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HEIN商家:要“希链”,不要“希洞”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40223-948726b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SHEIN商家:要“希链”,不要“希洞”

• 2024-02-23 10:53:23  来源:略大参考 E1361G0

作者|杨知潮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在多平台运营具备明显优势的情况下,SHEIN再一味强调排他性经营,“希链”很可能变成“希洞”,“希有引力”也会随之成为商家的困扰。

在科幻小说里,一个星球的引力是它是否宜居的基础参数。引力太大,人类行走都受到影响。如果再大到一定程度,天体也就塌缩成了黑洞。

类似的故事,似乎正在SHEIN上演。

作为一家靠供应链成功的企业,SHEIN为自己的供应链起了个名字:希链。顾名思义,希音的供应链。其对标的,明显是拥有“果链”的苹果。

苹果对供应链向来重视,CEO库克时不时就跨越半个地球亲自拜访。SHEIN也不例外。它搭建了一套引以为傲的数字化柔性供应链体系,使得整个供应链具备更强的响应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法律武器。

这是SHEIN用来保障供应链能力的重要手段。从2022年12月开始,SHEIN陆续对平台商户发起诉讼,诉求包括:商户不能将在SHEIN平台上使用过的商品或内容放到其他平台售卖。诉讼在今年2月有了新进展,据媒体报道,英方法院驳回了SHEIN要求商户下架商品的诉求。

随着跨境电商竞争加剧,可以预见的是,平台围绕供应链的战事也会持续升级。对于一些供应链成员而言,“希链”似乎正在变成“希洞”,只是,这份“希有引力”或许不是他们想要的。

01

从“希链”到“希洞”

供应链是SHEIN公司的骄傲。

在广东番禺,SHEIN拥有超过300家核心供应商。在SHEIN的数字化能力加持下,它们可以把快时尚品类的生产周期压缩到5-7天。在1688等批发平台上,“SHEIN供应商”也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为了维持这份“骄傲”,SHEIN十分大方,会出钱帮助供应商升级工厂,也会为了招揽商家直接推出优惠政策。

当然,有时候也得用点额外的手段,比如二选一。

2022年年底,为了争夺商户资源,SHEIN发起了对竞争对手Temu以及旗下商户的诉讼战。SHEIN的诉求是:同样的商品或者内容,只能在SHEIN平台用。SHEIN方面认为,SHEIN享有平台上部分商品的版权,而Temu和Temu卖家在商标、商品图、商誉方面侵犯了SHEIN的版权。

Temu这边当然不服,他们也向司法部门控诉SHEIN对供应商签订具有排他性的协议,甚至还威胁商户。

20240223-7bda25ac54884da6_600x5000.png

在不明原因下,双方不久后就互相撤诉。但在去年8月,SHEIN再次以相同的理由,即卖家产品图片侵权为名向伦敦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Temu卖家下架相关产品。

Temu也不甘示弱,在诉讼文件中描述了SHEIN是如何迫使商家签订不平等协议的:“SHEIN先是以配合内部反腐、解决运营困难、商讨潜在合作等名义将商家引诱至广州办公室。然而,商家一到SHEIN的办公室,就被关在一个小房间里长达十个小时,并受到SHEIN招商、法务等员工的轮番威胁。”

在判决结果出台之前,英方法院于9月底发布了临时限制令,上千个被SHEIN投诉的跨境卖家被迫下架商品,资金遭到冻结。有商家因此裁掉了6成员工。此外,据法院文件显示,另有卖家被SHEIN索要40万美元的和解费。

2月17日,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SHEIN在英国对Temu商家发起的侵权投诉有了新进展,Temu反驳SHEIN关于使用商家图片投诉的申请全部获准,SHEIN的虚假版权投诉被驳回,通过独家协议持有的商家版权也被法院否决。

投诉被驳回后,临时限制令也被废止,被投诉的商家不需要再下架相关产品。在判决书中,英方法官对SHEIN方的证据不足表示惊讶,甚至直接表示:“花了这么多时间和律师费,SHEIN对于Temu提出质疑的图片,竟然没能提供一张完整的版权证明。”

