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广告优化是一门玄学么?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931938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广告优化是一门玄学么?

大数据话题下的优秀回答者

如今,中国的商业社会正在快速演进中:线上年零售十多万亿,占社会零售总额四分之一;其中,淘系6万亿,小程序内2万亿,抖音快手4千亿;做在线营销的广告优化师,已经有数十万之多。这些数字,勾勒出一幅崭新的商业图景:在网络世界做生意,靠在线营销卖产品,正在加速成为主流。

未来,不论你涉足什么生意(黑市除外),首先要考虑的既非搭销售队伍,也非找线下渠道,而是在广告平台开户,找优化师线上获客。所以,就算你暂时不关心本文内容,也可以先收藏一下,迟早用得上。

广告优化,就是每天看广告后台,算数据,调预算,改创意,离用户十万八千里,就把东西卖出去了。这个职业,有人叫“优化师”,有人叫“投手”,有人叫“增长官”,在淘系内还有个雅名:“开车的”。

开车的新老司机队伍发展太快,以至于从人员到方法,都还处在草创阶段。比如,我接触过很多广告优化师,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广告优化是一门玄学。

对目标暧昧的品牌客户优化师来说,这话也不无道理。然而,电商、游戏、网络服务这些行业,目标较确定,数据可衡量,广告平台决策也并非掷骰子。显然,这是个彻底的工程实践问题,应该在科学的框架下探讨。如果带着玄学的观念入行,就好比拿着风水罗盘搞石油勘探,只能是我命由天不由己了。

当然,玄学之叹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在我的知识星球里,经常有优化师谈到下面这样的困惑:
广告测试回报不错,可是一放量效果就崩了。
同样的产品同事跑得很好,我怎么就跑不起来?
出价高了亏钱,出价低了又没量,该怎么办?

如果无法追根溯源,面对类似的困惑自然会手足无措,以玄学视之。其实,这是把“有关随机性的科学”当成了“玄学”。怎么办呢?还是要回到科学精神的两大支柱:逻辑与实证。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十有八九都是在这两点上出了问题。

逻辑是流程与决策中相对确定的部分,在数字广告中有两条主线:一是用户从看广告到下单的转化漏斗,也就是归因过程;二是广告平台如何选择广告来填充流量,今天,这往往是个竞价过程

实证,就是看数据、用数据的方法论。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我们不是天天拉数据、调广告么?其实,科学解读和利用数据,需要一些基本原则的指导。就我的观察,很多优化师对此重视不够。

有人说:你又不是一线优化师,凭什么指手画脚?虽然不是优化师,不过最近我们用完全逻辑实证的方法,搭建了一套自动投放的系统,管理着线上上千个产品的广告优化。目前的效果,已经能达到中等优化师水准。在此过程中,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和结论,值得与大家分享。

下面,我们就找几个实践问题,来看看在逻辑和实证方面,一名合格的广告优化师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框架。

应该看什么数据?

先来看看与归因过程有关的数据问题。如今的广告平台,往往可以灵活地设置转化目标(见下图),因此,优化师们对归因流程都比较了解。然而,即使这样耳熟能详的过程,也有些常见的错误。

比方说,某人发现他的广告在安卓上带来的转化占95%,iOS只有5%。很多情况下,他会因此认为iOS效果不好,将其流量关掉。

有一次,我见此情形,提醒那位优化师再想想。他冷静下来,马上就回过味来,这个决策是不对的:iOS的转化量只有5%,可是一看花费,只占了3%,显然这是更优质的流量!

这是个简单到人人都能理解的错误,可是实践中发生的频繁程度令人惊讶。比方说,经常有的优化师,会因为凌晨转化少而把这个时段的投放停掉。究其原因,是大家对如下的原则仍然比较模糊:在判断流量或策略的优劣时,一定要在归因过程上找到前后相关节点,并用其数据比率来做决策。而某个环节的绝对数值,往往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看相对比率,不看绝对数值,这是在广告优化中多数场景下看数据做决策的重要原则。

数据不够怎么办?

