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羞羞的铁拳》票房飘红的背面,有一些人心情复杂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1787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17-10-13 15:54

《羞羞的铁拳》票房飘红的背面,有一些人心情复杂

电影《羞羞的铁拳》成为了国庆档的最大赢家,而电影中满满的格斗元素,也引发了体育行业的广泛讨论。对于体育和电影来说,究竟是谁在蹭谁的IP?

文/ 吴嘉伟

电影《羞羞的铁拳》上映十余天,票房朝着20亿关口继续迈进。看着制片方赚得盆满钵满,心情有些复杂的,可能要属格斗圈的人。

对于大多数已经看过《羞羞》的人来说,除了开心麻花团队照常的喜剧包袱与俘获男神“吴良”外,剧中的精彩格斗也圈粉无数。

这是开心麻花第一次以体育元素(格斗)为蓝本的电影,虽然主力笑星沈腾影片中沦为“副掌门”这样的配角,但丝毫没有妨碍《羞羞》成为迄今为止开心麻花团队电影票房成绩最高的一部作品。

640.webp (1).jpg

影片中尽可能地还原格斗场景

有传闻《羞羞》的成本大概在6000万左右,以目前突破16亿的票房成绩,按照制片方的票房收益大约为电影票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计算,《羞羞》的相关制片方已可进账5亿多,近10倍的商业回报注定会让挤破头参投的各家投资方们,笑开了花。

然而与影片内容有关的格斗,却在社交媒体上引来一番互怼:

MMA(综合格斗,Mixed Martial Arts,被誉为搏击运动中的“十项全能”)爱好者吐槽影片中的格斗动作连不上,或者招式的破解方法非常扯淡。理性一点的格斗粉丝则劝解:如果裸绞断头台直接绞晕、背桥结束就歇菜、十字固完成就挺胯撅断,电影还怎么制造戏剧冲突和撑满时间啊?

也有格斗的真爱粉表示剧组还是用心去了解过格斗:“电影中吴良开始掰手指时,我就会心一笑。当时解说表明断头台一旦成形则无法破解,我就预料到得有掰手指的戏码才能接着往下演了。剧组很聪明,看来还是了解格斗的。”

更有一拨电影粉丝吐槽:“格斗只是电影的载体和噱头,我们本来就是看搞笑的,谁在乎专不专业呢?要专业,你们怎么不上去打呢?”

粉丝间的嘴仗让影片有了更多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影片“山寨”格斗的原因是什么?为何掀起了一拨“格斗影视”热潮?体育与电影的商业博弈,谁才是赢家?

一、剧情“山寨”了格斗,什么原因?

在普通观众专注于剧情的搞笑和演员的表演时,对格斗有些了解的朋友则会注意到,影片中的“职业格斗赛事UFK”,无论是场景、人设,都与目前世界顶级职业MMA赛事UFC极为相似。影片为了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将格斗比赛剧情的焦点放在了“拳王金腰带”的概念上,而在主角拳套的使用上,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影片选择了另一职业赛事GLORY的装备。

有了解格斗的网友在知乎上评价到:“电影里面的视觉识别那一套,都很贴合UFC,笼子有几个角没有仔细注意(UFC的八角笼是有版权的),而笼柱上的赞助商是很MMA的,毒液Venum、hayabusa、UA什么的。”

640.webp (2).jpg

看得出来,制片方为了还原影片中格斗赛事的专业部分,又避免模仿地过于单一,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只是,制片方为何选择这种打擦边球的“改良”方式?

