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Android 模块化平台设计-讲稿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kymjs.com/code/2018/04/22/0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Android 模块化平台设计-讲稿

2018-04-22 By 张涛 | 本文已被访问9116次

版权声明:本文是开源实验室原创文章,如您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原文地址:https://kymjs.com/code/2018/04/22/01
这篇文章是我在 2018【携程技术沙龙移动技术专场】技术分享时所讲内容的文字版本,修改删减了演讲时的冗余言语。 希望能给买不到票参加大会的朋友带来帮助。
演讲文稿版内容更精细,没有分享时语言的赘述和过多的废话,而且包含了很多分享时没有讲的内容,包含PPT下载。(如下载链接过期可加我微信)
对本文有任何问题,可加我的个人微信询问:kymjs123

这篇文章是我在 2018【携程技术沙龙移动技术专场】技术分享时所讲内容的文字整理优化版,演讲文稿版内容更精细,没有分享时语言的赘述和过多的废话,而且包含了很多分享时没有讲的内容,包含PPT下载。(如下载链接过期可加我微信)。

仅独家发布在【小专栏】,希望能给买不到票参加大会的朋友带来帮助。

Android 模块化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Android工程模块化平台的设计》
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基于项目模块化来说的,模块化是什么大家肯定都是知道了的。我们说,做模块化其实跟项目重构很像,都是从这几个点来做的,只是侧重点不同。分别是:删除、组织、降级、解耦。那么这四点是什么意思呢,那么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理解这四大块的:

模块化重构

Android 模块化

删除:删除不必要的文件,尽可能减小工程体积。这里有一组数据,是我统计我们饿了么的一款 APP 在模块化前后一些文件的数量。
可以看到,.java文件从1677个减少到了1543个。其实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下面的drawable,这里drawable只包含图片、和xml布局,当经过模块化重构后文件数从 693 减少到 538 个。图片资源减少接近 200 个,apk 的大小也会随之降低。

Android 模块化

而组织呢,指的是:按照有意义的标准将代码分组。这其实也是java的包所存在的目的之一。
但是随着项目的不断迭代,需求很紧的情况下是很难有时间去真正规范的将类分组的。看到图中,我们之前的结构很乱,就是因为项目快速迭代和人员更替的过程中,不免会有这样的现象。所以这也是模块化重构时所作的一件大事。

Android 模块化

接下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内聚和耦合了,降级。我们之前有一个类叫:Navigator,它是负责几乎所有Activity直接跳转的。就是我们会把所有的startActivity()的跳转放到这个类里面去写。之前少的时候还好,结果等我看到这个类的时候,这个类已经有 200 多个方法了,全是Activity跳转的方法。

而我们在做模块化重构时的做法就是,首先观察自己的项目,这是重构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结合自身。把这个类拆分成了三大部分,我们有两块业务是会频繁跳转的但这两个业务跳转的页面又都是在自身的模块内,分别是用户模块和商户模块。因此将这两个模块中分别建立两个用于模块自己内部的跳转叫UserNavigatorShopNavigator,而模块间的跳转或一些小模块内部的则使用Router去做。

之后解耦,也是今天的重点,如何优雅移除模块间的耦合。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能够做到让所有不包含业务状态接口的模块的增删,不需要改动任何一行代码。 具体到一个示例就是这样:

Android 模块化

或者,也可以是这样:

Android 模块化

这两个段代码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手动管理Debug的状态,另一个是交给Gradle的编译任务去控制,原理上是一样的。
而这么做是如何实现的呢,其思路就是: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功能,你想要让你的 apk 具备这个功能,就添加这个模块一起编译就可以了。这才是我们说的真正的组件化,模块之间零耦合,增减模块零改动。
例如图中:debug这个模块,肯定不会用在正式的生产环境;而相反的tinker这个模块,热补丁肯定也不会用于调试阶段。所以我在开发时就可以不使用这个模块相关的代码。
另外再举个使用的例子:我有一个订单模块,订单模块需要播放铃声,比如大家在饭店经常听到“您有新的饿了么订单,请及时处理”。但我在开发订单模块的时候,如果我已经确定铃声播放是没有问题的,那我可以选择开发阶段不打铃声的包,直到发布到线上了再去加上铃声的包。那我没有添加这个铃声模块的时候,我就默认不具备播放铃声的功能,但完全不影响其他的订单模块的业务功能,而这个铃声模块的增删,是不需要修改任何代码的。
听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这是怎么实现的。接下来就跟大家讲讲内部的原理。

