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 Obsidian 与时间管理相遇

 3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8651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柳比歇夫与「时间统计法」

谈到时间管理,绕不过的一位大佬就是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中提到了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工作方法:

图片

柳比歇夫每天都会记录 5-7 行格式为「日期 + 事件 + 花费时间」的内容,统计每日的时间支出,然后每月、每年进行总结。

例如他的一份年度总结如下:  

图片

其中的每个条目又会细分统计,比如其中的「基本科研」:  

图片

他从 1916 年开始记日记,到 1972 年共 56 年,一天也没有间断过。通过这种记录和统计,柳比歇夫形成了独特的时间感知能力,不需要钟表,他也能准确估计时间过去了多久。

每天的日记就像一个时间统计账簿,既记录了自己的时间支出,也记录了自己的思考和成长感悟。

柳比歇夫使用「时间统计法」一生硕果累累,发表了 70 余部学术著作,他的研究领域从「地蚤的分类」一直延伸到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无神论……

简略来说,「时间统计法」可以归纳为:

  • 记录:大致记录自己做一件事情所花销的时间,格式为「日期 + 事件 + 花费时间」。
  • 统计:每月、每年进行总结。画出图、表,可以向亲友分享。
  • 分析:分析哪些运用时间的方法是高效的,哪些是可以改进的
  • 优化:调整未来时间分配和计划,适度舍弃一些项目

介绍了理论,我们该从何处下手,来学习大佬的方法论,向高手靠近呢?

作为一款灵活而强大的工具,Obsidian 就可以很好的与「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结合在一起:在 Obsidian 中打开核心插件「日记」后,我们也能随时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

图片

进入当天的日记有很多便捷的途径。

一是启动时自动打开。在「日记」插件的设置中,将 「启动时打开日记」的开关打开后,每次启动 Obsidian 都会自动跳转到当日的日记。  

图片

二是点击 Obsidian 左侧边栏,也能即时打开或创建当日的日记:

图片

三是配合 Obsidian 插件「Calendar」,可以自由导航至任意一天的日记以及回到当日日记:

图片

记录与间歇日志

「时间统计法」的起点在于「记录」。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时间消耗在哪些地方,也就无从谈起「时间管理」,借用佛陀的术语,这是一种「无明」。

经过 5 年的实践后,我的时间记录格式逐步演化成了「间歇日记」的形式。生产力教练 Coach Tony 提出的「间歇日记」同样是一种让人摆脱拖延,乐于记录时间花销的方法。

间歇日志,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个「工作间歇」,记录总结上一个「工作阶段」的成果,并简单规划下一个工作阶段的工作内容。  不过对于我来说,因为会在每日开始的时候,就基本把当日要做的事项列好了待办。所以我在写间歇日志的时候,只专注的写下「上一阶段的成果」,然后每个工作阶段专注盯着当日的待办事项一项一项的行动。

很久前我的一条间歇日记会像:

17:30 - 18:40 在地铁上看了一会《心流》,联动了庄子的庖丁解牛,很有意思

这样记录了一段时间后,后来了解到「日清单」的概念,在日清单中,「上一个任务结束时间」等于「下一个任务的开始时间」。配合日清单的思路,每次间歇记录中的「开始时间」就被优化掉了:

17:30 结束当日工作 

18:40 在地铁上看了一会《心流》,联动了庄子的庖丁解牛,很有意思

在这样的记录中,每条记录的时间节点与上一条时间节点的差值,就是这条记录的持续时间。在 Obsidian 中,配合 QuickAdd 插件,我们可以将写间歇日记的「摩擦力」减少到最小。

通过插件市场或者 GitHub 安装 QuickAdd 后,首先简单设置一下,打开「多行输入提示框」的开关,然后就可以输入名字,点击「Add Choice」新增一个 QuickAdd 命令:

图片

点击新出现的「间歇」命令的齿轮,进入到它的设置页面:  

图片

一条间歇日记的配置可以参考下图,3 个重要的选项图中红框标记:

  1. File Name:使用 `{{DATE}}` 变量动态匹配当天的日记
  2. Write to bottom of file:将写入的间歇日记添加到当天日记的最底部,当然你可以切换到「Insert After」选项中,自行设置需要将间歇日记内容放在哪些标题下
  3. Capture format:指定脚本以 - 2023-12-21 08:21 日记内容 的格式增加到当天日记内,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列表项。

以上设置完成后,点亮该「间歇」命令的闪电图标,使它生效:  

图片

然后在命令面板中,你就能看到它的身影,以及为它设置快捷键,我为它设置的快捷键是「cmd+1」,以供参考:  

图片

未来在 Obsidian 的任一页面,我都能按下快捷键,呼唤出「间歇日记」的输入框,随时存档当前的成果和想法:  

