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3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evaluating/599794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2024-02-23
0 评论 396 浏览 1 收藏 16 分钟

自 Apple Vision Pro 发售第一时间拿到这款设备,作者在深度体验了 20 天之后,本文将从 Vision Pro 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尝试总结苹果所定义的空间计算想要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与体验。

d6e93196-ec00-11ed-bbb6-00163e0b5ff3.jpg

全文内容不构成任何购买或投资建议,对文中提到的其它产品也没有任何刻意拉踩或贬低之意。

一、自由度与掌控感

第一次戴上 Vision Pro ,最先感觉被震撼的通常是精确的眼动追踪效果:眼睛看向哪里,控制的焦点就在哪里。每次指导一个新用户试用 Vision Pro 的时候,我只需要说“按照最符合你自己直觉的方式去操作就行”。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Vision Pro 眼动追踪,图片来源:Apple

对于眼手配合的交互方式,刚开始会有一点不适应,因为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掌控感。在此之前所有的人机交互中,无论是键盘、鼠标还是触摸屏,我们已经习惯了指尖作为向导,敲击按钮、屏幕,并获得实实在在的触觉反馈。我们已经逐渐忽略了,眼睛(注意力)才是指挥一切操作的向导。

在刚开始适应眼手交互的时候,我们需要重新把指挥权有意识地交还给眼睛,这个过程就像是从冷兵器时代的红缨枪,过渡到了热兵器时代的狙击枪:从“徒手出击”,转变为眼睛瞄准、手指扣动扳机。在“落地成盒”的游戏里,如果学会了使用狙击步枪,你会感受到同时拥有了“自由”和“掌控感”。(这个类比还有一层含义,并非所有情况下狙击枪都是最好的选择,我会在后面解释)

在熟悉了眼手配合的交互操作之后,接着呈现在眼前(字面意义上的 “眼前”)的,是无限的操作空间和几乎无限的窗口/屏幕,而在虚实结合——尽管 Apple 不太愿意提及这个词——的现实空间中,虚拟窗口可以融入到现实的桌面上、房间里,正如下面这个视频所展示的:

虚实结合的多窗口应用当然也不是 Vision Pro 的首创,无论是先驱 HoloLens 还是元宇宙独苗 Meta Quest 都尝试了给用户提供多窗口的交互选项,但是体验效果就一言难尽了。一方面是受制于时代和技术约束,另一方面产品定位也有所不同,也就没有必要放在一起对比。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HoloLens 虚拟窗口,图片来源:Microsoft

如果只是从产品体验的角度来对比,当你提供给用户充分自由度的同时,最好能够同时提供足够的掌控感,否则任何一点小错误都会让用户迷失在未知的交互中。在 Vision Pro 中,哪怕你将某个窗口忘在了另外一个房间,都可以轻松将它「召唤」到面前。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Vision Pro 中对窗口的自由控制

关于 Vision Pro 多窗口/多任务的交互设计,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详细分析过,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Vision Pro 的多任务交互设计

另外一个关于掌控感的例子是数字表冠(Digital Crown)的操作,在设计和功能上都沿袭自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Max,其中按下表冠进入桌面应用菜单的设计与 Watch 一致: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Apple Watch Digital Crown

就像日常使用 iPhone 一样,我们通常需要非常高频地回到桌面、打开应用,这已经是一种近乎无意识的操作,甚至有时候回到桌面后需要花点时间才能记起来自己要做什么(也可能想不起来)。这就导致通过按下表冠回到桌面有些过于繁琐了,更何况还要把手举到额头的高度。既然手势识别已经是这款头戴设备的基础功能了,为什么不能设计一个可以呼出应用菜单的手势呢?就像 HoloLens 或者 Meta Quest 一样: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HoloLens 呼出菜单,图片来源:Enklu Documentation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Meta Quest 呼出菜单,图片来源:UploadVR

从个人体验的角度来说,我也更倾向通过手势呼出系统菜单的操作,Vision Pro 现阶段不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是减少不必要的学习成本,另一方面,就像 iPhone 的实体 Home 键一样,你永远可以相信按下去就能回到桌面,而无需担心手势呼出失败,也不用考虑究竟是因为延迟还是识别错误。

尽管如此,我还是建议你开启辅助功能里的 AssistiveTouch,这个“悬浮球”在手机屏幕上可能显得相当碍眼,但是在 Vision Pro 里你可以把它放在任何不起眼又能随时看到的地方,除了替代 Home 键,你也可以不用再拼命翻白眼 🙄去打开控制中心了。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辅助功能 – Assistive Touch

二、沉浸聚焦与开放沟通

如果说精准操控和自由空间窗口可以说服你 Vision Pro 至少是一款可用性很强的设备,那么基于虚拟现实(这同样是 Apple 的禁忌词汇)技术呈现出来的沉浸空间(Immersive Environment),则会让很多第一次体验的人发出“Wow”的惊叹。

在这里我就不用自己贫乏的词汇去描绘了,可能只有通过双眼和双耳亲自去感受才可以体会。我想讨论的是,对于传统的 VR 设备也好,或者自称空间计算的 Vision Pro 也好,它们想要营造的沉浸感(Immersion)对于用户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些人可能是为了追求游戏体验的“真实感”,有些人可能是追求立体影音的“震撼”体验,或是将自己置身各种既虚拟又真实的“视听奇观”之中,享受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刺激……而对于 Vision Pro 来说,沉浸并非其最终目的,而是实现聚焦(Focus)的手段

