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豆瓣评分9.5的《国家宝藏》一夜刷屏,文化类节目借“B站”打破“次元壁”?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0695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豆瓣评分9.5的《国家宝藏》一夜刷屏,文化类节目借“B站”打破“次元壁”?

娱乐独角兽·2017-12-07 23:16
什么时候开始,文化节目在B站火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ID:yuledujiaoshou),作者:牛角尖;36氪经授权转载。

年末将至,就在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纷纷拿出自家年底“镇山之宝”以求一揽观众芳心之时,万万没想到,朋友圈竟再次开启一股“文化风”。

继年初大火的《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三档文化类节目在业内取得一致好口碑后,2017年便被标志为文化类节目的爆发期。随着一档叫做《国家宝藏》的鉴宝类综艺“破土而出”后,文化类节目大火的趋势更为明显。目前,该节目播出一期,却在豆瓣超7000位网友打出的9.5高分,不仅如此,网友们还将其称赞为“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

v2_c3a75c1a8714488d91ea0f44e22fc731_img_000

《国家宝藏》的火速窜红,让文化类节目再次大放异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对历史文化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国家宝藏》的受众群体里出现一批90、95后年轻观众,他们甚至还成为这档节目的“发声者”。乾隆“农家乐”审美、王羲之嫌弃三连、三维立体环绕DISS......成为了大家热议的新词,网友的自来水安利也是不计其数。 

看得出来,文化类节目正在逐渐摆脱早期的“高冷”、“不合群”标签,取而代之的是一批迎合年轻人喜好的“新玩法”,比如邀请明星、打通娱乐模式、开启社区讨论、启用网络段子......重要的是,在与观众的长期磨合中,它们似乎已经找到与年轻人“融为一体”的全新方式,未来,冲破“次元壁”或将成为一档优质文化节目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文化类节目小步快跑进入2.0时代,冲破“次元壁”成最大突破

提起文化类节目,观众早已不陌生。尤其是在今年,随着各项新政的大肆颁发,文化类节目非但不在“小众”反而成为今年综艺市场上的竞争领域。 

年初的《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三档节目火速点燃“文化”激情后,《国学小士兵》《向上吧诗词》《非凡匠心》《少年国学派》《汉字风云会》等一大批文化节目便紧随其后。巧合的是,后续这批文化节目在收视和传播力度上都未能掀起太大的水花。 

但即便如此,观众还是看到了文化节目的显著进步。《见字如面》中,明星和历史的结合让文化节目大放异彩;《中国诗词大会》中,竞技+娱乐的方式让参赛者与观众真正开始“互动”;《朗读者》则通过一个个深情并茂的小故事带领观众走进“文化”背后;《国家宝藏》更是首次以“官方自嘲”的娱乐方式与观众产生情感连接。

v2_9b60732cebff45d9891f4e5458ce9557_img_000

这些点滴的变化实际上也是在暗示着当前的文化类节目正在朝着“寓教于乐”、“星素结合”、“大胆创新”的方向过渡。而与早期的《正大综艺》《汉字英雄》《中国诗歌大会》相比,以《国家宝藏》为首的文化节目显然已进入2.0时代。

最直接的体现则是在节目的用户定位上面。以正在热播的《国家宝藏》为例,该节目自播出以来,迅速在各大社交论坛上走红。微博上关于“乾隆爱吐槽”、“明星成国宝守护人“等相关评论不计其数。网友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为央视节目的“官方吐槽”点赞,不少网友还顺势调侃起王凯这位国宝守护人,称其为“弹幕狂魔”乾隆,“别人是打CALL,乾隆是盖章盖章”。

v2_5bd4e655ab4040df915d922c92740354_img_000

实际上,“年轻化的定位+花样互动”正在成为文化节目的一大突破。除了《国家宝藏》如此,之前播出的《见字如面》《朗读者》也正在以“星素结合”的方式将文化内涵变得有趣,变得高而不冷。

因此,这类节目在用户画像上有了明显突破。比如《圆桌派》的受众画像主要以20-35岁的年轻精英为主;《中国诗词大会2》4-26岁受众占据16.2%;《见字如面》《朗读者》15-24岁年轻观众占据25%......《非凡匠心》《寻找手艺》《国家宝藏》也正在以纪录片的形式在年轻受众群里大批圈粉。

相比起1.0时代的文化类节目,进入2.0时代,文化类节目显然更具亲和力,其冲破“次元壁”的受众局限也成为了这批同类型节目中的最大突破。

B站成文化类节目新风口,但口碑发酵仍是节目制胜法宝

当文化类节目打破观众固有印象之后,势必需要一个传播媒介架起与年轻观众的沟通桥梁。而这个“桥梁”也被诸多文化类节目锁定在了“B站”身上。

前几日,《国家宝藏》正式在B站上宣兵夺主、昭告天下“央视上B站”并且将自己的第一期节目挂在B站视频上,节目一出,效果反响出奇热烈,不仅收获超20万点击率,连弹幕评论都累计达到3万+。甚至微博CEO王志飞也加入到这成讨论声中,连问观众哪里可以看到这档节目,其下方回复排名第一的答案便是B站。

v2_22e7567b63f84a499dd1d28321695fb0_img_000

由此可见,《国家宝藏》这档节目在年轻人圈层内引发的广泛热议。巧合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档凭借着B站成为“网红”的一档文化节目。年前播出的《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都在B站上有所收获,其弹幕评论数据和点击率便是传播力度的最好见证。

更早之前,还有《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非凡匠心》等一批文化类纪录片也是在B站上被年轻观众发掘、最后口口相传,成为“网红”节目。现如今,B站与文化类节目的结合愈发紧密也从侧面印证出年轻观众并非不爱看文化类节目,而是相比起古板的教书式“传授”,场景还原、花式互动和星素结合更得观众喜爱。

v2_315af3ebd5ab4a2bae1745af36e197df_img_000
不过,并非任何一档节目都能在B站走红,那些走红的文化类节目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良好的口碑效应和有价值的文化传递。这其实也和B站定位十分吻合,B站社交上尽管90%用户年龄都在25岁以下,但由于大部分都是身处一线城市和文化交流中心,其高教育的背后往往对传统文化更加关注,从B站早期红火的古风、舞蹈、汉服视频就可窥知一二。

这也是文化类节目为何能够走红B站的一大原因,但更重要的显然还是节目自身质量。只有当一档文化节目让大众感受到了历史格局和文化素养以及创新有趣之时,才会如B站网友所说“想给他们疯狂打CALL”。

庆幸的是,当下播出的文化类节目正在逐渐打破与年轻群体的“次元壁”,跨过千年文化来“爱”观众。而观众在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后,自然也会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

正如张国立在《国家宝藏》节目开始讲的那样,“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上下五千年!”可见,年轻不仅体现在时间上,更重要的是心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