上文是个引子,而下面的数据问题,就要稍微费点脑筋了。

对电商广告优化师来说,单均成本即CPO(Cost per Order)是关键指标之一,算起来也很简单:
CPO = 广告花费 / 订单量
问题来了,如果像下图中第一行那样,才花了3美元,还没有出单,这么算有意义么?显然,数据太少了,这么算并不可靠,这是个统计有效性的问题。

如果预算有限,必须要马上决策,怎么办呢?高阶点的优化师可能知道,可以采用下面的平滑方法:
CPO = (广告花费 + a) / (订单量 + b)
其中a/b应该等于经验的平均CPO,而b就是花多少钱你的统计就大致靠谱了。如果你还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带入几个数自己体会一下。

其实还可以再进一步。实际上,在广告后台的数据中,除了花费和出单量,还有上图中那一大串中间数据,像展示量、点击量、加购次数等。这些数据对估计CPO有帮助么?答案是肯定的,每个数都有用!具体的做法,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展开了。

总之,看数据这事儿,还真不是会加减乘除就够的。正确地看数据,就好比有一双火眼金睛,让你面对数据时的困惑云开雾散。



怎样用数据做决策?

看数据不简单,用数据就更难了。关于这一点,真正想登堂入室的优化师,建议都去找本跟机器学习相关的书,把前面几章不涉及到复杂技术内容、你能看得懂的内容,都认真读一读,了解一些“没有免费午餐”、训练测试集、回归与分类、正负样本等基本概念。

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因为用数据做决策的过程,与机器学习的基本框架是一致的。你可以不关心复杂的建模方法,但是如果基本原则都是混乱的,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数据迷宫里乱撞,是很难找到正确方向的。

这么说有点抽象,再来看个具体的例子。

有位优化师,找我说起一个困惑:“我从自己的投放经验总结了几条规律,历史数据上看都挺不错的。可是一但实际执行起来,效果总是不太好,你能帮看看我总结的这些规律,有什么问题么?”

我说:“其实先不用看你的总结,这个方法就有点问题。你总结的历史经验,在历史数据上验证,这相当于是把训练集和测试集放一起了。这样得到的规律,很可能推广性很差,线上实测效果当然也就不好了。”

他又问:“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我接着说:“其实只要把历史数据分成两部分,在一部分数据上总结规律,再到另一部分上去验证效果,这就靠谱多了。”

所以,要用数据驱动决策,虽然用不着懂深度学习算法,可是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框架,还是非常必要的。



理解竞价过程有什么用?

也有些问题,是纯粹的逻辑问题。对广告优化师而言,逻辑方面的困惑往往与对竞价过程的理解有关。

过于广告的竞价决策,我做过很多普及。简单地说,此过程如下:广告平台把适合当前用户的广告候选拉出来,然后对每个候选计算其eCPM,并依此排序,最高者赢得广告机会;在收费时,则按照第二名的eCPM扣钱,这就是所谓第二高价。

以上的内容不难理解。可是实践中,就未必能运用自如了。

咱们来做个练习。以Facebook投放为例,有一种设定转化出价上限的模式,即下图中的“Bid Cap”模式所示。如果你的产品每卖出一单能挣5美元,那么出价该设成多少,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

我问过不少优化师,很多都会留出利润空间,设个比5美元低的出价,比如4美金。先告诉大家,这个方法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是什么呢?不要留任何利润空间,按照5美元出价,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实际上,这用到了二价市场的一个重要性质:Truth-telling。能正确答出此问题,并且洞悉背后原理的,竞价逻辑在这一点上算是基本过关了。

其实,跟竞价逻辑有关的实战问题还有很多。再给大家留个小思考题,你改动了广告的落地页,会不会影响买量的CPM水平,什么情况下会影响?


@-@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要帮大家加深这样的观念:在广告优化中,具体的问题有很多,如果单摆浮搁地一个个分别研究,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真正的解决之道,还是要理解广告平台的决策逻辑,掌握正确的数据方法论。文章的篇幅有限,开头的问题就不一一讨论了,等回头我整理整理,有系统的材料再跟大家交流。

一个优秀的老司机,天天苦练开车操作是不够的,还要对汽车发动机的原理了然于胸啊!

不过,优化师们还要认清另外一个现实:今天的广告优化,越来越成为在完备数据和产品体系支持下的工作。而凭着一腔热血和单兵能力赤膊上阵,好比是刀枪不入的义和团,遇上船坚炮利的对手时,无疑会大败而归。

那么,这种“数据和产品体系”支持下的广告优化,有哪些新的趋势和具体产品呢?下回,我会约一位业内资深的老朋友来聊聊。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