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又一个90后融了10亿元

 3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lieyunpro.com/archives/49198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又一个90后融了10亿元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2933字)

1小时前 又一个90后融了10亿元

来源:宇树科技
“人形机器人元年”,这次好像是真的来了。

本文转载自:投中网,作者:陶辉东。猎云网已获授权。

人形机器人融资真的火了。

智能机器人创业公司宇树科技近日完成了近10亿元B2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源码资本,老股东深创投、中网投、容亿、敦鸿和米达钧石跟投。

宇树科技创立于2016年,从四足机器人起步,2023年初立项人形机器人产品,并在同年推出了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宇树H1。成立以来,宇树科技已经累计完成了7轮融资,历史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顺为资本、经纬创投等知名机构。

从2023年底到2024年初,中国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不断。1月份,由清华大学校“90后博导”陈建宇创立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星动纪元宣布完成了超亿元的天使轮融资,联想创投领投,金鼎资本、清控天诚跟投;2023年12月,前“华为天才少年”的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完成了超6亿元的A3轮融资,蓝驰创投、中科创星、鼎晖投资、高瓴创投、三花控股集团、基石资本等众多机构入局,该轮融资后估值据称已超过10亿美元。

这些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的融资无不金额巨大、参与机构众多,赛道热度堪比AI大模型。已经喊了好多年的“人形机器人元年”,这次好像是真的来了。

90后创业六年,拿下七轮融资

刚融了10亿元的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是一位90后。

王兴兴从小就是个科技迷,喜欢动手捣鼓各种东西,小学时重新绕制四驱赛车的直流电机的绕组,初中尝试了几年“手搓”微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高中自制了一块化学充电电池。

王兴兴本科考入浙江理工大学,在大学期间开始迷上了机器人。本科时期王兴兴就开始用舵机做双足机器人,2014年王兴兴进入上海大学读硕士,他决定制作一台大型机器人作为自己的硕士毕业设计。最终,因为预算限制王兴兴的大型机器人没能实现,但他花费2万元、不惜延迟毕业,最终做出一台四足机器人XDog。2015年的夏天,王兴兴带着XDog在上海参加创业大赛,获得了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二等奖,赢得了8万元奖金,这是王兴兴做机器人赚到的第一桶金,也成为王兴兴日后创业的起点。

做出XDog后,王兴兴就尝试过接触一些投资人,看能不能自己创业,但反响寥寥。2016年王兴兴硕士毕业入职大疆,没想到这时候XDog的测试视频却突然在网上火了,引起了VC的注意,有投资人主动找上门来。于是王兴兴果断辞职,就在2016年成立了宇树科技。

宇树科技成立后,六年时间推出了Go2、B2、Aliengo等多款四足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覆盖to C和to B的各类场景。其中Go2机器人主攻C端,适用于外出陪跑、散步等场景,奔跑速度相当于顶级的马拉松选手,且这次实时视频图传、雷达高度图显示以及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的AI交互。B2机器人则瞄准B端,它可以负重40kg持续作业,适用于农业、工业、安防巡检、勘测探索、公共救援等。

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产品非常成功,这让宇树科技在创立后能够保持着一年一轮融资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根据王兴兴自述,宇树科技的出货量能够占到全球四足机器人出货量的60%。宇树科技的机器狗登上了春晚,还入选了杭州亚运会,为参赛选手运输比赛器材。

但王兴兴的梦想始终是人形机器人。2023年中,宇树科技推出了重量达47kg的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宇树H1,并在当年的CES展会亮相,是当时全场唯一能现场自动运行的人形机器人。

宇树科技最大的特点,是从高能量密度关节电机、减速器、3D激光雷达到感知和运动控制算法的全栈自研。目前宇树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80余项,授权专利150余项,是目前唯一一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四足机器人公司。

随着B2轮融资的落地,王兴兴表示宇树科技将继续突破技术,推动AI+通用机器人的融合,让通用机器人真正在家庭和行业场景发挥价值。

2024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临界点

2023年末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 & AI代理团队负责人Jim Fan在X平台上发文预测,2024年将迎来机器人发展的临界点,“我们距离物理AI智能体的ChatGPT时刻还有3年”。

