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拔草or种草,Vision Pro能否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2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evaluating/600544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拔草or种草,Vision Pro能否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2024-03-06
0 评论 2188 浏览 2 收藏 20 分钟

Vision Pro在先前已经正式发售了,许多用户也做了体验评测。那么对普通用户来说,Vision Pro的实际体验表现如何?这篇文章里,作者分享了用户们佩戴Vision Pro的初体验感受,并从佩戴舒适度、交互学习、应用体验等角度做用户反馈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4bfd3e54-3699-11ee-a3c0-00163e0b5ff3.jpg

距离苹果的空间计算设备Vision Pro正式发售以来,已过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已有不少用户拍摄录制Vision Pro的开箱评测以及内容体验视频。

首批发售的Vision Pro也已超过了14天内的无理由退货时间,不过此前有多家媒体报道指出Vision Pro有出现大规模的退货情况。

而外媒Apple Insider则引用了美国东海岸的主要24家苹果零售店的相关内部人士发言,多数员工表示就零售店大致的退货情况来看,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根据维修/翻新产线信息,Vision Pro的实际退货率低于1%,该数据其实与苹果的其他产品相当。苹果员工透露,退货的用户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Vision Pro体验出现生理性不适的用户,二是将无理由退货时间作为免费租赁期的(YouTube)博主。

Np2MOkpBFvPN0XsCiGf5.gif

用户发现Vision Pro可根据环境调整3D模型光线反射(图源:Reddit)

纵观各大科技博主的专业评测,也已为用户指出早期设备的优缺点,已经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相关阅读:【VR陀螺评测】苹果Vision Pro,不完美但强烈建议买

对普通用户来说,Vision Pro的实际体验表现如何?华创研究所传媒/电子团队联动VR陀螺,组织闭门产品体验&专家交流会。在体验活动开始之前,还有一些用户表示自己很少/几乎没有接触过XR设备,他们对Vision Pro的期待和吐槽同样重要,陀螺君分享了这些用户佩戴Vision Pro的初体验感受。

一、多位用户体验Vision Pro:戴着很难受,交互很自然

在活动现场,有不少参会者早早赶来排队体验。受地区版本限制,《Disney+》等应用无法体验,现场提供的Vision Pro可体验的应用不算多,除了内置的25个苹果第一方应用,还可查看空间图片/视频,体验教育应用《JigSpace》,视频平台《芒果TV-Vision》,节奏游戏《Synth Riders》,休闲游戏《水果忍者》,微软的办公应用Office三件套等等。

第一次接触Vision Pro的用户在实际体验的过程时均有不同的感受,陀螺君将综合收集现场用户分享的体验感想,从佩戴舒适度、交互学习、应用体验等角度用户的反馈进行整理。

1. 佩戴体验:Vision Pro被普遍吐槽“太重”且“压脸”

为了让现场参与体验的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活动方还事先询问了用户们的视力情况,并为近视用户提供了隐形眼镜,而无法佩戴隐形眼镜的近视用户需要摘下头带,用手托举头显体验,舒适感和沉浸感会大打折扣。而有散光的用户表示眼动追踪的效果会有影响,出现无法选中目标的情况。

甚至现场还有用户自备了其他XR产品的处方镜片,一些用户认为:“看来Vision Pro可以利好隐形眼镜市场和第三方镜片生产厂家。”

而几乎所有的用户在拿起Vision Pro之后都在吐槽Vision Pro的重量:“好重!感觉根本戴不稳。”“这得有一斤重吧。”“感觉头显的全部重量压在颧骨上……”

06K8WzpdmadRxJUa42wx.png

图源:苹果

尽管苹果官方为Vision Pro配备有两种不同的头带,头顶绑带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减轻负重感,因此更多用户选择这一款,但无论选用哪种头带都会有十分明显的“压脸感”,可以看到不少用户在体验时都需要单手扶着头显。现场参与体验的用户多是站立体验,以便移动观看Vision Pro内容,稍不注意,放在桌面的移动电源会被勾住或者被牵掉,普遍对需要在口袋里揣着移动电源颇有微词。

因现场需要控制每位用户的体验时间(平均每人十分钟左右)待体验时间结束,陀螺君观察到每个人的眼周附近都出现了明显的红印,还有一些女性用户还表示自己有化妆,无奈体验结束后妆容会被Vision Pro的面罩蹭掉一些。

正如Mike Rockwell所说,Vision Pro是一款极具“定制化”个人属性的设备,从佩戴到应用体验的方方面面都在强调个性化,包括头带尺寸、光密封组件、可选购的蔡司镜片都需要在购买设备前就向用户收集相应数据。还有启用设备时的虹膜识别(Optic ID),不同用户使用前都需要重新进行眼动校准和手部校准。

