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开发者圆桌论坛:Vision Pro手眼协同交互模式下最适合的场景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vrtuoluo.cn/53948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开发者圆桌论坛:Vision Pro手眼协同交互模式下最适合的场景_VR陀螺

1660873568898%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20819094503.jpg
推广
开发者圆桌论坛:Vision Pro手眼协同交互模式下最适合的场景
发布时间:2024-03-26 09:43  |  标签: 苹果 位形空间 圆桌论坛 Vision Pro 脑穿越

文/VR陀螺

由VR陀螺主办的“Vision Pro系列开发者活动 城市系列闭门交流会”已于3月5日在深圳顺利举办。

本系列活动以各大开发者集中的城市为中心,旨在联合全国优秀开发者共同探索Vision Pro的内容生态发展,探讨新平台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现场提供Vision Pro实机的试玩体验,闭门沙龙的形式让整个活动氛围轻松自然,促进到场的开发者之间展开深度交流。

活动不仅面向XR内容团队,也面向移动端、PC和游戏主机等传统平台的内容开发者,以便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和讨论这台“空间计算”设备。现场演讲有资深开发者分享visionOS的开发经验,还有嘉宾带来关于App Store平台发展、Vision Pro原生内容生态方面的深度分析。

深圳站的圆桌论坛请到位形空间CEO 彭俊熙(Derek)、脑穿越创始人&CEO 黄庄、手游制作人 周盛友,围绕“Vision Pro与传统VR产品相比的优劣势”“手眼协同交互最适合的场景”“Vision Pro是否适合线下市场”“影响开发者入局的决定性因素”“Vision Pro应用商城的上线门槛较低是利是弊”等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

1711363807087%E9%85%8D%E5%9B%BE01%EF%BC%88%E6%8D%A2%E5%9B%BE%EF%BC%89.jpg
左起依次为:案山子、彭俊熙(Derek)、黄庄、周盛友(图源:VR陀螺)

案山子:从Meta Quest和Vision Pro这两款产品的直观体验感受,各位觉得二者之间有哪些优劣势?同时在Vision Pro平台有看到什么样的局限性?

Derek:我先抛砖引玉。对我来说最大的震撼是清晰度,因为这么多款头显产品用下来,Vision Pro的清晰度是非常直观的一个提升,还有手眼协同这种交互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Vision Pro对我而言其实更多像是“量”上的变化,并没有觉得是“质”上的变化,可能也是我之前VR玩得太多了。

黄庄:除了Derek刚刚说的之外,我想提的是一直被大家诟病的EyeSight。过去我做VR内容的时候,常常遇到的情况是戴着VR头显跟别人说话,不论我怎么专注、怎么用力地看着他,对方都不觉得我在跟他说话。我觉得EyeSight这个出发点很好,是Vision Pro很重要的一点,只是执行上没有那么好的体验。

我们可以看到苹果Vision Pro的主界面左边有三个菜单,第一个是App,第二个是People,第三个是环境,People已经是三分天下之一了。苹果要坚持把Vision Pro做成这种滑雪镜外观的话,我觉得EyeSight是一定要有的。虽然很多人说EyeSight在苹果的下一代产品中可能不会保留,但我觉得作为一款能带出去社交的产品,这个设计还是蛮重要的。

1711008495657%E9%85%8D%E5%9B%BE02.jpg
Vision Pro的EyeSight功能。(图源:苹果)

案山子:作为传统平台的游戏开发者,Vision Pro对您来说最出乎意料的地方在哪里?

周盛友: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是它的眼手交互,因为我以前体验过的VR设备都是配有手柄的。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那边的试玩区,Vision Pro完全脱离了手柄。它通过识别手指的关节去建模,然后通过眼睛的对焦去进行选择和交互,让我最震惊的就是这一点。

案山子:那您有没有想法来做Vision Pro的内容呢?因为我发现对于手游开发者,包括像很多大厂,大家对这个新平台都会关注,但是目前不会开发。

周盛友:Vision Pro我们肯定是在关注的,我们很感兴趣,也有心想去做这一块的内容。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苹果提供的visionOS模拟器还不支持国内的正式版开发工具,所以可能要等以后推出Vision Pro的国行版,我们才可能会去尝试。

案山子:大家刚才都提到了Vision Pro的手眼协同交互,各位觉得在这种交互模式下,最适合Vision Pro产品形态的场景会是什么?