铁金库解耦

所有的核心功能都来自我们自己写的一个库:IronBank。取《自冰与火之歌》中的【铁金库】,叫铁金库不容拖欠。
铁金库的内部实现,其实是使用了 APT 注解处理器,去在编译时解析注解生成一个类,让这个类去生成跨模块的对象。铁金库使用了与后端 SOA 设计思路类似的方式:将模块之间的主动依赖倒置,变为功能的提供与使用。

Android 模块化

例如图上左边有一个对外提供媒体功能的服务提供者,他告知IronBank我提供媒体服务:“嘿,老铁,我这有个媒体服务,你那边有谁要用的时候可以用我的。”
到了另一边,如果此刻有模块说是,我需要媒体服务:“老铁,你那有没有媒体服务,我这边需要播一个铃声啊!”。
“有的,给你。”
IronBank就会将之前服务提供者提供给他的媒体对象交给服务使用者。

Android 模块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具体到代码上是如何使用的:首先是作为服务使用方,也就是上一张图右半部分。我们看到传统的做法是首先声明一个接口类型,然后new出接口的实现类给他赋值。
而使用了IronBank的时候,你是不需要关心接口的实现类到底是谁的。这就是IronBank唯一的用处,隐藏实现类,做到彻底的面相接口编程。

Android 模块化

之前说过,IronBank将模块之间依赖倒置,由之前的服务提供方被动的接受调用方调用变为,服务方主动提供服务给调用方。
那作为服务提供方需要做些什么事呢,非常简单,你只需要给你的对象提供public static方法,并加上一个@Creator注解,告诉IronBank这是一个创建器方法就可以了,其他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考虑。

Android 模块化

这里的创建器方法是可以有参数的,在接收时实际是使用另一个变长Object参数来接收。
而相对于繁杂的应用场景,也有对应的解决办法,例如这里的创建器方法是含参数的。看到示例第一个参数是 tag,第二个是 context 。但是你希望调用者在传的时候将Context作为第一个参数,tag作为第二个参数。
那你在声明的时候就需要显示的声明参数就是这样,加一个 params,然后写上你希望的参数顺序。

这个@Creator注解里面还有很多参数,比如这里返回的是IMedia类型的对象,那如果IMedia接口还继承了一个A接口,这里我虽然返回的是IMedia但我不想外部知道,我就想外部知道我返回的只是个A,这样也是可以显示的在注解参数中声明就行了。 以及还有方法的类所在文件自定义等等等等…… 就不一一列举了。

Android 模块化

在使用上,为了接入方使用方便,我们也对IronBank做了非常多的体验优化。

我们通过自定义lint来使 IDE 可以检查参数类型是否正确。比如前面我们举的例子,如果声明的时候是第一个参数是String第二个参数是Context,那如果你传错了,IDE 直接就报红了。

还有前面我们看到了,IronBank提供了一种类似依赖注入的方式去创建对象,那既然是类似依赖注入一定会碰上循环引用问题。我们自定义的Lint也完美通过静态代码分析在编译前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同时在开发的时候还提供了一个Android Studio IDE插件,可以用来帮你把参数智能补全,自动生成代码。前面看到,在写IronBank.get()方法的时候得写很多字,如果有智能补全会少写很多。

业务状态解耦

前面讲的IronBank适用的场景是无状态的服务,而我们做业务APP开发的时候更多的是有业务状态的对象,比方说我们通常长链与推送功能是等到用户登录了以后才会去启动,但具体到代码上,推送模块是根本不知道用户什么时候登录的,这就是一个业务状态的问题。 而对此我们引入了一个BizLifecycle的接口,他其实与Android上的Application对象功能类似。只不过他用来管理的是业务的生命周期,而不是应用的。
那么在代码逻辑上,每个模块如果关心你所需要的业务生命周期,只需要注册一个Lifecycle就行了,同时注册的过程也只需要一个注解,由编译插件解决了。

Android 模块化

可以看到,其实这样的一种能力用事件通知也可以做到,比方说广播或者EventBus,但是我们刻意屏蔽了这种方式,就是因为事件通知这种功能你是很难去追踪的,你不知道一个消息发送了以后,他的接受者是在哪里。相信大家也能狗想象得到,一个应用如果广播泛滥,到处都是事件接收事件发送会项目代码会变得多么吓人。

Android 模块化

讲到这里,整个模块化解耦的全部能力就跟大家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再从宏观角度去看一下整个项目的结构,分为三级,最上层是业务模块,紧接着是一些可选的功能组件,最底层则是与项目无关的公共依赖。

