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迅雷创始人程浩:新零售,很多人误判了“拿来即走”的价值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pmcaff.com/article/index/1059425377896576?from=selection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迅雷创始人程浩:新零售,很多人误判了“拿来即走”的价值

大家好,我是迅雷创始人程浩,现在专注科技领域的投资。目前新零售十分火爆,各方观点讨论也非常多。

其实这个领域有很多条赛道:有帮零售店做精细化运营的,有做无人零售的。后者又能细分为智能售货机、办公室无人货架、无人柜(类似冰箱的体验)、以及无人便利店(Amazon Go类)等等。

其中有些是2B的,有些是2C的。总之赛道很多,我们不一一讨论,我只和大家聊一聊我对Amazon Go这类产品的一些观点。其实这个话题的文章很多,也有很多人不认可这个事的价值,他们的分析主要是从省人力成本的目的出发,其实说的蛮有道理。但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下我的观点。

简单讲是四点:

  • Amazon Go的核心是“拿来即走”,不是“无人”,这是两回事。拿来即走的核心价值是用户体验,不是把人全部替代掉;

  • 未来“拿来即走”和信用卡、移动支付一样是智能零售的基础设施;

  • 既然是基础设施,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一定会在这块重兵投入;

  • 那创业者该选2C还是2B?

第一:“拿来即走”和“无人”是两码事 

首先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一个叫拿来即走,一个叫无人零售。前者是新技术带来的消费体验,后者是新技术带来的零售方式。“拿来即走”不等于无人,同样可以应用到有人的店铺。他的价值不是要把人工全部取代,而是提升消费体验。(最多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工,例如超市少一部分收银员,便利店以前两个店员变为一个)

因为从省成本的角度来讲,这个账其实算不过来:

  • 所谓的无人零售只是实现了消费者端的无人,但后台仍有很多节省不了的人工环节。你得有人负责去理货吧,有人负责上架吧。包括得有人定期搞搞卫生,货架乱了总要有人去整理一下,等等。这些都是日常工作,想做到无人其实挺难的。此外有个人在店里,盗损率肯定也会低不少。

  • 便利店的店员价值并不仅限于卖东西,他们还能干很多别的事,例如收发个快递、送货上门、卖个理财产品等等,这也是便利店的增值业务之一。你用“拿来即走”把他们给替代了,那么增值业务也随之消失。而且便利店利润最大的热食类产品没有店员的话也不好销售,当然未来可能会有卖熟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因此我认为Amazon Go的价值不是把店员取代了,至少在短时间内不是,也不是降低房租,这点我就不展开了。

当然我也不认同“拿来即走”因为还是离不开人就没有价值。这项技术的长远价值在于提升了用户购物体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超市比便利店更需要“拿来即走”),未来会发展成为智能零售的基础架构。

fetch_file2e8d9c6e6b1b14e5bb5976a941a0460c-picture

第二:未来“拿来即走”和信用卡、移动支付一样是智能零售的基础设施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拿来即走”会成为智能零售的基础设施。未来大型超市、连锁便利店,都会接受这项技术。

为什么这样讲?道理与信用卡相似。信用卡本质上是给卖家增加了成本。在中国,商家要给银联交1%的手续费,在美国要给MasterCard或者Visa交3%。这个费用是卖家承担,要交给信用卡公司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很多快餐店都不接受信用卡,必须得用现金的原因。同样淘宝上有很多卖家也不接受信用卡付款,除非买家自愿承担手续费。

但是大多数商家为什么最终还是买了POS机,接受信用卡付费呢?原因就是老百姓都喜欢。老百姓不愿意带那么多现金,同时信用卡还可以透支消费。老百姓喜欢,就会倒逼你商家必须得接受这个消费方式。当然信用卡对企业也有价值,毕竟企业收一堆现金,理账也很麻烦。

所以我认为,未来“拿来即走”技术,会像信用卡一样,尽管对商家来讲有成本,但因为消费者喜欢,会倒逼超市、便利店去接受,成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可以想象一下,你是一个便利店,当你周边的其他便利店全都“拿来即走”了,你会不用吗?

对于“拿来即走”的技术提供商来说。未来潜在的收费模式也跟信用卡一样,我不管你店家卖什么东西,就抽成收你1%的技术服务费。而且随着时间发展,技术改造的成本会越降越低。

第三:既然是基础设施,阿里、京东等零售巨头一定会重兵投入

这个很容易理解。电商相关的基础设施从来都是阿里的菜,以前做的淘宝、天猫、支付宝、菜鸟都是为了电商服务。但是电商现在饱和了,更广阔的空间是线下零售(虽然过去二十年电商发展的很快,也只占了社会整体零售总额的10%左右)。

线下零售的基础设施是什么,首先是移动支付,未来“拿来即走”也是。试想你是一个商家或品牌店,既有线上业务,也有线下业务。线上用的阿里的天猫、支付宝和菜鸟,线下用阿里的移动支付和“拿来即走”,这不是很自然么?

所以目前不论阿里、腾讯、京东,都对这个领域极其重视。阿里推出了自己的盒马生鲜,又联手百联,又买了大润发,腾讯即将重金入股永辉,都是战略性的投资,他们看重的是线上和线下融合后,形成的零售新生态。

国外其实也是,今年6月亚马逊137亿美元收购了Whole Foods(全食超市)。以前我要买个生鲜食品,不可能让亚马逊给我送。3天之后到,谁也受不了。现在有了线下超市Whole Foods的门店,你在Amazon上下单,基本可以做到3小时以内送到家。

fetch_file8a085a9f52b2d5b1322a4cd56655a0eb-picture

第四:创业者该选2C还是2B?

  • 2C就是直接去开无人便利店,好处是能做商业全栈,坏处是你和其他的便利店是竞争关系,“拿来即走”技术做的再好也就只能给自己用了。而且国内便利店市场太散了,你自己做2C其实很难规模化。

  • 2B就是不需要自己开店,而是选择跟7-11、罗森、全家等大大小小的便利店以及超市合作,提供技术服务。好处可以服务一个很大的市场,坏处就是你的潜在竞争对手就是阿里这些从线上转线下的巨头。但这里还是有机会,中国线下零售市场又大又散,你吃掉Pizza的一个角儿可能就已经不小了,而且还有被巨头收购的机会。

讲了这么多商业逻辑,从技术角度讲,其实目前“拿来即走”的技术成熟度并没有那么高,Amazon Go也一样,主要还是Corner Case太多,例如遮挡、拿起一个货品放到另外一个地方、两个人同时拿一件东西、一家人拿东西爸爸付账等等。

所以类Amazon Go的商业化进程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一些细分领域例如无人柜可能离钱更近一些,因为场景简单很多。具体的使用体验就是扫码打开柜子,拿完货品关门即扣费,类似打开冰箱的体验),当然这个领域也不像无人驾驶那样一定要做到99.99…%的可靠度才能商业化(参见《算法并不决定一切!迅雷创始人程浩谈国内机器人创业》),所以离现实应用肯定不会像无人驾驶那么远。

最后也希望和优秀的无人零售技术团队交流和合作,订阅我的公众号可以看到我的邮箱,欢迎发表你们的观点或投BP给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