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老虎基金的VC打法:你们太没想象力!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20660063560077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老虎基金的VC打法:你们太没想象力!

20多人,650亿美金,IRR 26%;尽调投后都不做,deal flow和return居然还不错。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溯元育新”(ID:EnvolveGroup),作者:溯元育新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Envolve Group 

前天中午,我在走去吃饭的路上,Alex突然打来一个电话,说:“我要聊聊老虎基金。”我问为什么,Alex说,他们有20把瑞士军刀(一样的投资经理),管着650亿美金,最近几个月一直在整活儿,美国VC圈早都炸锅了。

Alex继续说,如果你有10亿美金,你可以在5年投资期里把它花完,让你获得最终3倍的DPI,也可以在1年之内完全花掉,然后翻番,你会怎么做?

我说如果是我自己的钱,当然是1年花完,20亿拿回来了再投别的。

Alex又问了,那为什么花别人的钱,就要少赚钱?

我瞬间悟了。

很多对于「投资原则」的限制性信念,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看看老虎是怎么做,让创始人和LP都感受到,投资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更快,更便宜(B.F.C)。

溯元育新创始人。对审美、结构与细节高度敏感,坚信我们处在精神变革的时代开端,值得更好的时代精神。致力于梳理与阐述商业文明与人类心智的代际变迁。

2018年就完成了亚洲首个在纽交所的SPAC上市,并收购了中国最大民营医疗集团「和睦家」。从百亿规模的交易中转身,寻找下一个大机会。“你看不懂的公司,我看得懂。你看不懂的资产类别,我看得懂。”

本文共9131

推荐阅读时间20分钟

v2_60e8a7a3cb804f5cbd685d7cb8bf5abd_img_000

此时此刻,硅谷的某个角落正在发生这样的对话:

「Tiger Global的那帮人怎么样了?」

「说起这个厉害了,我听说他们24小时内做了某某deal,只尽调了盈亏表,还出了比创始人报价还高25%的价格。」

「这帮人强度不是一般高啊,据说每两天就做个新deal。」

「怕了怕了,这就是对冲基金的大哥们吗?幸好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坚持只赚认知内的钱。」

如果你是搞VC投资的,大概率过去的12个月里有过以上这种对话。就算没有,肯定也在推特上看过VC调侃对冲基金打入VC圈的各种讨论(meme),我自己就是这帮「推特键盘侠」之一 。

如图 @EverettRandle:

一个平平无奇,产品市场契合度一般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在B轮遇到了「煤老板」Tiger Global基金。

v2_25f096ccf44c423bbb07dea6d5d80a12_img_000

最常出现在市场风口浪尖的对冲基金就是老虎基金(Tiger Global)——他们专门做科技行业跨越一二级市场的投资(crossover investing)。由于其破纪录的交易速度和激进的投资风格,它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一直霸占着各大媒体的头条和VC的八卦圈。今天我就来和你们唠唠老虎基金的投资策略,大致是这样的:

先发制人投资好的科技公司 (慢就错亿)

快速搞定尽职调查和投资意向书(爷不在乎)

开比历史参考值和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有钱任性)

只在投后管理花很少的精力(投后是啥)

三个字——投,投,投!

其实Tiger Global并不是唯一一个采用这种策略的基金。Addition(老大是前Tiger Global合伙人Lee Fixel),Coatue(也是「小虎队」的一员,跟Tiger Global一样)和其他几家基金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了这些策略,也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更多「传统」VC的挫败。

如果你找10位VC,问问他们对Tiger Global的看法,大多数VC的反应都是不满和鄙视。他们会说,以老虎为代表的跨界(crossover)投资机构被市场严重高估了,实际上他们的尽调完全没做到位,或者说他们打破了VC的明文行规和心照不宣的行业「潜规则」,明摆着是来砸场子的。

