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游戏纪录片引玩家热烈围观,米哈游离科技公司还有多远?

 3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gamelook.com.cn/2024/02/53821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云游戏纪录片引玩家热烈围观,米哈游离科技公司还有多远?

2024-02-19 • News云游戏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玩家心目中的米哈游,是二次元领域的领跑者,更是国内游戏市场的重要开拓者。

它很像Supercell,仅用少数几款产品实现惊人成绩。但不同于前者,外界得知解散的米哈游重点项目仅有Project SH,目前依然保持较好势头,刚获版号的新游《绝区零》预计将于今年上线。理论上,这家公司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站在命运的路口,米哈游正面临相当多选择:是安于现状继续做一家游戏公司;还是拿着花不完的现金做些“有意思的事”?从结果来看,“成为一家科技公司”——成为米哈游的下一方向。

成立之初,几位公司创始人便提出“技术宅拯救世界”的浪漫愿景。截至目前,米哈游大部分的技术产出主要应用在游戏行业。但在GameLook看来,米哈游正跟随游戏圈老前辈步伐,走上一条从产品到技术、从技术走向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lazy.png

例如,近日随着旗下云游戏《云•星穹铁道》上线,米哈游对外发布云游研发纪录片《开启无边界的游戏世界》。讲述其如何通过自研服务器和自建机房等方式降低成本,帮助云游戏玩家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朝着构筑“十亿人愿意生活在其中的虚拟世界”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令人意外的是,这条晦涩的技术向视频内容在B站意外获得近百万播放量。虽然枯燥,却可能是玩家看得最认真的技术视频,如此高播放量实属难得。透过这则纪录片,我们同样能看清米哈游想要成为科技公司的探索和努力。

云服务器太贵,米哈游:干脆自己建吧!

2019年,随着谷歌云游戏服务Stadia引爆市场,云游戏成为当年最热的风口之一,微软、索尼、亚马逊、腾讯等海内外巨头纷纷入局。如今,Stadia已经关闭一年有余,海外其他大厂则开始深入追求主机和PC游戏云化。

反观中国公司,却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云游戏路线——推进旗下手机游戏的云化。

不同于海外手游更偏轻度,云化重要性不高。符合中国玩家口味的手游多半是竞技类产品、MMO和二次元游戏,云化的迫切性更强。例如,腾讯《和平精英》等竞技游戏均已实现云化,网易旗下主力游戏几乎全部推出云游戏版。

不过,之前几年困扰云游戏发展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那就是:贵。这也是米哈游放弃外购公有云方案,自研云游戏服务器、搭建云服务器中心的出发点。

lazy.png

从《原神》到《崩坏:星穹铁道》,米哈游旗下产品的痛点在于:包体越做越大,对玩家硬件设备提出较高要求,很难兼容更大规模泛用户。此时,发力云游戏已是大势所趋。

但他们面临的的第一个难题出现了:市面上能跑他们游戏的高性能服务器少,很大部分还被租去跑AI,导致云服务扩容困难;第二个问题是:机器贵,公有云服务器并非专为游戏服务,意味着成本高,玩家也需要面对高昂的费用支出

画面中,米哈游云游戏研发组的朱同学提到:云游戏需要非常夸张的算力,才能满足几十万玩家同时在线——究竟是米哈游产品已实现几十万云玩家同时在线,还是未来目标将是满足几十万在线量?令人浮想联翩。考虑实际情况,可能后者更加真实。

lazy.png

无论如何,现实困境依然根深蒂固。“思来想去,干脆我们自己搭建云游戏服务器吧。”

lazy.png

面对云服务器硬件设备这样的未知领域,由于在零件选择上更自由,因此没有通用的解决方案,米哈游也遇到厂商制造延期、冷门配件供货不足等数不胜数的困难。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有限的硬件选择,从头设计一款适合云游戏的硬件是米哈游唯一选择。他们决定全面自行设计研发组装配件,除CPU、显卡、硬盘、内存几大件,只要市场上现有选项不满足需求,他们通通选择自研。

“总之就是,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

lazy.png

之后在华东、华北、华南和华中、西南区域设立机房,向周边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云游戏服务后,米哈游成功降低云服务的成本、减少了亏损,也因此扩大云服务的规模,容纳更多玩家同时运行游戏,稳步迈向“十亿人愿意生活在其中的虚拟世界”。

lazy.png

米哈游是不是一家科技公司?

