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我珍藏 5 年的 10 倍速阅读法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jqQ3Ebi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这里是Z哥的个人公众号

每周五早8点 按时送达

当然了,也会时不时加个餐~

我的第「73」篇原创敬上

最近和团队里的小伙伴1对1聊的时候又聊到了关于怎么读书学习的问题,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人问我了,所以我直接先问他现在的读书方式是什么。

才发现大家平时的读书情况是那么的类似……

Z哥我先来猜一下,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

  • 懒洋洋的躺在椅子上或者床上,翘着个二郎腿。然后呢,书架在翘起的腿上,手一页一页地翻着,逐字逐句看得认认真真。

  • 或者正儿八经地坐在桌前,泡上一杯茶或者咖啡放边上,在弥漫着香气的空气中认认真真的翻看着书上一字一句。

  • 又或者看的不是纸质书,而是电子书,边看还要边整理思维导图。每次看完都觉得收获满满。

你属于哪一类?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哦。

不瞒你说,这三个场景都有过我的影子,可能你也是:D

其实这三种看书形式没太大问题,哪怕是躺着。但是这里的关键是,「阅读」的方式是有讲究的。

如果抱着生怕错过什么的心态,一字一句的看书,用业余时间看完一本书最起码经过一个月。

然后像Z哥这样的爱书之人,每次看到有图书活动就又忍不住买一堆回来。慢慢积压着没拆封的书越来越多

可能你会说,我也是哎!我们是同道中人!

哈哈,不好意思,Z哥已经走出这个“道”了:D

因为后来我发现,身边的一些读书达人,看书的速读明显比我快的多,向他们进行一番讨教之后就 开始不断琢磨优化自己的读书方式。

从目前来看,效率最起码高了10倍。今天准备把它分享给你。

由于内容较多,打算分成两篇。今天先花4000+字讲讲怎么提高阅读速度。

大脑的结构与记忆的关系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看书?

我想你必然是希望汲取书中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将它们存放到你的记忆中,以便将来为你所用。

那么人的记忆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记忆」是存储在我们大脑中一个叫「神经元」的玩意里的。

而且,我们对一个事物的理解是具有多样性的。如文字、图像、声音等等,这些多样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分散存储在不同的神经元中的。

当你想用到它们的时候,会经由一个叫做「突触」的东西将多个神经元“连接”起来。这个过程中,相关的神经元像“路灯”一样,被一个个“点亮”,然后 形成一个像网络一样结构,最终得到的就是你对某个事物的完整理解

举个例子。

什么是“车”?你脑子里可能会先想起,马路上在开的汽车,又会接着想起它有4个轮子,有车灯,能鸣笛。然后自行车也算是车,不过它只有2个轮子。以及三轮车、大巴车、面包车等等,甚至是英文「car」、「车牌」、「变形金刚」这些。所有的这些概念组合形成了你对“车”的完整认识,这个认识也就是一个「知识点」。

这样的 每一个知识点,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局部网络」。用程序思维来理解,就好比一个大型软件系统中的一个个模块。所有模块组成的一个最大而全的系统就是你整个大脑的知识网络,也可以说是记忆网络。

vui6FzN.jpg!web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显然,在一张网络上,一个节点被连接到的次数越多,也就越重要;与此同时,它被联想起来、被唤起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而且每个节点后续的演化规律会和当下的互联网比较像,会产生「马太效益」。

因为一个模块被连接的越多,越容易被想起来,被用到,导致基于它新增的连接也越来越多。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思维惯性」,有一句话很好的解释了这个现象,“脑子里有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想敲一下”。

好了,再回到「记忆网络」上来。

前面说到,大量的「局部网络」整合起来,就构成了你的整张知识网络。其实就是 这张网络的大小决定了你的知识面的大小

那么,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多的将信息转换一个个的节点放到网络上去,丰满你的整个知识网络呢?

先得找到规律。

数量换质量

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提出过一个「遗忘曲线」的概念。

他通过实验研究了人的记忆、遗忘规律,在1885年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性曲线,即Ebbinghaus曲线。通俗的叫做「遗忘曲线」。

JBRNzqR.jpg!web

那么你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记忆最终只剩下20%的话,前期投入的越多,其实后面损失的也越多。

比如,最终都剩下20%的话,投入100剩下的是20,50剩下的则是10,前者多付出50的精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的最终收益只多了10。

所以, 与其追求记忆的「深刻」,让每一个知识点“充分发芽”之后再装入大脑。不如快速的“丢”大量没有发芽的种子进去,「 以量取胜 」。( 有点像在程序里进行大量埋点的意思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让你做半吊子的事情,东一耙西一耙。而是说,学到的一个知识,如果当前你用不到,那么大致了解一下这个框架脉络就够了, 不需要扣细节

好比你通讯录里的成百上千号人,你不需要强求对每一个人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像人家身高多少cm啊、脸上几颗痣啊这种都记着,并不是说没有价值,只是在当下对你没有任何用处。

其实你只要知道一个大概,见了面能认得出,知道做什么行业的,有什么特点就够了。

比如后续当你想组织一场篮球赛,缺一个人的时候。这时候,你在通讯录里扫一眼,会想起小Z,此时你虽然不知道小Z的身高具体是多少,但是你只要知道他在你印象中是比较高的就行。接下来直接去找他就完了。

读书也是一样的。比较理想的效果其实是这样:回忆一个内容,虽然记不起具体讲了什么,但能模模糊糊记起在哪本书里,知道大概在哪一页,甚至包括页面的排版、相关的图片,等等。

也就是有 一个图像突然在你的记忆中能“崩”出来,达到这个效果的性价比才是最好的 。随后 就是去找到这个原始出处,然后去看里面的具体内容、细节是什么。进一步达到所谓的「学以致用」的效果。

道理是明白了,怎么做呢?两个字,「 速读 」!