所以呢?老虎和它代表的新型跨界VC就是万恶之源了吗?这帮人是蠢,还是靠吃十多年的互联网牛市红利活下来的?当然不是——恰恰相反,我们看到早期/成长期基金中,出现了一种以「投资速度」为核心的新策略,这种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VC的募资方式,从慢慢投,几年一募,到疯狂投,循环募资。老虎创造了一种飞轮效应,它打破了很多存在许久,但早就过时(long-held but outdated)的早期/成长期投资规则,不仅能为创业公司提供更好/更快/更便宜的资金,还能获得比其他VC更高的回报。老虎正在颠覆整个VC行业。听我唠唠,你就明白为什么了。

v2_65706401510b4ec6b272e103305cceb5_img_000

过去的几个月,许多老牌VC的合伙人看到老虎基金就忍不住吐槽——「老虎基金这也叫做投资?投得这么快,这点时间我们连尽调都做不完……我们输给老虎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出的价更高,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然而老虎从来不和菜鸡互啄,总是默默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老虎刚刚完成了史上第二大VC基金的募集,顺便在最近的一封给投资者的信中,高调炫耀了他们私募高达26%的内部净收益率(Net IRR)。非常不幸,资本市场的竞争极其残酷——如果大家玩的游戏叫「如何做一个优雅的VC」,而不是「活下来,就是胜利」。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早期/成长期投资看成一种游戏,玩家得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如果有的话)?

v2_2245c59cce454737bd107cc65844d55f_img_000

早期/成长期基金要对三个利益相关人负责:LP,企业和自己基金的GP。

LP:把我的钱好好投出去,赚到不错的回报(不能比我的底线还低,当然越高越好),让我开心了,后面再投好商量。

创始人:好多基金都想投我们,你得告诉我你比其他基金强在哪儿,这样我才可能拿我的股份换你们的钱,而不选其他VC。

GP:好好投项目,认真做退出,创造最大的回报,拿最高的carry!

如果我们把早期/成长期投资看作一个游戏,VC们对LP和创始人的责任就是两个不变的游戏规则,两条规则都认真遵守才有得玩。如果你输了/出局了,要么就是因为募不到资,要么就是因为钱到手了也花不好。但除了这俩规则,为了最大化carry,你爱怎么整活儿都随意(当然别违法)。其他的任何规则都是VC们给自己的头脑设的限制,其实完全没必要。

一旦说明白了这个框架,我们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游戏的操作空间很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赢得比赛的最佳策略会不断演进,发生巨大的变化。在VC行业兼容各种骚操作的范式下,输得最惨的VC往往都有这些限制性信念:

除了上面两条亘古不变的规则外,我还要遵守其他的游戏规则(其实没什么规则要遵守);

我总是「对」的,而我的竞争者们总是「错」的(然而两条黄金原则之外,并无对错);

这是个静态游戏,它不会随宏观环境、其他玩家的行为等因素发生变化(其实变化总在进行时)。

v2_1bb4913633a54ebdbbc0870c91826b22_img_000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事儿,对于野心大、适应性强的「猫科动物(老虎基金)」玩家来说,这个场子足够大,能玩的太多了。老虎就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玩家风格,以「投资速度」为核心,利用竞争对手墨守成规的漏洞,颠覆VC市场,成为新范式的引领者。

v2_00b4d72b87ce47e189612a506a541a6a_img_000

过去两年,Tiger Global通过两个独特的投资策略——「用最快的速度把钱投出去」和「为创始人提供更好/更快/更便宜的资本」——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家独树一帜的投资机构。这两个策略很好地代表了自成长期基金出现以来,VC打法最显著的变化和发展。想要更好理解这种变化,最好是让这两种新策略和它们正在颠覆的传统VC策略battle一下。

1.用最快的速度把钱投出去

普通基金:我要把融到的这笔钱分3年慢慢花掉。为什么?因为基金就该这么花钱,而且我也和LP们说了,我会这么干的。未来3年,我会努力加油,谈最好的deal,整最高的投资回报倍数(Multiple of Money Invested,相当于投资回报倍数)或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内部收益率)。

Tiger Global:LP们对这笔投资的最低回报预期是18% IRR,那我就会把我拿到的所有钱都尽快配置出去。大部分基金都有一个资本配置时间表(deployment schedules),他们会用这个来决定自己的投资速度,也就是认真思考「刚融到手的这笔钱,我要分多久花完?」——答案通常是2-4年,而且基金管理人会尽最大努力按这个节奏去投资。时间表定下来以后,VC们就会转而思考如何获得最高的单笔投资回报。

