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体育产业专家王浩羽:奥运追求更快,但体育是门「慢生意」丨即氪运动专访

 1 week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74401944944051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体育产业专家王浩羽:奥运追求更快,但体育是门「慢生意」丨即氪运动专访

王利·2024-04-23 03:45
“小到个人搞创业,大到国家搞赛事,我感觉还是要了解环境和生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题记:2024年是体育之年,亚洲杯、欧洲杯、奥运会……大型体育赛事在疫后集体复苏,将人们汇聚一起角逐狂欢。比如奥运会,一方面它宏观崇高,既是运动员不断突破人类极限的秀场,也承载着国家荣耀,世人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理想;一方面它鲜活丰富,本质上,奥运是一门规模庞大的赛事产业,众多从业者忙碌于赛场内外。

时值体育大年,36氪即氪运动决定邀请体育产业各领域的一线从业者、专家学者及品牌公司,以赛事为主轴,探讨各自的经历心得、酸甜苦辣,通过他们的视角,近距离触摸产业肌理,试图拼凑出一幅体育产业的真实画卷。

本篇是系列首篇,我们将目光聚焦王浩羽。他是一名产业人,曾编写《中国体育科技创新投融资报告》《中国数字体育洞察报告》,出版图书《体育科技浪潮》。

作者:王利

编辑:王小坤

见到王浩羽是在清华大学门口。我跟着这个不再蓄须、身形精干的身影,共同以访客身份走进校园,那是他在清华的最后一天。此前,王浩羽就职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专注体育科技、投融资研究、高管教育和项目孵化。

正如许多体育创业者,王浩羽同样半路入行。早年间,他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求学,因热爱足球,毕业来北京后负责校友足球队,体育之路也随即开启。

在这期间,受46号文件、双创热潮的召唤,王浩羽下海,参与球类连锁场馆的创业;2019年底,他又因创业经历上岸,以体育金融研究中心总监的身份,从更宏观的视角观察创新创业,你经常能看到他带着标志性的胡须,出席各类体育产业论坛。

interlace,1

2024年初,摸爬滚打快十年的节点,机缘巧合下,他决定暂别体育产业,将研究工作转向其它领域。“可能我比较理想主义,或者说矫情,大多数人的命运其实都会有很深的时代烙印,正如那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个人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进程’。”对他来说,入行如此,离开亦如此。

他说这些年的最大感受是“平常心”。这些年从实操者到旁观者,他经历了两波心态起落。

2015年左右,资本、政策与人才齐步走,体育产业迎来春天,“有热情做体育的人很多,跨行做体育的热潮也很明显”。没过几年,资本降温,大家相互鼓劲,不少创业者卖房“续命”,尽管市场势头仍能给人信心,但大家都确信了一件事——“体育是门慢生意”。

随后,疫情忽至,生活迫离正常轨道,健康成为全民共识,体育变为一种信念,各种户外运动交替迭起,“所以那时候还能坚持,也更有动力了”。然而,这股冲劲儿却在放开后泄了气,他熟悉的一些创业者,除体育外,也务实寻找起了第二曲线,“大家都认可做体育不太可能赚大钱,心态平和了许多。”

4月2日拜访时,清华园内一如往常,学生们骑车匆匆穿行,游客们扎堆在二校门前打卡留念,我们则聊了一下午,从创业实操到宏观研究,从国内大众体育到国外商业赛事,从产业到社会,以及对体育行业的心得见解。“小到个人搞创业,大到国家搞赛事,我感觉还是要了解环境和生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他说。这或许也正如我们的人生。

当我们看奥运时,需要关注什么?

即氪运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与中国体育产业会有哪些“互动”?

