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汉能陈宏:在TO B赛道,35岁中年危机根本不存在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79181719396506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资本侦探”(ID:deep_insights) ,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 | 李婷婷

编辑 | 韩依民

Eb2eu2n.png!web

编者按:

创投行业正站在新旧时代的交界处。

过去二十年,风险投资与中国互联网产业相伴,迅速发展壮大。

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最盛之期,风险投资助推野心勃勃的创业者实现了商业模式或技术革新,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许多面貌。

但随着红利消退,行业告别烧钱时代,同时在疫情黑天鹅影响下,经济、消费心理以及全球资本市场都在发生变化,更多变数已经出现。

当过去盛行的投资逻辑和方法论到了需要革新的时刻,如何才能成为机遇捕手?

围绕新宏观环境下的投资策略变化、机遇搜寻方法等话题,近期,「资本侦探」与多位国内一线投资人进行独家对话,希冀从一线顶尖从业者的思考中,梳理出后红利时代的机遇图谱,锚定前行的坐标。

疫情期间,市场焦虑情绪蔓延,汉能投资集团却在北京复工的第一天,投了四个项目。

“融到钱的企业可以把很多活不下去的企业接管过来,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让他们生存下来。我觉得这样看事情心情就舒爽多了。”在与「资本侦探」的对话中,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CEO陈宏这样说。

iQvUrmI.png!web

这并不是陈宏第一次经历较恶劣的市场环境,陈宏1985年赴美求学,取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但刚毕业时美国的经济发展并不景气,后来陈宏在互联网领域开始创业,又经历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与2008年金融危机。“每次都安然活下来,而且每经过一次,就成长一次。”

丰富的创业、投资经历,让陈宏更善于跳出当下去思考问题。

在他看来,上半年投资规模的缩减,并不全是疫情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级市场投资结构从创投向并购调整,资本更多向后端成熟企业靠拢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而一级市场变化与成长的大背景,是前二十年主导市场经济的TO C消费互联网,正逐步走向由科技驱动的TO B互联网。以美国市场作为参照,陈宏认为:“美国前二十家上市的科技企业里,大概有一半是TO C,一半是TO B,中国以前全是TO C,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TO B。”

qEJVzyR.png!web

在以TO B为主导的市场形态里,过往的创业逻辑、投资逻辑都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留给毫无根基的年轻人的创业机会不多了,TO B项目要求创业者有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拥有社会人脉资源、销售团队、方案设计团队,“创业者一定是要到年龄35岁左右,大家才会关注你”。

技术出身的陈宏,也一再强调知识积累对投资人的重要性。在他看来,TO B业务的理解门槛更高,投资者也必须进化,要有一定的技术背景与积累,才能准确判断出一家企业的价值。

成立于2003年的汉能投资集团,几乎是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它参与并共同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演变。陈宏对资本结构、投资逻辑、市场趋势的剖析,可以为如何在当下的市场剧变中把握机会,提供一些启发。

以下为「资本侦探」与陈宏对话实录:

01 “疫情是阻挡不住的,干着急也没有用,这个时候企业要去思变。”

资本侦探:今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从公开数据来看,上半年整体投资金额和数量都出现了明显下降,疫情带来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方面?

陈宏: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机构60%都在北京,疫情初期我们回不了北京,现在又出不去了。有些案子虽然我们很喜欢,但不能去当地做尽调,这影响了案子的投资进度,所以在一季度和二季度整体的投资数量急剧下降,这与疫情息息相关。

其次,疫情对不同的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是一些亏钱比较多、资产比较重、线下店比较多的行业,基本上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投资都会被叫停或暂停,除非对头部企业会给一点钱,但是每个行业的垂直头部企业凤毛麟角。我觉得疫情的确影响蛮大。

资本侦探:除了疫情,数据背后还反映了哪些变量?

陈宏:就算没有疫情,今年第一季度投资数据也会往下降,原因在于哪呢?