「资本配置速度」和「回报」共同决定了一支基金在任何投资年份能获得多少总利润:

v2_8264cbabb41147fca8dcde5ea03050c4_img_000

假设你融了10亿美金,每年投出去1/3(也就是准备3年把钱花完),回报预期是3倍,下面这个等式拆解了你每年的资本利得:

v2_1abd9ffdd0dc43c4b97a8fee2f9dc24d_img_000

看起来不错!一年接近7亿美金的净收益确实不少。

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这笔钱你不是分3年花完,而是火速花完(即使三年下来的平均收益率会低点儿 ),你每年的资本利得就会长这样:

v2_bfe26b4ffd65491cbb08f18f958124a6_img_000

哇唔!先别管投资组合整体的Multiple of Money Invested回报从3倍降到了2倍,你每年可都赚了1.5倍,惊不惊喜!这意味着和每年配置1/3的投资方法相比,每年LP的银行账户余额都会乘以1.5倍,GP也能拿到1.5倍的carry,去棕榈滩(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部的超级富人区,美国豪宅价格最高的地区之一)买个更大的豪斯。只要LP对现在你创造的回报还算满意,他们就会继续把钱给你,而不是给那些每年只能创造可怜兮兮2%回报的地方债券管理人,然后你就可以用「资本高速配置策略(higher velocity strategy)」,帮他们赚更多钱。

这是老虎颠覆传统VC的第一重杠杆——其他基金还活在资本配置时间表里,但他们早就把这个表抛诸脑后,直接把投资速度干到11档(车速表盘的最大值也只有10档)。

敲黑板,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对一个基金来说,从传统VC打法过渡到「以最快的速度把钱投出去」的打法是极其困难的,想要实现后者,你需要:

(1)LP买你的账:「投得更快」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放松对投资标的的筛选标准,或者只需要遵守更少的投资纪律。而且很少有LP会认可一个,不论在哪种市场条件下,IRR和MoM都更低的投资策略。LP需要对你极其信任,才能同意你这样花钱。

Tiger Global有两个重要的优势:一是他们在过去15年的良好业绩,二是老虎的全体员工就是他们最大的LP。这就把GP利益和LP利益深度绑定了,和大部分VC的基金结构相去甚远,他们的合伙人/管理人一般只占1-2%的基金份额。在这样的基金结构之下,Tiger Global的GP既可享受到26%的净IRR,也可以在遭遇市场波动的时候给LP吃一剂定心丸,就像在告诉他们「嘿伙计,咱们是一条船上的,我自己的大半身家可都在这个基金里呢!」。

(2)基金运营能够跟上投资速度的脚步:完成一笔投资可不仅是写张支票那么简单。一个典型的VC项目通常包括签投资意向书前的尽调过程(pre-term sheet diligence process)、一个或多个基金管理人持续参与被投公司董事会、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投后管理……人们总是直觉上认为,一个合伙人只能参加那么几个董事会,一个投资团队只能搞定那么多工作。

人们总说,VC没法规模化发展(ventures don't scale)。的确,许多基金的「基因」就决定了他们没法实践资本高速配置策略。Tiger Global看起来也不像能搞定这种投资策略,因为团队总共没几个人,一级和二级加起来只有20个人左右(a16z 1/3的团队规模),只有3个能拍板的合伙人(Chase Coleman, Scott Schleifer, John Curtius)。这么小的团队,想要达到那么快的投资速度,就必须打造一个比大多数VC打法都更能规模化发展的VC「产品」——接下来我们就来唠唠老虎第二个独特的优势。

2.更好/更快/更便宜的资本

普通基金:我投资企业的时候总想加入它们的董事会,这样我就可以给创始人一些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建议,同时确保我们在董事会上有发言权,再顺便给我的LinkedIn吸吸粉 :-) 我们每年只做几个大案子,所以我需要对这些投资机会做深入的尽调——创始人不应该介意这个(有点繁琐和漫长的)流程,毕竟这是个5年以上的合作关系。

Tiger Global:说实话,很少有VC能在企业的初创期帮上忙(说的就好像他们曾经帮上过忙一样),所以我们能给创始人提供的最好「服务」就是高估值(也就是更便宜、更少稀释的资本)、一个快速且最不消耗创始人的融资流程,并且除了出现在他们的cap table中,不做任何多余的投后管理,去阻止企业成长。这种方法让我们这支短小精干的团队,能以很快的速度进行投资。

就像一个创业公司需要打造产品,并且把它卖给消费者一样,早期/成长期基金也需要打造自己的「产品」,并且在创始人们融资的时候「卖」给他们。基金之所以也需要卖货,是因为说到底,他们提供给市场的也是一种商品,也就是钱。他们需要一些钱以外的理由,让创业者选择他们,而非选择其他基金。那话怎么说来着——我们做的是卖钱的生意(we’re in the business of selling money)。

