽量关闭差的信息源,但同时还要意识到:优质的信息源内也不全是好东西,要进行二次筛选。这就要看你所要获取的内容的“价值大小”。

内容的“价值大小”,可以依据下文中的评分表进行打分。评分表里的每一项内容是个“是否选择题”,答案选择“是”,该项得1分,满分为8分。

得0分的内容谨慎阅读,最好不读,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你会惊讶地发现好多内容评估后都是0分;得1分的内容往往就值得读。这可能有些令人意外,但现实确实如此;得2~3分的内容就值得好好读,这些内容已经是价值比较高的好内容;超过4分的内容往往就值得精读,甚至重复阅读,这些内容是精品中的精品。

v2_3b799881c1bf4cd48c9e06e981dded8b_img_png

2.保持多样性:不要让喜好变成偏见

我们不能指望一篇文章就提供多样性,也不能指望一本书什么都谈,“多样性”是我们主动构建的,多看一些不同类别的知识,组合着看,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要看,类别多了,多样性自然就能提升,针对一个主题,也可以多看一些视角。

除此之外还要警惕一点:小心算法推荐。警惕所有基于算法的推送,算法推荐是“偏见加速器”。推荐的逻辑就是根据你的喜好推荐相似内容,这本身就违背了多样性原则。在推荐引擎的帮助下,你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欢看的、已经认同的内容。新观点越来越少,重复的观点越来越多,多样性就被破坏了。

“你的喜好”开始变成“你的偏见”。要学会停下来,及时给自己的偏见刹刹车。

踩刹车的第一个方法是换软件。先把推荐太多相似内容的软件放一边,读读书,看看其他软件。第二个方法是主动点击一些其他内容,让算法重新推荐。

3.速读方法

另外,我们获取知识不仅要高质量还要讲求获取的速度,一些实用的提高阅读速度的小方法大家可以用起来。

技巧 1:空白卡片法

操作方法非常简单,阅读时,拿出一张空白的卡片,或者一张白纸,在读的过程中遮挡其他内容,让自己的视线快速移动。但是注意要遮挡住你阅读内容的上方,而不是下方。之所以要遮挡住上方而不是下方,是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回读,这个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立竿见影。

技巧 2:意群阅读法

在空白卡片法的基础上,还要学会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句子,而是能够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这样也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在《如何阅读:一个已被证实的低投入高回报的学习方法》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案例:

意群阅读法/ 就是阅读/构成同一思想/的一群单词/。通过寻找/这些意群,你迫使视线/在保持/好的理解力/的同时/移动得更快些。

上述段落中第一个句子有20个字,4个意群。第二个句子有30个字,7个意群。学着眼睛每次停顿时抓住一个意群肯定比一次只读一个字更加有效。你的大脑会积极配合眼睛,抓住意思相关的字。

意群阅读法的特点是要训练自己一块一块地读,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个训练非常实用,在以后的阅读中能经常用到。强烈推荐你将它变成日常阅读的习惯。

技巧3:关键词跳读法

在空白卡片法和意群阅读法的基础上,你可以借助关键词来进行视线的进一步跳动,让自己的阅读速度进一步提升。这样就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对一个内容的筛查,确定它值得读后再好好阅读。关键词跳读法的第一个特点是不用完整的句子来理解所有信息,而是利用关键词。

看一个例子:

关键词跳读法的第一个特点是不用完整的句子来理解所有信息,而是利用关键词。

关键词跳读法……不用完整的句子……,……利用关键词。

虽然部分信息被省略了,但是关键词保留了核心信息,重要内容并没有丢失。而且用这种方式阅读,我们的视线是跳跃的,跳着跳着,阅读速度就快了。

4.主题式学习

我们在利用了以上的方法进行了有效有质有量的知识储备后,不妨尝试建立一个“主题内容清单”,实现主题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的中心是“主题”,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吃透这个主题。

v2_911cefa5cc6f428396937c74bba0bf94_img_png

对自己的学习内容不再做类型上的限定,可以读书,可以听课,可以观察生活,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但有一个要求:这些内容都要与主题相关。要让主题式学习成为常态,接触一个新事物,就开展一次主题式学习,就这么简单。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形成体系?