2. 交互自然:先看准再捏合,平均5分钟内学会操作

待用户佩戴好头显,则开始指引用户完成交互学习步骤:逐步进行瞳距(IPD)校准、手部校准以及模拟不同环境光线情况的眼动追踪校准和手势学习后,即匹配完成。因生理特征的差异性,每位用户体验前都需要进行重新校准并学习交互操作。

DlXmEkifiIlVvuX3l9Yr.jpeg

图源:macrumors

实际上的交互可以将眼睛理解为光标,如果要打开某个应用,只要看着应用图标并作出捏合手势即可完成确认。陀螺君注意到,大部分用户在完成前置校准和交互学习的过程中,平均所需时间大概在3-5分钟左右,个别用户对眼动追踪(拇指和食指的)捏合手势不大理解,需要更多时间适应学习。

按下Vision Pro的数码旋钮进入Home主菜单后,此时用户仍不习惯使用捏合的手势来翻页,依旧保有在手机/平板屏幕的操作习惯,会尝试用食指或手掌拂过主菜单,在提示用户眼睛选中应用时图标会高亮显示后需要做出手势,用户才了解如何启动应用。

当然,使用Vision Pro并激活Siri来进行语音控制也是一种交互方式,可以发出如下指令“Open Control Center(打开控制中心)”“Go home(回到主菜单)”“Open app name(打开某应用)”和“Take screenshot(截图)”,同样简单易用。

交互学习过程结束后,陀螺君收集到部分用户在通过眼动+手势交互进行体验的感受:

“苹果的交互设计得蛮有质感的,直接抬手在空气中按键盘也会有触感,真的很神奇。”

“校准简单,交互也还算自然,一时间没想到手放下来也能操作。”

“感觉不大习惯,潜意识会想直接伸手去触碰面前的应用logo,有手柄会更好。”

“真是全新的交互方式,直接眼睛看着动动手就可以操作,我觉得这可能对老年人会特别友好。”

尽管苹果官方更希望用户坐下来体验Vision Pro:“visionOS 为人们带来内容——而不是让人们移动去接触内容。”坐下来体验一是可以减少触碰到其他东西的机会,二是可以降低晕动症的可能性。不过现场的大多数用户还是会选择站立体验,希望有更大的运动范围和更多的交互元素,并查看周围以及身后的环境。

二、让用户发出“wow”赞叹的Vision Pro体验

06bH62LmNoMwLntDZQJf.png

图源:苹果

而在进行应用体验之前,仅是戴上Vision Pro就已经令用户按耐不住内心的惊喜:

“wow,我能看到你们!还很清晰!”

“幸好,我一直很害怕戴它(Vision Pro)会晕,实际上并没有。”

“我就这样拧一下(数码旋钮)就切换到湖边、月球(沉浸式空间)了,这个过渡做得特别丝滑!”

“我本身视力挺好的,要是对比其他设备,会很明显感觉Vision Pro清晰度更高。”

Vision Pro通过彩色VST功能,让用户清楚地看到周围环境的事物。比起全沉浸、全虚拟的VR,Vision Pro更倾向于表达出“将虚拟的内容融入现实世界”这一想法。

1. 《Encounter Dinosaurs》(邂逅恐龙)

56IUffeWfqTWbVMIbRqu.png

图源:VR陀螺

用户可以与《Encounter Dinosaurs》中不同的生物进行互动,它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包括向空中飞舞的蝴蝶伸手,蝴蝶会落在手指上,向小恐龙伸手,它会好奇地凑近闻玩家的手,向大恐龙伸手,它会做出张嘴咬人的动作。

多数用户们在体验完该应用后表示:“恐龙还会咬人,吓我一跳!”“太逼真了!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大恐龙出现的时候还会有震动。”“就一个小窗口,不能放大画面太可惜了!”“加载时间很长但实际体验只有几分钟,还想看到其他恐龙。”

因逼真的显示画面、沉浸式音频和生动的交互效果,《Encounter Dinosaurs》获得现场用户高度赞誉。实际上该应用是由苹果与执行制片人Jon Favreau(是创意工作室Fairview Portals的创始人,也是电影《曼达洛人》的导演)合作推出的全新沉浸式互动体验。

2. 查看空间视频/空间图片/全景图片

sD5AFt9jFChVGJygiunG.gif

图源:苹果

在Vision Pro系统相册中,用户还能查看空间视频以及空间图片,陀螺君此前通过iPhone 15 Pro录制了空间视频并拍摄了空间图片。(空间视频会录制为1080p/30 fps的SDR格式。一分钟空间视频的大小约为130MB,一分钟1080p/30 fps普通视频的大小约为65MB)。

keKD8GosmmzXgDWWtNtQ.gif

图源:苹果

用户只需要使用手势点击选中照片或视频即可查看相应内容,周围环境光会自动调光变暗。使用双手捏合并分开拖动可以放大照片,多点击一次还能以半沉浸模式观看照片或视频内容,同时也支持查看全景照片。

