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告别张忠谋!
source link: http://www.kanshangjie.com/article/150698-1.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张忠谋裸退,世界半导体代工进入新时代。
6月5日,台积电股东大会上,87岁的张忠谋正式宣布以“裸退”的方式,告别他一手缔造并倾注一生的行业。
张忠谋给继任者留下了全世界最挣钱的华人科技公司:2017年,台积电实现营收2087亿人民币,净利润接近800亿人民币(2017年华为净利润475亿)。很长一段时间里,台积电的市值都力压英特尔,问鼎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一
张忠谋不仅创立了一家公司,而且定义了两大产业,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命脉。
张忠谋创立台积电之前,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均是从设计到制造大包大揽。芯片设计的投入动辄十亿美金起步,芯片制造则只多不少。这让半导体成了技术与资金双密集型的昂贵产业,整个市场也都被几家巨头牢牢掌控,后来者很少有机会切入。
张忠谋将半导体产业的设计与制造一分为二,由此催生出两个新的产业: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简单说,就是让有设计能力的公司专注于设计,让有制造能力的公司专注于制造,并且因为专注而将设计与制造做到更好。
张忠谋的这个细分,让没有实力兼顾制造的芯片设计公司,可以将台积电作为自己的制造工厂,进而去与传统半导体巨头竞争,并将芯片的应用拓展到传统半导体巨头无暇顾及的地方。当这些设计公司不断在竞争中获胜,在新领域成功,它也就给台积电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而且加速了半导体产业的整体繁荣。
这是台积电给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的最大变数,做出的最大贡献。在其引领下,在传统模式里根本无法与英特尔竞争的AMD,至今保持相当的活跃度,而高通、苹果等也都受益于台积电的代工模式,才得以聚焦于设计和品牌。
台积电的崛起,也成就了台湾在一段时间内的高速发展。直到今天,IT产业都是台湾经济的支柱,半导体代工则是台湾IT的支柱。因此,有岛内媒体将张忠谋称为台湾经济的“救世主”。
不仅是台湾,全中国也没有哪家科技企业比台积电更能牵动全球科技业的神经。如今,全世界将近60%的芯片代工都由台积电完成,跟在后面的老二、老三加起来还不到它的1/3。
业界曾评价称:张忠谋一跺脚,全球科技业地震。去年,他曾不小心摔过一跤,全球科技巨头听闻后都在关切地打听,严不严重,要不要紧?
每次台湾地震或停电,全球财经媒体的第一个电话也都是打给台积电,而不是台湾当局。无论苹果,还是高通,全球绝大多数高科技巨头的“心脏”,都被台积电握在手里,而且找不到可以替代它的人。
正因此,在一年多前,张忠谋便对外宣布自己的退休时间,以留给科技界充分的消化时间。
6月5日,这个拿着烟斗,读着莎士比亚的一代产业巨人,彻底告别舞台。
二
张忠谋1931年生于浙江宁波。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成人之前,张忠谋已居住过6个城市,在10个学校念过书,有过去家离乡、不知归期的无奈与悲哀,也有过慷慨激昂、救国救民的大时代情怀。几十年后,他还在感叹:那是一个多么不同的时代!其悲哀与激昂,都不是非过来人可以理解与想象。
张忠谋父亲张蔚观
高中毕业时,作为独生子的张忠谋被诱导考入父亲的母校沪江大学银行系。至今他还记得高中毕业那晚和几个同学喝酒、欢乐、道别的情形:
“夜已阑,我们漫步到黄埔江畔,大家凑了点钱,租了一条帆船到黄浦江上游江。满天繁星下,远远的上海如痴如醉如梦,也不知是我们醉了,还是上海醉了。同游中有一人,乘酒意跑到船头大喊:‘黄浦江,我们还能在这里住多久?’”