过去十多年,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发展非常快,2003、2004年做汉能的时候,清科的年会只有几十号人参加,基本上是中国的VC、PE全到了,到现在,已经有几十万从业大军。但是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出现,再加上最近中国民营企业家整体上比较困难,基本上把人民币基金这一块打下去了,这个时候除非你是绝对的头部基金,一般的人民币基金都很难融到钱。

美元基金没有减缓,好的基金融资还是蛮顺的,因为这些外资LP通过中国GP,的确赚了不少钱,中国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回报最好的一个国家。但是美元基金是有限的,就那么几个主流的美元基金,投资的公司也有限,这些基金主要投资的方向偏向于互联网、科技行业,其他的行业不太有。所以这个时候中国VC行业整体的趋势就是投资数量剧减。

其次,在美国、欧洲这些成熟市场,假如你有一百块钱,可能25块钱是投资在VC这一块,另外一部分是投在成长企业,还有五六十块钱属于并购基金。而在中国,过去大概70多块钱都投到A轮、B轮、C轮的成长性企业,真正做到并购的比较少一点,可能就百分之十几、二十左右。

但是中国肯定是向着全球的趋势在转变,导致案子投资总量大,但是案子数量少。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一级市场资本会越来越向后端成熟和稳健的企业靠拢,这种趋势再加上疫情,就导致了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在投资行业,特别是一级市场产生巨大的下滑。

eI7VvmF.png!web

资本侦探:疫情短期来看影响没有办法彻底消除,这对于大众消费心理以及社会经济会产生哪些比较长期的影响?

陈宏:第一个,大家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中国经济发展那么快,之前除了买房子必须存一点钱,其余的基本上都可以用来消费,月光族很多。这次疫情让大家觉得不要花很多钱、吃得简单一点也活得好好的,那些天天出去花很多钱大吃大喝大消费的,会稍微收敛一点。这个肯定会影响一些企业,像餐饮业、线下商铺。

第二个,这次疫情使得很多人必须在家办公,线下线上就产生一个重新的平衡,这对整个格局,包括零售体系的格局,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跟线上交易相关的企业受益,股票各方面成长非常不错,做直播的、做视频的越来越多,随着5G的出现,视频的质量越来越好,比如看房子不用去现场,就用VR看。企业服务也是一样,一旦我们在线上工作的时候,我们更加关注公司的IT体系。

人一旦改了习惯以后,就会对各种各样的情况产生巨大的影响。像视频领域里面,以前只提到了长视频、短视频,但是随着5G的出现,最近这段时间,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来做8分钟到12分钟的中视频。这又产生一种新的业态,把电商等各种各样的内容制作带动起来。

这次疫情的确对有些行业,像旅游、餐饮、酒店等等有巨大的影响,但是在一些行业里面,他们能够转换成功的话,机会也是蛮大。

资本侦探:疫情发生以来,市场上有比较明显的焦虑情绪蔓延,因为变量太大,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面对变化?

陈宏:第一个我经历的阶段比较多,我在1989年那段时间刚毕业,美国经济发展不好,后来又经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与2008年金融危机,那个时候比现在还惨。但每次都安然活下来,而且每经过一次,就成长一次。

第二,因为疫情是阻挡不住的,干着急也没有用,这个时候企业要思变,先生存下来,另外多开发一些新的机会,举一个例子,我们以前不参与有些上市公司的定增,证监会最近出了一个新规,只有战略投资者才能做锁价定增,我发现很多券商对战略投资者不熟悉,这刚好是我们的强项,我们跟中国的主流CEO们都非常熟,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机会。

疫情的影响,迫使我们一方面加强了科技创新,把一些线下的挪到线上,另一方面,融到钱了的企业可以把很多活不下去的企业接管过来,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让他们生存下来。我觉得这样看事情心情就会稍微平衡一些。

并购是另一个机遇,以前大家不愿意并购的,疫情期间可能就愿意并购了。有些企业市值上不去,可能就愿意分拆,把亏钱的分拆出来去融资,主业就盈利了,股价也就起来了。我觉得有很多东西不用太焦虑,但是随时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资本侦探:面对这些变化,汉能有没有调整自己的投资逻辑?

陈宏:我们的逻辑一直没有变。汉能是投行加投资的商业逻辑,我们投行团队在外面比较多跟各种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CEO沟通。同时,我们的投资团队整体上把对行业的理解、关系网、案源结合在一起,来帮助这些企业。汉能关注的行业是互联网跟科技、消费升级、医疗服务,这三块一直是中国成长最快的。

从投行角度来讲,我们操盘了京东工业品的拆分重组,字节跳动收购百科名医等等,参与了不少并购。我们投资这边也没闲着,北京复工的第一天,我们就投了四个项目,后期我们还投了世纪互联,以及对上市公司进行定增。

mA7ZN33.png!web

当然我们也有小心一点,尤其是对那种很亏钱的,短期看不到赢利空间的。我们投了一个企业叫贝尔科教,它是一个有着上千家线下门店的线下教育企业,但我们对企业前景看好,对它比较有信心,因为疫情的确不是一两个月的影响,还是要看看这个企业长期能不能跑出来。

