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望闻问切”看产品【普视分析:问诊篇】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pmd/470301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辑导读: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常用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一个人目前的身体状况。这个方法运用到产品分析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为问诊篇,就“问诊”来进行一些自己的总结与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另一种产品分析视角。

7eTr5p3RNvwllHzzThK2.jpg

上一篇《“望闻问切”看产品【普视分析:望闻篇】》中,我们探讨了中医里的“望”与“闻”在软件产品分析中的应用,这一篇笔者继续就“问诊”来进行一些自己的总结与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另一种产品分析视角,仅做抛砖引玉,好与不好,期待大家参与讨论!

后续,笔者也会将用此方法分析的多个产品陆续分享出来,敬请关注哦!

cIltci6DNOWVEsWeiq30.jpeg

第3章:问(四究:溯源梳理)

“中医四诊”中的“问诊”主要是询问症状;通过问诊了解既往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后世医家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十问”,编有十问歌,简便易记。

相同的逻辑运用在产品分析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产品使用者的调研是产品进化的必由之路,其中,产品整体的体验、业务运行的策略、产品输出的结果及效率是其重中之重;

52qX4aZKZTI4WEIp2XBr.jpeg

3.1 究体验感知

分析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各阶段及操作细节,是帮助产品更好改进的重要手段,体验地图中的论述不宜过长,应遵循言简意赅的原则,对于需要使用到图标图片时,也应遵循“图能达意”的原则,产品体验地图能相对客观的反映出产品的现有问题,并验证问题的真实性,为后续的开发及迭代工作指明方向,更是产品分析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I4vxQ9yAyNRyyhkXSUWa.jpeg

3.1.1 用户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或调研,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表述,以此指导用户体验地图的构建;

3.1.2 使用阶段

对产品业务逻辑进行重点梳理及阶段划分,有助于我们场景化、有目标的去理解产品的功能;

3.1.3 完成目标

对应阶段操作所完成的执行目标,这样有助于更加清晰的定位我们的阶段,并验证阶段划分的合理性;

3.1.4 行为分析

站在用户视角或以用户调研数据为依据,在对应的阶段及目标下,可能做出的操作行为进行推理(按用户行为心理学逻辑)或预判(按用户需求优先级);

3.1.5 触点

对用户参与产品业务逻辑时,所有的操作行为及信息获取渠道等可能接触到的媒介进行梳理,这样我们可以更加场景化的理解产品现有业务及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3.1.6 思考

对触点进行分析,找出接触过程中的缺失或问题点,提出质疑及解决思路,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后续的分析,并找到痛点及机会点;

3.1.7 情绪曲线

情绪曲线是用户在产品体验过程中的感知情况路线图,它真实反映了用户对每个重要环节的体验,情绪等级通常分为三级,即:满意、一般、不满意(或 +5 / 0 / -5分),并通过弧线将所有的感知点串联起来形成高低错落的曲线图,这样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了用户的心理变化过程,将用户的体验过程可视化、数据化;

3.1.8 存在痛点

对产品已有业务的逻辑给用户造成的影响或产生的痛点进行分析,可以极大的促进产品的改进及指导未来的开发与迭代工作;

3.1.9 机会点

对产品进行完上述所有分析后,我们对产品的不足或缺失就一目了然了,这时,将可能进行改进优化或新增的点记录下来,再加以论证后,就可做为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了,当然,我们在对已有产品(竞品)分析时,机会点将会是我们做出产品差异化及在运营过程中,优化产品自身的重要探索点;

3.2 究主要策略

策略是主业务逻辑的有效补充和维护,光有主业务流程及逻辑,没有完善的策略机制是不可能做好主业务的;

h3frdl3ELgnNonGcYF4b.jpeg

KAQ6mIX2jF3IVxDbBKEx.jpeg

3.2.1 用户策略

隐私策略的目的在于让用户知道产品要收集、使用、分享和存储的信息内容,以及让用户了解如何行使自己的隐私权,在隐私策略中使用的词汇和短语与在用户协议条款与细则中对应的词汇和短语的含义是一致的。针对用户的隐私规则执行的策略方法,需得到用户的相关授权,并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用户在使用本产品时,为保障其信息安全、身心安全、财物安全等目的做出的相关考量与措施;

