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为何用户很容易中了“送流量”的招?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aijia.baidu.com/s?id=1580197896080511500&wfr=pc&fr=idx_top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何用户很容易中了“送流量”的招?

为何用户很容易中了“送流量”的招?
2017-10-03 09:30科技领域创作者
u=2666702649,3682184056&fm=173&s=277F7084062764A45D0A24D80300E09A&w=600&h=370&img.JPEG

国庆期间关于送流量的各种活动开始充斥微信群和朋友圈,一时间转发送流量,关注送流量等等活动层出不穷,甚至还有打着“国务院”送流量的旗号,这些只要稍微想一下就觉得不靠谱的行为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去相信呢?其实很诸多的因素:

其一是流量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阻挡的需求,不可或缺,可以没有电话,没有短信,但不能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几乎没办法“活”了,有的人去酒店,餐馆,首先问的就是有没有免费WIfi,没有的话,对不起,不住了,不吃了,一定要找到可以提供免费WiFi的地方。而商家也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即使街边随便一个小吃摊都提供免费的WiFi,至于酒店更是如此。

u=734934883,4003789374&fm=173&s=5204F60E5891C3EB0794AC740300F063&w=535&h=381&img.JPEG

其二运营商的流量费用说白了还是贵,用户觉得还是有点承受不了,尤其是升级到4G之后,流量消耗是哗哗哗的,根本不受控制了。以前不怎么费流量的地方,现在跑得超快,于是流量被消耗的速度也很快,自然就需要不断地补充流量,如果不是套餐的话,单独消耗流量需要支付的金额也非常高。于是人们就渴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支持,如果能够转发、分享就可以带来免费的流量,自然乐此不彼了。

其三是免费的习惯还是根深蒂固。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还是希望能够获得免费的流量,免费的午餐是最好的午餐。但是免费往往也有很多不可确定性,或者有很多的约束性,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就能使用。有的人也吐槽,买的七天套餐,不知道就去了哪里,要知道有的运营商提供的流量套餐是有使用限制和区域的。笔者还见到过在某个厂区的一个WiFi套餐,貌似很便宜可以使用很大的WiFi,但是只要一离开这个区域就没办法使用了,如果用户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就越界了,而且在边界范围内也极易出现交叉,如果不注意关注自己的费用变化的话,也很容易中招。运营商的一些伎俩需要你不断地关注着自己的费用变迁,以及对于一些使用说明的仔细研读。

u=1141527241,3171208864&fm=173&s=30E3F8125E724FAFBA8974D20300C0A0&w=354&h=300&img.JPEG

其四就是纯粹的营销伎俩,也就是“假流量”营销模式。这个在今年“双节”期间已经频频出现了。我们在朋友圈经常能看到诸如“移动、联通、电信联手举办喜迎中秋活动,2G流量免费领!”等等,看起来很是吸引人,但据央视新闻报道,这些发“福利”的活动是假的。据悉,这类活动通过微信链接在微信群、朋友圈传播,先不说“移动、联通、电信联手”这样明显的破绽,点击链接进入页面,就会发现“全国12G假日流量包免费领”的字样,连到底赠送多少流量都不清不楚。和很多优惠活动一样,该活动页面也需要输入手机号码才能点击领取。不过,即便在没有输入手机号的情况下,点击“立即领取”,系统会提示需要将活动链接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按要求分享之后,系统显示分享成功,并提示要保留转发的群链接或朋友圈48小时,流量就会自动到账。可连手机号都没有,流量会到哪个账户呢?事实上,按照上述方式操作之后,这个免费领流量的活动就消失了,跳转到一个推广页面——低投入、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很显然,这类营销手段,就是骗取用户的手机号码,用于信息推广,进而诈骗。

u=4015203409,4146163557&fm=173&s=4482FD1F58DAC1E94C7864E10300F060&w=400&h=263&img.JPEG

其五是小心中了病毒。有媒体披露,有人在微信群看到一条信息:“10G全国通用流量包任性送!我抢到1024M!”当点开链接后,页面显示可以免费领取流量213M,但当继续点击“免费领取213M流量”按钮时,弹出来一个活动提示:“请务必分享到群后完成领取”。当你把页面转发到了微信群里,完成这些步骤后,终于等来了“免费的流量”,对话框提示:“恭喜您,流量包会在48小时内存入您的微信账户。另外,您将获得3次抽奖机会。”用户“抽到”了一块价格不菲的手表,但运费却要数百元。有网警表示,这类微信是通过收集用户的手机号码及手机类型,而达到群发垃圾短信、电信诈骗或者传播木马病毒的目的。

u=1565331415,3659344642&fm=173&s=641A369F4B206C1B5971857A0300D033&w=300&h=156&img.JPEG

其实这种骗术由来已久了。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免费送流量为噱头吸引点击。在分享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后,均会显示“免费送12G流量”、“这个是真的,小伙伴都领到了”等字样,因为微信朋友圈大都是熟人,很多人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会打开链接。二是通过专门服务器跳转来逃避审查。当你点开朋友圈的链接时,实际上跳转到了专门服务器,骗子通过这个漏洞来逃避微信对内容的严格审查。三是通过填写手机号码来获取个人信息。在填写手机号码的界面中,在这个阶段用户手机很容易被截获。四是通过分享到微信群和朋友圈扩大影响力。这其实是一套病毒式营销手段,通过朋友圈、微信群之间的相传,诱骗更多的人点击。五是捆绑抽奖环节进行行骗。

举报/反馈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