我们特别关注疫情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疫情导致很多头部企业变得越来越头部,但行业内以前是打来打去的,现在愿意抱团取暖了,这个时候通过我们资金的支持,并购整合容易被大家接受,所以有些投资方式会产生变化。

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大家都想融资,以前不融资的企业现在也跑到市场上融资,就会向下挤压。我们给企业打一个分,ABCD,以前打B的企业六个月就融到钱了,打A的企业可能三个月就融到钱。现在很多以前不融资的企业,A+的企业也跑来融资,所以它就把B挤下来变成B-。这个时候B-要融九个月,甚至融不到钱,依次类推。

在这种情况下,强企业在疫情期间有了更高的关注度,我们相信疫情结束以后,以前比较强的企业会变得更加强壮。这里面有我们的投资逻辑,我们要寻找这种企业,在疫情期间通过资本的支持让他活下来,等待疫情结束以后,它会第一个跑出来,竞争对手也变少了。

资本侦探:现阶段除了关注现金流,在业务布局、战略方面对创业者还有什么建议吗?

陈宏:现在作为一个创业者很不容易,我现在判断再过几个月会有更多的企业产生问题,有的企业现金流就是两三个月,咬咬牙撑到五六个月,疫情还不结束,撑不下去了。从这个方面来讲,压力非常大。

第一个告诉创业者,还是控制现金流,公司活下来。第二个,如果是传统企业,通过这个时候用IT技术的力量使得企业更加高效一些,人的数量不是制衡这个企业发展的因素,用平台技术的力量帮助它成长。

第三个,我们希望创业者在这个时候,应该多考虑一些资本的力量,这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对于一些企业来讲是灾难,对于一些企业来讲是机遇。

如果是亏钱的企业,应该赶快融钱,融到钱才能发展。竞争对手融不到钱,实际上你已经跑到它的前面半步。如果你已经是赚钱的企业,这个时候不妨去融更多的钱,做投资和收购,布局自己的生态体系,以前人家不愿意卖给你,现在可能就愿意了。我现在看到很多上市企业在做定增,定增完了以后就可以做一些这样的事情。

对于创业者来讲,不要认为这次完全是一个灾难,应该看作是一次机会,真正好的企业如果度过这个最难关,它再跳出来的时候就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强大。

02 “(TO B赛道)创业者一定是年龄35岁左右,大家才会关注你。”

资本侦探:当前业界普遍认为消费互联网的红利在消退,你认为之后的投资机会集中在哪?

陈宏: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前二十年是TO C的消费互联网二十年,之后肯定是科技驱动,这是汉能投资所关注的。在企业服务领域,所有主流的跟科技相关的大型企业服务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

但是这个行业一直没起来,像用友和一些半导体芯片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十几年了都不温不火。现在大公司全是做TO C的,中国超过100亿美金的科技企业基本没有。但最近这段时间,这些企业的股价都翻倍了,以后会变得更大,千亿美金市值的科技企业都有可能出现,这是一个大方向。

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实际就是用科技的力量来改变传统的行业,所以市场对科技的诉求越来越多,这里面会跑出很多巨大的企业。

可以把美国作为一个榜样,来判断未来的投资趋势,美国前二十家上市的科技企业里,大概有一半是TO C,一半是TO B,中国以前全是TO C,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TO B(公司)。

另外医疗服务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全球上千亿美元市值的医疗公司,不管是设备公司或者是生物医药公司有几十家。而中国上千亿人民币市值的医疗公司都不多,只是最近多了几家。疫情的爆发,大家认识到健康、医疗很重要,医疗需要加强,就在这个行业里面找到头部企业投资,回报也是非常好。

uq63Ivi.png!web

我们做投资很关注一点是看大势,如果整体行业的增长超过GDP很多,年增长率有百分之二三十,你能跑赢市场、投到好的企业,增长率就能超过百分之四五十,或者百分之百。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这么多年,投资TO C互联网等新经济的VC和PE的回报率非常好,因为他赌到了很多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随着它一起成长。在行业爆发式增长中,你如果投到好的企业,看准了,回报就很大。

资本侦探:过去几年中国创业者会说以前中国的互联网是Copy TO China,现在有很多模式创新,是Copy from China。但是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发展到TO B业务的时候,还是把美国作为直接的对标对象?