20240223-b4c099a0183df9a6_600x5000.png

此次版权争夺案的实质,其实是SHEIN、Temu两家电商平台,对商家的争夺:Temu希望更多SHEIN商家也可以入驻自家平台,而SHEIN希望独占这些商家。

而这恰恰触动了SHEIN的核心利益:供应链能力。

供应链能力是SHEIN崛起的基础。SHEIN方面也高调在国内宣传“希链”,有文章将SHEIN和苹果做对比,认为他们均是依靠供应链成功的企业,“希链”和“果链”一样,都是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护城河。

但“希链”和“果链”存在本质区别。苹果的市场地位几乎无法代替——苹果一换供应商,就会有公司股价大涨大跌。但随着Temu、速卖通、TikTok的入局,“希链”们却有其他选择。

SHEIN的做法是签订排他性协议。据报道,2022年8月下旬,SHEIN修订了与商家的独家经营协议,包括商家转让产品的图像、照片或视频的知识产权,并授予SHEIN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可撤销的独家许可。

2023年2月24日,SHEIN还发布了致所有商家的“关于供应商违约管理”的通知,称将对违反“独家交易协议”的商家进行三倍的罚款,由原来的3000元增长了10倍至30000元。

不过随着SHEIN通过商家图片发起的侵权投诉被法院驳回,独家协议的效果也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02

自主

SHEIN与Temu的诉讼,不止是两家平台的竞争。它还是SHEIN与商户自主权的争夺。

在SHEIN崛起之前,自主权不是业界一个太大的问题。以速卖通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大多采用最传统的自运营(POP)模式。商家除了要遵守一些全球通行的平台规则外,他们拥有近乎100%的自主权。

2020年以后,SHEIN迅速崛起。在去年的转型之前,SHEIN一直都是一家网络快时尚品牌。直到现在,打开SHEIN官网,自营品牌仍然占了相当的比例,如MOTF、CUCCOO、DAZY,都是SHEIN自己的品牌。类比国内电商,相当于京东全站都在大量地卖“京东京造”的货品。

20240223-63d15a5289b60dad_600x5000.png

这意味着供应商在其中只扮演代工的角色。代工的好处是省心,商户只需要供货,不需要操心销售,坏处就是相对自运营卖家,代工的自主权更低,利润率也更低。

并且由于SHEIN超低的售价,“希链”的待遇问题也不乐观。2022年,英国电视台拍摄的一部纪录片《SHEIN Machine内部》披露,在SHEIN的工厂里,有的工人需要工作18小时才可以换班,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日。在社交媒体上,也有SHEIN的商户抱怨利润问题。

随着更多选择的出现,供应商和SHEIN积攒已久的问题逐渐爆发。

2022年9月,Temu正式上线。同样是背靠中国庞大、优质、廉价的供应链,Temu很快席卷欧美市场,下载量多次超越亚马逊。与此同时,TikTok和速卖通也在高歌猛进。阿里国际商业集团实现了同比44%的收入增长。TikTok刚刚定下了500亿美金的GMV目标。

这三家与SHEIN不同,虽然也有“全托管”这种平台集权的商业模式,但生产环节仍然是商家说了算,商家也能够赚到品牌的价格。在国内电商行业,自己做品牌,早就已经成为了代工厂们的共识。也只有真正拥有品牌,供应商才具备自主权。

本来做自营的SHEIN自己也看到了这种趋势,2023年,SHEIN也开启了平台化的转型,欢迎第三方卖家入驻。但随着跨境电商平台数量增多,商家和平台之间的强弱势地位发生扭转,商家反倒成了平台需要争夺的资源。

比如TikTok去年夏天为了在美推广电商,直接为卖家的退货成本进行补贴,如“七天无理由”的情况,且货品在20美元以下,TikTok会全额补贴卖家费用。速卖通方面也为半托管商品提供了100%佣金减免、直接的先进补贴、以及提前放款优惠。

随着竞争的持续推进,局中成员的牌面也在发生变化。

它不再只是单一竞争。

TikTok电商背靠海外最大的短视频平台,速卖通背靠阿里巴巴,Temu背后也有拼多多。无论是财力还是流量,SHEIN都不占据优势。

SHEIN手里最有竞争力的牌,依然是供应链。从2023年6月推出的“希有引力”活动的名字便可见一斑。从字面上看,“希有引力”的含义很好理解:SHEIN平台存在一种强大的引力,能够吸引到商户入驻,赚到钱,甚至是只在SHEIN平台上经营。

但这张饼,商户却未必能够消化。

03

引力过时了?