Derek:现在我思考得更多的还是一些轻交互的内容,重度交互的内容的确还不太合适。我也试了一些传统VR领域移植过来的游戏,感觉没有那么惊艳。我们之前设想,Vision Pro的分辨率和硬件性能等各方面都非常好,那原来的VR游戏移植过来会不会有更好的表现?对于我而言感觉没有,反倒是一些比较轻度的、基于这个设备原生的内容表现得更好,比如一些简单的拼图游戏。可能开发难度上并不大,但是它们真的用到了手眼协同,并且精度很高。“小而美”,我更愿意为这样的内容去付费。

黄庄:从游戏开发的角度,的确我从VR转移过来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没有手柄了,就没有反馈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曾经很反对苹果Vision Pro没有手柄,当时我觉得完蛋了。

可是我想起来上一次创业的时候,从PC互联网转到移动互联网时,有一个品牌叫黑莓。当时所有人都认为黑莓手机上的键盘是不能移掉的,对吧?于是我就反思,当我看到AVP的时候,我坚持上面应该要有手柄,是不是就像当年黑莓坚持手机一定要有键盘一样?大家也知道黑莓现在怎么样了。

在用了30分钟AVP之后,我觉得自己已经“变懒了”,根本不想再用手柄,直接用眼睛“看哪指哪”多好。其实在VR里,我也得到过一些用户反馈说手柄不够精准,比如手会抖。如果用眼睛盯就可以做交互的话,这对不需要强力反馈的轻度游戏是非常好的,像棋牌类、休闲类……而且我自己突发奇想,以苹果这么牛的AI视觉技术,要做到有手感其实不一定需要手柄的。

手柄振动和游戏手感是两回事,我们做的游戏里就有钓鱼、砍树等等,手上一定要抓个东西,否则会觉得很空。我的想法是到时候拿一个水瓶或者一支笔在手上就行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玩过一个VR游戏,叫《指挥家》,拿着一支笔、甚至拿个菜勺就可以指挥,我觉得是一样的。以后可能随便拿一支笔,用Vision Pro扫描再自定义一下这是A键、B键,然后系统通过判断手指的位置,就知道你要干嘛。那我觉得这个所带来的可能性对玩家而言就无穷大了,缺失的可能是没有振动反馈,得到的就是更方便。

1711009720007%E9%85%8D%E5%9B%BE03.jpg
VR游戏《指挥家:大师班》(图源:网络)

案山子:我觉得人的感官是可以被欺骗的。比如在用Airpods的时候,它其实并不能摁下去,但是结合声音反馈会让人觉得就像是有实体按键一样。包括戳Vision Pro那个虚拟键盘的时候,结合声音会感觉好像自己真的触摸到了某样东西。所以感官欺骗可能在Vision Pro里会大有可为?

黄庄:我非常同意。《Encounter Dinosaurs》那个预告片我已经事先看过很多次,感觉自己是个老司机了,但真正戴上Vision Pro的时候,我还是会被恐龙吓到。我觉得这就沉浸感给你带来的感官欺骗。虽然Vision Pro没有手柄振动,但通过听觉和视觉,是有可能让人觉得有振动反馈的。

周盛友:我作为一个传统的游戏开发者,也会比较关注未来的一些交互形态,Vision Pro摒弃掉手柄绝对是一个改革。想象一下,比如未来的游戏是可以多人互动的,当玩家戴着Vision Pro出去玩的时候,如果还要再带一个手柄,那种画面就不是很和谐。所以戴着VR眼镜,大家用裸手去操作游戏里的内容,绝对是未来的交互方式。

至于触感,其实视觉是人最直接的感受,如果今后苹果能够像《头号玩家》里那样适配一些手套类的设备,也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案山子:从场景或者是从应用的分类上来看的话,您觉得手眼协同会更适合哪些应用场景?

周盛友:从目前苹果的硬件和内容情况下,我首先想到很适合的类型是去年非常火的一款游戏——《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因为苹果Vision Pro内容的沉浸感还是做得很棒的,而且这种视频类游戏还可以互动,所以我觉得非常适合。

案山子:我相信现场应该有很多小伙伴都会有共鸣,之前也有人说是不是在VR里做一个《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会很火,我觉得确实有可能。现在Vision Pro有一款名叫《AmazeVR Concerts》的演唱会应用,包括《Apple TV》的沉浸模式,都可以看到它所呈现的180度全景视频的清晰度是之前很多VR头显无法达到的。当镜头随着歌手的移动而移动时,那种感觉就像是真的有一位歌手在我的面前演唱。所以这个方向确实很好。

1711010074276%E9%85%8D%E5%9B%BE04.gif
Vision Pro版《AmazeVR Concerts》(图源:AmazeVR, Inc)

黄庄:我补充一下,讲到《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我觉得手眼交互的核心在于眼睛看哪里。举例来说,比如一位女孩子,当面前有一个像Derek那么帅的男生一直盯着你的眼睛看,你会觉得他是一个绅士。但如果是像我这种老宅男,一旦我看了眼睛以下、肚脐以上的部分,女生就会觉得我是一个流氓。其实我要说的是AVP能做到这件事,程序可以去判断你的眼睛在看哪里。比如视线在某个部位停留了3秒钟之后,女主角会骂一声“流氓”,顿时你就会觉得她是个活人啊!

