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降本两年再冲上市,喜马拉雅想“省”出一个IPO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72816-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降本两年再冲上市,喜马拉雅想“省”出一个IPO-鸟哥笔记

首页 > 行业动态 > 降本两年再冲上市,喜马拉雅想“省”出一个IPO
降本两年再冲上市,喜马拉雅想“省”出一个IPO
2024-04-19 15:19:21

来源:新立场NewPosition

4 月 12 日,喜马拉雅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喜马拉雅度冲击 IPO 的四年间,耳朵经济这一概念逐渐从时髦走向冷静。

新一轮冲刺,喜马拉雅拿出了两个“得分点”,盈利和 AI。喜马拉雅 2023 年扭亏为盈,实现了 61.6 亿元的营收,并且连续 5 个季度盈利。公司在招股书中特别强调了技术研发,尤其是 AI 和大数据能力的提升,为其内容竞争力与未来想象力增色。但这份招股书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不仅关乎喜马拉雅自身的发展前景,更与近年来在线音频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呼应。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网络音频平台的相关市场规模为 115.8 亿元,同比增长 15.6%。新增流量见顶后,行业进入稳定发展的平台期,独占内容成为最关键的护城河。同时,国内网络音频用户规模经历了 2019 年之前移动互联网业务扩张期的迅猛增长后,整体增速放缓并趋于平稳。新冠疫情期间的居家场景利好结束,预估音频用户规模将在 2026 年突破 3.5 亿后保持相对稳定。

get?code=NjA5NmM2ZWZhMDA0NTZiZTRkNWQ3NDMxOWU0OWE4ZjMsMTcxMzQzMTYwMTA1MA==

(来源:艾瑞咨询)

就行业而言,网络音频的上限始终被长短视频压过一头,在提升用户规模与经济效益上,都缺少一些市场偏好的“爆点”。具体到各个品牌,由于音频产业高度依赖优质内容,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稳定生产优质独占内容仍是一道未攻破的难关。

再看这份喜马拉雅潜心修炼之后的招股书,挑战仍旧,除了咬紧牙关,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01、节流效果初显,开源仍待检验

招股书显示,2021 至 2023 年,喜马拉雅收入分别为 58.57 亿元、60.61 亿元、61.63 亿元,增速分别为 43.7%、3.5%、 1.7%。

过去几年,喜马拉雅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19 至 2021 年,喜马拉雅经调整年内亏损分别为 7.48 亿元、5.39 亿元及 7.59 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 20 亿元。一直到 2022 年第四季度,喜马拉雅才首次官宣实现了千万级的季度盈利。2023 年,喜马拉雅实现净利润 37.36 亿元,扣除非经营项目影响后,经调整净利润为 2.24 亿元。

收入增速明显放缓的前提下实现盈利,喜马拉雅将原因归结为用户群扩大,变现能力增强,以及成本结构优化带来的毛利率改善和经营效率提升。很明显的是,“大刀阔斧”的成本结构优化是其中关键。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研发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三年齐降。从 2019 到 2021 年,喜马拉雅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比重一直在 45% 左右,用户增长高度依赖买量因此成本居高不下,到 2022 和 2023 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 34.9% 和 33.6%。招股书的解释是公司战略性地调整了销售及营销开支重点,导致渠道推广开支及品牌推广和广告开支出现变化。

get?code=OGVhNWRhMDA2MTQ1NWIzNGExMjhkZjJmNDQ0ZTBlODIsMTcxMzQzMTYwMTA1MQ==

(来源:招股书)

2022 年,知乎一篇热帖《2022年喜马拉雅大裁员纪实》述说了喜马拉雅在上市压力下的裁员动荡,此后关于裁员的舆论多次传出。去年 12 月,媒体报道喜马拉雅计划进行全线裁员,比例在 20% 到 30%,随后喜马拉雅回应称只是正常的人员汰换,仍在正常招聘,高管变动则是由于公司发展需要的正常组织架构升级迭代。

根据招股书,喜马拉雅 2021 至 2023 的年末员工总数分别为 4342、2883、2637 人,裁员比例分别为 33.6%、8.5%。在此背景下,喜马拉雅的员工福利开支连续 2 年下降,从 2021 至 2023 年分别为 1.92 亿元、1.77 亿元、和 1.15 亿元,以 2021 年为基准,下降率高达 40%。

节流成效已显,那么开源如何呢?

前文提到,2022 年开始,喜马拉雅的年增长率从过往的超过 40% 陡然降低至个位数,已然进入瓶颈期。具体而言,喜马拉雅收入来源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订阅收入稳定占据营收大头。

get?code=ZDUyNWNlYmU2ODFiZTA1NGVmYTNhMWQ4YjJmNzMxY2IsMTcxMzQzMTYwMTA1MQ==

再看一组经营数据,喜马拉雅的平均月活跃总数从 2021 年的 2.68 亿增至 2023 年的 3.03 亿,三年累计仅增长约 13%。但对比行业数据,2023 年,喜马拉雅在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 25%,远高于第二名 13% 的份额。同时,2023 年喜马拉雅移动端主应用程序 MAU 为 1.33 亿,在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移动端用户收听音频内容,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收听总时长约 60.5%。

get?code=NWMxNzFmMTJiOWQ2MGJkZTVlYWQ2MjIxNDZkZWE3MTgsMTcxMzQzMTYwMTA1MQ==

(来源:招股书)

与之对比的是,喜马拉雅移动端的付费率仅在 12% 左右徘徊,且 2023 年还有略微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市占率、用户活度额度等方面已经稳居前排,但由于付费率较低,加之月活增长已经明显放缓,变现效率低下的问题越发紧迫。当然这不仅是喜马拉雅的焦虑,也是行业的老大难问题。