陈宏:TO B业务仍是在非常直接地对标美国,跟我们十年前TO C对照美国一样。的确在全球上来讲,美国各种各样的企业比较强大,我们在科技各方面跟美国的企业相比还有些差距,这个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大家、需要资本市场对企业服务的认可,让最优秀的人才愿意跳进来。我估计前几年很多中国做半导体芯片的优秀人才都跳去做APP,多可惜,但这就是事实。

资本侦探:如果不考虑成长速度,你觉得现在创业的赛道里面,还会像消费互联网那样有成百倍千倍增长的机会在吗?

陈宏:从营业额角度来讲,TO C的量很大,在企业服务行业里面,量的增长比较慢一点,但是市值增长不一定慢。美国企业服务行业很多不一定多赚钱,但PS(市销率, Price-to-sales,市值除以营业额)都是十倍,有的还达到二十倍。因为很多科技企业毛利率不低,虽然增长慢,但一旦把市场抓住以后就非常稳健,市值会很高。

像ZOOM这样的公司,它的营业额不高,估计还没到十亿美金,但是它的市值已经四五百亿美金,甚至更高。用友的营业额也不高,就是七十亿人民币到一百亿人民币,相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它的市值也不低。

资本侦探:在这个赛道里面,你会更看重哪一类的创业者?

陈宏:我们喜欢看到的创业者,第一个是要解决比较大的问题,至少是在行业里面想要解决比较大的痛点问题;第二个是团队里面有销售能力很强的人,也有技术能力很强的人;第三个是做一些技术改革,技术发展。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里面都有很多竞争对手,企业能不能跑出来,跟这个团队、方向、技术路线、融资能力都息息相关。

URnIVjE.png!web

资本侦探:之前在移动互联网创投风潮非常热的时候,BAT的高管可能还没有出来,就已经有很多风险投资愿意给他钱,或者更早之前有一些基金干脆喊出来我们只投90后,但在TO B赛道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陈宏:不一样。过去的90后,就是现在的00后,在企业服务里面不太会有。比如做芯片设计,如果没有亲自带过团队,设计过成熟的产品,是做不出来好东西的,所以创业者一定是年龄35岁左右,大家才会关注你。

还有一点是,大企业里面一些做得特别好的技术大拿,他出来创业还是会有人投,因为他在大企业里面得到了各方面的知识,他出来再开公司,可以借鉴到过往的经验、能力、客户关系。

资本侦探:你刚才提到前二十年的趋势是TO C,过去很多VC围绕消费互联网投资的时候,会看团队、押赛道,甚至把一个赛道里面主要的玩家全部投资,而以后的大趋势是以科技驱动,再以相同的逻辑去投还能行得通吗?

陈宏:我觉得投赛道还是可以的。TO B跟TO C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互联网TO C会赢者通吃,两三家就把这个市场吃得差不多了,像搜索基本上就是百度,社交就是腾讯,别人很难撬动。另外就是头部企业跟非头部企业的市值差别特别大。

TO B不太一样,它有一个服务成分在里面,注定在每一个大的垂直行业里面会有几个玩家,这几个玩家每年的增长速度没有办法像以前TO C那么快,对应的投资方法就不太一样,像滴滴,可以一直往里面砸钱,砸出一个市场来,在企业服务里面很难这样做,没办法用亏钱的方式把市场拿下。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基金投资的还是一些科技驱动能力比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自然增长,同时通过并购的方式加产品线,使TO B的销售渠道卖出更多产品,这个跟国际上企业服务大的逻辑比较接近,从VC和PE角度来讲,参与度也是蛮高的。

eAzU3yV.png!web

资本侦探:那么不管对于LP还是GP来说,企业的成长周期和回报周期都不一样了?

陈宏:做互联网TO C相对来讲回报快一点,一旦抓到一个方向,用户量成长起来,企业就起来了。TO B得一点一点积累,一般来说年限都比较长,但是TO B有一个特点,一旦把客户拿下来,服务做好了,技术一直更新的话,替代成本比较高,企业会比较稳健。

其实做好投资,不需要每一个案子赚好多倍,一年赚好多倍。对于一个基金来讲,一年百分之二三十左右的回报已经是很好。在TO B行业后期的这些案子成功率高,损失率低,这个时候年回报率不一定很高,但是投资量大,对整个基金的回报非常不错。

资本侦探:最终从整体的结果来说,回报差不多?