自研云服务器、自建服务中心的行为,在游戏圈其实并不少见。真正引人侧目的点在于,一家二次元游戏公司完成了这项挑战。其实,这往往是拥有较大用户群和固定业务量的腾讯、网易等大厂的标配,也让外界口中的“腾网米”三强称号真正立住了。

事实上,比米哈游还要“抠门”的公司比比皆是:如网易、阿里、百度等均有自建机房、能省则省,腾讯为了“省钱”直接自研芯片;国外,谷歌为了省下带宽钱,甚至自己铺设光纤——这种任性的“省钱”行为,是巨头才能感受的“甜蜜烦恼”。

同理,作为行业引领者的米哈游,正遭遇旁人无法感知的技术自主和服务用户的巨头级挑战。而它也顺理成章地延续了腾讯、网易等游戏圈前辈路径,用事实证明自己的确是行业领先公司。

lazy.png

走在巨头化道路上,“抠门”的米哈游未来说不定将直接自研GPU芯片,毕竟也有其他国内公司正在尝试。这家公司下一步仍然是未知数,但种种行为已经证明,如今的米哈游成为了事实层面的科技公司。

不过,由于自家技术仍只服务玩家和游戏行业,它的科技属性依然不被公众所承认,仍有几分“低人一等”的意味。这也是游戏圈经常遭遇的悲哀和无奈,GameLook认为,尽早走出游戏,将会是米哈游的历史性抉择。

要成为一家科技公司,必然需要拓圈至更大的非游戏领域。未来服务对象不能只有“游戏”,面向互联网普通用户或是企业级市场,才会得到公众承认。

参考另外两位“老大哥”:腾讯诞生之初是一家以即时通讯业务为主的公司,网易则是网站出身,遭遇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二者才开始迈向游戏业务。如今,腾讯游戏业务的营收占比常在30%左右,网易也在向音乐、电商等多领域发展。

但米哈游的路线则有些不同:它一开始就是游戏公司,也想要用科技服务更多用户。不过,隔行如隔山,即使想要走出游戏圈,米哈游目前仍然主要通过投资介入脑机、可控核聚变、火箭等其他科技行业。

GameLook发现,米哈游真正亲自下场其实是AIGC,蔡浩宇亲自带队研究。相比其他领域,AI可能是游戏公司“跨行”最有利的方向。

不止是投资AI初创公司MiniMax,米哈游早就在自建AI团队。虽然目前并未透露旗下团队实力,但玩家其实早有感知。去年,《崩坏:星穹铁道》已经尝试将AI应用到了角色行为管理、3D建模调优、NPC台词等多个方面。

lazy.png

从2021年10月《云•原神》安卓平台上线到今年2月,在云游戏上的探索逐渐深入的米哈游,终于放出云游戏研发纪录片,引发玩家高度好奇。更令人好奇,外界何时能够看到米家AI纪录片,看清这家新晋科技公司的又一次重注。

结语

刚一复工,OpenAI 推出的全新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 “Sora”便引发行业地震,再次坚定中国公司追赶AI风口的决心。马斯克感叹“gg humans”的当下,米哈游的AI布局更引发好奇:之后是服务自己、还是面向行业,亦或是为普通网民所用……仍需要等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如抖音之于字节跳动、微信之于腾讯,AI能否成为米哈游走出游戏圈,全面兑现“科技公司”的历史性机遇?不光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也依赖于蔡浩宇等几位创始人的兴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4/02/53821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