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线下「裁撤」、线上失意,Keep还能keep的住吗?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403/978482.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线下「裁撤」、线上失意,Keep还能keep的住吗?

2024/3/26 11:30:00浏览:7889

互联网+健身是一门好生意吗?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被问了十几年了,但至今,仍没有人敢给出肯定的答复。

经过几波模式创新的热潮,如今的互联网+健身似乎依然在摸索的过程中,那些资本眼里的互联网+健身的项目,一批接一批的退出历史舞台。

好不容易熬出一个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Keep,如今也面临着入不敷出、进退两难的境地。

比如营收下滑入不敷出,市场大幅蒸发,线下业务遇劫难……关于互联网+健身这门生意,似乎又来到了十字路口。

线下,Keep有点Keep不住了

近日,有消息称,Keep正计划收缩线下业务Keepland,针对Keepland的裁员计划已经启动,运营、拓店已经被裁掉。也意味着Keepland的拓店计划也因为裁员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消息还称目前北京仍在营业中的Keepland也将在租约到期后不再续签,陆续关闭自营门店。

目前全全职健身教练也几乎全部离开。后续Keepland的租约陆续到期,还会继续进行裁员。」该知情人士表示。

对此,Keep并没有否认,表示,此举属于正常业务调整,同时表示Keepland近期暂停了广州9家合作门店的运营,广州此前也仅有这9家合作门店,据悉,Keep此次决定不再对Keepland进行追加投资。

据了解,Keepland是Keep在线下的业务,最早于2018年开始布局,早期Keepland主要以直营店为主,然而健身房作为重资产运营模式,keepland并没有开出多少家直营店,直到2022年,宣布推出与传统健身房合作的Keep优选健身馆。当时,Keep表示,将在未来一年门店数量将达到100家。

目的是通过线下业务布局,通过低价课程吸引线下流量,促进线上线下的相互转化,扩大课程内容的覆盖面,从而增加用户数量。

然而现实往往都不会按照最理想状态下的剧本发展,此次传闻背后,也意味着Keepland直营店或许至此画上句号,而合作门店是否会有影响,目前尚不得知。

但也有消息称,已经有门店终止和Keep的合作。从另一个层面,也即Keep合作门店的扩张速度来看,合作这条路走起来并没有那么顺畅。

要知道,健身房一直以来的商业模式是通过预付费模式锁定客户群体,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获客成本,来寻找利润空间。

Keep与健身房的合作采用按次付费预约模式,这本身就与健身房商业模式相悖,也就意味着,传统健身房对这种按次付费的合作模式是本能抗拒的。

早在2015年,也有类似的按次付费的互联网+项目曾席卷健身圈,但很快被传统健身房联合抵制,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Keep线下业务要通过这种合作模式继续发展,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Keep的线下业务未来何去何从,目前尚是未知数,退一万步讲,就算合作模式走的通,按次付费这样的模式,是否能赚钱,依然也是未知数。

毕竟如今健身用户的消费习惯变了,同时,Keep还变相的将成本转嫁给了健身房,那么Keep赚的钱,也必然要和健身房分成,

换个角度来看,按次付费模式要是能赚钱,或许传统健身房早就调头转向了不是。

线上,Keep有些失意

在如今的互联网健身行业,Keep无疑是标杆,但这个标杆的底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公开资料显示,Keep上线于2015年2月,掐指一算已有九年有余,自成立以来,一直是资本眼里的香饽饽,累积完成8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6亿美金。

与此同时,社交属性,也为Keep快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显示,3 年就积累了 1 亿用户,到2022年,Keep活跃用户更是达到 3640 万

不差钱、不差用户的Keep开始了多元化的商业布局,除了健身课程,先后布局智能硬件、会员、线下空间、轻食配送等等。

几经辗转,Keep于去年在港交所正式上市,似乎互联网健身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然而现实远没有那么乐观。

根据 Keep 递表时的招股书,2020 年 -2022 年,Keep 实现营收分别为 11.07 亿元、16.20 亿元、22.12 元,当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 1.06 亿元、8.27 亿元、6.67 亿元,三年时间,Keep 累计亏损达 16 亿元。

三年特殊时期,为Keep创造了营收的高速增长,但却一直深陷亏损泥潭。当然,还不止于此,上市后,Keep业绩出现变脸的趋势。

也似乎,特殊时期给行业带来的红利也悄无声息的转移了

首先是,2023年上半年Keep平均月活跃用户相比2022年的高点减少了812.9万,只剩下2954.9万,平均月度订阅会员为301.7万名,比上年同期的366.5万减少了近65万。

活跃用户的减少,也导致营收也出现了下滑,总营收9.85亿元,同比下降2.7%,具体到业务,平台的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4.66亿元,同比降9.5%,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10%,而广告及其他收入0.69亿元,同比下滑21.4%。

亏损虽然有所收窄降低至2.23亿元,但净亏损率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8.7个百分点至22.7%。

直观看上去,Keep从内容付费、会员、硬件、线下空间,甚至到轻食,基本上把健身领域所有能赚钱的业务都布局了一遍,但具体到营收规模,却并不算高。

也不难看出,降本增效成为Keep当下的重要课题。有媒体报道称,2023年以来,Keep全力推动削减成本,一位知情人士说,从上市后Keep已经有两次小规模裁员,被裁掉的员工约为100人。

与此同时,线下业务Keepland的收缩也是举措之一。

财报数据同时显示:去年上半年,Keep的营业成本由5.98亿元减少6.2%至5.61亿元;营销支出从3.04亿元减少了15.4%至2.57亿元,行政开支则由1.2亿减少6.8%至1.12亿元;Keep的研发开支也由去年同期的2.486亿元微降至2.43亿元。

然而,各项成本是降了,但是有没有增效,财报里又是另一幅模样,未来,Keep如何更好的去平衡降本与增效之间的矛盾,继续keep下去,仍然是个难题。

在业务困境的另一面,近一年来,Keep也是被负面缠身,比如与普华永道「分手」,普华永道指出,Keep 赴港上市前夕,其两家附属公司存在两笔总计 1.52 亿的费用去向不明。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Keep在资本市场那真叫一个惨,截至发稿,Keep股价为4.16港元,总市值仅为21.87亿港元,较巅峰时的223亿港元蒸发了近九成。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号

编辑|谭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