阅读的过程就是“播种”记忆的过程,阅读的速度越快,从外界汲取的知识就越多,虽然不够“深”,但是在大脑中所播种的范围更广、密度更高。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在很多时候,你更多的 不是「不会」,而是「不知道」

比如,别人花2小时能完成你8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背后的原因并不是你不够努力,更多情况下是你完全不知道有更好、更高效的方法。

所以,扩大知识领土,到处埋下灵感来源的“种子”。等待它在某些场景、某些时期,不经意的从你脑子里崩出来。

速读,速读,并 是单纯的阅读速读的快与慢 ,本质是: 通过减少无意义的损耗,提升阅读的效率

首当其冲的就是一定要 带着目的去阅读

拿到一本书,翻看一下目录,问自己两个问题:

  1. 对你有没有用?

  2. 如果当下对你没用的话,你从中想收获些什么?

如果这两个问题答不上来,那这本书可以先放一放。

原因还是由于「遗忘曲线」。 如果你长期用不到它,你就会慢慢淡忘它,最终无限接近于“没读过”。

如果决定要「速读」一书的时候怎么做呢?说起来很简单,就两步。

第一, 不要读出声,包括不发声的「默读」 ,只靠眼睛“看” 。眼睛快速移动,不要斟酌于每一个字,直接让整段字句唤起大脑的理解行为。

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是计算机,它有一个类似“自动校准”、“自动补全”的功能。比如,下面这段文字,大部分单词都是错的,但是你还是能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UNBBVjV.jpg!web

▲截图来源于《程序员的思维修炼》

其实中文也是这样,一段话中出现几个错别字,或者多了几个字,少了几个字,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影响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所以,速读只是利用了大脑的这个机制来节约时间。

第二, 注意力集中 。这点配合第一点,你会很快进入到一个「惯性状态」。因为你大脑中的神经元、突触需要不断的活动,才能从你的大脑中检索关联信息帮助你理解上下文。因此,你根本没有机会“开小差”,所以很容易进入形成惯性。

这两步说起来简单,但还是需要刻意练习一段时间的,毕竟之前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了好多年了。

因此,一开始不用强求自己一定100%不“读”,只要有意去克制就好。

记得我刚开始这样练的时候,一页内容还是要默读个30%左右的内容,实在忍不住啊。 要不然会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步子迈的太大,看着看着注意力就飘出去了,都不知道内容是啥。

所以,「刻意练习」也要慢慢来,循序渐进。

相信我,认真练习之后你的阅读效率会越来越快的,因为除了熟练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 往大脑里储备知识的速度也在变快。

思考一下,你看中文书会比英文书快,为什么?因为你对中文更熟悉、了解更多啊。阅读效率的公式是这样:

阅读效率 = 所积累的知识 / 新知识难啃程度 * 阅读技巧

大多数时候,一本书里的内容对你来说并不是100%陌生的,随着你对相关知识了解的越多,阅读起来会越轻松,自然速度也会更快。

所以,在 短期内专门读一个领域内的书也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办法 ,因为此时你在该领域内「 所积累的知识」会持续增长,并不断创新高

不过,事半功倍的办法还不止这一个。

高阶小技巧

再送你两个压箱底的高阶小技巧吧。它们也可以帮助你事半功倍。

第一个, 预判法 。对于认为自己已经懂的内容直接跳过,跳过的内容大小不限,可以是几个字,也可以是几行,也可以是几页内容。

大部分的情况下,哪怕你仔仔细细去看了,最终大概率和你的理解也是一样的。唯一的好处是多了一份记忆存储,多了一个后续能想起的“线头”。

但是导致的结果是,你的知识储备最多只能「线性增长」,永远达不到「指数增长」的效果,因为已知的知识没有进行“复用”。

所以,做好预判法,重要的就是你的心态要调整一下,不要心疼自己会不会错过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捡了这个芝麻就少捡了后面更多的西瓜”。

第二个, 具象 。将书上的文字,想象成一个小短片,将情节在大脑中演绎。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让你花一样的时间,却能同时在你的大脑里存储更多维度的信息,语气、表情、动作等等,使得你对这个知识点的认知更加丰满。

并且这是利用你的右脑在思考和记忆,右脑的检索虽然效率不高,但是比左脑持久的多。因为它不是“内存”,而是“硬盘”。

总结

好了,来总结一下。

这篇呢,Z哥先花了很大篇幅讲了记忆到底是个什么鬼。 然后,让你通过刻意练习速读来达到「以量取胜」的目的。最后还分享了三个事半功倍的技巧给你。

浓缩成一句话就是“ 不用记住,只求留下印象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过要提醒你的是,这些速读技巧只适合文学类书籍,重逻辑的理科书不太适用。接下去会再和你分享理科书的阅读方式~

fi67vyj.jpg!web

推荐阅读:

原创不易,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就「 在看 」或者「 分享 」一下吧。鼓励我的创作 :)

e6ZzAbF.jpg!web

如果有关于架构、分布式系统、产品、运营的困惑

可以试试点击「 阅读原文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