有些人说,我听了课,看了书,过几天发现都忘记了,怎么办?王专在《学习学习》中提到,我们可以用卡片管理法进行知识管理,卡片管理有两大环节:写卡片和分类管理卡片。

1.卡片该如何写?

① 写知识卡片,而不是内容摘要

知识卡片,和传统意义上的“记笔记”并不完全相同。假如你现在正在听一个大师的课程,“记笔记”更强调的是有条理地记录下大师的讲解内容,你可能做不到字字不落,

但基本的要点是要记录清楚的。

但知识卡片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思考”, 是用来整理自己的思绪,我们平时要多写“思考笔记”,而不只是把别人的话写在纸上而已。实践越久越发现,一本书其实不是看懂的,很多时候是“写”懂的。很多时候你通过书写才能想清楚,甚至才能意识到自己原来根本没有想清楚。

下图展示的是作者王专看完《高绩效教练》这本书后整理的卡片,一本书的学习形成了120 张卡片,而不是一篇长长的摘要笔记。

v2_a41ce065e82a4e3a8cd8be4a71de0333_img_png

② 知识卡片的双区结构

刚开始书写卡片时建议把内容“结构化”,这样方便以后调用。一张好的知识卡片会被划分为两个区域。上面的区域是卡片的正文,把思考和总结写在这个地方,下面的区域是素材来源的汇总,把原文内容和出处放在这里,方便之后查阅时能及时找到一手素材是什么。上下区域中间可以用横线分隔开,这样就能在视线上清晰区分。

这样的卡片结构有非常好的实用效果,在进行回顾时能及时看到最初让我们思考的原文。思考往往是一种提炼,而原文有更完整的信息,配合使用,效果最佳。

v2_9c663685abb645fc886252e47dd2d24a_img_png

③三种最实用知识卡片类型

为了进一步方便之后进行卡片整理,书写卡片时建议对卡片进行分类。虽然提倡给卡片做分类,但不建议把分类做得太复杂,比如分成十几种。一旦分类过多,分类之间难免有很多交叉重叠,未来就会给我们书写卡片带来负担,常用的卡片就主要分为三类:

观点卡就是告诉人们“怎么想”的卡片。简而言之,观点卡侧重在“想”这个环节。我们读书时,如果看到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就可以把它整理成一张观点卡;看到一个强大的分析模型,就可以把这个内容整理成一张观点卡;看到一句名言,也可以整理出一张观点卡。

方法卡就是告诉人们“怎么做”的卡片。简而言之,方法卡侧重在“做”这个环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完善工作的工具介绍,可以制作一张方法卡;看到一个做事的小妙招,可以整理一张方法卡。

案例卡就是让怎么想和怎么做变得更加直观的卡片。案例卡中就放案例,可能是一个实验,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商战事件,也可能是我们观察到的真人真事。

④卡片的命名要方便分类和检索

命名的目的是方便之后进行分类整理和快速检索。卡片命名可分为两个部分:卡片类型和卡片核心内容。

首先,写清楚卡片类型。其次,写清楚核心内容。卡片的名字不要只是一两个关键词,建议把重要内容写得完整清晰一些。不然,我们就不能从名称上看出卡片的内容是什么,需要挨个点开卡片查看,这样效率太低。最好把卡片核心内容相对完整地写进去,这样看完卡片名称,就已经快速了解了卡片里讲解了什么。

v2_506d67eedd4e461e94d695b7896daadd_img_png

2.如何用卡片管理知识,提升效率?