陈宏:在一些阶段,有些基金表现会好一些。举一个例子,在过去很多年中,投资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基金回报率很差,一是因为上不了市,二是因为增长很慢,但是今年凡是投半导体的VC、PE回报率极高,很多半导体企业一两年内翻了十倍,有些达到了上千亿人民币市值。

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机遇,像全球供应链体系重组等等因素,给予这些半导体芯片企业的机会。它的估值并没有涨的那么高,可能涨了一倍左右,但是市值翻了十倍左右,这是大家是对未来的预测。

资本侦探:以科技驱动为主的投资案例,成长风格会偏稳健一点,退出时间可能更长,LP能接受吗?

陈宏:美金很多VC基金都是8+2,8年投资再加上2年退出,一共是10年,还是很长期的。问题是人民币基金,人民币基金希望3+2、2+1,恨不得投完了以后马上把钱收回来。我觉得这种方式有些挑战,如果一家企业不被卖掉,独立成长三年、四年比较难成长为一个上市公司。但是TO B企业并购非常多,另外一个趋势是以前TO C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做TO B。

V3mEv2q.png!web

资本侦探:以腾讯跟阿里巴巴为代表的CVC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些企业退出的渠道,在新的阶段里,巨头的CVC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还大吗?

陈宏:首先从CVC角度来讲,逐渐会有更多的CVC出现,过去我们讲BAT,最近其他企业的市值增长也很快,像第二梯队的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上市以后也会有巨大的资金,中国移动、电信也在开始做投资。在中国除了纯粹的VC和PE的这波人的资本以外,其实CVC提供了大量的增量资本,它们之间会有越来越多的竞争。

其次,在企业服务里面,年轻企业的机会还是蛮多的。在一个大企业里面,有做安全的、做供应链的、做基础项,这一波优秀的人出来以后自己做,在资金的帮助之下可以逐渐成长。

的确等到后期融资量比较大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选择,企业在选择大型CVC投资的时候有自己的考量,包括CVC的风格与赋能,企业要的不单单是纯粹的资金而已。另外有些大型CVC对一些企业投资时,有一个排他条款,你拿了我的钱,就不能拿ABC的钱,不能跟ABC做业务,这些条款你是否愿意接受。

在有些领域里面,如果一家企业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像中国移动也是最好的合作伙伴。我觉得对于一个好的企业来讲,他现在的选择变得比以前更多了,除了BAT,还有十几家可以选,大家都差不了太多。

03 “用美元或人民币投资的差别已经不是那么大了。”

资本侦探: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风险投资整个行业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久,支持风险投资行业获得高回报的系统性增长机遇,是由什么因素推动的?

陈宏:其实很多VC和PE投资的企业,是一点一点进步的,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机会。比如ZOOM,它看似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变化,可能算法做得好一点,但在系统结构上把各个服务器放在数据中心里面,用分布式软件操作的时候,使得它的云效果能力更好一点,视频比别人更好一些,这个时候它就跑出来了。

不太有技术是革命性的,除了癌症技术、研制疫苗,其余大部分都是属于改良性的,技术就是如此,帮助你效率更高。中国在IT里面的花费占GDP 3%左右,发达国家是百分之十几,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跟技术相关的一些投资还是非常少。

在这个情况之下,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能够找到一些技术,可以帮助这个企业提高效率,只要有足够多的企业愿意去买你的服务,买你的软件,你的营业额就会起来,这就足够了。

mmqyMfM.png!web

资本侦探:有一种声音认为烧钱时代结束了,那么在新的环境下,风险投资的杠杆效应还会那么显著吗?

陈宏:风险投资还是非常重要。一是现在对所有创业公司来讲,人才特别贵,我91年拿到博士的时候,找工作很难,但现在如果你是人工智能的博士、大数据科学家,大家都会抢着要你,薪酬都很高。

第二个是,做TO B,特别是做平台产品,得有一两年的时间把它做出来,前期得一直进行投入,这期间公司不产生任何现金流,这个时候都需要VC的支持。美国那么多企业服务公司,都有VC的身影在里面。

资本侦探: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VC处于什么阶段?

陈宏:从VC市场来讲,跟国际相比,我老觉得中国的VC跟美国的VC已经没什么差别。但是从并购基金方面来讲,国际上有黑石等成熟的基金,中国才刚刚开始。并购整合,特别是在资本的支持下并购整合,这是下一波投资的机会。最近私有化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像58这样规模的已经被私有化,以后可能还有更大规模的私有化会发生。

其次,很多大型战略投资者对自己的企业分拆,以前创业者做的企业一点点融资,现在分拆吃了大量的资金,我们投行团队刚刚做了一个交易,京东工业品的分拆,A轮融了2.3亿美金。从这个方面来讲,未来后期成熟性大规模的基金会越来越多。

资本侦探:你自己是03年开始做投资,当时国内做这一行的人特别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为什么选择进入这个行业?