张忠谋说:“这样的豪情,以前、以后都不曾再有。”
两个月后,“内战”爆发了,逃到香港的张家决议:张忠谋要去美国读理工,以防万一,好在美国安生。
“油然生起饱历沧桑之感觉”的张忠谋于是坐上前往彼岸的飞机,并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心情:“旧世界已经破灭,新世界正待建立,自己必须鼓足勇气。”
在美国,张忠谋先是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又因为华人在美的就业发展思考,转入麻省理工。
张忠谋本质上是个文艺青年,对搞机械这件事,他始终兴致不高。正因此,他在学业上遭遇惨痛失利:硕士毕业申请读博士时,张忠谋连续两次落榜。
已经结婚,一路顺风顺水的他,面对再一再二的挫败,整个人都不好了——“呆呆地望着没有我名字的榜,自尊心、自信心在倏忽中消灭。十几年的读书生涯戛然中断,下一步做什么都还没有想到,我何以对父母?对我新婚不久的妻?”
三
成为大人物之后,张忠谋曾把麻省博士落榜说成一生最大的幸运。但在当时,这却是他人生最大的打击。
张忠谋决定找工作时,在美国大公司出头的中国人少之又少。带着雪耻的狠心,张忠谋把简历一封封地寄给了理想中的大公司,两个月内,他获得了4家公司的工作机会。其中两家令他满意,一是福特汽车,专业对口,待遇也好;另一是名为“希凡尼亚”的半导体公司,公司不知名,但待遇更高——比福特高出一美金。
张忠谋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价值和尊严的问题。于是,他自信满满地去讨价:“我恭敬地说,我很想来福特,但另一家公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请你们考虑提高起薪?”
结果,那个面试时跟他谈笑风生的人事专员,态度180度大转弯:我们这儿不讨价还价。
这一作,让本来已经打定主意去福特的张忠谋覆水难收了。挂完电话他只能是,别了,福特先生。
1955年5月,年轻气盛的张先生,一气之下,去了多给他一块美金的“希凡尼亚”,一脚踏入半导体产业,并一路走到今天。
这也让他在后来屡生感叹:“人生的转折点,有时竟是这么的不可预期!短短的一个电话,加上一时冲动的青年感情,就让我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
半导体是张忠谋完全陌生的领域,他回忆称研读《半导体之电子与洞》,“有如读荷马古诗一样的困难,但还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读,读了又想,想了又读。”
读了想,想了读还是不懂的,张忠谋就去请教一个几乎夜夜喝酒,但很懂半导体的人。“不学他喝酒,学他怎么搞半导体。”学完之后,再继续学习行业内最新、最权威的学术成果、论文或动态信息。
张忠谋的厉害在于学东西快,更厉害的是善于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学以致用,用中继续学。
进公司不到一月,他就捯饬出一个提高生产良率的小成绩并被全公司推广。这让他很受鼓励:“学校外面的世界,并非那么充满荆棘。”
之后,张忠谋被提拔为非正式的小主管,手下也有了4个小兵。但这4个小兵中的两个,让他又一次意气用事,犯下外人看来不值当,也不应该的错。
新来的外行上司因为公司一直烧钱,要他辞退这两个勤奋上进的小兵,他不服,也不能把上司说服,于是负气走了人。然而事实证明,他又一次负气对了。
离开希凡尼亚后,带着在半导体产业的小资历,张忠谋加入到另一家公司——德州仪器(下称:德仪)。
四
德仪当时还小,但在张忠谋进入之前,已通过发明硅晶体管改写了半导体市场的格局。
在德仪,张忠谋真正感受到了美国科技公司的创新力量:“‘疲倦’简直是听不到的形容词。加班是不成文的规定,而且全都是自愿,也没有什么加班费。‘失败’从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甚至同情。但受挫折者必须振作重来,如再有挫折,再重来,直到成功为止,大家一起赌,一起输,一起赢,一起往前拼。”
身处此境,张忠谋立即成了工作狂,还一进去就立下一大功。当时,德仪替IBM生产着四个电晶体,其中一颗电晶体在IBM生产的良率达到10%,但到了德仪,做出来的基本上都成了垃圾。张忠谋点子很正,被安排来搞定这最难的一颗。
在“每天早上8点上班,直到半夜第三班开始后才回家”的努力下,他让产品良率最高达到惊人的20%,也赢得“27岁人生中最喜悦的一天”,获得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管理职位:锗开发部门经理。
主导了半导体产业诸多技术革命的张忠谋,到今天依然算不上技术专家,他走的,是领导技术专家,驱动技术变革的路子。这个小经理则是重要的开始。
张忠谋走上管理岗位时,他的一个同事也正默默地干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加入德仪不久,张忠谋就认识了这位身材出奇的高,瘦削,而且拥有巨大头颅的老兄,并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基友。他们经常一起喝咖啡,聊天。
交谈中,这老兄告诉张忠谋,自己正计划把好几个电晶体、两极体,加上电阻,组成一个线路放在同一颗硅晶片上,并且跟张忠谋得瑟,公司最大的老大对他这个想法也很赞,然后问张忠谋怎么看?
