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资源】BBC跟拍孩子49年,打脸“读书无用论”。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10tiao.com/html/781/201806/2247489934/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在人类的历史演进中

有这样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纪录片

它耗费半个世纪取材、拍摄、制作

这部纪录片的价值

已经远远超过了拍摄每个人物的意义



这部名为《人生七年》的系列纪录片

目前为止共有8部

通过记录14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呈现了英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


影片中的14位小孩


在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中,他们有的家境优渥,有的出身贫寒,从1965年开始,7岁,14岁,28岁…一直至56岁,我们在荧幕上窥见他们半生的缩影。



当岁月流逝、沧桑变化,现实比任何虚构作品都更残酷。


01


 阶层壁垒的确存在



14位被选中的孩子来自英国不同阶层,在节目一开始导演就做出了预判: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将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我们把这些孩子们聚到一起,因为我们想在2000年时看看英格兰的一个缩影,2000年时的工人和主管,现在都只有七岁。”


纪录片一开始,出现了上层阶级的富家三兄弟。


在私立学校读书的三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他们每天有着规律的作息,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所中学,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社会精英。


7岁的查尔斯、安德鲁、约翰


然而贫民窟长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梦想。


伦敦东区的工人阶级三姐妹在伦敦的同一所小学上学,虽然需要上舞蹈课,但是老师并不会管她们。


7岁的女孩子们,会凑在一起谈论喜欢的男孩,兴高采烈地讨论以后要生几个孩子,幻想未来生活的景象。


7岁的Jackie,Sue,Lynn


同样在穷人区,尼古拉希望当驯马师赚钱。


童年的尼古拉斯天真烂漫 


保罗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


孤儿院长大的保罗


而西蒙希望能够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唯一的少数族裔西蒙


西蒙是片中唯一的少数族裔,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从小在孤儿院长大。


在英国,阶级文化被认为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虽然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但从第一部纪录片开始,就已经感受到了不同阶级间深刻的差异。


7岁的Jackie,Sue,Lynn


第一集纪录片过后,人们已经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差异影响,正在影响这些孩子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并在之后持续影响他们的选择。


14岁的Jackie,Sue,Lynn


阶级界限的存在已经毋庸置疑,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随着教育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改变,他们各自的阶级是否也会随着改变呢?


02


教育是家庭送给孩子

最好的礼物



在这14个人中,大多数孩子的人生轨迹,就如同导演所假设地如预期发展。


以下图片为Paul从7岁到56岁


上层社会的家庭给了子女们更多的人生引导,父母的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直接影响了这些孩子们的人生轨迹。


在父母的引导下,虽然金钱帮助孩子有了更多了解大千世界的机会,但精神层面的耳濡目染比物质更为深远。


从小富家三兄弟就了解社会竞争,懂得合理规划。这些孩子更早掌握了出类拔萃的诀窍,一直走在求学路上的他们,有的成了律师,有的成为电视制作人,过着上层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



中下层的孩子们并不懂得教育的意义,打架是他们最大的娱乐,对未来没什么打算,梦想就是少挨打,不挨饿。


他们随意地辍学,早早地进入社会,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等底层命运。


步入中年,那些因各种原因放弃求学的采访者,多数会感慨上学时如果好好学习,就不至于为生活所迫,延长退休,靠政府救济金为生,也会有更好的出路。



富家三兄弟之一的安德鲁,在镜头前说:“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是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面对阶级差异产生的成长壁垒,在这14人中有一位名叫Nick的幸运儿,作为所有人物中,唯一一个从底层实现阶级跨越的案例他既是打破阶级壁垒的特例,也是教育改变人生最好的例证。


Nick出生在乡村,每天需要走3英里的路去上学。从小缺少与社会的互动显得十分害羞。



然而,教育正在逐渐让他改变。


一开始,在一本关于行星的插图绘本里,丰富的色彩和有趣的故事,唤起了Nick对科学的兴趣。


一天,老师热情地鼓励Nick说:“你平时那么爱看书,一定很了解飞机的东西”。


老师不经意的话语,却让Nick感受到了信任与鼓励,从此越发痴迷各式各样的科技书籍,用心专研科学知识。


他说,是这位老师的引导促使他进入了科学的大门。



21岁那年Nick顺利考入了牛津大学就读物理系。28岁时,因为英国紧缩学校经费,于是移民美国做核电研究,并来到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书。


我们看着曾经害羞,不自信的Nick在走出牛津校门以后成为了一个充满自信,令人如沐春风的学者,见证了他从乡村小子到大学教授的转变。



当一个人拥有了知识,他的视野变得开阔,他拥有了更多的机会,他可以轻松地发现限制他的天花板也就只有方寸大,向前走一段,头顶就是广阔的天空。


02


性格决定命运



而在教育与阶级之外,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便是人格。


工人阶层三姐妹中的Sue,和她的另外两位朋友一样,成年后的她们遭遇了贫穷、离婚与单亲的苦难。


但不同于其他两位Jackie和Lynn一脸严肃,满腹恼骚地抱怨,Sue总是带着乐观的心态,她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同时也积极寻找机会提升自己。


Sue和孩子们在一起


曾经,因为家庭的原因,Sue没办法上大学,但通过努力Sue找到了大学管理员的职位,在校园中工作。孩子成年后,她又重拾舞台剧、唱歌的爱好。


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信乐观的性格让她平凡的人生闪亮着耀眼的光彩。


最后,Sue越活越美,事业爱情双丰收。


以下图片为Sue从7岁到56岁


人格的养成完全在于后天的因素,与阶级并无关系。出生中产的Neil便是一个因人格问题,而导致人生悲剧的反例。



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她小时候活泼可爱,简直是《7UP》那集中的颜值担当。

21岁时因考试发挥失常,进了个自己和爸妈都看不上的大学,待了不到一年就退学去工地打短工了。


在采访中他回顾过往,身为教师的父母早早就给他做好了职业规划——成为大学讲师或银行经理,认为他的人生必须按这个模子去走。


然而除了学习,父母从未教授他任何社会、人际知识。



这种强势与古板,造就了他自卑、压抑、焦虑的性格,而父母过高的期望也让他变得眼高手低,在学业失败后他和父母都无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长期被父母过度保护的他,在进入残酷和复杂的社会后,完全没有应对能力,而父母的失望与愤怒,更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与自责,变得愤世嫉俗。


他甚至觉得自己不配生孩子,因为孩子会遗传他的失败。



最终他患上精神疾病,失业后不愿让父母知道,28岁时成为了一名依靠低保为生的流浪汉,终生未婚,一个中产就这样没落成底层。



面对事业的瓶颈、感情的挫折,有的人学会了靠自己站起来走向前去,而有的人就在自怨自艾中消沉没落。


14位孩子的人生仍未一一道尽,但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比物质的影响更为深远,而健全的人格是面对苦难最好的解药。



关注海码爸爸,转发文章并后台回复关键字【56】即可获取《56up》资源。



相似文章:


【超级资源包】看完这36G漫威电影,我才看懂复联3!

【超级资源包】星球大战开启41年了!5分钟带你扫盲星战!

【资源】:BBC9.6分《恐龙星球》6部全集!带你进入恐龙的世界!


联系海码同学

加入资源分享群

每周一部电影,陪伴您和孩子的周末。



海码爸爸 ∣网易计算机博士发起的父联组织

识别二维码,获取编程干货!

QQ群:566342198(注明“编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