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当冥想成为生意,有公司“闭眼”赚五亿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operate/545665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当冥想成为生意,有公司“闭眼”赚五亿

2022-05-28
2 评论 1366 浏览 2 收藏 17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编辑导语: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人不堪重负,或焦虑,或失眠,人们抱着不尽相同的目的进入冥想。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越来越多,众人都在谈论冥想。但国内刚起步的冥想市场仍需要先回答“如何活下去”这一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08zxbGdvSUQinhbjT3In.jpg

人们抱着不尽相同的目的进入冥想。

有年轻白领每天睡前闭目静坐20分钟,循着冥想音频中导师的指引进行放松;也有睡眠障碍者,尝试用冥想、白噪音、褪黑素的组合,将自己带入梦乡。

社交媒体上,临床心理学在读硕士现身说法,称冥想是为数不多的心理自助技巧,对于个人的情绪调节,及思维垃圾的清理有帮助。

同时,也因为比尔·盖茨、乔布斯、桥水基金掌门人达利欧等商界巨擘的站台与呼号。很多创业者正试图通过冥想提升工作效率,拉近自己与成功的距离。

塔罗牌、星座学、MBTI,年轻人热衷于尝试一切新鲜、玄妙的事物。冥想因其基于“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体验者对效用的广泛认可,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更多的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头部冥想平台用户规模在2020、2021年的年均增速达2-3倍,同时“心理健康赛道”近年热度空前,投融资从数量到规模都实现翻番。

社交平台、朋友圈里,相关话题越来越多;心理咨询机构、瑜伽馆中,冥想课程已成常规项目。众人都在谈论冥想:它的授课形式在线下线上,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其商业如何实现闭环?我们体验了一堂冥想课,加入了一个数百人规模的会员群——潜水两天,群内互动寥寥。

国外头部冥想平台Calm,如今年收入超5亿元人民币,全球累计下载次数超1亿。但刚起步的国内冥想市场,或许仍需要先回答“如何活下去”这一问题。

一、瑜伽馆里的冥想课,冷冷清清?

很多都市女白领,通过瑜伽课完成冥想的初体验。

“冥想适合作为瑜伽的课后放松,二者本也有渊源,都致力于修身养性。”吴胃胃是一名健身爱好者,她的第一节冥想课,就发生在瑜伽馆。

如今本地生活平台上,不少瑜伽馆、心理咨询机构,都推出了冥想体验课。但在项目介绍和消费者评价中,记者发现冥想课从上课场地,到授课导师,和瑜伽课使用的是同一套资源。可以理解为,冥想只是瑜伽的配套增值服务。

至于单独的冥想课,大多主打“1V1导师授课”,定价多在100-500元之间,但销量有限。记者就冥想课咨询了其中一家瑜伽馆,对方关于冥想相关问题,如导师的冥想、心理服务从业经验、资质,并未给出正面回答,只是让我们先行预约体验。

不过导师也解释,冥想本身有诸多流派,西式基于心理学原理,而瑜伽配套的颂钵冥想源自印度,更有东方色彩,所以导师也大多是瑜伽老师。

B08ZFX03sNICYHjEYQP8.png

任何项目都可以蹭上“冥想”

但并非每一个瑜伽爱好者,都愿意尝试课后冥想。胡雨称在集体氛围中,她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真正放松。

吴胃胃大部分时候也不参与瑜伽班的课后冥想,她认为瑜伽班的冥想,仍是体验性质居多,真正感到有用的话,用户会回家独自去做。

线下门店提供冥想场地,设计课程,在主营业务瑜伽课的商品标题中,加入“冥想”关键词。对瑜伽馆、心理咨询机构们来说,冥想也是热门流量词,能带来更多的搜索匹配。

“冥想更适合私密进行,诸如环境、氛围、音频资源,乃至导师指引,都可以自行在家中置备齐全。线下门店提供的冥想服务,缺乏让人买单的差异化价值。”但吴胃胃表示,线下的冥想生意其实并不好做。