多平台经营,正在成为当下跨境电商的大趋势。

首先在区域上,各个平台虽然都叫“跨境电商”,但所跨的“境”却存在差异。

比如SHEIN在欧洲多次登上下载榜第一。但在日本市场,却是Temu多次霸占应用商店下载榜,创下仅35天100万下载量的奇迹。即便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不同平台的物流建设程度也不同。

20240223-a61c99f4aeb37dc7_600x5000.png

各个平台的人群也不可能完全重合。比如根据公开资料,SHEIN的用户画像更为年轻,而TikTok相对覆盖的年龄层更广。

对于商户来说,想要覆盖更多区域、更多人群、更多品类,最后赚更多钱,布局多个平台是最优解。

其次是安全性,近几年在跨境电商领域,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被封号的案例比比皆是,大规模集体被封号的案例也曾出现。如果商家只重点布局一个平台,一旦出现意外,将会给经营带来灭顶之灾。

最后是效率。在各类数字化工具发达的今天,商家多在几个平台开店,成本并不会成倍数上升,是一种明显效率更高的策略。

在多平台运营具备明显优势的情况下,SHEIN再一味强调排他性经营,“希链”很可能变成“希洞”,“希有引力”也会随之成为商家的困扰。

不过好在,跨境电商的整体趋势与多数商家的需求是一致的:开放。

去年8月,亚马逊大幅度削减自营品牌,30个服装自有品牌里淘汰了27个。2024年1月,速卖通全面上线“半托管”模式。有数据显示,自其“半托管”模式问世以来,相关咨询量已上升5倍。据多方报道,Temu正在筹备半托管模式,计划于3月15日在美国站点上线。就连SHEIN自己,也开放了自营,推出了“自主运营+代运营”的模式,允许商家自主经营网店。

这种变化当然是为了适应跨境电商的节奏。特别是在全球消费降级、消费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小单快返”模式是SHEIN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模式下,SHEIN每日可以上新2000款以上的新品,每年可以上新100多万款。

但由一家公司主导的SKU,永远没有成千上万的小商家带来的丰富。Tech星球曾采访过SHEIN供应商,披露了“小单快返”模式的一些缺陷,如SHEIN只需要几百件来测试,但工厂必须向上游进货1吨、2吨起步的原材料。如果测试失败,那么原材料的库存就会积压。

如果是商户自主运营,就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最终有机会达成更低的价格。浙江证券的报告中曾提到,Temu上服饰鞋履单品价格低于SHEIN 30%以上,除了补贴和运营方式的不同,两家不同的商业模式也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平台搭台子,商户唱主角,且商户多平台运营的遍地开花形式,才是当下的趋势。

市场已经表现出对SHEIN模式的看法,SHEIN在去年5月的G+轮融资中,估值缩水约三分之一。上市之旅也不顺利,在多次传闻和辟谣的反复拉扯后,SHEIN至今没有上市成功。

20240223-a559ca0215ecefe9_600x5000.png

“希有引力”其实是一个精妙的概念。

在跨境电商中,只有具备“引力”,留住商家,才能维持平台竞争力。也是依靠于此,SHEIN才能迅速崛起,并帮助许多供应商赚到了钱。

但引力的维系,不能仅仅靠当下的订单红利,在竞争持续推进的大趋势之下,它还需要更好的分成比例、更完善的平台机制、更多的流量机会等——如果没有这些,“希链”在未来就很可能变成“希洞”,一个让卷入其中的商家会失去自主、让还在观望的商家会避而远之的黑洞般的存在。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ID:hyzibenlun),作者:杨知潮 

本文来源略大参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