王浩羽:对同行来说,这首先是一次学习机会。巴黎是座体育行政管理的发达城市。科创方面有不少体育业务孵化器,知名者如Le Tremplin,每年为上百家初创企业提供支持。还有产业集群Cluster Grand Paris-Sport,体育风投、科研机构等都包含其中。作为百年奥运的起点,且拥有完整体育生态的大都市,我建议大家在观赛之余,深度感受巴黎。

其次是奥运相关的旅游服务。2023年放开后,东南亚出境游因免签涨势良好,欧洲则恢复较慢。2024是奥运年,虽然无法预知奥运对出境游的影响,但该指标非常重要。奥运产品的供应商也是类似逻辑。因其参与者大多实质上是制造业,背后的外贸数据值得留意。

毕竟,这是疫后首个在欧洲举办的全球赛事,出境数据和外贸对经济、外交等很多方面都意义重大。

即氪运动:传媒领域呢?如果少了它,奥运会只是区域性活动。

王浩羽:首先是奥运营销。2020年以前,中国品牌发力体育营销的趋势明显,像是海信赞助欧洲杯。那时,中国企业刚认识到大赛营销的价值。

但这两年,品牌对营销的投入变得谨慎,更注重ROI(投入产出比),而体育营销又是复杂事件。从前期预热到后期传播,遍布意外,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对此,我会观察中国品牌如何把真金白银落地为商业价值。

此外,突发热点的应对同样值得关注。最近两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越发敢于表达自我,频出个性化的意外爆点,这是件好事。但当赛场从家门口换到西方主导的欧洲,便充满了不确定性,非常考验相关人员的危机管理能力。

interlace,1

图源:巴黎奥运会官网

即氪运动:有种声音讲,奥运营销是电视时代的产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的平台价值有所下降,存在着观众老化,可持续性等问题。

王浩羽:事实上,奥运会的电视观众数量还在缓慢增加。同时,它的数字媒体观众则是暴涨。你要理解,短视频只是传播渠道,与奥运本身不矛盾,它的营销转化效率也更高,反而让其增值。

作为营销平台,奥运的地位无可撼动,它代表着一种人类的先进性,当初萨马兰奇引入商业合作时,以“不做商业”的方式来做商业,把奥运抬到无可比拟的位置,其他赛事难以望其项背。

关于可持续性,奥委会也在作出改变。比如降低门槛、节俭办赛,大家默认办赛要按发达国家的标准,一届更比一届好,但这不现实。为了吸引年轻人,项目本身也在调整,缩减老旧、增加潮流的项目。目前来看,奥运会仍具备高可持续性。

顶级体育赛事是什么模样?

即氪运动: 通常而言,国内大众对待体育赛事的态度相对严肃,例如认为体育明星娱乐化不务正业,但您曾讲过“体育产业的趋势是娱乐化”,这是否矛盾?

王浩羽:我口中的“体育产业娱乐化趋势”有两层含义,一是观赏层面的娱乐化。

在产业成熟国家,职业体育的本质是“观赏性运动”(Spectator Sport),赛事本身就是最顶级的娱乐真人秀——没有剧本、大结局,顶级明星不断更新,剧情跌宕起伏,任何影视剧都无法取代。

拿足球来说,不少足球俱乐部都拍过类似真人秀的纪录片,像是《欢迎来到雷克斯汉姆》。制作团队跟拍球队一个赛季,把管理层的勾心斗角、更衣室的恩怨情仇全部展现。在老一辈体育迷眼中,这些禁止曝光,观众们只能看到正面激情的内容。

即氪运动:近几年国内社交媒体上,运动员的形象不再只是“刻苦拼搏”,也变得更加多样。

王浩羽:是的,运动员有成绩,还能走下神坛,打造接地气人设,跟普通人共情,就容易爆红。

总之,在“观赏性运动”的逻辑下,赛事官方往往是“粉丝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从赛制、传播上以娱乐为根基。他们会吸取演唱会等娱乐节目的优点,将其融进比赛;或是按照移动互联网的习惯制作内容,用解说互动等新型娱乐方式赋能传统体育。

即氪运动:你认为国内赛事的“观赏性运动”表现如何?

王浩羽:我们的媒体有顶级人才、技术,内容制作能力一流,如果把英超放到国内,大概率能诞生天空体育(Sky Sports)这种全球传媒集团。

即氪运动:所以问题在于没有“英超”。

王浩羽:体育产业是门以赛事为主的全球性产业,大钱围绕赛事转。其中,核心赛事由国外主导,无论奥运会,还是职业联赛,我们更多是对方的重要市场。至于本土,职业赛事数量有限,水平难言顶尖。最重要的赛事生态体系尚未良性循环,缺失了部分市场环节,也减少了对青少年体育等的带动作用。

即氪运动:能否具体说明“部分市场环节”的缺失?