“羞羞铁拳的卖点并不是格斗本身,格斗只是电影剧情的一个推动工具,如果不用铁笼,用围绳擂台其实同样成立。只是围绳擂台重复多,视觉冲击力也不如铁笼。”在体育文化出品人沈诚看来,制片方用最简单的方式拷贝了职业格斗赛事的VI 体系,视觉呈现很好,比剧组自己去设计,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对于电影里“山寨”的UFK,沈诚则认为在电影中去虚构赛事VI 设计,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应该说内容借用了UFC 的美学VI ,很巧妙的给电影审美加分了,影片中也在刻意淡化赛事,突出的是人物。”

640.webp (3).jpg

格斗项目本身具有冲突性,仪式感,所有的焦点集中在人物本身。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如网球、自行车等,格斗比赛的室内比赛环境,简单的比赛装备,更有利于电影的现场拍摄和分镜头设置,也更容易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剧情的人物身上,避免出戏。

“电影其实不希望跟现实赛事挂钩,容易让人脱离剧情,也容易破坏剧本的世界观设定。”在沈诚看来,影视作品的处理,还是会首先遵照艺术的规律予以侧重。曾在2013年参与过拳击题材电影《激战》的一位工作人员向生态圈表示,体育题材电影这两年已经进入了行业公司的视野。但在体育电影项目实际策划中,还是会以人为主线,所以能够突出人物特点,制造人物矛盾的体育运动项目,自然会更加受到青睐,格斗、拳击、摔跤等项目具有天然的优势。

为此生态圈特意向UFC方面咨询,对方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与电影片方并没有官方的合作,所以不好过多表态。他个人表示不想让电影制片方和观众觉得UFC在蹭热点。但未来肯定是会鼓励官方的电影合作,也愿意和更多公司合作,一起打造好的作品。

而格斗行业人士也向生态圈表示,从《羞羞》影响的范围来看,确实也协助了格斗赛事的推广,只是与这些赛事品牌调性,还有一些差异。

二、格斗迎来最好的中国市场?

目前中国电影行业在经历前两年的高速发展后,正处于内容调整期,虽然制作精良的喜剧类电影依然是理论上的票房保证,但如今观众的品味越来越高,对电影的品质更为看重。电影行业急需要新的类型题材来刺激观众略显麻木的观影嗨点。这样看来,具有热血、励志感的格斗类题材,是有可能成为笑点、泪点照单全收的优质类型电影。这也为格斗运动在中国市场的开发与推广提供了更多机会。

实际上,格斗类电影一直是国外电影的经典选题,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口碑,都有很多不错的作品。《百万美元宝贝》更是接连斩获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就连在部分观众眼里,是为UFC量身打造的电影《Here Comes the Boom》,同样收获了众多赞誉。在跌宕起伏,催泪励志的剧情中,观众也能深刻感知到格斗运动的热血魅力。

640.webp (5).jpg

《百万美元宝贝》剧照

而近两年,国际顶级格斗赛事进军中国市场,也迫切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观众了解并喜欢上这项运动。过去的20年中,MMA的全球运作,使其在世界范围的热度陡升,吸引了众多爱好者与铁粉。

市场价值巨大,国际知名的格斗赛事也相继获得资本亲睐。2016年,WME | IMG以4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UFC,引起行业震动。紧接着,另一格斗知名赛事GLORY,获得曜为资本与Liberty Global的投资。此外,由红杉资本(印度)以及Mission Holding领投,ONE冠军赛也拿到了C轮1亿美元的融资。

↓国内外格斗赛事资本回顾(数据由生态圈整理自网络)

640.webp (6).jpg

国内MMA综合格斗的发展也不落下风,昆仑决、武林风、勇士的荣耀等国内原创赛事的崛起,也同样吸引了不少资本与用户的关注。无论是国际顶级格斗赛事,还是国内原创赛事,必将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中,激烈碰撞。

GLORY董事总经理、世界搏击界传奇训练师科-亨默斯(Cor Hemmers)就认为:“中国的市场很大,和国内的赛事有竞争也很正常,我们要做好自己想做的。现在我们拥有顶级选手和完整体系的职业赛事,之后还会把训练系统以及明星选手的培养体系引进到中国来。”在与GLORY进一步的了解中,他们也表示已经做好了迎接本土化的准备。