我们再设想,假如有一个空间,在这里有一个碰撞体,当我的手碰到这个东西,相当于你已经开始对游戏的女主角做一些不同的行为了,这时候她可能就会打你一巴掌。所以手眼配合,再加上空间感知,然后去写一些这种所谓的脚本,这种交互就会非常有意思,会把游戏里的女主角变成一个活人。《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的交互逻辑还只是标准的决策树(Decision Tree),但如果是我说的这种游戏,变化就更多了,女主角会因为玩家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我觉得会很有意思。

案山子:我觉得这里的核心之一就是AI了,判断并理解你的个人行为,然后去产生一个反应,对吧?确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场景。下面我们再聊一些具体的项目。

现在Vision Pro上的内容类型,跟Meta Quest上的类型相比还是有蛮大差异的。Quest上最火的一款内容是《Beat Saber》,它目前依旧是收入最高的一款VR游戏。在苹果Vision Pro平台上也有一款类似的音游《Synth Riders》,只是少了手柄的交互。如果对比这两款游戏,各位体验下来感觉差异有多大?同时您觉得音游会不会在Vision Pro上重现Meta Quest上的辉煌?

Derek:我玩过《Synth Riders》,但觉得目前跟《Beat Saber》还是没法比的。这个差距不仅在于缺少手柄反馈的差异,我觉得《Synth Riders》的完成度还不够,包括节奏感、打击感、视觉反馈、甚至帧率都还不算很好,我玩的时候还有点掉帧,这些在音游上都是挺忌讳的。

很多XR游戏是通过身体参与作为控制器,比如《Beat Saber》和《Pistol Whip》,都是VR这种媒介才能有的一些玩法类型,这是我非常看好的赛道。现在Vision Pro上还没有看到特别好的音游,当然未来可能会有好的音游出现。

黄庄:我觉得音游这个赛道是杠杠的。我不认为硬件的变化会大大改变一个人的兴趣和喜好,所以我觉得音游在Vision Pro上肯定也会有,只是现在这款还不够好而已。我相信音游这个赛道,而且我认为多人的社交音游会更好玩,比如大家在同一个场景里随着音乐共舞。

我最近在研究古人类学,音乐是促进人类分泌多巴胺的元素之一。我觉得几百万年来人类基因里的喜好不会因为硬件的变化而改变,所以音游是一个很有价值也很有潜力的赛道。

周盛友:音游这方面,我认为Vision Pro里的《Synth Riders》和Meta Quest上的《Beat Saber》从体验而言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Meta Quest的《Beat Saber》在VR音游赛道塑造了一个标杆,它的完整度已经很高了,而且手柄会有直接的反馈。Vision Pro虽然只有手势,但也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反馈。虽然可能不会有颠覆性的改变,但我也很看好和认同这条赛道,因为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构造最直接的感官。

1711010890310%E9%85%8D%E5%9B%BE05.jpg
Vision Pro版《Synth Riders》(图源:Kluge Interactive)

案山子:现在很多人在讨论,Vision Pro落地到线下是否合适?虽然它从性能和感官体验上与其他VR设备相比确实好了很多,但让每个人上手的教学过程还是比较痛苦的。您觉得如果把Vision Pro应用到线下的话,还需要苹果提供或突破哪些东西?

Derek: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线下。其实大的思考逻辑是现在VR还没有普及,大多数人家里没有,这时候就需要共享,所以线下场景的收入会比较直接,这就是线下市场在当下的核心魅力。

线下市场有几种做法。第一种做法类似网吧,只要有设备在,就可以开网吧。按时间去租赁设备,里面的内容我是不管的,当然我可以帮忙下载一些内容,但主要是设备租赁的模式。这种做法我觉得Vision Pro是没问题的,目前在北京等很多地方已经有这样的所谓“空间网吧”的概念,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但我们在做的是另外一种类型,是借助于这些头显设备去单独为线下场景做专用内容。比如我们在做的是VR大空间,相当于让用户戴着头显设备,在整个场域里面通过真实行走去体验一段虚拟故事。形式是售票制,大概是一个30-40分钟的专有体验,只能在线下玩,不能在线上玩。像这种内容我觉得Vision Pro还不是很适合,原因是它并没有为线下场景提供一些专有的接口。

比如在传统的VR里,我可以在一分钟不到的情况下完成用户的教学和出发,这在Vision Pro上还做不到。而且我可以在传统的VR里做到没有任何额外的界面,系统是不会介入的,就是全部画面都只有我们应用的内容。这样在运营的过程中才不会出错,不会说用户走到一半突然退出了,或是调出了一个主菜单,需要叫工作人员来调试。在传统的VR里这件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但苹果Vision Pro不支持。