陈宏:跟我的背景相关。第一个我是计算机本科硕士博士,所以我对整个计算机行业比较了解。我93年在美国创业的时候,是做的互联网公司,后来99年我在美国带上市的第二家公司也是做全球互联网的,所以我是在互联网行业里面创业的人。后来换了一个赛道,以前是创业者自己把企业做起来,现在是给有梦想的企业家和创业者赋能,给他们提供资本和资源。

我在这个行业里面比较熟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科技行业做得非常好,中国有1/4的大型新经济互联网的并购交易我们都参与了。

创业、投资都是一样的,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比如我们投一个做IT的企业后,可以帮上人家,除了给他提供资本,还可以提供人脉资源。其次我们在判断的时候,我们非常容易判断这个企业是好是坏,因为我们懂这个行业。

做企业也一样,特别是做TO B,一个大学生很难做TO B,你要有社会人脉资源、销售团队、方案设计团队,不是只做一个APP就可以。最近中科大、清华工科出身的人融资就比较容易,因为要做AI高科技,你最好得是个博士,知识就是力量,这在TO B这一块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投资者来说,TO B又比较难看懂,这里面技术成分特别多,需要积累。所以我们这么多年,在我们熟悉的行业里一直积累,一是知识的积累,二是人脉资源的积累,三是经验的积累,加在一起让我们在判断一家企业时比较精准一点。

r6r2Qbi.png!web

资本侦探:这个阶段对汉能有什么影响?

陈宏:我觉得是利好,我们一定要去做一些复杂交易,因为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深度理解、人脉资源、专业经验等的竞争优势特别明显。在大型的分拆、私有化、融资中,除了跟财务投资人打交道以外,还要跟很多战略投资人打交道,特别是CVC,如果做并购的话,更是要跟企业一号人物、二号人物打交道,这是我们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优势。

资本侦探:投资机构本身的能力也是要进化,很多项目不是那么容易看懂。

陈宏:我们一定要进化。特别好的项目里面,竞争还是蛮大的,CEO要和你有共鸣,同时你能够帮到别人。投资人把钱放在企业里面以后,后面至少七八年你们要共生存,你希望企业能做好,企业做好了,你的回报就变好了。因此要跟自己投的企业,跟自己的客户有更紧密的了解,做深做透。

TO B也是一样,作为一个投资人如果没法判断企业做的事有没有未来,大趋势是怎样的,只是跟风的话,不一定能选到好的目标。投资人要更加懂得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更专业化。

资本侦探:投资行业会发生洗牌吗?

陈宏:投资行业已经在进行洗牌,在VC和PE里可以多家生存,不是只有一家两家。但是有一点很明显,一些头部的有品牌的VC和PE融资更容易,也更容易招到优秀的人和好的案子。这还是有一些重新洗牌的味道在里面。

资本侦探:入这行的门坎是不是也会发生变化?

陈宏:我觉得是,变得越来越难。你要重新进来,除非做一个特别不同的领域,或者团队是大机构直接跳出来。行业内总的人数基本没变,还是这波人,整体上来讲,我觉得VC这个行业变得更加成熟。

资本侦探:无论是内地注册制的放开,还是港股的改革,都为企业上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那在更早期选择风险投资的时候,人民币跟美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FA或者VC来说,在前期的募资阶段,怎么平衡人民币跟美元的结构呢?

陈宏:过去人民币跟美元是完全不一样的赛道,基本上拿了人民币投资以后,就没有办法在国外上市了,除非搭一个VIE结构。如果在国内上市,又必须解VIE架构,把外资退掉,重新找一个人民币基金。目前这个现象在改变,科创板出现以后,逐渐允许VIE结构、同股不同权这样的现象存在,用美元或人民币投资的差别已经不是那么大了。

我比较担心的一点是,中国很多一流美元基金LP们是美国的大学,受宏观环境影响,会导致美元基金融资产生一些问题。

我比较看好的一点是,最近中概股在涨,国内股票也在涨,我自己分析很大的原因在于,很多外国基金还是觉得中国市场是最稳健的,如果把钱放在这里是很安全的选择,所以有大量的资金涌进来。美元基金一方面受到限制,一方面又有资本回报驱动,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也可以找到一个平衡。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