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021年了,快递企业还是那么苦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27094795369460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21年了,快递企业还是那么苦

资本侦探5小时前
各有各招,各有烦恼。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资本侦探”(ID:deep_insights),作者:李新笛,36氪经授权发布。

v2_39e1852ece72453588e7f88e57f17a03_img_000

200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颁布实施,顺丰、申通、韵达等民营快递终于“转正”。同样是这一年,双11诞生,消费端需求井喷。自此,快递行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12年过去,快递已经成为水电煤一般的基础设施,顺丰、京东物流、通达系的快递服务已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但即便如此,上述行业龙头的日子也没到好过的时候。

比如2021年第一季度,通达系和顺丰的业绩都遭遇了“强风暴”。因为厮杀激烈的价格战,通达系仅有中通、圆通和韵达实现盈利,而韵达虽然实现了盈利,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0.7%。申通和百世则分别亏损了1亿元、6.05亿元。

此外,“快递一哥”顺丰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扣非净亏损达到11.3亿,为2017年上市以来录得的首次季度亏损,这让市场大跌眼镜。而今年五月上市的京东物流,亏损的情况也尚待改善。

京东物流、顺丰和通达系,各有各的发展路线,也各有各的难题未解,未来他们将如何突围?一切需要从三者的运行模式说起。

顺丰:砸钱打破天花板

“快”是顺丰的业务底色。行业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快递分两种,顺丰和其他”,这足以印证顺丰在业内的地位。

一直以来,顺丰的时效快递服务在所有营收业务中占比最大,这也是顺丰打造行业影响力的标杆业务。“顺丰即日”当日20点前送达、“顺丰次晨”次日12点前送达、“顺服标快”平均23小时送达。

怎么做到“快”?这源于顺丰的直营模式,即采取“端到端分拣中转”的模式,并把物流的各个环节和核心资源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具体来讲,顺丰搭建了“全货机+散行+无人机”的天网体系,购买、租赁了几十架全货机,并与第三方合作获取稳定的客机腹舱资源,确保物资可以高效稳定运输;在地网方面,顺丰覆盖了全国大多数地级市和县区级市,拥有1.9万个自营网点和近四十万个收派员。此外,顺丰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智能设备、智慧服务、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组建“信息网”,完成智慧物流网络的构建。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顺丰向湖北运输大量抗疫物资,而之所以能确保社会物流的稳定,也正是因为顺丰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和核心资源的强掌控力。

但就是这样的“优等生”,也会有滑铁卢时刻。

v2_fe2cb11d2ad040deb16c77a01f5bc94f_img_000

今年4月,顺丰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扣非净亏损达到11.3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8.3亿元。这样的业绩反转让市场震动,而隐忧其实早已埋下。

2018年开始,顺丰出现上市以来利润首次下滑,增收却不增利——顺丰在当年虽实现营收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然而其扣非净利润为34.8亿,同比减少5.9%。

究其原因,顺丰的业务主力时效快递,增长越来越接近天花板,其2020年度报告显示,时效件业务2020年的营收增速仅为17.4%,远低于经济件营收高达64%的增速。然而,顺丰在价格较低的经济件市场占有率仅有10%左右,且成本远高于通达系。

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顺丰在2019年推出了针对电商市场的特惠专配业务,杀入竞争激烈的电商件红海,并于2020年9月开始建设加盟制快递网络“丰网速运”。

最初,顺丰以“填仓”的方式做特惠专配业务,即用闲置运力和仓储资源运输特惠专件,因此成本尚能控制。但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预期,为此,顺丰不得不租用外部的仓库,投入也越来越高,这一点也反映在了其2021年一季度出人意料的财务数据中。

虽然目前顺丰已经将特惠专件的价格压到5-8元左右,然而快递行业持续的价格战也在削弱顺丰的价格优势。对于2021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下滑,顺丰控股创始人、董事长王卫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二季度顺丰不会再出现亏损,但预计全年利润无法回到去年同期水平。

换言之,顺丰已经进入业务发展的新阶段,增长对应的是新的资本性开支,短期来看,其利润承压的状况还将持续。

京东物流:要增长,也要扭亏

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的电商平台京东,最初的目的是希望顾客在京东商城购物时享受更优质的快递服务。彼时的快递行业如一盘散沙,京东当时主营的手机、电脑等3C产品价格昂贵,经常在运输过程中被偷,造成公司损失,这让刘强东对市面上的快递公司不满意,从而有了自建物流、降本增效的念头。

重金投入下,京东的物流服务不仅成为了行业标杆,也为京东电商业务贡献了重要竞争力,其优良体验同样来自于“快”。不过,虽然都是采取直营模式,但京东物流的发力方式与顺丰大不相同。

顺丰的长项在于端到端快递能力,京东物流则更重视“仓配”,其采取“区域仓-前置仓-末端配送”的仓配模式,以推动商家将货物直接运入遍布全国各地的仓库,省略了“发件到分拣中心”的过程,从而提高物流效率。