在过去,人们谈到机器人这个词时更多是指机械臂等局限性很强的机器人应用,而在2023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极具科幻感的机器人面世,开始让媒体上的机器人这个词更加符合字面的原意。

这其中最出圈的无疑是特斯拉在2023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发布的“擎天柱”一代。这个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很流畅地完成很多人类动作,不仅能稳当的行走,还能轻轻拿起易碎的鸡蛋。

进入2024年,人形机器人进展更是令人眼花缭乱。1月初,斯坦福华人团队发布的炒菜机器人Mobile ALOHA做出一桌满汉全席的视频刷屏了全网。没几天,不甘示弱的马斯克也晒出了“擎天柱”叠衣服的视频。紧接着,美国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发布了一段机器人煮咖啡的视频,视频中机器人能够自主打开咖啡机盖,放入咖啡包,按下开始按钮,一气呵成地完成整个煮咖啡过程。更引人浮想联翩的是,Figure称机器人是通过看视频自主学会煮咖啡的动作的。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赛道的资本动作也明显增多。在国内2023年底,创业公司融资一轮接一轮,另外优必选成功登陆港股,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市值一度逼近400亿港元。

国外同样很热闹。1月11日,由OpenAI参与的AI机器人公司1X宣布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三星NEXT基金、瑞典私募股权基金EQT等。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将其第二代双足人形机器人Android NEO推向市场,以及对现有企业客户在物流和保安方面的支持。NEO专为日常家庭协助而设计,为消费市场中的各种家务任务提供多功能支持。

当然,现在的人形机器人依然停留在吸引眼球的阶段,距离实用还有很大距离。比如在发布擎天柱叠衣服的视频后,马斯克又很快澄清称:“擎天柱现在还不能自主地叠衬衫,但(未来)肯定可以在任意环境下完全自主地做到这一点(不需要一张固定桌子,且桌上的盒子里只有一件衬衫)。”

中国未来的“钢铁侠”们

不过,资本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当然不是人傻钱多。

虽然现在偶尔还是能听到“把机器人做成人的形状很蠢”的观点,但机器人的未来属于人形机器人,基本上已经是全球共识。随着AI大模型的飞速发展,人类第一次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实现的可能,而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毫无疑问就是人形机器人。

刚刚完成超亿元天使轮融资的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认为:“理论上来看,没有一款机器人能像人形一样具备如此高的灵活度,以及完美跟人类社会适配的能力。”

没有看起来那么遥远。陈建宇预测,随着AI大模型的出现,机器人在硬件、软件、智能性、交互性等方面得到更大提升,从技术可行性的角度来看,开发出下一代机器人的可能性已经具备。

更值得关注的是,包括宇树科技王兴兴的在内,中国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在崛起一支90后创业大军。

比如陈建宇,他是2011年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也是本科期间就开始研究人形机器人。2014年,陈建宇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师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机电控制学科先驱Masayoshi Tomizuka教授。博士毕业后陈建宇回到清华大学,并成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导。

2023年8月,陈建宇创立星动纪元,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种子轮、天使轮两轮融资。目前,星动纪元也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本体、驱动器、关节电机、控制算法的完全自研。星动纪元计划在今年推出收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并实现小批量量产出货,首先面向科研场景,然后逐步扩展到工业、服务等。

另一家炙手可热的人形创业公司是彭志辉参与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彭志辉2018年从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在大学期间就以“稚晖君”的名字在B站上发布自制各种科技产品的视频,积累了大量粉丝。2020年,彭志辉过五关斩六将入选了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以百万年薪入职华为成为一名算法工程师,让彭志辉的名字火出圈。

2023年2月,彭志辉自立门户与上海交大教授闫维新联合创立智元机器人,一年之内连续融资五轮,高瓴、鼎晖、经纬、高榕、百度、比亚迪、奇绩创坛等众多知名PE/VC纷纷入局,一时间风头无两。2023年8月,智元机器人发布了身高175cm、体重53kg的第一代通用型人形双足机器人“远征A1”,预计2024年将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产品。

无论是王兴兴、陈建宇还是彭志辉,这群90后创业者被资本追捧绝不是偶然。他们的履历有很多共同点,他们不仅仅是少年天才,而且从小痴迷于科技,有超强的探索欲和动手能力。随着机器人时代的加速到来,他们就是中国未来的“钢铁侠”。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