“冥想需要焚香、坐垫等,但香薰和瑜伽垫也可以替代,甚至有个沙发能坐着就行,并没有很讲究。”

在电商平台上以冥想作关键词,能匹配到关于冥想的书籍、音频课程,以及坐垫等。很多家居用品店,如今也开始卖起了冥想、打坐的垫子。有店铺客服向记者表示,这两年来,尝试冥想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单品的销量在稳步提升。

当然,并非每一个购齐了冥想道具的年轻人,都能“自律”到底。评论区里,有消费者即表示,坐垫在自己用了两次之后,就成了猫窝,质量不错,“主子”很满意。

刘畊宏直播健身,带火了同款瑜伽垫和运动袜,对健身而言,装备是刚需。但冥想不一样,如果内心足够平静,就不需要那么多“外物”,外物只是方便让人进入状态。

冥想中道具是次要的,课程才是核心。而相较于线下,线上有更丰富的课程供给。

二、互联网泛心理服务,比拼什么?

桔子IT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4月的一年时间里,心理健康领域共计产生投融资17起,总资金量超15亿元。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3月,腾讯参与了知我探索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旗下的泛心理品牌“KnowYourself”的B轮融资,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

同样定位于互联网心理服务的“简单心理”,背后公司北京竹间科技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收获5轮融资,其中最新一轮融资同样发生在今年3月。

当冥想成为生意,有公司“闭眼”赚五亿

头部泛心理品牌近年备受资本追捧

1. 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

不论是“KnowYourself”还是“简单心理”,都在其平台推出了“冥想”课程与服务。2016年创立的冥想平台“潮汐”、“NOW冥想”,并未公开最新的用户规模,但早在2019年,二者的注册用户数都已超千万,大城市白领是其主要构成,尤以女性居多。新兴平台“FLOW冥想”则在2021年8月,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规模的天使轮融资。

国内心理咨询服务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催生了一系列互联网泛心理服务,如线上心理分析、咨询、助眠等,冥想也被归入其中。而对比西方发达国家近60美元的人均精神健康年投入,我国目前仅为2美元——对投资人而言,这是市场的想象力。

2. 缺乏差异化

「电商在线」体验了上述各平台提供的冥想服务,界面各有风格,但服务却如出一辙:在新用户首次登录时,各平台会依据用户心理现状、需求等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定制课程;平台业务基本聚焦于“冥想课程”之上,同时附带一些助眠的白噪音服务。

与此同时,各平台对课程的分类,也遵循着相同的标准:如按效果分类,有减压、助眠、效率、情绪、关系乃至内心探索等;按照应用场景分,则有学习时、工作前、睡眠中、公园漫步等。

平台们还会记录用户每日的冥想课程学习时长、类型,给出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报告。

Cz47zfvwExD80aLQR2lf.jpg

难有差异化的冥想平台内容

大部分免费课程,类似于电商平台上的低价促销款,用以拉新引流。同时作为体验课,推动后续付费课程的销售。付费课和会员费,是头部冥想平台们的主要营收来源。

“潮汐”的年费会员目前定价228元,权益为会员课程、专属白噪音、睡眠故事等。定价298元的“NOW冥想”会员权益,也大体一样。

至于付费课程,记者观察到NOW冥想公众号上,如“情绪训练营”、“睡眠改善训练”等课程定价不菲,普遍在200-400元区间内。但付费课程的高昂定价,或许是为了给会员业务引流:开通会员,即可享受专属折扣,甚至免费获取付费课。

头部冥想平台们各自合作了不同的心理学、冥想导师,推出了如“打卡全额返现”、“城市合伙人”(冥想课程分销)等营销手段。但本质上,其内容供给、商业模式,都趋于同质化,一言以蔽之——卖课。