学会如何写卡片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研究如何整理卡片。卡片管理有两大阶段:

1.第一阶段:以书籍或课程为单位整理卡片

假定我们现在正在阅读一本书,那么就可以在电脑里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的名字就是这本书的书名。阅读时把写的卡片放到这个文件夹里。

下图是王专在阅读《穿透式学习》时整理的卡片。每张卡片都标记了类别,能清晰地看到哪些是观点卡,哪些是方法卡,哪些是案例卡。

v2_1cf1f0d71dc8473a8b39ac07763e5196_img_png

如果几张卡片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就可以建立一个子文件夹,把这几张卡片放到这个子文件夹里。这样一本书的卡片会存放得更有逻辑,也方便第二阶段的整理工作。

2.第二阶段: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卡片分类

在第一阶段,我们建立了很多卡片文件夹,一个文件夹就代表一本书或一套课。此时,这些卡片还是按照别人的逻辑存放的。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一个重要的动作,即“卡片分类”,让卡片从“别人的分类”变成“自己的分类”。

这一步在电脑上操作没有什么困难,最关键的是要整理好自己的“分类体系”。这个“分类体系”要靠一个个主题支撑。分类做得好,文件夹的设置就比较合理,长远来看返工的概率会小一些,减少返工会提升卡片管理效率。几十个文件夹,几千张卡片,每一次返工调整都是巨大的精力耗费。尽量把分类做好,减少返工。

v2_c31ada1b345c47158cd26f3abd007cca_img_png

那么如何搭建分类体系?

建议根据“人生需要”进行反推。也就是可以问问自己:一生中我最需要关注的事情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有机会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人生观,也能清晰地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的一级文件夹都与工作相关,这意味着“工作”几乎成为你人生的全部,即使你可能不承认,但文件夹代表了你真实的想法。想看清自己的人生观,就看看自己的文件夹。你的人生中有哪些事情重要到可以建立一级文件夹呢?这个问题你一定要找到答案,这将让你受益一生。

下面以王专老师的分类为例的做法。他在电脑里建立了以下几个一级文件夹:“1-1 读书笔记”“1-2 听课笔记”就是以书和课程为单位的文件夹;“2-1”~“2-6”是我的第二套体系。

v2_67c9dfe0f7c742018bf47564c76fe8ea_img_png

为什么建立这几个文件夹?因为这就是王专老师对人生幸福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把之前整理的读书卡片放入一级文件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在一级文件夹下面慢慢建立出更多的二级或三级文件夹。

v2_88adce73303044448ca8393e633489f7_img_png

建立子文件夹的过程建议用思维导图构建体系;随用随建,不要建空文件夹。在分类整理卡片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提醒:写一些卡片,就整理一些。随写随整理,不要积攒。不要积累上千张卡片才想起来要做分类。到时候工作量巨大,你就反而不愿意动手了。

最好是学习一次,整理一次。一次学习可以是指看完一本书,听完一期课,或者听完一场讲座,等等。如果是零散积累的卡片,也可以在积累了50 张卡片后进行一次整理。

在搜索阶段,我们完成了知识的高质量筛选;在卡片管理阶段,我们完成了对知识的解构和重构工作,搭建了我们自己需要的知识库。知识输入与知识管理环节,环环相扣,最终服务于我们的实践环节。

最后,把俞敏洪老师在《学习学习》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不管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还是企业的发展,有了学习的方法论,你以后的学习,都将会事半功倍。人生如果走进事半功倍的境地,生命必然获得更加丰厚的收益。

v2_25df404a0773481e8d0c8eff104cb3fa_img_png

书名:《学习学习:快速变强四步法》作者:王专,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王专,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新东方学习成长中心总经理,曾任创业公司爱学慧思CEO。

30岁成为上市公司高管,2019年被网易教育金翼奖评为教育领军人物。曾操盘新东方百亿业务,三获集团优秀高管,曾获新东方20年功勋教师奖。

一个学习的爱好者,也是学习的受益者。在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班学习,三年完成四年学业。毕业加入新东方,24岁被选拔为新东方集团培训师,成为新东方老师的老师。从教师到培训师,从学校到集团总部,从教师到管理者,从教学管理到运营管理,从线下业务操盘手到互联网产品创新者,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学习。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