系统管理策略:

系统管理策略负责制定系统(前、后台)登录、升级、监控、备份、审计等工作的指导方针和预期目标。设定密保规则、系统升级、核心指标进行监控并及时预警、日志保存与审查及系统备份周期等。该策略必须详细,以帮助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无误的开展相关工作,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授权访问。它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各种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起到保护作用,但访问控制可以说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防沉迷策略:

防沉迷策略是对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使用周期超出生理健康标准范围,或频繁充值提现等可能造成财产安全风险的操作,从而自动激活,旨在于提醒或阻止用户继续影响健康或扩大损失的相关措施;

针对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不同场景,对软件主要功能做出的相关应时应景的设计,用以增强用户对软件功能的感知及满意度;

针对用户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所做的相关引导策略,如在某个需要用户做出判断的过程中,根据用户之前的使用习惯或操作,分析用户的下一步需求,从而给出最适合用户的操作提示或结果;

3.2.2 运营策略

对产品运营阶段划分做出预判,分析出产品的具体阶段性目标,以充分梳理产品的运营思路;

如果产品是收费的,那么该产品的价格体系与标准是什么样的情况,以及对为何有如此定价做出自己的分析;

对软件的运营成本进行分析;

对产品内容的质量进行分析,特别是 UGC/PGC 型产品,因为如何进行内容质量的管控是该产品生存的关键因素;

主要针对新用户实施的营销及老用户的二次营销的方法;

对产品未来的迭代过程出做推测,以了解产品对未来的规划;

3.2.3 风控策略

风险控制是产品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节点,对风险分级的预判及管理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低风险:用户认知

对产品在辩识度及感观上可能直接或间接存在的认知偏差做出评估;

中风险:策略遗漏

对产品业务运营时无法满足的直接或间接业务场景进行描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高风险:政策法规

对产品功能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违法违规风险做出评估;

3.3 究反馈结果

t66VxSo72Iu3Hy9OLylv.jpeg

3.3.1 业务反馈

指由产品提供的主要业务在运行过程中给用户关注点的反馈,如微信提供的主要业务是即时通信服务,那通信的即时性、准确性及扩展性(语音、视频、传输)等关键点(指标)的反馈结果就是评估的重点目标;

当然,分析者也可以根据自己或企业的意愿,对其它非主营或特定的业务进行反馈结果的评估;

3.3.2 检索反馈

指产品为用户提供的内容、服务或功能检索的效能进行评估,全局或局部检索的即时性、准确性是对用户的个性需求做出的反馈,也是一款好产品的必要条件;

3.3.3 服务反馈

服务反馈是指产品为了更好的支撑业务功能,让用户更高效的完成业务流程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如帮助、账户与资产管理、投诉与建议及技术支持等;

3.4 究价值体现

MdE8BgTh4xZIpRbaCazQ.jpeg

3.4.1 资产价值

商标/专利/著作权

对产品所属企业所获得的与产品相关的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相关信息;信息来源:国家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企查查、看准、启信宝等公开渠道;

3.4.2 市场价值

经济数据:

品国家相关领域的经济状况指标,可以从大环境分析产品的生存空间,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艾瑞数据等公开渠道;

行业数据:

产品所属行业的统计数据和细分数据,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艾瑞数据等公开渠道;

竞品数据:

直接竞品:1、竞品名称;2、竞品名称;3、竞品名称

间接竞品:1、竞品名称;2、竞品名称;3、竞品名称

3.4.3 技术价值

产品所运用的独特或独有技术,信息来源:产品官网;

产品的运行环境、应用条件、部署方式等;信息来源:企业官网;

产品未来是否可扩展、可兼容等信息,可以有效的延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来源:产品官网;

3.4.4 社会价值

薪酬待遇:

信息来源:Boss 直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公开渠道;

就业招聘:

信息来源:Boss 直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公开渠道;

公益行为:

信息来源:Boss 直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公开渠道;

受限于时间,未能完全展开,且受限于篇幅,只能将问诊篇单独成篇,敬请谅解!如有想继续深度探讨的,可以直接留言,期待能有志同道合之友人一同加入,笔者非常乐意沿着这个思路探究下去;

本文由 @PMSnail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