从竞争层面分析,心理咨询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从业者的专业、资质与经验,机构之间可以借此形成差异化。但冥想服务行业,基于普适课程的规模化销售逻辑,似乎难有明确的质量高低之分。冥想平台们,仍困于同质化。

3. 盈利的困境

在互联网从业者冬冬眼中,国内冥想平台想通过付费课程或会员创收很难。首先国内用户在虚拟服务付费、知识付费等方面意愿低。其次,国内社交平台、内容平台,都有海量的内容供给和社群。只要找对了组织,就不会缺冥想课程资源。

记者观察到小红书上关于冥想,有33万条笔记。顶部菜单还按场景和需求为内容进行了细分,如“睡前”、“晨间”、“午休”、“自我肯定”、“情绪疗愈”等。内容涵盖冥想课程分享、心得体会交流、好物推荐等。评论区里,冥想用户们招朋引伴,搭建着站内外社群。

目前小红书还在推广名为“疗愈便利店”的限时服务:邀约平台上的冥想、瑜伽KOL,联合推出相关课程,助推流量。

豆瓣“冥想与自我”小组也有用户表示,冥想的作用虽然经过广大用户的检验。但它难以量化,当然也就难以定价。所以目前冥想用户们,其实都在“薅羊毛”。

反映在财务端,据SensorTower数据显示,“潮汐”4月份的全球流水为6万美元,“NOW冥想”为2万美元,平台们仍处于资本输血维生的阶段。作为对比,美国冥想平台Calm同期月收入已达700万美元,2021年收入更是超8000万美元(约合5亿人民币),全球下载量已超过1亿次,最新估值接近2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成立10年内,估值超10亿美元的公司)。差距可见一斑。

当冥想成为生意,有公司“闭眼”赚五亿

4月份,头部冥想App收入流水对比

三、先考虑活下去

冥想市场热度空前,赚钱不力,但年轻人为“心理咨询”的付费意愿并不低。一方面,国内三甲医院的精神卫生科,常年一号难求。其次,很多正规线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已经将业务做到了淘宝上。按销量排序下,头部机构的月销量均在几千到几万单之间。淘宝也在上方菜单栏,做出了如心理疏导、情绪压力、情感分析等需求分类。

p6LIWnpXmdeQl1kdaodZ.jpg

销量不俗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服务,及细分的冥想服务,都借助互联网平台,辐射了足够巨大的用户规模,获得了发展。区别只是,后者还需要找到让消费者买单的理由。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曾指出,我国心理卫生服务的社会需求旺盛,但是约120万的获证心理咨询师中,仅有3、4万人在从事心理咨询专职或兼职工作,心理咨询师缺口多达130万人。

本质上,冥想的持续升温,源于正规心理咨询服务资源的巨大缺口,这催动了年轻人进行“自我诊疗”。

现象背后,更应当思考:如何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高效地撮合供需双方;如何在心理咨询供给得到实质性改善前,规范冥想这一业态。

而对国内冥想平台们来说,需要解决的首先是“生存”问题:Calm、headspace等国外同行的成功,不代表其模式在国内就可以被轻易复制。差异的用户画像和消费习惯,使得国内平台仍需要基于本土市场,有更多针对性的运营动作。

国外Calm,已经开始为合作的第三方心理健康机构提供服务。同时,与大健康领域相关的实体商品如瑜伽服、书籍的销售,也慢慢成了其营收构成。而国内平台营收结构仍单一,除了冥想、白噪音之外,几乎没有其它业务,但这二者,又最难以实现差异化和变现。

当然,国内玩家们也有在进行一些尝试。如“NOW冥想”通过公众号,为其企业微信群引流,进行社群运营。但记者入群两天,群内从平台人员到用户,都没有任何互动,氛围堪称冷清。

规范、科学的冥想服务,作为心理自助,当然有其社会价值。但在商言商,冥想平台们在实现社会价值之前,都得先考虑活下去。

作者:沈嵩男;编辑:斯问

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见锐度、见洞察,聚焦互联网和新商业的创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商在线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