一个基金的「产品」包含了投前、投中、投后,基金能为创始人和企业提供的一切东西。现在,一个典型的早期/成长期基金产品大概长这样:

2-4周的尽调流程,包括与高管和各部门负责人的多次通话、3-5次介绍潜在客户、反反复复查看业务数据,等等;

一个估值模型,用来证明这个deal可以为基金提供强劲的基本收益,而且有机会获得本垒打级别的超额收益;

基金名气给被投企业带来的的广告和品牌效应;

一个董事会成员(或者好多个);

投资人带来的各种「增值服务」,包括基金的人脉网络、招聘支持、内部运营/咨询团队,等等;

乍一看,这似乎不赖!除非这家待投资的企业缺乏市场/品牌认知(其实大部分企业都是这样)、基金的增值服务并不存在(事实通常如此),或者董事会成员持中立态度,甚至对整个董事会乃至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这种情况虽然不应该出现,但是出现的还挺多)。于是这里又出现了第二个老虎可以颠覆的陈旧(而且错误的)行业准则/叙事——大多数早期/成长期基金的「产品」都围绕着他们能够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大做文章,但实际上基金为企业提供的实际价值微乎其微。老实说,我觉得在很多创始人眼中,典型的VC产品就长这样:

v2_ec643e957822475fac392a07a780541c_img_000

和这种方法正好相反,老虎为创始人们提供了一种新「产品」,这个产品在许多功能上都采取了和传统VC完全相反的立场。我把老虎的VC「产品」称为更好/更快/更便宜的资本 (Better/Faster/Cheaper Capital,简称B.F.C.资本),它是这样的:

极其简单的尽调过程,有时候甚至只是花一天时间开个会、看看损益表或者任何现成的财务数据;

(通常)最高的估值都是由任何一家大型投资机构提供的——对创始人而言,这是「最便宜的融资」,因为Ta可以在稀释相同股份的情况下,融更多钱,或者融相同的钱,但稀释更少的股份;

老虎团队不会参与董事会,或者几乎不会和创始团队有接触;

如果你希望贝恩(Bain)提供帮助,随时联系他们的咨询顾问(老虎请了贝恩咨询公司去帮着梳理梳理业务);

B.F.C.资本为什么「更快」,为什么「更便宜」,相信不用我再解释。但我认为对许多创始人而言,上面的几点证明了拿B.F.C.资本比拿传统VC的钱「更好」,因为这就避免了某个投资人虽然特爱帮忙、但总帮倒忙的下行风险,更糟糕的是最终拖累董事会和整个企业。

B.F.C.会是每个轮次或每个创始人的最佳选择吗?当然不会。但如果你是一个创始人,已经有了心仪的董事会成员和投资人(他们都会出现在你的cap table里),不再需要更多的「增值」服务,而且对股权稀释很敏感,难道B.F.C.不是一个超级有吸引力的融资途径吗?那必须是啊!

B.F.C.对老虎来说也同样有益!我们前面已经讲明白了,老虎需要打造一个更能够规模化发展的「产品」,这样它精干的投资团队才能执行「资本高速配置策略」。而B.F.C.资本正好让老虎实现了这个目标——它抛弃了耗时的尽调流程、不断膨胀的董事会职责、以及试图给企业「增值」的各种无效努力。B.F.C.资本是「资本高速配置策略」的最大推动力,反之亦然,二者共同造就了Tiger Global基金真正的财富密码——飞轮效应。

3.总结一下:什么是「老虎飞轮」?

最快的资本配置速度和B.F.C.资本非常牛逼,因为它们俩双剑合璧时,会产生一种史无前例、闻所未闻、大规模赋能VC策略的飞轮效应。

v2_0376329ffe3044318067d75d1ec8615d_img_000

除了上面的大飞轮,投资速度和B.F.C. 资本也分别有两个和「资本高速配置策略」所创造的回报相关的小飞轮。我尽力给大家画一下这几个飞轮:

v2_e47d3d3731a14d3182ed8389faedc217_img_000

v2_89a10d3523f24410ae08c6d4dae49312_img_000

v2_8b999f862b57406d8df44954f00c0596_img_000

这不是亚马逊的飞轮,但有这么个飞轮很重要,因为除了那几家大牌基金(真的没几家),早期/成长期基金的业务往往没有飞轮效应,没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或护城河。

v2_a6c17f594fad408f8215e29cd776117a_img_000

当飞轮彻底转起来时,相比竞争对手,老虎就可以给创始人提供更高的估值,投更多项目,从而创造更可观的收益。老虎已经建立起VC行业第一个不由品牌驱动的结构性竞争优势,打造了第一个可以规模化发展的业务飞轮。

