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 Pura 70爆卖,中国高端手机市场迎来终局?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404/980074.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华为 Pura 70爆卖,中国高端手机市场迎来终局?
2024/4/22 11:51:00浏览:1.1w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陈平安
如果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华为的回归,那句“我感觉一切都回来了”应该最合适不过。
和之前的Mate 60系列一样,华为没有选择开办发布会预热。在官宣P系列将升级为“Pura”系列的三天后,华为商城在10点08分上线了华为Pura 70 Ultra和华为Pura 70 Pro。前者起售价高达9999元,后者的起售价了来到了6499元。
仅仅一分钟,Pura 70 Ultra和Pura 70 Pro两款手机在官方渠道就已经售罄。
和Mate 60系列不同得是,作为华为回归后的第二款旗舰手机,Pura 70被给予了更多的期望。华为不仅宣布了P系列的品牌升级,还在官方渠道发布了预热视频。同时从价格上也和Mate 60系列做了区分。过去P系列手机的定价会低于Mate系列,但这次华为Pura 70 Pro的定价和Mate 60类似,Ultra版本的定价甚至还要更高。
不难看出,华为希望通过Pura系列和Mate系列的双旗舰策略去重新夺回高端份额。
事实上,国内的手机竞争格局随着华为的回归已经发生了松动。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华为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一季度的others长到了第三位的15.2%。今年前六周,华为更是以16.5%的市占率超车苹果,仅次于vivo。
近日,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分析师大会上表示,打造鸿蒙原生系统是2024年最关键的事,并期望今年Mate 70系列销售时能够带着“纯血”鸿蒙上市。
无论是关键硬件的解决、操作系统生态的打造,还是自身品牌的独特调性,华为都展示出高出其他同行一等的竞争力。
那么问题来了,同行们喊了几年的中国高端手机市场之争走到终局了吗?
01 华为凑齐高端阵容
过去几年,主流手机市场的高端打法基本确定。为了覆盖足够多的用户人群和价格区间,国产厂商们一般采用了双旗舰和中杯、大杯、超大杯去做区分。
比如Mate系列通常着眼于水桶性能,讲究一个全能。而升级后的P系列则主打一个影像能力突出。余承东也在宣传片中表示,“华为P系列的发展史,就是移动影像的发展史,也是科技美学的演进史。我们用创新技术,扩宽移动影像边界,更融入艺术与文化”。
Pura70也确实在这场摄像头大战了做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改变。后置摄像头采用三角形相机岛设计,取代了P系列上一代长方形的摄像头模组设计。同时在配备了1 英寸大底传感器、1 英寸传感器位移防抖、F1.6 可变光圈等技术的基础上,带来了旋动伸缩镜头结构的新设计。这个结构通常被用在相机上,但还是第一次被用在智能手机上。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表示,“这是P系列品牌升级之后第一款产品,也是华为回归后第一款P系列产品,意味着华为双旗舰产品战略正式回归,而且Pura系列的品牌重要性已经与Mate系列并驾齐驱了。”
从销量上来说,有了Pura 70系列也就意味着华为在国内的份额有了更多的保障:既覆盖了对影像有着更多需求的人群,也弥补了Mate系列在换代期间的销量问题。
去年华为Mate 60和Mate 60 Pro两款设备发售后,累计激活量达到1733万台。而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则发报告称,Pura系列出货量在2024年可望同比增长230%至1300万—1500万部,如果需求放缓,也有望增长150%到1000万-1200万台。
去年四季度,在Mate系列回归后,华为在全球高端市场的份额已经来到了第三,升至22.8%,相对应的苹果回落到60%以下。
考虑到华为在折叠屏手机的强势姿态:2023年华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以37.4%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第一的宝座,在发售Pura 70系列后,华为基本完成了对于高端市场的全覆盖。这也意味着华为对于国内高端市场的统治力将进一步增强。
02 Pura 70在前,鸿蒙生态在后
过去几年,国产手机品牌们的高端叙事总是逃不过两个维度,一是Soc芯片,二是系统。
作为当下智能手机的最核心竞争力,这两个没一个好啃的。芯片自不用说,投资大,研发周期长。短期难见成效,长期也难言结果。
根据36氪报道,有业内人士拆解SoC芯片的成本:4nm所需光掩膜版的价格需要2000万美金,购买IP专利和研发人员的费用是掩膜版的3-5倍,大约需要1亿美金。
除了华为早早布局,其他包括三星在内的玩家都没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关键Soc芯片的自研。
小米2014年便和联芯合作成立松果电子,2017年,就推出了第一款芯片澎湃S1芯片。但在随后的迭代中,澎湃S2一年内流片4次,均以失败告终,小米的造芯计划也就此一度暂时搁置。OPPO的ZEKU则在一片遗憾中解散,三星即便捣鼓出了Exynos,也因为性能问题而不得不使用高通。
从去年8月开始,华为陆续发布的Mate 60系列、大折叠屏手机Mate X5等新机全都采用华为自研芯片,这也意味着华为突破了不可抗力的封锁,解决了此前的“缺芯”问题。
系统的难题则是另一个维度的。无论是谷歌的安卓还是苹果的ios,之所以能今时今日的地位,除了操作系统本身的研发外,还有无数开发者的贡献。而能够吸引开发者的重要因素是利益。
正常来说,即便以华为的品牌力,也很难号召起同行做重复造轮子的事。但在经历华为被美国制裁的事件后,不仅华为积累了巨大的品牌声量,在消费者中也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共识——需要自建操作系统。这也就有了鸿蒙操作系统的诞生。
2021年,鸿蒙OS替代了即将更新的EMUI 12,成为国内华为手机的操作系统。在2021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云CEO张平安说华为目前集成HMS Core开放能力的全球应用已经超过17.3万个。这个数据与GMS相差甚远。
但随着华为回归和以及愈发重要的市场地位,加入鸿蒙生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开发者的选择。在今年1月的发布会上,华为展示了首批参与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的200多家企业名单,覆盖了国内大量高频应用,例如,爱奇艺、招商银行等。
而在近日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徐直军表示希望先把智能手机上使用超过99%时间的5000个应用全面迁移到鸿蒙原生操作系统上。
随着操作系统生态的完善,华为继续在和友商的竞争中拉开身位。
03 写在最后
尽管从重新回归高端市场到现在,华为一直保持着凌厉的进攻势头,不仅仅是国内厂商们收到了影像,过去三年最大的受益者苹果也在国内市场栽了跟头。即便在中国市场频频开展促销活动,今年前六周苹果在华销量仍然下降了24%。
不过对于华为而言,挑战仍然不少。
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尽管推动了国产产业链的突破,但华为在一些硬件层面的竞争仍然不容乐观,比如芯片能力。而随着国内同行们持续加码高端化,市面上并不缺乏产品力足够且价格感人的旗舰手机。
同时AI手机也成为了手机行业的新风向。小米、荣耀、vivo、一加、努比亚等一众品牌争相发布AI手机新品。从高端到中端,从千元机到百元机,AI手机的“下沉”速度比外界预想得更快。竞争也在转向新的维度。
另一方面,由于安卓在海外的强制和美国的封锁,导致华为几乎只能把精力放在国内。这也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华为受单一市场的影响会更大。
想要做回以前的那个自己,华为还需努力。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