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关于精细化运营,我的几点感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niaogebiji.com/article-30904-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精细化运营是用户发展的必然结果。

riqmquv.jpg!mobile

随着获取流量的成本逐渐升高,各个产品的用户之间重合度越来越高。同时,淘宝千人千面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了针对不同人群的精细化运营的可能性。将每一个人群进行精细化运营,最终提升流量的利用效率,让流量变成真正的留量。

vmqAjar.png!mobile

一、什么是精细化运营

和精细化运营相对的是粗放式运营,也就是在早期的时候,大部分会采用的一种运营方式。大家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根据大众最终的实验效果去反馈运营策略。

而精细化运营就相当而言,会比较细致。 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用户,同一生命周期的不同类用户甚至是每个用户,都展示不同的内容 ,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去完成最终的转化。如果说早期的运营策略是一对多的模式,那么精细化运营就是 多对多的对应关系。

BzYrmi.png!mobile

在精细化运营策略之下,每一类用户甚至是每一个用户都被打上了N多个标签,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出现了用户精细化运营策略的优先级。20%的用户创造80%的收益,重点将核心用户做好用户管理和维护,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虽然80%的用户这部分的用户数据看起来非常好看,但是很难创造更大的价值。当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时候,将最核心的精力放在那能产生80%效益的事情上。

二、精细化运营的关键

前面简单的聊了下什么是精细化运营,对于精细化运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轮廓。接下来我们来说下,日常运营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精细化运营。以下内容纯属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仅供参考。

1、用户分层是根本

如果说精细化运营是术的话,那么用户分层就是道。这也是为什么说用户分层是用户运营的基础的原因,之前也写过关于用户分层的文章,可以戳 浅谈用户运营中的用户分层。

根据用户的基础信息,行为信息以及消费信息可以将用户进行多样化的分层。但是,如何进行分层关键还是看最终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围绕着目标进行用户细分,前期先进行初步的用户分层细分,当后期跑通之后,如果在这一层用户中,用户行为之间也存在某些明显的差异,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以再一步进行用户分层。

YniQR3A.png!mobile

用户分层就想把一整个蛋糕,切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将这些小块送给最合适的那个人。

拿淘宝来说,用户的基本信息可以分为:性别、地域、年龄、大致职业,月均消费额度。

rQFbE37.png!mobile

uQne6nr.png!mobile

同时,根据用户行为,可反推用户身份属性标签:婚恋阶段,是否有房,职业等非常详细的信息。

zE3I3u6.png!mobile

用户行为又进一步可以分为:日常购物时间,购物偏好,购物频次,单次消费金额,优惠券偏好程度,购物习惯(是搜索购物还是浏览逛街式购物)等信息。

mUjqEfn.png!mobile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很多产品的性别,年龄,职业这一些标签都不太准确,这一些标签要么来源于用户手动填写标签(用户可能存在胡乱填写的情况),要么来源于产品手动标签。(按照用户可能存在的某个行为去进行划分)。淘宝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用户标签,是有众多产品的信息打通组合,逐渐优化之后形成的一个用户N多个标签的组合。还有一个核心是,购物这个行为上,可以解析出很多的用户行为和用户场景,再加上有淘宝的数据去进行反复校对,优化的一个过程。

还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案例:某家商城里边发现一群每月都来购买卫生巾的人群,但是后续几个月有购买记录,但是没有来购买卫生巾的行为,于是就对之前一直联系有过购物行为,但最近未购买卫生巾的用户推送婴幼儿商品的促销信息。这一下推送为商场额外带来不少的销售额。

在用户行为分层的基础上,用户洞察也是关键。用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为什么这个行为又消失了,背后一定存在某种原因。

之前看过梁宁老师写过的一篇文章,关于三大电扇平台谁更精准的问题:

淘宝的推荐比京东好很多,但还是不如拼多多。大家可以自己在淘宝搜个比如“无锡排骨”,你看淘宝的关联推荐还是“无锡排骨”“三凤桥”,这一类关键词的匹配。我在拼多多上搜“无锡排骨”,拼多多除了关联“无锡排骨”“三凤桥”,还会给我推荐一下“四喜丸子”。这说明什么?说明淘宝在做关键词关联,而拼多多在做用户理解,它试图理解我的搜索动机和偏好。

用户行为之后有一个核心的目的,通过搜索动机去做关联推荐,比关键词关联更能适配用户想要的场景,促进用户转化。这背后就是通过用户行为做用户洞察和动机分析。

2、用户行为地图是关键

用户分层可以说是精细化运营,甚至是用户运营的基础。而在用户分层的这个基石上,一定是根据用户行为地图去做定制化的推荐和运营。

在这基础上,根据产品的属性将用户行为拆分为几个用户行为关键点,从而在用户行为关键点上向用户推荐最适合用户的产品,最大化的转化用户。

qiuQ3y.png!mobile

比如在签到,福利页这种用户行为下,一定是贪小便宜的用户居多,这类用户的特点是时间多,但是用户不容易进行付费转化,所以给这些用户推优惠券,或者激励视频的产品是转化率比较高的产品。

而在用户的Aha时刻是用户体验产品的高潮,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给用户推荐一些首次试用的付费产品,就很容易形成用户付费转化。

用户在某个时刻,基于某个目的,来到某个页面,从用户的目的以及用户属性触发,给用户推荐最适合用户的产品。

之前看到斑马做的一个精细化的运营就做的挺不错。在信息流投放广告中,如果用户付费未成功,斑马会直接弹出一个关注公众号获取1元优惠课(原价69元)的二维码,以优惠价格促进潜在用户的转化。这样转化用户的转化率非常高,同时后续根据用户当时的行为给用户推荐合适价格的产品,更容易形成转化。

3、数据分析是策略能够成功的基础

精细化运营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情,每一项的投入,每一个策略的变更都是基于数据的变现来做出调整的。而最终策略是否成功,也是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而能够保证最终数据结论比较准确的办法就是进行 AB测试 ,将新的策略形成实验组,而对照组保持不变,唯一的变量就是其中某个变量的改动,控制变量之后,才能更加准确地直接实验是否成功。最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形成对比,看是否实验组的某些数据指标是否对照组的实验指标更好。

有时候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会发现,某项数据指标上升之后,某项数据标志又跌下来了。这个时候,就涉及到设计实验的总目标和副目标。

比如我们想要提升转化率,但是可能我们发现转化率上升的同时arpu值又下降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整体看收入的指标是否有所提升,如果收入整体上升,那说明策略是成功的,但是虽然转化率上升,但是上升转化率的收入没有办法补齐下降arpu值的gap,那么可能策略还是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同时还需要看实验的样本量是否达标,是否有足够的样本量去支撑保证最终的结果是显著性特征。

一般来说,显著性特征>95%以上,那我们就称AB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计算显著性特征的平台:云眼。可通过直接输入数据,计算出提升率。

emeQbqm.png!mobile

一般来说,AB测的结果最为准确。而从AB测中,去进行对比分析,也需要分清主次,更好地去执行后期的策略。

以上就是关于精细化运营的一些思考和感受。

-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