老虎是怎么建立起这种竞争优势,以及打造飞轮的呢?它们扔掉了那些老掉牙的、无中生有的、关于「早期/成长期基金该怎么做」的规则,最终建立起了一个牛逼的系统,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干翻其他VC。现在你看懂为什么老虎会颠覆整个VC行业了吗?

v2_3228ec6de76d4fdf925669e29b24d167_img_000

尽管我这篇文章唠了不少老虎的牛逼之处,但他们不会马上接手整个早期/成长期基金资产类别。在创业初期,一群很强的董事会成员和核心基金的投资依然很有用,能极大提升初创企业大获全胜的几率。

我还是觉得,用自己的品牌价值给初创公司打打广告,是投资人和基金能为创业公司提供的最大价值。如果能拿到Founders Fund、红杉、 a16z这类顶级基金的钱,不管在哪轮,都强过仅仅把股份卖个好价格,快速拿钱。

最终,我们会逐渐看到过去十年发生在零售业的中层挤压(middle squeeze)现象,在早期/成长期投资行业重演一遍。大部分不受被挤压的基金会逐渐往两个方向演化:

变成像苹果、丝芙兰、蒂芙尼一样的奢侈品商:依赖行业内的长期品牌效应(Founders Fund、红杉、a16z都是这个路子),或者专注并占领某个垂直领域(就像金融科技领域的Ribbit Capital);

变成沃尔玛、Dollar General这样物美价廉的零售商:像老虎、Addition和Coatue这群猛干的GP一样,通过很高的规模化程度和超快的投资速度取得优势。

卡在中间的那些拉胯基金是最脆弱的,它们同时也面临着最大的风险。拉融资时,创始人们可能会想要亚马逊Prime会员一天内送达的基本款T恤,只要12美金;也可能想买1500美金的Gucci开衫,但没人会想要22美金的J.C. Penney(美国的一家连锁百货公司,已申请破产保护)帽衫。你真的不会想做VC界的J.C. Penney。

v2_5e74560155f645f0b3e129a894cb0f58_img_000

虽然很多基金不承认,但他们的确很像J.C. Penney。除了我在第二部分「早期基金的玩法」提到的内容,VC界的J.C. Penney是这样的:

没有顶级的基金品牌价值,只能在老虎的地盘和老虎竞争;

不会根据竞争格局和宏观环境的变化,持续迭代投资策略;

坚持认为他们的传统打法是VC的必备技能,而其他方法都注定失败。

这些基金会逐渐发现,竞争越来越激烈。它们的回报会下降,甚至很多会被迫关门。

v2_914f1e52ca284c489179a9a170f4a708_img_000

做早期/成长期基金的很多人都喜欢嘲笑老虎,但和很多其他被嘲笑的事情一样,人们嘲笑老虎主要是因为看不懂他们。他们更应该做的是好好理解老虎的行为、动机及其思考它们的存在会对VC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老虎的投资策略:

1.老虎在玩一种全新的游戏

老虎看到了早期/成长期投资行业里许多老掉牙的规则、规范和共识,意识到大家的墨守成规恰恰是自己的机会,于是火速开辟新战场,重新制定游戏规则,设计了一种利用竞对弱点、能够规模化实施的策略。

现有行规:基金应该按照定好的资金配置时间表来投资,努力创造最大的MoM。

现实:「资本高速配置策略」完全不管所谓的资金配置时间表,如果执行到位,GP和LP都更有可能赚到更大的回报(不过代价是没法创造最大的MoM)。

现有行规:VC们通常会通过投后服务为公司增加价值,这也是VC向创始人pitch的一个核心卖点。

现实:VC除了提供投后服务,拖后腿的能力一样不小。除了能在企业的最早期阶段帮上点忙,他们很少能做出什么实质性贡献。所以,佛系投资人(a hands-off investor)往往对创始人更有吸引力,如果佛系投资人还能给企业高估值/低融资成本,那简直完美。

现有行规:如果不做深入的尽职调查,就算是投成长期的公司,风险也太大,最后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现实:SaaS这种行业的尽职调查从未像现在这么标准化。而且通过加快投资速度,基金能投更多的项目,投资组合的分散程度更高,这么一来,某个创始人欺诈或者单笔投资垮掉带来的下行风险也被分散了。