当你的视觉和听觉通道被以假乱真的信息完美「劫持」,现实环境将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干扰,这就是沉浸的目的,让你全身心聚焦于当前的任务(游戏、观影、工作,甚至是放空,或者说冥想)。

如果要做一个类比,具备主动降噪功能的 AirPods Pro 更像是听觉版本的 Vision Pro:

  • 噪声控制模式,对应完全沉浸 Full Immersive 模式;
  • 人声自适应模式(自动识别人声以临时取消降噪功能),对应的是 Vision Pro 的 People Awareness 模式;
  • 关闭降噪 & 通透模式,对应的是 Vision Pro 的视频透视(VST)模式。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AirPods Pro 在功能上等同于听觉版本的 Vision Pro

除了视觉上的沉浸之外,Vision Pro 也让“空间音频”实现了与视觉在空间上的统一,例如下面这个 Spatial Noise 应用,你可以把不同的白噪声场景放到空间中的不同位置,从而混合出各种不同的白噪声场景: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App: Spatial Noise

当然,与沉浸聚焦同样重要的是开放沟通,无论是戴着 Vision Pro 还是 AirPods Pro(或者两者一起),都不会阻碍你和外界的沟通互动,通过实体旋钮随时切换沉浸模式、双击快速透视以及备受吐槽的 EyeSight 外屏,都是为了保障更顺畅的开放沟通。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EyeSight 的真实效果

三、独立计算与通用控制

Vision Pro 可以让你在沉浸与开放之间无感切换,戴着它也许能够连续看两个小时的电影、听歌或者游戏(这取决于你的脸和颈椎能够承受多长时间的重压),就像很多人提到的,Vision Pro 更像是一块挂在脸上的 iPad Pro(无论是物理还是功能意义上)。

然而无论是佩戴的舒适性问题,还是目前应用生态的丰富程度,似乎都不足以支撑你超过两个小时——恰好是 Vision Pro 电池电量的续航——的使用,直到你把电脑打开,通过悬浮在屏幕上方的 Connect 按钮,将电脑屏幕扩展到 Vision Pro: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作为 Mac 的扩展屏幕

开启了通用控制功能后,键盘、鼠标在 Mac 和 Vision Pro 窗口之间的自由切换,实现更精细的交互操作:

在这一点上 Vision Pro 仍然和 iPad Pro 一样,它既是一台功能完整、可以独立使用的计算终端,同时又可以随时接入 Mac 办公系统。

四、空间视频

空间视频可能是 Vision Pro 最能体现苹果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功能,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自己拍摄的内容以 3D 形式呈现在眼前,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当然受感动并非 3D 视频技术本身,因为这一效果几乎可以在任何 VR/AR 设备上实现,被感动的真正原因是属于自己的回忆被清晰再现

Vision Pro 只是无限拉低了这一功能的门槛:抬起左手,按下 Top Button 即可开始录制。

春节期间,反复使用这一功能记录、回放节日中的片段之后,感动之余隐约会产生一种过度沉湎回忆的伤感:似乎回忆越是被清晰记录,越是在提醒你它的逝去。不过这个问题,我觉得 iPhone 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回头看也往前看,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去创造新的美好回忆!

在深度体验近一个月之后,不得不承认 Vision Pro 同时具备领先时代的先进性与诸多不足之处,包括重量、佩戴舒适性问题、生态应用不足等等。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技术迭代、产品的差异化设计逐渐解决的,而最大的风险可能恰恰是 Vision Pro 目前最大的优势,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精确的眼动追踪交互。

很多使用过一段时间 Vision Pro 的用户,都会反馈相比其它任何电子产品更严重的视觉疲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大量使用眼睛注视以引导注意,但这一过程通常并不要求太高的精确度,比如你要去拿桌上的杯子,大概扫视一眼,大脑已经可以预估距离和高度,剩下的事情交给胳膊和手的肌肉记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全程盯着手指完成操作。如果要再做一个类比,日常生活中眼睛注视更像探照灯,而在依赖眼动追踪的 Vision Pro 中,眼睛注视必须像激光灯一样,时刻出于高度机敏状态。我不清楚苹果在这方面是否做过足够多的生理和医学验证,但毫无疑问整个空间计算的交互基础,都是建立在这一可能存在风险之上。

或许传说中的智能指环,会成为完全规避这一风险的备用选项?

Apple Vision Pro 深度体验报告

Apple Ring 专利草图

很多人关注空间计算到底是不是下一个“元宇宙”,Vision Pro 会不会是Newton 之后苹果近几十年来第一款彻底失败的产品,甚至是首发抢购批次的退货率也能来来回回占据热门话题,以及第一代 Vision Pro 到底是不是一款价值将近 3 万块钱的原型测试机…我觉得这些都是苹果自带流量之下的伪命题。

真正的问题是,苹果想要打造的这款产品,冠以“空间计算”的名头,究竟想要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和价值?通过这一个月的深度体验与总结,让用户在自由与掌控之间、沉浸聚焦与开放沟通之间、独立与通用控制之间,感受到科技感与人文价值,可能才是空间计算的愿景(Vision)

作者:V2XR; 微信公众号:V2XR

本文由 @V2X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format,webp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