除开占营收比重一半以上的订阅业务,另一项收入大头广告也并非在线音频平台的“长项”。互联网广告大盘本身增长放缓,广告主们纷纷捏紧预算,尽管喜马拉雅这类音频应用有可观的月活跃用户规模,但音频作为“冷媒介”在广告效果上有天然劣势。图文、中长视频、短视频,每一个都比音频更具备投放性价比。2021 到 2023 年,喜马拉雅广告收入占比从 25.4% 下滑至 23.1%。

关于未来的增长潜力,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提到了两点:继续扩大用户群及用户参与度;通过多元化提高变现能力。

但从招股书披露数据来看,用户增长举步维艰,此时此刻想要提高用户参与度,更需要喜马拉雅讲出一个花团锦簇的故事。

02、AI 回答不了内容竞争力问题

耳朵经济相比图文和视频更需要“强内容”来盘活用户活跃和付费率,而技术无疑是最动人的脚本。招股书提到,喜马拉雅已经发力自研音频内容,并利用人工智能促进音频内容制作,帮助公司提高内容制作效率、改善内容成本结构。

手握中国最大的音频内容库,喜马拉雅有做 AI 的优势。根据灼识谘询,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喜马拉雅拥有超过 36 亿分钟的在线音频内容数据。对于垂类 AI 模型,数据就是决定其精度和生成能力的关键,喜马拉雅于去年发布了珠峰语音生成式大模型。

目前看来,AI 在内容成本优化上确有可为之处。招股书提到几项 AI 促进在线音频制作的成绩,与完全由人工内容创作者进行的制作过程相比,AI 单独制作的有声读物的制作时间缩短了 50 倍以上,由 AI 有声读物制作者有限微调的 AI 制作优质有声读物的制作时间则缩短了 3 倍以上。同时作为一个 PUGC 内容平台,为创作者提供 AI 工具也能促进内容生产。

但归根结底,这依然是“降本”的逻辑,AI 目前很难回答内容竞争力的问题。

在线音频行业的内容竞争激烈到了什么程度?近年来,小宇宙、猫耳 FM 等中腰部平台不断发力,尝试在细分领域建立内容壁垒。以小宇宙为例,2023 年,小宇宙播客平台根据市场环境和受众偏好调整了内容战略,从侧重人文议题转向侧重商业、投策及个人成长类内容,《商业就是这样》、《纵横四海》等商业资讯类博客爆发式增长,且吸引了一部分品牌投放,在打造内容 IP 的同时拓展了商业化场景。

除了“精英路线”,还有一大批“跨界选手”正在拓展下沉市场。字节跳动推出的番茄畅听 APP,以“免费+看广告赚钱”的新策略杀入听书市场,复刻了番茄小说对传统付费网文平台的冲击。据连线 Insight 报道,番茄畅听 App 的 DAU 已达到数千万,仅用 3 年时间就追赶上了喜马拉雅 11 年的成果。

同样手握流量优势入局的还有微信,2023 年,微信在“听一听”基础上加码音频功能,使得微信公众号文章、视频号等内容都能以音频形式供用户收听,后续频繁进行功能测试。有私域的加持,微信如果能补全一个完整的音频内容生态,很可能在未来推动整个市场格局洗牌。

音声媒介的独特优势在于“伴随性”,即不受场景限制,能够更方便的嵌入用户的日常生活中。艾媒咨询调研显示,睡前、上下班路上、散步、做家务和午休时,是在线音频用户最为集中的五大使用场景。相较于“两微一抖”,音频使用户以一种更自由的状态进行听觉消费。因此,拓展内容应用场景可能是喜马拉雅在竞争中破局的关键,也呼应了招股书中提到的多元化。

极光发布的《2023 年车载音频行业洞察报告》显示,音频成为汽车空间主要娱乐形式,并且具备商业潜力。重点场景车主用户会员开通偏好度高,八成以上车主有留意或关注车载音频广告,车主对音频植入广告的接受度更高。同时根据《2023 喜马拉雅中文播客生态报告》,其播客频道在车载端覆盖了 439 万车主和 72 个汽车品牌。

03、写在最后

2020 年 1 月,荔枝 FM 成功赴美 IPO,成为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第一股,然而其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可谓跌宕,开盘价 11.03 美元一度跌至 2 美元左右。

最近的财报数据显示,荔枝 2023 年第三季度营收为 4.25 亿元,同比下降 25%,环比下降28%。其全平台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数为 4210 万,上年同期为 4970 万;月均付费用户数为 40.26 万,上年同期为 47.67 万。

谈及喜马拉雅的上市之路,总是会参考荔枝的前例来论证道阻且长:不在热门赛道,业务层次略显单薄,变现效率较低,诸多挑战还会长期存在于行业之中。但相比荔枝,喜马拉雅无疑有更高的起点,比如更全面的内容生态,更广泛的用户基础。况且音频领域并非没有可挖掘空间,除了 AI 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挥,银发用户、出海、VR 终端等方面,都有探索新业态的可能。

过去有人说,互联网行业里,凡是不设边界,四处出击的,最后都越做越大。凡是想固守一隅,保持“小确幸”的,最后都会伴随其所在垂类一同消亡。

喜马拉雅则是一个垂类赛道被更高维,更全面,以及同质产品所覆盖的故事。对其而言,上市不是“上岸”,作为在线音频的头部玩家,市场还是希望能看到一个更灵活且奋进的喜马拉雅。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系作者: 新立场NewPosition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