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消费品牌的终局推演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adquan.com/post-2-30858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新消费品牌的终局推演

作者: 传播体操 关注

2021-11-05 08:07 浏览 · 7887

收藏(21)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世界上只有两种商业竞争策略,第一种是低成本策略,第二种是差异化策略,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这两种策略都很好理解,前者无非是靠性价比,在相同的品质上,实现更低的价格;而后者无非就是提供一些竞争对手提供不了的服务,形成稀缺性。具体采用哪种竞争策略,与行业属性和企业自身所处的市场位置有直接关系。比如说奢侈品、高端时尚就是一个更加适用于差异化策略的行业,而大众消费品、快消品通常更适合采用低成本策略的行业。而在某一单独的竞争赛道中,第一名往往采用低成本策略抢占最大份额的市场,第二名、第三名的玩家往往就采用差异化策略,寻求在头部企业之外的生存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品牌在做自己的战略规划和品牌策略时,都高估了自身产品/品牌的差异化,而低估了用户对性价比这件事的追逐。01我们在做品牌咨询的时候,就总是可以发现很多品牌有迷之自信,认为自己已经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从而陷入到两个常见的认知误区之中:第一个是,认为自己在市场上已经混的风生水起,有点知名度了,消费者就会为自己的品牌无脑买单,企业还称之为品牌价值观打动了用户;实际上大多数品牌们并没有什么价值观,他们的价值观就是想赚钱。这类企业容易把市场的知名度、市场的份额误认为是品牌价值。但品牌知名度并不代表品牌差异化,更不代表抢占了用户的心智,往往只是代表你的传播成本/获客成本会低一些,用户不用从头开始认识你。世界上倒掉的大公司不计其数,每个大公司倒下之前,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春兰空调、长虹彩电、诺基亚手机……哪一个不是当年的巨头?哪一个没有打造所谓的“品牌价值”?第二个是,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服务有差异化,用户会为了这个产品差异点而买单。有意思的是,在我接触的一些新消费品牌中,很多企业竟然会把包装设计也当做产品差异化的重点来表述,这简直是匪夷所思。我这么说吧,产品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其实“重要性”或“稀缺性”,你认为重要的差异点或许根本就不是用户消费购买的因素,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也只是可有可无而已,在这点上企业反而容易当局者迷,进行错误的市场归因。有些你认为的“产品差异化”,只是竞争对手认为不重要才没有跟进而已。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差异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市场竞争策略,而不仅仅是产品策略,差异化竞争往往需要对应不同的产品价格带,否则难以奏效。比如说星巴克已经卖到30多块了,你在咖啡市场上搞差异化竞争就要尽量避开这个价格带,要不就搞搞十来二十块的,要不就四五十块往上走,如果要在三十多块跟星巴克硬扛,那肯定是凶多吉少,当然,这也要看具体的行业特性。总而言之,很多企业并没有很好地看清楚自身企业的真面目,也误读了品牌和产品的内涵,导致错失了构建自身企业真正竞争力的时机,到头来只能昙花一现。02在消费品领域,我们始终认为真正的差异化竞争策略难以长期维系,所有的差异化竞争,最终都会回落到性价比的PK中。我们依旧不厌其烦地以元气森林为例,代糖和气泡水的结合,在市场发展的前期能够形成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但当元气森林将无糖气泡水赛道逻辑验证之后,饮品巨头开始批量进入,无糖气泡水的差异性竞争策略也就难以持续。因此,元气森林的一个策略可能是继续进行短频快的产品研发迭代,以试图寻找下一个市场未被充分发掘的差异点再次抢跑市场。但如果再想像无糖气泡水一样跑通品类逻辑,难度将会是极大的。一方面是从行业红利上来看,无糖气泡水踩中了无糖大风口,也恰好找到了代糖解决方案打开市场,想要再次找到如此巨大的品类红利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是可乐、百事、农夫等巨头已经对元气森林保持警惕,显然也会在供应链上进行相关钳制,让元气森林无法实现产能。