王浩羽:在《中国体育科技创新投融资报告》中,你可以看到国内的体育投资,基本只有“流媒体”和“运动健身”两类,与产业成熟地区相比,没有职业赛事相关的投资——数据、博彩竞猜和衍生品。

interlace,1

图源:中国体育科技创新投融资报告

赛事存续的根本在于盈利,盈利又需要卖点,小到地域共同体,大到国族主义。奥运有爱国情怀加持,哪怕有些项目陌生、对抗性差,只要中国队参加,就能吸引大多数中国人观看,不管是否喜欢体育,甚至看不看得懂。日常的职业赛事很难培育这种氛围,让你一生忠于某支队伍。

作为供应商的从业者,如果无法提供群体区隔,就要给消费者提供其他卖点,博彩竞猜便是其一。但在我国,这是一块法律、社会认同的禁区,可它却是职业体育的一大块资金来源。带有博彩意味的体育模拟类游戏Fantasy Sports,它能将收入分给俱乐部,同时推动媒体版权的运转。

很大程度上,数据统计也是在满足人们的竞猜心理。全球体育数据巨头Sportradar,便是将数据与博彩相结合。假使他们只将数据用于训练,市场则会缩减很多。

即氪运动:如果把盈利看得过重,会不会有损体育赛事的竞技性?

王浩羽:恰恰相反,商业化与竞技性互为充要条件,充分的商业化会让竞技更加纯粹,纯粹的竞技才能保证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奥运会、欧冠、英超和NBA,他们的商业化都是产业中最拔尖的那批,反而是非商业化的竞技更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

即氪运动:打造一项成功的商业化赛事,你认为需要什么条件?

王浩羽:首先是运行良好、权威且有公信力的组织,它又须是赛事唯一的权力来源,不受外界干扰。

其次要建立一套能源源不断输送精英运动员的人才流动体系。哪怕运动员无法跻身顶级赛事,依旧有中小赛事托底,不会因生存而担忧。

最后是广泛的观赏和参与,观赏甚至更为重要。观众是体育产业的真正基础与资金来源,不管付费免费,通过何种渠道观看,从业者要想法借着服务观众赚到钱,让赛事体系运转起来,将收入共享给俱乐部与运动员。

我们想拥有怎样的体育生活?

即氪运动:在你看来,我们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英超”?

王浩羽:从以上三个条件倒推,你会发现这很难。我们的体制环境和社会文化对此难言支持,这两者也是决定中国体育产业走向的最重要因素。

即氪运动:为什么“体制环境和社会文化”难言支持?

王浩羽:以体育人口为例,无论传统文化,还是现实因素,我们与现代体育的价值观匹配度不高。传统上,“学而优则仕”占主流,虽然当代中国多元价值观并存,不少80、90后热爱体育,但现实难说体育是稳定出口。

特别在子女教育上,家长需要为孩子兜底,不得不遵从社会共有的价值观。而国内的教育体系,文化课地位不容撼动。尽管与前些年相比,如今社会越发重视体育,但体育的定位也只是特长,而非谋生技能。

即氪运动:如果体育能让普通人养家糊口,情况或许会改善。

王浩羽:道理如此,但你可能会发现这同样不易。体育本质上是一种休闲娱乐,它的前提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时间足够高;在此基础上,大家愿意为运动花钱花时间,但事实是我们的“体育恩格尔系数”较低——体育文化不足,比起吃喝休闲,体育的排序靠后;还有时间的“挤出效应”,工作社交、刷短视频等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即氪运动:不过前两年体育运动确实热门。

王浩羽:由于长期居家,大家的确意识到了运动的价值。健康角度也好,人文价值也罢,运动居然对身心健康如此重要,以至于体育相关的社会新闻不断上热搜。

但那更偏阶段性的潮流跟风,而非实打实的文化。一旦生活恢复正常,公众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旅游、社交等活动中,聚餐和旅游还是非刚需消费中的刚需,相比之下,体育的刚需程度则差很多,“无论生活如何,我都要给体育花时间/钱”,当下中国人没有这种执念。

虽然体育产业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它真正成为体量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即氪运动:“村超”“村BA”等赛事的火热说明了什么?