张忠谋不怎么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此时独立做个电晶体都非常困难的他,觉得这位老兄的宏伟计划,简直是“匪夷所思,不切实际。”
让他意外的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位老兄真的做出来了,还饶有兴致地显摆了一番。有点被震到的张忠谋,为这老哥感到高兴,但也替他操心:就算弄出来,又有什么用呢?离实际应用是那么的遥远。
但最后,这件事让张忠谋彻底被震撼了。
当他正式获悉这位老兄已获得了最后的成功时,这件事情已经震撼了整个半导体世界。
这位老兄就是改变了世界半导体产业的杰克·基比(Jack Kilby)。当他希望张忠谋欣赏自己的创意时,他事实上是在让张忠谋见证人类科技的重大进程——眼睁睁地看着世上第一个集成电路诞生。
后来,杰克·基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和他同时搞出了集成电路的另一位大仙诺伊斯,则在此后带着一个叫摩尔的同事,创办了英特尔公司,快速在电子业掀起一股股惊涛骇浪的革命。
这件事,让张忠谋深深地领教了前瞻技术的力量,这些在他当时看来跟自己不太有关的人和事,也都通通在后来,成了他事业和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1961年春天,张忠谋再次赢得好机运。
“总经理召见我,夸了我一番,说我有足够潜力角逐未来全公司研发副总裁之职。”走出总经理办公室后,张忠谋得到了一个公司从来没有给过别人的机会,支全薪去读博士,公司负担一切学杂费。
之后,张忠谋通过了半导体业内第一学府斯坦福大学电机系的博士考试。“在麻省理工落第的耻辱终于洗刷,这又是人生中喜悦的一天!”
1964年初,取得学位并回到德仪的张忠谋,被提升为锗晶体管研发经理,统领将近3000人的队伍,斗志昂扬地朝着心中的殿堂狂奔。
方才33岁的他,收入达到美国的中上阶级,在哈佛、麻省、斯坦福三大世界著名学府读过书,并受到公司最高领导的信任和赏识。春风拂面中,他觉得自己的未来,如同德州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无限宽广。
五
41岁那年,张忠谋登上了新高峰。
他成了“德仪”统领3万多员工和全球半导体业务的副总裁,也是这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三号人物,以及美国大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
之后,世界半导体产业迎来了中国人Morris Chang(张忠谋英文名)参战、发起战争,并不断赢得战争的新时代。
其时,被诺伊斯和摩尔飞速壮大的英特尔,已是德仪半导体业务最强劲的对手。坊间甚至传闻,英特尔已把张忠谋当政视为击败“德仪”半导体的最佳时机。
而张忠谋则是另外的想法:他要打掉英特尔的威风!