所以我觉得目前在非网吧类的线下专用内容,无论是行走的形态、坐着的形态,还是其他任何形态,Vision Pro还没有办法发挥出它的优势,这是我们最大的犹豫点。如果说手眼协同要对每个用户做匹配,这个还是比较好预估的,无非就是在整个游戏环节中多个3-5分钟的匹配环节,但这不是最核心的。未来如果苹果能够增加多人在同一空间的位置共享,比如说我能知道你的位置,你能知道我的位置,我们在同一个空间里面,而且这个信号能够传递内容。然后做一个专有的引导模式,在这个引导模式里面能把所有系统级别的东西都拿掉,只服务开发者的内容。像这些接口慢慢完备之后,我觉得Vision Pro才能在线下有另外的作用,但现在它的优势可能不是特别大。

案山子:看来Vision Pro真正进入线下市场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如果苹果能打破刚才您提到的这些桎梏的话,给人的感官体验我觉得会比现有的VR设备更好一些。

Vision Pro今年的销量肯定是不高的,可能这三年的销量都会是逐步递增的状态,毕竟第一代设备的价格还比较高,难以覆盖到更多不同的用户。下面想请教黄总,您对于Vision Pro这个平台的开发意愿有多大,以及如果要为这个平台开发内容的话,您觉得需要有哪些前提条件?

1711012096292%E9%85%8D%E5%9B%BE06.jpg
国内出现的线下Vision Pro体验店。(图源:网络)

黄庄:作为开发者很功利地说,前提条件是要有钱(笑)。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平台能让我赚钱,我就有兴趣;或者说我做了这个平台的内容,会有投资者给钱,那我也会干。我觉得这是前提条件。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客观条件,就是要看开发工具的能力。刚才演讲嘉宾也提到了,Vision Pro的内容移植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当然我也不希望去帮巨人造轮子,因为苹果和Unity的这些SDK,或者说移植工具如果做得更成熟,开发会更有效率。可能我现在吭吭哧哧地做3个月的内容,以后只要1个月就做好了,那我可能就会选择再等一等,所以开发者也在判断这些开发工具的成熟情况。

我现在做的游戏叫《Little Planet》,大家可以想象成《动物森友会》的VR版本。就是在VR里面玩“动森”中所有可以玩到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也蛮适合AVP的,因为它比较休闲向,不需要砍砍杀杀。这种休闲类,通过视觉让玩家觉得很舒服的体验,AVP的表现会比Meta好很多。所以我其实是想要把这个游戏移植过去的,只是前面说的“有没有钱”和“能不能挣到钱”的问题。

案山子:确实是很现实的问题,黄总在VR这个赛道上面做了非常多年,和Derek都是行业的老兵。那么盛友作为手游领域的开发者,如何看待刚才这个问题呢?

周盛友:我跟黄总的观点相同。因为我们是做企业、做产品的,要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付出的成本跟预期的回报成不成正比。当然我们也要考量Vision Pro现在的用户基数,包括之后的设备出货量会不会增加,才决定要不要在这个平台真正去投入、去研究。另外还要考虑Vision Pro在支付环节的用户体验,以及当这个平台的竞争激烈之后里面的一些买量成本等,我们都需要有更多的了解。

案山子:最后一个问题。现在能看到Vision Pro应用商城的上线门槛还蛮低的,而Meta Quest则是疯狂地卡门槛,很多应用可能想上都上不了。各位觉得这两种机制的利弊怎么样?

Derek:我还是比较相信市场经济的。我觉得自由上架、大浪淘沙的情况下,有差的才会体现出相对好的内容。

黄庄:其实我蛮讶异的,因为苹果以前审核还挺严的,像iOS一开始很严,结果反倒这次Vision Pro却这么松。我觉得他们可能的确遇到了严重缺乏内容的状况。Meta审核一直很严,Vision Pro这种模式其实我还蛮乐见其成的,因为能够杂草丛生的时候才能百花齐放。开放开发者的进入门槛,核心是可以实现快速验证。因为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很好,但上线之后才发现问题,可是这个内容我可能已经磨了三年。假如审核门槛低的话,我花费三个月上线,就知道行不行,再马上回来修改。我觉得可能苹果也是想通了,用这种迭代的模式来推进,我觉得可能更好。

周盛友:我认为时代也在变化,总不能还用以前那一套来限制现在的开发者。而且苹果Vision Pro也是希望能后来居上的,它不想像Meta那样对内容严格把控,而是希望找到自己的一个突破点。所以对我们开发者来说,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比较明智的方向。

案山子:好的,今天的沙龙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和观众能够来到现场。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再会!

投稿/爆料:[email protected]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版权申明:本文为VR陀螺原创,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vrtuoluo233 申请授权,并在转载时保留转载来源、作者以及原文链接信息,不得擅自更改内容,违规转载法律必究。文中有图片、视频素材来自互联网或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协商处理。

kj_50.jpg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