元气森林的一个战略上的先见之明在于,在其抢占无糖气泡水的市场空窗期时,便开始进行供应链层面的投资布局,当自己把握工厂、把握供应链之后,才能在后期市场残酷的竞争中不那么被动。梳理下来可以发现,一方面是找准了无糖气泡水的大品类赛道风口,有足够的商业容量空间,并获取的初期市场红利;另一方面是快速进行自有供应链布局,防止巨头的供应链钳制,这样才让元气森林存活下来。战略一环套一环,而且需要资本不断输血,发展时间上也算是争分夺秒,才造就了今天的元气。你现在要跟我说元气森林无糖气泡水是差异化竞争,我是不信的,市场上已经有太多无糖气泡水了,这类充分竞争的行业中,产品同质化是最终的宿命。也可以说,竞争壁垒就不会长期存在于产品本身上,最终依旧要靠成本领先策略来取胜。03快消零售行业的基本逻辑,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规模优势特性的应用,这其实也与成本领先策略一脉相承。下面我们用一个偏财务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竞争发展逻辑,引入经典的杜邦分析公式:ROE(回报率)=净利率*周转率*资金杠杆企业要办的好,要不就是提高净利润(产品更贵或成本更低),要不就是提高周转率(同一时间内卖更多次),要不就是提高资金杠杆(聪明用钱)。提高净利率主要可以通过提高售价、降低费用率、降低成本等手段实现。提高售价前面说到过,在同质化的买方市场中会出让市场份额,若没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难言良策;费用率主要与企业运营效率有关,在市场销售层面上与渠道管理模式有较大关系;而成本的降低显然与市场体量、采购量相关。周转率与财务管理有较大关系,如果光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上来看,就是行业动销特性和企业不断挖掘用户需求的能力,不断激活用户需求和发现未被满足的新需求。资金杠杆也与财务管理有较大关系,但很多时候也是市场地位的体现,比如说当你有大订单体量和供应链话语权的时候,可以通过应付/预收等账期的设置占用供应链上下游资金,放大资金杠杆。规模优势要靠庞大的产品吞吐量实现,而一旦形成规模优势便很难被再度打破,拥有明显的马太效应。所以我才说,快消/消费品行业本质上是一个量的生意,最终都需要靠低成本策略取胜。04下面我写一些未来的简单预测吧。我预计明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品牌消失,已经成为头部的新消费品牌也会面临着商业模式上的挑战。事实上,我们认为现在很多在一级市场有惊人估值的新消费企业,在登陆二级市场后会有较大破发可能,甚至长期走低,也就是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很多所谓的消费品类创新,更多的是刺激尝鲜消费需求,难以形成稳定的品类复购,这就导致不少新消费企业需要靠营销饮鸩止渴,并且频频通过诸如直播带货的模式出货后,也难以维持其价格刚性。总体来说,就是卖的太贵了呗,回到前文所说的,这类企业要不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力”,要不就是放大了产品差异化的需求痛点,归根到底其实还是,没有真正地了解用户、了解用户需求。消费品是个古老的行业,这也意味着任何新的大品牌的出现,都需要面对传统巨头的猛烈攻击,如果没有踏中大的品类红利(元气森林),或者大的渠道红利(完美日记),并快速布局自身的供应链体系,那么跑出来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当然啦,现在元气森林和完美日记这类头部新消费企业都面临很大的挑战,尽管完美日记提前登陆二级市场,但元气森林看上去布局更广也更稳一点,我个人非常好奇这几家公司的未来发展。不同于互联网行业,消费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算太高,还远远没有到赢家通吃的地步,甚至每个区域市场中,都有颇具特色的本土品牌存在,而消费品行业又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现金流的行业,所以即使是中腰部的小品牌其实也能活的算是滋润。总而言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我预计明后年新消费企业会批量死掉,但值得期待的是,存活下来的那些企业,可能会成长为真正的消费巨头。这么说来,我们现在便处于消费行业一个重要的拐点时刻。

-END-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