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职场上一不小心“越界”的三种情形,你必须知道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1368112224000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职场上一不小心“越界”的三种情形,你必须知道

职场木沐说·2022-04-25 08:33
“我们不敢犯错,因为我们是从出生就被木棍敲打到现在的猴子。”

近几年,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些企业员工因为违背和触犯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而被开除甚至触犯法律,这里不乏企业高管和CEO赫然在列,职业生涯就此断送。

显然,职场人触犯职业道德,甚至踩踏法律的红线,必将无情地被市场所抛弃,侥幸“越界”的成本常常大得难以想象。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有哪几种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实危害巨大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轻则丢了工作,重则身陷囹圄。

01 贪污、贿赂腐败

贪污腐败只要被举报和发现,不管是位居高管位置,还是普通员工,都逃不开被“请走”的命运。

在这方面做法比较激进和强悍的当属百度。

百度有专门负责类似事件处理的部门-公司职业道德建设部,是百度规范员工行为,强化百度价值观建设的专门机构。

据说,该机构在进行腐败案件调查时,拥有独立的调查权,不必经过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即可直接展开调查,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汇报工作。

2016年,百度查实并通报了副总裁李明远与被收购公司负责人私下巨额经济往来,以及与某游戏合作伙伴的负责人有私下巨额经济往来,后李明远主动认错并引咎辞职。

再比如华为,因员工薪酬高、福利待遇好近年来成为不少求职者心中的最佳雇主。

然而华为某些高管,虽手握不低于500万的年收入,却似乎胃口仍不满足,宁可不断触碰腐败红线,自毁前程。

2017年底,华为消费者BG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滕鸿飞被带走调查,而后华为方面也正式对此事回应,确定滕鸿飞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华为内部一直在和贪腐作斗争,早在2014年,华为便已查实内部涉嫌腐败员工多达116名,涉及经销商达69家。

事实上,许多大公司都对贪腐问题深恶痛绝,并成立相关部门着重调查,如阿里的“廉正部”,万达“审计部”,360“监察部”, 腾讯“反舞弊团队”,百度的“职业道德建设部”.....

然而这类问题屡禁不止,其中研发、采购、销售等涉及供应商的部门成为了腐败的重灾区。

为了一己私利侵吞公家资产,收受贿赂,满足了一时的贪念,却将自己的职业前途甚至后半生全部搭进去,到底值不值。

02 侵犯商业机密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侵犯和泄漏商业秘密,根据情节轻重和损害结果,会被判定为是否构成犯罪和如何定罪量刑。

2015年,“海尔”高管“跳槽”侵犯商业秘密罪一案中,两名被告齐国新、张庆森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0万元。

这两名高管先是从海尔离职,在求职过程中向国内某大型家电企业泄露了海尔集团的多项保密数据信息。经评估给海尔集团分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2.44万元和2579.81万元。

再比如,2017年初,有关“华为内部通告”的消息刷屏。消息指出,华为消费终端业务有6名前员工疑因泄露技术秘密及内部资料而遭刑拘,其中不乏高管及明星设计师,且案件牵涉到乐视、酷派两家竞争对手。

华为内部人士指出这涉案的6名员工早已于2015年自华为离职,原职务为工程师或设计师,由于离职后仍持华为的智能财产在外牟利,因此被追求责任。

在大公司,重要岗位员工在离职时需要签订竞业禁止协议,也就是对其在离职后的一定期间内限制或禁止其前往竞争对手公司工作或从事和原公司相同的业务。但员工是否能够如约遵守该协议,就很难说了。

而且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一些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会选择离职创业,很多人就是利用在职期间学习和掌握的技术进行创业项目。

然而在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到底该如何划清与老东家的界限,如何区分个人知识/技术和企业商业机密,如何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走上创业之路,是每一个创业员工应该仔细考量的。

因为一旦有意或无意间触犯法律,不仅无法实现创业梦想,更会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并失去人身自由。

03 弄虚作假,违规操作

百度曾对一名已正常离职一年的实习生做出开除决定,原因是其“在市场活动中做虚弄假,将活动奖品直接发给自己的亲人”。

2016年中秋期间,阿里开除了因通过写程序代码的方式去抢内部福利月饼的四个程序员。

这四人共计多刷了124盒月饼。因为刷的太多,一名程序员便打电话给公司行政部退单。

结果,当天下午阿里做出“请他们离开公司的决定”,还表示“安全部员工身为平台规则的捍卫者,违背岗位职责,使用工具作弊的行为触及了诚信红线。”

2018年6月,京东员工因虚假报销被开除。原来有些员工在上下班打车过程中与司机勾结,虚假开票报销。比如让其中途下车,或让司机空驶一段距离后再开票。

京东对此毫不手软,发现一起,开除一个。有京东员工就在匿名社区爆料称被发现员工不仅被开除,连离职证明都不给。

可能在有些人心中,贪点小便宜,比如虚报交通费,手机费,健身费,或者顺点公司的办公用品回家等,薅点公司羊毛不算什么大事。

但只要坏习惯养成,不知不觉违背了公司价值观和诚信原则都不自知,而一旦被发现而遭到处罚或开除,就悔之晚矣。

还有德国的奥迪“尾气门”,也是典型的“弄虚作假”事件,利用人们对奥迪品牌的信任,安装“撒谎软件”,不仅欺骗了环保检测部门,更是置广大公众的利益,健康和安危于不顾。

当事人被逮捕,公司商誉遭到重创,股价走低甚至被抛售,市场选择了用脚投票,奥迪一点脾气没有。

写在最后

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忽视商业伦理和职业操守,没有规则意识与职业素养的企业管理者,根本没有资格领导企业继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

而身为企业中的普通员工,更要将诚信和合规的警钟长鸣,那些怀揣侥幸心理,为一己私利铤而走险的人,要用自己的职业前途,个人声誉甚至自由作为赌注,那最后一定会变成最大的输家。

西方一位投资银行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颇有道理:

“我们不敢犯错,因为我们是从出生就被木棍敲打到现在的猴子。”

而我们要做的也许就是让更多的管理者和员工尽快成为那只猴子,而社会则要多一些木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职场木沐说”(ID:mumushuo2017),作者:木沐,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