图片

这些记录都将会按照之前设置的格式,写入到当天的日记中:  

图片

走到这一步,每天的记录都是非常无压力的,只要我意识到了一段工作、学习、娱乐的事项结束后,就能快速的录入一条间歇日记。每次写下一条间歇日记,仿佛都是人生游戏的一次存档。

但是只有流水帐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间歇日志就像原矿石,只有经过冶炼、铸造,才能成为锋利的刀剑与实用的工具。经过统计、分析后,间歇日志才能对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产生指导作用。

统计与可视化

有了每日的间歇日记,我们拥有了一份详实的成果日志,接下来可以将它们进行统计,以看到自己时间究竟花费在哪些项目上一般,时间统计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节点进行。

柳比歇夫在对自己的时间日志进行统计时,详细的每月小结要耗费 1.5 到 3 个小时,年度总结耗费的时间要多一些,通常需要 17~18 个小时;而在 Obsidian 中,则可以借助 Dataview 插件来优化掉统计所花销的时间,更快速的得到统计结果,实时看到自己的时间花销。

降低了统计带来的负担,我们就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平日里的认真记录上。

Dataview 是 Obsidian 个人知识库的「实时索引」、「数据查询」引擎。通过为笔记添加关键数据,Dataview 用表格、列表、待办任务、日历等各种视图动态展示 Obsidian 中的笔记仓库内容。

统计时间日志的 Dataview 核心逻辑是这样的:

  • 选择一个时间阶段
  • 获取这个时间段的日记中所有任务
  • 筛选符合间歇日记格式的记录
  • 计算每个页面中每个任务的持续时间
  • 根据标签进行分组
  • 汇总不同的标签花费的时间
  • 展示统计结果

同一份 Dataview 查询,只要改变查询的时间范围,就能获得这个时间阶段的统计结果。 这篇文章并不想成为 Dataview 的教程,如果你需要了解 Dataview,可以在官网中学习

经过 Dataivew 的自动统计后,一份时间日志统计结果就出炉了,类似下图:

图片

为了得到更直观的感受,我更进一步地补充了饼图。该饼图是 Dataview 插件结合了 Charts 插件共同生成,而 Charts 插件是 Obsidian 中一个用来生成互动图表的第三方插件。

图片

有了以上的统计结果后 ,犹如看财务报表,我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每一笔时间的去处。

注意,这个流程与我的日常习惯十分「强相关」,可能你无法照搬这个流程,但只要你能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时间统计的魅力,同样也能借助各种时间统计工具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

时间管理与会计学

前面提到了财务报表,我倒是发现了时间管理和会计学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会计师需要保证企业的每一笔财务数据准确无误。

类似地,一个人需要诚实地收集和整理时间相关的信息,如任务、活动。在我的记录中,一般会从 5W3H 等几个要素中选择 2-3 个要素对日志补充。

  • When: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为止?(期限、期间、时期、日程、时间)
  • Where:在哪里?去哪里?从哪里?(场所)
  • Who:谁?对谁做?(主体、对象、任务、角色)
  • What:做什么?发生什么事?(目的、目标、事情)
  • Why:为什么?(目的、理由、根据、原因)
  • How:怎么做?(方法、手段、顺序)
  • How many:多少?(程度、数量)
  • How much:多少钱?(价格、费用)

记录日志不能太简略,否则未来很难回想当时场景,不利于复盘。举个例子:

2020-03-01 13:00 今天上午去和朋友 xxx 去了长隆动物园,因为他中了两张免费的门票,看了很多有趣的动物,大熊猫、老虎,玩的很开心。

上面的记录比简单的写下「今天上午去了动物园」,要详实许多,看到上面的记录,我就能立刻回想起这一天的很多体验和画面,恍如昨日。

二、报告

在会计学中,会计师根据财务数据编制各种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为企业、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基础,帮助管理层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

在时间管理中,个人同样可以编制时间报告,显示自己的时间分配整体状况。时间报告可以为个人提供决策支持,帮助自己识别时间浪费、优化时间的去向。

时间报告的时间跨度可长可短。 让我们看看达尔文一天生活的可视化:

图片

如果时间范围跨度较长,可以将自己的时间进行分类统计,如同会计中的不同科目。通过一份分类详细的报告,然后去调整自己在不同分类工作中花费的时间,从而更好地管理时间以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 

《奇特的一生》中记载,柳比歇夫将工作分为基本工作、例行工作和附加工作。然后他每月、每年统计自己在这三类工作中的时间支出。

图片

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曾写:「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苏轼也说「时光匆匆如流水,不待人间少年。」

时间,公平的对待所有人。认真撰写自己的每一笔时间日志,享受当下,享受过程,享受成果。

>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