3. 空间游戏《Synth Riders》和《水果忍者》

pGNKqC1JROTDBd1WgA0i.gif

图源:苹果

除了在Vision Pro查看沉浸内容以外,游戏也是用户十分关心的体验。订阅Apple Arcade服务还可体验多款Vision Pro空间游戏,其中节奏游戏《Synth Riders》备受欢迎,用户只需要跟随音乐节奏用手捕捉在空中的音符并躲避障碍,其精准度和简单的互动方式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EEPJD4KY36ti9L0rJHjK.jpeg

图源:苹果

据用户反馈,休闲游戏《水果忍者》可以直接手刃水果,也能双手模拟扔出手里剑的动作:“非常有意思,但在精准度上有所欠缺,如果手移动太快,有时会切不准。”

4. 教育应用《JigSpace》

yeOTGxoJa1jv9UITeQea.gif

图源:JigSpace

《JigSpace》作为一款3D教育类应用,令用户看到了Vision Pro的另一种可能性,用户可以通过这款应用了解到精密仪器的组成以及相关知识,也能在生活场景中通过3D形式查看家具组装说明。

无需复杂的手势,用户只要对准面前的飞机引擎发动机做出捏合手势并拖拽,就能进行零部件的拆解,同时还能查看一旁的文字注解,以进一步了解不同部件的功能特点。也有用户对该应用十分满意,考虑到大范围落地的可能性:“这款应用不错,但是设备太贵了,很难在学校大范围推广。”

5. 沉浸式演出《AmazeVR》

5NCxbeOZOY4RDn6xtMvc.png

图源:AmazeVR

还有一些用户对在Vision Pro观看沉浸式演出感兴趣,有用户表示在《AmazeVR》中“非常真实和清晰,舞台近在咫尺的体验非常难得,距离近到仿佛坐在舞台上。其沉浸式音效也非常生动,明星从左往右移动时,能感受到声音的距离变化。”

总的来看,现场参与体验的用户年龄范围在25至60岁之间,大多数用户都是苹果用户,在本身对苹果设备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会明显缩减学习成本。

苹果产品的圆滑边缘设计,似乎有意使其更加“亲人”。而且在Vision Pro的不少设计细节都能看到其他苹果设备的影子,例如Apple Watch的数码旋钮和侧边按键,以及Apple Watch的圆形App图标等等。Apple Watch用户操作起来似乎更加得心应手,这也在侧面证明了苹果生态圈内的强大适用性与互通能力,在教育用户的同时又巩固了用户与苹果之间的系带。

92cyfcIYLtXeTvScz2h9.png

图源:网络

在海外Reddit平台,被广泛讨论的问题除了主流头显产品与Vision Pro的对比和咨询购买建议以外,还有更多关于设备本身的讨论:苹果Vision Pro发布至今,你是否会选择购买这一代产品?或是作为“等等党”将希望寄托在未来几代?如果你已经购买了Vision Pro,哪些应用会被归为你的常用/爱用系列?如果这一代设备不符合你的预期,你期待未来能有哪方面的升级?

YOQVDVLm15raRqeMPbQ4.jpeg

用户投票:大家使用Vision Pro主要是体验哪些功能?(图源:Reddit)

海外博主“Jack Gordon”前段时间发布了一则视频,让1到100岁的人尝试体验Vision Pro,并观察他们的反应。不禁让观众们开始思考更深层的问题:Vision Pro的出现将对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会对新技术抱有怎样的态度?还有哪些应用场景值得探讨?或许能在这条视频中看到不一样的答案。

陀螺君在现场也询问过多名用户对Vision Pro的购买意愿,用户普遍表示:不会购买(目前这一代),但如果以后Vision Pro减重,价格降至1万以内,有更多优质应用,或推出国行版才会考虑。可见Vision Pro对于国内用户来说,更偏向于“拔草”。

事实上,除了重量和价格因素令人劝退以外,用户们普遍对Vision Pro持有好评,希望能通过Vision Pro看到更多在3D视觉方面进行优化的应用,以及体验到更多沉浸式游戏和电影,也更期待《头号玩家》中的未来能够尽快到来。

Vision Pro只是苹果空间计算革命的第一步,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正因如此,Vision Pro或未来的迭代产品若能大范围普及,其交互层面的创新也将带动办公、教育、工业等场景的工作流程变革。

作者:豌豆

来源公众号:VR陀螺(ID:vrtuoluo),XR行业垂直媒体,关注VR/AR的头部产业服务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VR陀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苹果官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