内存是英特尔当时最强的业务,并且已经做到世界最大,但张忠谋却决定,就从英特尔的内存开打。
他不但决定大干内存业务,而且决心夺下英特尔在内存领域的世界第一。这个目标吓到了德仪的宝宝们,但张忠谋态度坚决地推进。他的看法是,混科技产业的大企业,一旦决定去干一件事,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不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并获得理想的利润,否则,就只能是赔钱或陪跑。
当时,整个市场以及英特尔的主力产品都是1K,为了夺第一,张忠谋开足马力,痛下血本,直接从4K产品开打。这个大胆决策遭到很强烈的反对,但他以更强的力量勇往直前。结果,4K新品出来不久,“德仪”就把英特尔打成了手下败将。此后,英特尔在内存市场的辉煌便一去不复返,直到彻底退出。
不做第二,只做第一。你出一,我不出一,而是直接跳空高开、一剑封喉,打天牌,这也是张忠谋在科技界打赢关键战争的核心制胜策略。
为了保住德仪的绝对优势,张忠谋颠覆性地革命掉了高科技不能讨价还价的老规矩,主动发起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打得产业同行们一听德仪就一脑门子的汗,甚至主动认败。
张忠谋跟客户签订协议:每当公司开发出新产品,他就以每季降价10%的幅度往下跳水,而且说到做到,亏本也坚持。这一策略一箭双雕,既打击对手,也让他逼迫德仪以生死时速加快产品和技术迭代,持续巩固技术竞争力。德仪在此间推出的诸多最新半导体制程,也迅速席卷全球,不但占有世界50%以上的市场,更成为引领产业向前的标准。
靠着技术、价格上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执掌德仪半导体业务的将近10年里,世界半导体市场上,只要是张忠谋主打的战争,除了他自己,没有别人可以凯旋。德仪在半导体领域的“世界第一”也始终被他紧紧握在手里。业内权威媒体则将张忠谋形容为:“掀起全球半导体大战,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德仪的威武下,张忠谋肇始的大跨步的技术创新,自杀式的价格战策略,也逐渐成为整个科技业的新打法。包括英特尔总裁格鲁夫,这位曾多次当着张忠谋的面表示自己绝不接受降价策略的偏执狂,也最终放弃偏执,接受现实,加入价格战阵营。
1978年,有着辉煌战绩的张忠谋,被加大力度向消费性电子产品转型的德仪安排了新工作:出任德仪消费电子集团总经理。德仪原本希望他在半导体之外再造一个消费电子王国,但这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张忠谋从内心不认同德仪的转型战略,他坚信半导体才更有发展前景,甚至经常大声疾呼德仪应该加大半导体投资,进而与一门心思要搞消费电子的集团新总裁菲伯格格不入,也逐渐萌生了退意。
1983年,张忠谋在闷闷不乐中离开了德仪。离职的消息一传出,很多新工作便找了上门。再三考虑后,他选择了前往纽约,出任通用器材的总裁。
但当时,他已是52岁的人,重复职业经理人的道路显然只是“可接受,不愉悦,更不刺激”。在他心中,他还需要一个其他意义上的崭新开始。
不久,这个开始就来了。1987年,56岁的张忠谋在台湾重新出发:“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台积电就此诞生。
张忠谋创办台积电的成功,来自他在半导体业征战多年之后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执行力。最重要的是,改变现状、重塑未来的判断力、想象力。
当时,全世界看得见的半导体公司,走的都是芯片设计与制造一脚踢什么都干的路子,其设计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制造则需要强大资金后盾,这种一脚踢模式,把半导体搞成了一个智力与资金双密集,持续被巨头垄断的高门槛行业,一般业者几乎水泼不进。
即使有不怕死的在“几乎”里面零星地冒出来,从资本要求低的设计干起,试图从寡头那里分杯羹,也是活在有上顿没下顿的不安中。他们搞不起制造厂,只能租借大公司的产能,大公司不忙就租给他们,忙起来就不租了,而且还经常偷窃或雷同他们的设计。
要是有一家能替我们保护好商业秘密,不跟我们抢创意抢生意,专门帮助搞制造的半导体工厂就好了——艰难求存的芯片设计公司们都在这么想。
张忠谋也是这么想的。不同的是,他决定让自己成为那个专门搞制造的人。
投资这么大,只去搞制造,谁能给你那么大而且稳定的订单?这在当时是个疯狂的想法,但张忠谋坚信半导体设计和制造一定会产业细化与分工,因为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设计的可以更专注设计,制造的可以更专注制造,进而合力推动行业更高更快更繁荣。如果行业繁荣,订单就不是问题。
六
真正重新开始,张忠谋还是经历了相当的低潮。
首先是人才难找,尤其一将难求。
要干世界级的事,自然要世界级的人。台湾当时没有这种人,他就到国际上找。那时的半导体圈子不大,有大能耐的,要么是他过去的对手,要么是他过去的下属。对手比较难搞,他从下属找起。
他找到包括英特尔一位副总裁在内的几位老部下说,兄弟们,来台湾跟我一起改变半导体产业吧。这些人看好他,却不看好台湾,也不看好他搞“制造代工”这个馊主意。好一番努力之后,他才把通用电气半导体总裁戴克挖来做了总经理。
班子和厂子好不容易建起来了,真正的考验却才开始:订单从哪里来?