尽管各方雄心勃勃,可他们很清楚,对于亟待开垦的中国市场,对于潜在的商机,先让中国观众认识格斗、喜欢格斗更为重要。格斗比赛在国外已经具备完整的商业模式,仅八月份UFC头牌“嘴炮”与梅威瑟的世纪跨界大战,最终赢得超过5亿美元的收入,300多万人通过PPV付费观赛,拉斯维加斯体育馆内座无虚席,盛况空前。但这场全球观众都需要付费收看的比赛,却在中国免费收看。这也是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现状,版权方不得已的做法。

640.webp (7).jpg

那么,颇带流量的中国影视,可能成为格斗开拓中国市场的首选方式吗?

三、体育与电影的商业博弈,谁是赢家?

巧合的是,由华策影视领衔出品,与格斗有关的电视剧《恋爱暴击》也将在不久与观众见面。故事讲述了因格斗竞技而结缘的年轻人们共同成长的青春励志故事。想必因恋爱曝光刷爆朋友圈的两位主演,鹿晗与关晓彤,也必将掀起一波粉丝收视热潮,格斗也将再一次呈现在年轻人的视野中。

640.webp (8).jpg

“搏击运动借助这些影视IP,为更多消费群体熟知,对于行业发展来讲是件好事。”千钧文体副总裁刘枭也同样肯定了影视化起到的市场推动作用。各类搏击赛事IP相继在国内落地,与影视作品、明星IP的联动,也让他认为该项运动的受众会进一步扩大,有希望成为继路跑之后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格斗题材的影视越来越多,市场机会越来越多,但格斗行业本身是否真正受益?按照前文电影与格斗的行业现实,影视与专业格斗的结盟有对各自利好的市场基础,理论上是“1+1>2”的效果,但为何两方的合作并非想象中“来电”呢?

多位电影行业制片人认为:首先电影中涉及到体育赛事的部分,对于制作精品的团队,为保证影片的内容质量与专业性,肯定会选取最具参考价值、最受市场认可的体育比赛作为原型,为剧本进行再创作。

至于为何不与职业赛事的官方组织进行所谓官方合作,他们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影视内容主要为人物与故事服务,不需要刻意强调赛事的部分,制片方没有必要为了赛事的引入而去耗费精力甚至支付版权费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旦与这些职业赛事组织进行官方合作,电影中比赛部分的呈现,一定会受到很多合约条款的限制,会影响到电影的艺术创作。

曾与几家国际格斗赛事组织有过合作的行业人士向生态圈透露:“实际的合作过程中,首先需要繁杂的法律程序,而且对方也不一定投入过多资源。赛事版权方对市场和自身的品牌价值,有着自己的一套认知。比如在VI系统上,他们把关会非常的严格,各方面的门槛真的很高。”他甚至吐槽,合作中连广告字体也要换成赛事官方的常用字体。这种看似严谨的版权内容合作规则,实际上并不利于影视作品的现实创作。

640.webp (9).jpg

有传闻称迫于多方面原因,陈可辛已经暂停《李娜传》。

而对于开心麻花、华策影视这些国内头部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因其作品的质量保证和商业信用,其主导项目的投资份额,其他制作方往往需要溢价并“用生命”才能有幸拿到一点点。与这样具有内容话语主导权的国内一线娱乐公司合作,商业博弈的优势一方,显然不在体育这边。

更为重要的是,除非一部体育电影的开发是以某个体育明星为原型,才有商谈版权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其余的体育元素在目前的电影中,往往成为附属品,工具和载体的意味更为明显。如果需要保证电影中体育部分的专业性,一般制片方会邀请专业的体育人士或组织以顾问的方式进行指导即可。从而双方的版权合作、商业合作诉求并无必要性。

但热门影视作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商业回报,毕竟是体育IP市场开拓的一条商业门道。尽管电影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可对于体育IP的中国市场开拓,这是一个可以主动,并值得考虑的选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