2.老虎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因为它有一个牛逼的策略

老虎创造的飞轮是真实存在的,它还将继续为创始人们提供有吸引力的VC「产品」。除非发生互联网泡沫(dot-com bubble)这种级别的危机,正常情况下,老虎将继续转动飞轮,持续产出可观的现金回报,并且逐渐在整个私募早期/成长期投资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3.早期/成长期投资行业,马上也将出现中层挤压的现象

随着老虎变大变强,最终遭殃的会是那些像J.C. Penney一样卡中间的拉胯基金——许多基金既没有那些大牌基金的品牌效应,也没有老虎的投资速度和低成本资金。这些基金之所以能在过去的十年间创造不错的回报,是因为当时的早期/成长期投资市场没啥竞争。

他们严重依赖这种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且现有的组织形式也没法适应新的竞争形势——除非大刀阔斧地对基金投资策略、内部流程和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否则他们注定衰落,最终彻底失败。

不过,不要太担心像J.C. Penney一样基金的合伙人——这种变化会慢慢发生,当老虎和其他猛兽彻底颠覆VC市场以前,他们仍然能投到不错的项目,赚很多钱。除了米尔谷(Mill Valley,距离旧金山30分钟车程,是百万富翁、电影和音乐大亨的聚集地)的大豪斯,他们还能在塔霍(Tahoe)买一间漂亮的小木屋,但估计他们只能买在特拉基(Truckee),买不起湖景房了。

但如果你是某个拉胯基金的投资经理,该咋办呢?能跑多快跑多快,因为战斗已然打响。战斗结束时,黑水镇的Bronn(代表像老虎一样猛的GP)会把战利品拿回家。

v2_ac51b06e932d457f972aa3ca36b11455_img_000

v2_484236e903924fae820695249f9b46d0_img_000

资本市场的打法的太多了,我只是重点描述了老虎最有破坏性、最能体现其策略的要点,是这些东西造就了老虎强势的竞争力。当然了,还有其它不容忽视的内外部因素,我都写在下面了:

1.难懂的生意更好懂了

在过去的5年中,因为理解了科技公司的增长方式和估值模型,投资界对它们(比如SaaS)的商业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随着预测难度的降低,LP不再需要很高的「安全边际」。VC投资回报本身波动比较大,而且很难预测,所以LP并没有坚持要求GP创造5倍的MoM,也增加了对收益更低的基金的信心。在评估基金时,LP有时还会关注一些收益更低、最低回报预期更低(用IRR衡量)的GP。

2.钱!太!多!了!

根据最近的估计,Tiger Global管了大概650亿美元的资产,最近一期季报显示,它持有大约50亿美元的京东股票——仅此一项就比大多数VC的整体AUM还大。这么庞大的资金规模有天然的优势。比如,一笔1500-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对一个管5亿美元的VC来说,可能是一笔巨款,但对于老虎来说,这就是一个四舍五入的零头数。

所以和那种5亿美元的基金比起来,Tiger Global在投资前要干的活儿更少,而且可以给创始人更高的估值。毕竟相对来说,单笔投资款不会关乎老虎整支基金的死活。不过,这样做仍然对Tiger Global是值得的,因为能够在下一轮(甚至是IPO之后大举买入)认购更多股份的期权价值更高(提前看牌成本极低)。

3.比996还996的工作节奏

大部分搞对冲基金的人工作节奏都太快了,简直反人类,跟西海岸大部分chill的VC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VC这种慢节奏,很难和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周工作6-7天的老虎竞争。

v2_b4a244f0fd5d4be2aa32956c89095c5d_img_000

今天这篇文章里,我既没有从整体的角度讨论早期/成长期投资的回报率,也没有提及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个对本文简单的反驳可以是「市场已经被老虎炒得太热了,危机到来的时候,老虎肯定是那个跌得最惨的。」当然!毫无疑问,如果真有这么一场大危机,老虎肯定会亏得很惨。但是当初你们大部分都认为,那场大危机会发生在2020年3月20日。然而在那之后一年内,纳斯达克指数几乎翻了一倍。我相信,对未来的市场收益进行大范围的预测是一件很蠢的事,关注资本市场中的实时竞争反而比较有趣。

相对而言,在任何市场环境下,和大多数基金比起来,老虎都有更明显的优势。如果重大危机真发生了,市场里的每个玩家都没法全身而退,那时候甭管你是不是Tiger Global,LP们可能都不会买账。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图片来自:企业官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