订单不好来啊。
台湾是一片荒原,还得回头去求美国佬。一些专业的设计公司比较痛快,但他们规模不大,喂不饱台积电的产能。那就去劝那些又搞设计又搞制造的大公司,给点制造订单过来吧——这个就比较难了。
这些人根本不把张忠谋发明的代工模式放在眼里,另外,他们也对张忠谋心存芥蒂,把你喂饱了你反过来打我,这合适吗?最后一个更可怕,那时的半导体也是行情低迷,这些大公司就算相信他的模式,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差不多一年,台积电派到美国抢单子的人,每次跟张忠谋汇报,都是首先一句“我的方向正确”,然后就“但是”了。再一再二的“但是”下来,张忠谋也“捉鸡”,但只要往办公室一坐,他的信念就又澎湃起来,把“但是”换成了“坚持”。
只坚持了一年,张忠谋的第一个胜利就来了。
这是个伟大的胜利。
1988年,张忠谋和戴克一起,通过私人交情把老朋友、也可以说是老对手——刚刚上任英特尔总裁的格鲁夫,连哄带骗地弄到台湾参观了台积电。
新官上任的格鲁夫正大刀砍掉储存器业务,向电脑处理器(CPU)业务转型,并制定出宏伟目标:要做出最强大的CPU,去创造和引领消费者对电脑的需求,进而从电脑厂商的配件商成为掌握电脑产业的主人。
张忠谋吃准了格鲁夫要转型就必然集中火力搞研发设计的心思,努力说服他:老兄啊,你应该把一些制造业务交给我们,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精力去搞CPU啊,而且大表忠心与决心:我们的厂就是你自己的厂,一样一样的,甚至更好。
格鲁夫知道张忠谋看穿了他,但更认同其想法。随后,英特尔对台积电的制造进行了认证。再随后,台积电通过认证,拿到了英特尔的订单。
在英特尔这张世界通行证的助力下,台积电开始了高歌猛进的发展,连连成为台湾最赚钱的公司,直到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半导体企业。
七
台积电的成功,首先是选对了路子。
任何产业大到一定程度,都会有一个继续分工与细化的过程,并培育出新的行业龙头。张忠谋不但以前瞻和远见,抓住半导体产业分工细化的机会,而且是亲自缔造了这个机会。
因为有了台积电制造代工的支持,越来越多无力搞制造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他们依托制造代工的后盾,众星拱月地推动整个行业大踏步地向前走,也源源不断地给了台积电订单,进而让设计与制造双赢。
微处理器厂商AMD就是个例子。
AMD没有雄厚的实力去搞制造,如果一脚踢肯定无法跟英特尔竞争,但它专注研发设计,用台积电弥补制造的不足,硬是活生生地跟英特尔缠斗至今。
不光是AMD,包括高通、苹果也都是受益了张忠谋代工制造的模式,正是有了台积电强大的制造能力,他们才得以聚焦研发设计并快速成长。
著名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也盛赞张忠谋不是创办了一个企业,而是创造和成就了两个产业:专业的半导体制造代工产业、专业的半导体设计产业。
对台湾而言,台积电则让其从半导体荒原变成全球半导体重镇。模仿台积电代工的台联电、背靠台积电搞设计的联发科,都是其中的典型。
一出手就做到世界最极致,然后持续研发、技术投入并规模扩张,建立起外人望洋兴叹的护城河,则是台积电持续领先的核心原因。
张忠谋一开始就在按世界顶尖科技水准操作台积电。当年,英特尔认证时一口气提出了200多个刁钻的问题,台积电24小时不眠不休地克难攻关,所以才把单子搞定。2016年,台积电的研发费用超过22亿美元,而且这么大的投入,只为制造技术这一件事。
但代工是有人给你单子才会有生意,因而你的技术多半是跟着客户走。跟着走,你可能就落后最先进一步。当台积电成功后,不少人也打起制造代工的主意,甚至希望取代其地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一度也让台积电处于被动。