王浩羽:时势造英雄,“村超”并非近两年兴起,南方民间的区域赛事存在已久。你不能用体育产业的视角来看待“村超”破圈,它更多身兼多种宣传点,比如文旅、扶贫,大家需要典型提振信心。

这也反映了中国体育产业的一大特色,承载着太多期待——涉及政治外交;能影响经济,联动其他产业;还是公共服务......这些期待的价值排序有高低之分。在此局面下,我们体育产业的市场和统制平衡点就很难把握。

即氪运动:“村超”们火了后,不少人盯上了这块蛋糕,甚至想将其升格为全国职业大赛。

王浩羽:将区域性的业余赛事变为全国性的职业赛事,难度很大。尤其团体项目,它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生态培育。组建队伍、跨区协调、制定场馆标准等,都需要大量高级人才,而我们缺乏这种人才。

interlace,1

图源:ChinaDaily

即氪运动: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商业赛事?

王浩羽:实际上,国内针对个人项目的大众赛事已经比较成熟。它有娱乐性,与体制关联少,精英化程度和组织难度低,只要项目有群众基础,政府愿意牵头,大众赛事同样能运作精彩,形成小体量的商业生态。

这也是我提到“体育产业娱乐化趋势”的第二种。比如马拉松,根据报告来看,这些年来,短程参赛人数比例增加;参赛者的平均水平持续下降;中老年和女性群体的比例增加;2020年以前,海外参赛者比例较高,大家普遍会借着跑马顺带旅行。原本马拉松是很严肃的项目,如今朝着娱乐社交的方向走。过去两年的飞盘、露营等活动的爆火,也是类似逻辑。

即氪运动:“村超”无法升级职业赛事,但至少可以成为体育旅游的卖点。

王浩羽:“村超”是当地特色的文旅项目,不是城市与体育的简单叠加,具备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放眼世界,你会发现体育旅游的热门城市,都是自然、人文与体育高度适配后,生出独特的风景。

以新西兰皇后镇为例,它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较小半径内涵盖了山川湖海,镇子上也聚集了各类专业机构。中国不缺独特的自然资源,问题在于如何开发利用资源。

与新西兰不同,我们当前难以通过市场自发形成旅游小镇。西部地区有自然资源优势,但发展相对落后,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兼顾各方的顶层设计,来处理好跨区域合作、权责关系、利益分配等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难点在于公众认知。体育旅游有风险,但大家对意外的接受度低,认为政府要承担无限责任。压力之下,官方很难下放权力。

即氪运动:从专业视角出发,结合这些年的经历,你对中国体育产业有何感想?

王浩羽:体育产业是社会的一面反光镜。例如投资,原则上资本以比较分散的形式注入企业时,企业乃至体育生态才能健康发展。实际资本更青睐有热度的项目,大家都跟风投独角兽。这是个稳健策略,但间接令其他初创企业融资困难,这也是中国投资的一个基本面。

大家按照互联网思维做体育,然而体育行业没有网络效应,它本身由众多细分市场构成。除流媒体外,无法如共享单车那般“赢家通吃”。即便你拿下某项热门赛事的国内版权,可是核心在别人手里,你的变现机会依旧有限,再加上公众的媒体消费习惯尚未建立,到最后只好为品牌溢价买单。

结合国情,虽然健身行业的天花板没有职业体育高,但政策支持,中国的健身人口体量足以支撑市场,它就存在商机。不过,健身同样不具备网络效应,行业门槛也较低,用户转换成本不高,需要企业精耕细作。

现阶段内,我觉得要以平常心来看待体育产业——它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体育组织、企业、社会大众合力,长期培育才能形成良好生态。

本文由「王利」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本文图片来自:采访供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