简言之,京东物流的思路是直接把货放进距离消费者更近的仓,以此缩短派件距离、减少搬运次数,最终实现快速送达。

v2_d270174cb56c4816aaa76f319e35a0b9_img_000

建仓是个大工程,这意味着京东物流非常之“重”,直接导致了京东物流收入虽高但常年亏损的情况。2018年,京东物流已经连亏12年,模式不断遭受市场质疑。

为了扭转亏损,京东物流于2017年被剥离出来,并开始调整业务模式。2017年,京东物流开启对外开放战略,逐步承接第三方订单,服务对象包括个人、企业、中小商家等,其试图以此减少对京东集团的依赖。2020年,京东物流外部收入占比已从2018年的29.9%提升至46.1%,完成了“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转型。

业务开放之外,在人力支出方面,京东物流招股书显示其该项支出主要来自于员工福利。为此,除了在员工薪酬结构上做出调整,京东物流也试图通过第三方仓配团队来降低人力成本,招股书显示,其外包成本的支出占比,已从2018年的27.7%上升到了2020年的32.8%。

通达系:加盟是把双刃剑

和顺丰、京东物流以直营模式确保服务体验的思路不同,“通达系”打下快递行业的半壁江山,靠的是“加盟”这种轻资产模式。

加盟模式曾被认为是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因为该模式扩张速度快,企业能够快速布局全国。此外,由于投入成本低,以加盟模式为核心的快递企业能把价格压得很低,这对于客单价较低的电商卖家来说吸引力强大,而电商件又占了快递总量的大半江山。

2013年,阿里巴巴联合“通达系”组建菜鸟网络,此后,在菜鸟网络的协调,以及阿里巴巴的入股动作下,通达系揽下了阿里系绝大多数电商件。目前,以加盟方式快速扩张的“通达系”已分得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以市占率第一的中通快递为例,2020年,中通快递的市占率为20.4%,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通快递揽件/派件网点数量约为3万个。市占率第二的韵达快递,在全国则拥有3875个加盟商及32624个网点及门店。

v2_11b8015477dd44b98cb395c1e4c25096_img_000

跟直营模式比,加盟模式的决胜之道是“量”,但这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也带来了管理缺失的问题。

具体而言,加盟模式下,一单快递从收件到派件,总共经过“三道关”:收件端加盟商,总部干线,派件端加盟商。这三道关口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加盟商只要准备充足的资金即可加盟。也就是说,快递公司无法直接接触到终端客户,因此无法了解收件端和派件端的管理和服务痛点所在。因此,通达系的服务质量一直备受争议。

不同于对物流各环节掌控力更强的顺丰和京东物流,“通达系”的竞争力更多来源于性价比,这意味着行业竞争更容易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虽然扩张迅速,但对于通达系来说,钱一点也不好挣。究其原因,是“通达系”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尤其是在新玩家极兔速递入场搅局之后。尽管“通达系”做出了反击——禁止加盟商代理极兔的业务,但在各家都在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原本已经微薄的单票利润还是进一步被榨干。

2020年,“通达系”的单票收入基本为1-3元,单票扣非净利不到1元,其中中通、圆通和韵达的扣非净利分别为0.27元、0.12元、0.09元,百世不仅挣不到钱还要贴钱,其2020年单票扣非净亏损为0.21元。

2021年第一季度,快递行业价格战加剧,“通达系”的单票扣非净利润继续承压,圆通、韵达的单票扣非净利分别被压到0.11元、0.05元,申通的单票扣非净亏损则是0.04元。

价格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这与加盟模式本身的弱管控特点关联密切。不过,以此断言直营、加盟孰优孰劣并不合适。顺丰、京东物流、通达系各有难题,其对应出路也各不相同。

拐点已至,各寻出路

顺丰、京东物流和通达系进入拐点,而在不同的压力下,“基因”迥异的企业也提出了差异明显的发展思路。

在4月份的股东大会上,王卫除了对顺丰业绩“暴雷”做出解释,还强调了顺丰“独立第三方行业解决方案的数据科技服务公司”的发展定位,其思路折射的趋势其实是,光靠资产和人力投入来实现增长的做法逐渐行不通,进一步的降本增效,需要向技术要答案。

京东物流则在招股书中强调其“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商”的定位,其“一体化”包含了快递、干线整车和零担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和其他增值服务(如安装和售后)。去年8月,京东物流宣布收购跨越速运,后者是主营零担的综合速运企业,收购背后,京东物流向供应链上游延伸、拿下更大增长空间的意图不言而喻。

拓展新空间的同时,顺丰和京东物流也在试图切入加盟制快递市场。而另一边,以中通为代表的“通达系”则在加强对“收、转、运、派”各环节的掌控,减少无效劳动和资源浪费,此外,其也试图走通从快递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的发展路线,加码时效服务、冷链、云仓等能力。

在快递战场上,行业已经过了单纯的“直营-加盟”之争阶段。价格战持续的同时,各企业纷纷瞄准了快递之外的增长空间。行业依然在高速发展,但相关企业的日子也仍不容易。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系信息发布平台,36氪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