如何走向主动?张忠谋给出四个办法:锁定客户、坚守阵地、设置障碍,永远创新。具体到技术上就是,不等客户招呼我、需要我,我就先按自己对行业趋势的预测,把更领先的技术搞出来,然后用这个“更领先”让你主动选择我,继而依赖我,最后离不开我。
这种紧跟甚至领着半导体产业走的技术变革,不但让台积电获得持续成功,高利润,还让台积电推动行业大跨步发展。最近这些年,移动智能浪潮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增长极,台积电正是最重要的推动者。东、西半球引领智能手机芯片设计的两大巨头——高通与联发科,都是靠它的制造迅速崛起的。
八
张忠谋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方向、策略对了以后,雇对的有能力的人,把好的正确的理念灌输给他们,让他们相信你的方向,让他们去做。
策略既定之后,追求完美,铁腕强势,是张忠谋一贯的作风。他不容下属不思进取,更不会在你咬牙坚持时同情说,哎呀,这么辛苦啊,那算了,慢慢来吧。在台积电,不少人跟张忠谋开会,进门前是要深呼吸、压压惊的,甚至有人带着药上阵。他认为错误的报告,会直接给你摔到地上。
舍得分钱分利,则是张忠谋这么强悍,还有人拼命跟他干的原因。早年,他就争取到董事会每年拨出利润的20%作为员工红利。2013年,他还废除以股票形式发放分红的规定,改为100%用现金。除常规性激励,每个重要战役,张忠谋也都采取特别措施重赏勇夫,比如“夜莺计划”,所有加入该计划的员工,都是底薪加30%、分红加50%。
台积电领跑的很长时间内,真正让张忠谋操心或者担心的,已不是产业布局这些事,而是另外的大问题。他曾说——任何组织,领导人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华商韬略第一次采写张忠谋的2005年,74岁的他就开始了交班:辞去台积电总执行长职务,并任命跟随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将蔡力行接任,但这次交班最终让他失望并以失败告终。
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蔡力行不但未能领导台积电应对好形势,甚至还一度滑向深渊。2009年第一季,台积电的营业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40%,毛利率跌到20%以内。更惨的是,整整一季,台积电的产能利用只有4%。
张忠谋受不了这个,于是动议董事会,罢免了蔡力行,将权柄重新收回自己的手中。而据台湾媒体报道,真正让他下决心的,并不是业绩不好,而是蔡力行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他是因为接到一封被辞退员工的父亲写给他的信。
台积电长期推行一项人力优化计划,每年针对绩效考核最后4%的员工特别管理。蔡力行上任后,渐渐将这项原本旨在提高人力素质的制度,变成将最后5%员工“自愿离职”的“变相裁员”,甚至还为达到裁员目标,简单粗暴执行的形式主义。
张忠谋接到的那封信中,一位被辞退员工的父亲恳请他不要裁掉自己的儿子。一番调查后,张忠谋了解到这位已服务台积电10多年的员工一直表现优异,还曾进入前10%的奖励计划。这次是部门为了必须完成“淘汰”5%的任务,所以因为妻子怀孕,需要处理很多家务,而被主管加入到淘汰的名单。
人才和团队素来是张忠谋最关心的事,交班之后他也曾专门叮嘱蔡力行和人力资源负责人,裁员必须经过他的同意。但现在,他毫不知情,员工就这样被强制裁员,而且还是假借考核、实为裁员,有违诚信原则的错误做法。
诚信,是张忠谋在台积电强调的第一伦理。
于是,毫无商量余地,他把蔡力行撤掉了。甚至是,在了解到真相后的10分钟内,就做出了决定。
再上前线之后,张忠谋成功在危险中找到机遇,通过大手笔投入研发向移动智能火速推进,开启了台积电与手机芯片设计商共同领着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时代,也为台积电赢得了崭新的未来——苹果大单的关键战役,就是从那时开打。
但岁月不饶人,转眼已是80多岁的人了,这个棒还得交下去。