Android 模块化

最终,项目结构就是如图中所示的这样。但如果你真直接这么做,你一定是会烦死的。
为什么?
第一:这么多的模块,直接用源码依赖去编译,编译时间至少在10分钟以上;
第二:模块的隔离几乎为0,任何一个人依旧可以修改任何一个模块的代码,并且很容易;
第三:在发版本以后,如果某一个模块有BUG,再去修复,缺乏一个版本的概念,尤其是在跨团队的时候,最终一定会出现版本分裂问题。

平台化支持

解决办法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将模块引用改为aar引用。aar引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模块版本的管理与跨团队的协作。
目前国内对Android领域的探索越来越深,应用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大型项目的复杂性和耦合度,同时也为了适应模块重用、多团队并行开发测试等等需求,你必须有一套合适的模块化平台。

Android 模块化

这里是我们饿了么目前使用的模块化平台,大家可以从这张图中感受一下。
模块化平台,主要的功能是很明显的,就是用于构建模块,在这之上,还有隐含的功能,就是集中了构建模块的权限,可以更便于统一管理;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优势就在于模块版本的管理,你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当前主应用所接入的模块的版本是哪个,当前最新构建的SNAPSHOT是哪个,以及每个版本的更新日志;
这样做了以后,在跨团队协作上的沟通就大大降低了,如果你已经接入或者即将接入的模块是另一个团队开发的模块组件,那你可以直接关注它,它的所有版本变动日志,最新版本全都一目了然;
并且可以通过平台简化模块的测试与模块发布的流程,比如提测的时候,如果是一次兼容版本的发布,你只需要告诉测试提测分支,测试可以自己根据现在线上应用的tag,同时引入当前提测的模块替换老版本的模块重新编译,很容易就能控制变量。

Android 模块化

引入了平台化以后,我们再从工程结构的角度看一下:就目前我们尝试下来,这两种结构是最合适Android工程模块化的。一种是submodule,一种是multi-project

Android 模块化

首先看submodule:这种结构是Android默认的多模块结构,在一个工程下面有多个模块。图上每个绿色的方块都代表了一个git仓库,然后我们看到所有子模块都包含在主工程模块内。这种结构也是git默认支持的submodule结构,你只需要用最下面的这句git命令就可以将他们关联在一起。
它的好处就是所有都是默认的,任何一个人理解起来都是很直观。当然,他也有不适合的,就是协作开发的时候,所有人都在app module上测试自己的模块,很容易互相影响,主工程的git分支也会非常繁杂。

Android 模块化

与之对应的,multi-project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有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工程,他们在文件系统上是并列关系,每个模块所在的工程才是一个git仓库。
对于单模块的操作达到最大化的遍历当然也是有牺牲的,就是这种结构很不利于全仓库整体的管理,对新人很不友好。比如我想所有模块同时初始化,同时切换到develop分支,对此,我们内部的处理方式是通过shell脚本达到全仓库批量处理。

Android, 模块化, 张涛, 开源实验室

同时还会对工程名会有一定的规范要求(非必须),主要原因是在模块联调的时候。

Android 模块化

我们看到这段代码是写在setting.gradle文件中的,他根据读取本地的local.properties文件,来include一个模块的源码,方便在模块联调的时候可以很容易的修改多模块的代码。
但是他就要求每个模块工程的文件夹名称是以模块名加上Project这样来命名,比如order模块所在的工程文件夹名就叫OrderProject
当然,你也可以不遵守,只不过不遵守就得写更多代码,我这里是直接用了循环,不遵守的话可能就需要把循环拆开手敲了。
以上两种工程结构各有各的好处,没有好坏,只有合不合适,我们内部两种结构也都有团队在用

Android 模块化

然后,这里是模块联调的注意事项,就是如果你模块是以源码引入的,可能还有其他模块引用了同样模块的aar,就会造成冲突,你需要自己判断一下,加个自定义方法也好,用编译插件也可以,都能做到让源码引用与aar引用互斥。

模块化架构主要思路就是分而治之,在拆分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依赖整理清楚,那些是业务模块,哪些是可选的功能组件。最后为了团队方便以及更快的适应,还需要开发一些辅助工具,比方说我前面说的IronBank、BizLifecycle、初始化脚本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了解更多有深度技术的文章,与移动端、大前端未来方向的认知,前往订阅 开源实验室小专栏。
张涛-qrcode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