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美国奶粉危机,让我联想起飞鹤那个段子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20613-6dea126b.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美国奶粉危机,让我联想起飞鹤那个段子

• 2022-06-14 07:30:46  来源:锦缎 E474G0
1

作者|牧之 来源|锦缎(ID:jinduan006)

去年的这个时候,港股消费基金经理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中国飞鹤(HK:06186)的二季报业绩说明会上,高盛的研究员战战兢兢的提了一个问题:“奶粉会不会集采?”

这个段子的背景,建立在去年创新药集采的“灵魂砍价”中:

投资人眼中,创新药打了样,一切事关国计民生、增加普通家庭负担的消费品,都有被裹挟入集采的可能。在消费品泥沙俱下的行情中,这个段子的出现,投资人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演绎。

不过,每一个广泛传播的段子背后,都有观点上的激烈冲突:

有部分分析师认为,集中采购和分发节约了大量营销费用和渠道成本,拥有优质供应链的龙头企业,可以因此迅速做大,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弯道超车,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得到更多实惠。

看似万能的集采政策,是否适用于婴儿配方奶粉呢?美国配方奶最近发生的系列事件,可做他山之石。

01

美国婴儿配方奶粉蹊跷崩盘

从今年2月开始,美国婴儿奶粉供应链开始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市面上的婴儿配方奶粉开始逐渐缺货,而起源却是一起看似不起眼的安全事故产生的奶粉供应链轻微扰动:

四名美国婴儿,因食用雅培营养(Abbott Nutrition)位于密歇根州工厂生产的配方奶粉而感染细菌,其中两人随后死亡。在FDA的调查中发现,该工厂存在可导致血液感染的阪崎克罗诺杆菌。这家工厂随之关闭。

事后看,真正蹊跷的是,仅仅关闭这一家工厂产生的供应缺口,就足以让整个美国奶粉供应链崩溃。很快行业从业者发现,全美上下没有婴儿配方奶粉的备用产能,批发商开始抓紧囤货,货架上的奶粉存货开始日益稀少,而这更进一步刺激了担心奶粉断货的母亲们不顾一切的为孩子寻找配方奶作为储备。

需求扩大产生在供应出现微小短缺的时刻,全美奶粉范围内的断货风暴由此全面发酵:根据零售数据跟踪机构Datasembly统计,截至5月8日当周,全美有超过40%的婴儿配方奶粉缺货。

民意调查早已拉跨的BD终于坐不住了:援引了《国防生产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 ,发起了一项名为“飞行配方奶粉行动”(Operation Fly Formula)的倡议,以加快婴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和交付;除此之外,美国还出动运输机赴欧洲空运奶粉回国,确保美国货架上不会断货。

要知道,雅培是美国最大的婴儿配方奶粉制造商,仅仅关闭其中一个工厂,就可以迅速导致全美奶粉供应链整体崩溃,美国配方奶粉供应链的脆弱性可见一斑。

02

产业链崩溃的种子早已埋下

脆弱程度如是,在有心人眼中并不难理解:美国奶粉产能短缺的种子在几年前就已埋下。

首先, 1972年美国国制定了一项计划——妇女、婴儿和儿童特殊补充营养计划(通称WIC)。通过这项法案,美国政府向奶粉生产者采购奶粉等作为福利来分配给美国的下一代,让未来的国家主人翁营养无虞。

联邦政府采购自然会有竞标:1989年,美国国会要求所有州对其WIC计划进行竞标,根据该法律,各州必须将配方合同授予最低出价者,

通过这个法案,整个联邦政府采购了全美50%的奶粉总量。不难理解,通过指定供应商和巨大的采购量,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家公司控制了整个州的WIC配方奶粉分配。

在这样的架构之下,美国四家乳业巨头控制了美国90%的配方奶粉供应,包括Abbott(雅培)、Perrigo(百利高)、Nestle SA(雀巢)和Mead Johnson(美赞臣),而召回奶粉的雅培公司,则为美国配方奶粉市场生产了超过40%的产品。

不难想象,由于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美国这项法案配套的还有一大堆对国产奶粉的保护主义政策:

首先,联邦政府采购对国产化的要求,使非美奶粉生产商几乎难以在美国立足,甚至在美墨加贸易协定中,由于中国飞鹤在加拿大投建配方奶粉厂,这份低关税协议中特意将加拿大生产的配方奶粉从清单中剔除出去。

其次,为了保护本地奶粉生产厂家不受冲击,美国破天荒的对外国进口奶粉征收17.5%的关税,要知道集采效应下,美国奶粉流通价格已经足够低,加上17.5%的价差,已经没有任何海外竞争者在价格上可以击败美国奶粉。

不仅如此,美国海关还常常会对海外奶粉带货和进口产品进行检疫上的刁难:在美国进口商的描述中,海关扣押的外国奶粉往往与检疫问题毫无关系,更多时候是在标签不符合美版要求这样的细枝末节上大做文章。

四家奶粉龙头对政府这一产业引导方案自然也是心领神会:

在政府订单确定的情况下,奶粉龙头不仅不需要投资营销和渠道推广,而且由于需求常年稳定,也不需要强化供应链,优化产能弹性,一切自由竞争环境下的担忧在集采之下都显得没有必要。

这样的岁月静好,唯一会遇到的问题就是黑天鹅,而每一只黑天鹅事前看都是无比巧合:

儿童因病菌感染,检查工厂发现无关污染整改,供应链突然少了小小的一个环节,产能出现了落差。在正常情况下,市场机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和国内产能冗余来弥补这一缺口,但在集采大单和民族产业的保护之下,整个产业链僵化到难以理解的地步,竟然寸步难行。

最为可笑的是,在最终解决方案中,FDA不得不又与雅培达成和解,认为在雅培工厂检查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发现导致感染的病菌,但还是有其他的病菌。在雅培CEO看似检讨实际开脱的声明中,FDA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板子,几乎成了美国严监管的一个可笑注脚。

03

结语:民生领域,从无一劳永逸方案

配方奶粉的对婴儿的战略重要性在中国和美国都毋庸置疑。

所有人都想要低成本高品质的奶粉供应,对中国投资者来说视若洪水的奶粉集采,在美国已经实行了许多年。从雅培和美赞臣等民族企业的高速崛起,我们即可看出集采分发这一政策的价值所在,无论是民众还是企业,大家整体上都对这一政策持欢迎态度。

但从美国配方奶产业链的突然崩盘,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假如奶粉真的集采,又会从供应链韧性层面,呈现完全不同的棘手问题需要解决。奶粉产业政策未来的走向,始终会考验政策制定者和伊利、蒙牛与飞鹤们的智慧。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锦缎(ID:jinduan006),作者:牧之

本文来源锦缎,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