于是,2013年,张忠谋再一次交班,提拔干将刘德音与魏哲家同时出任台积电总经理暨共同执行长,也让台积电进入“两个执行长”的时代。
被问到为何这样安排时,张忠谋回答,要领导这样一家公司,一个人是不行的,至少要两个到三个,并强调最终还是董事长最大,董事长只能有一个。
九
带着“两个执行长”的计划,张忠谋正式告别。6月5日,台积电完成董事全面改选,刘德音接任董事长,魏哲家担任总裁,台积电进入平行领导时代。
后张忠谋时期,台积电能否延续曾经的强势,世界半导体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一切仍有待时间去检验。
不论台积电后续发展如何,都不会再影响张忠谋在全球科技界的地位。不过对于这些,他本人并不是很在意。“老实说,荣耀也是过眼烟云,鼓掌很快就会停止,这种情形,我看得很多。”
在创造并成就一个产业后,87岁的张忠谋挥手告别。这位曾经的文艺青年,将回归过往的生活:“将把余年保留给自己和家庭”,读书、写书、打牌、旅游。
来源:华商韬略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Recommend
-
99
新浪科技讯10月3日凌晨消息,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宣布,将在当前一届董事任满,于2018年6月上旬股东大会后退休,并且将不续任下届董事,也不参与任何经营管理部门工作。张忠谋称,2018年6月上旬股东
-
174
全球供应链冲击 洛杉矶是怎么奇迹告别雾霾的? 华北重霾,让人联想到曾经的霾都洛杉矶。在洛杉矶的治霾史中,好莱坞明星、家庭妇女、良心科学...
-
118
奇客Solidot | 张忠谋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需要时间才能赶上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
119
咱这智商,基本告别双十一了小明想在双十一买价值399的卫衣。已付定金20元,且定金有三倍膨胀活动,但活动时间是0点~2点,2点以后定金可以抵用50元。有付尾款前500免定金活动,同时该店铺有399减20和299减10的优惠券,其规则是“...
-
57
(原标题:半导体教父张忠谋今天退休,台积电将执行双首长平行领导制) 张忠谋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澎湃新闻记者 承天蒙 综合报...
-
79
点击上方“腾讯科技”,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 AI财经社...
-
72
中新社台北6月5日电 有“半导体教父”美誉的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5日正式退休,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87岁高龄的他表示,将要把余年留给自己和家庭,读书、写自传、打桥牌、陪太太旅游。
-
37
[ 摘要 ]在微信端搜索ETC申办小程序,选择办理所在省份的ETC卡、校验车牌、填写收货地址、支付完成后按指示上传个人身份证与车辆资料、绑定微信支付,即可完成申办,全程不用再到线下网点。 腾讯科技讯 7月1...
-
18
一早刚上班,就听到小李抱怨:昨晚凌晨2点多,收到监控告警,磁盘空间满了;刚清理完成磁盘,又发现文件系统只读了;整整折腾了一晚上,才修复完成。**运维太苦X了!
-
8
90岁张忠谋演讲呼吁:台湾要守住晶圆制造优势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东西(ID:aichip001),作者:高 歌,原文标题:《90岁张忠谋1小时演讲,大陆落后台积电五年,还怼了下英特尔》...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