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最卷行业拥有最多机会:那些离职的光伏大佬都去哪儿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5337251886208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最卷行业拥有最多机会:那些离职的光伏大佬都去哪儿了?

华夏能源网·2024-02-18 02:23
大佬正引领着新的发展趋势。
v2_0c7b1af2fe4a4c5f9db120b7759335f9_img_000
去哪儿
已退市/私有化北京市2005-02
旅游产品一站式预订服务商

中国光伏发展正处于风云激荡的进程之中。截止2023年,光伏发电装机量再创新高,当然,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技术迭代恰逢其时,整个行业陷入“狼多肉少”的激烈厮杀之中。

大变局之下,光伏管理人才及创新人才也在时刻发生着流动与洗牌。

据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不完全统计,2023年光伏行业有近60位光伏企业高管发生职位变动;加上公开资料可查的2022年近100人次、2021年的80多人次,过去三年中,光伏上市公司共发生人事变动约240起。

除去部分因年龄或能力退休或隐退外,大部分高管的变迁背后,也不难读出由人才引领新技术迭代、全新发展机会的一条暗线。

在诸多新秀企业的操盘者名单中,一些光伏大佬身影隐现。如新晋黑马企业高景太阳能的实控人徐志群、和光同程的创始人谢毅,甚至在遥远的中东也出现了中国光伏大佬张龙根(英文名:LONGGEN ZHANG)的名字。

大佬走向哪里,哪里就涌动着行业新机会。

张龙根:操盘中东10万吨硅料大项目

interlace,1

不久前,一则阿曼地区已开办一家多晶硅工厂的消息,让光伏行业大佬张龙根的去向有了答案。

在阿曼苏哈尔自贸区诞生了一个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项目的企业United Solar Polysilicon(FZC)SPC(下称“联合太阳能”)。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其幕后操盘者就是曾在晶科能源(SH:688223)、大全能源(SH:688303)担任核心高管的张龙根。

张龙根个人经历颇为传奇。公开信息显示,他出生于1964年,美国国籍,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拥有西德克萨斯A&M大学专业会计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具备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

但实际上,张龙根最早(1984-1991年)曾是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的一名信贷员,之后曾在外企工作多年,还曾推动房企鑫苑置业在美上市,2008年后一直在光伏企业任职高管。

2008至2020年,张龙根历任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董事。2010年晶科能源赴美上市就是由他主导。

2018年1月起,张龙根开始在大全能源任职,先后担任开曼大全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新疆大全董事。2020年6月-2022年9月,张龙根被聘任为新疆大全副董事长,主要负责新疆大全的生产经营决策与日常经营管理等工作。2021年7月大全能源回归A股,也是由他推动负责。这一职位后由“少帅”徐翔接任。

张龙根在晶科和大全的任职一度交叠,也充分说明其业务能力之强。其在大全能源的年薪高达213.75万。除此之外,他还持有大全能源1625万股股票,占据0.76%的股权。

2023年8月,大全能源公告宣布了董事张龙根和总经理周强民辞职的消息。尽管公告显示张辞职为“个人原因”,但两个重量级高管双双辞职,也很难不让业界猜测与公司近期业绩大幅下滑有关。

硅料价格在2023年内先后经历两轮下滑。以复投料为例,2月初价格超过23万元/吨,到年底已降至6.23万元/吨。受此影响,大全能源前三季度营收下滑近六成,利润下滑更是近九成。公司人事亦随之动荡,全年共有5名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离职。

据业内专家预测,未来三年硅料将处于过剩状态。如今,在各国扶持本土产业链大趋势下,离开“卷”到极致的国内,到海外、到中东去,利用中国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开辟新的市场,成为一些企业开始探索的新思路。

不过,由于多晶硅产业背后有整个中国化工行业的装备技术和原料支持,海外的生产成本也高于国内。张龙根的多晶硅事业,未来能否在中东真正落地生根,还有待时间验证。

尤泓明:开拓海外储能市场

“储能项目的系统成本与项目收益紧密挂钩,给来自中国的供应链带来巨大的商机。”2021年6月,时任天合光能(SH:688599)副总裁、海外系统事业部总裁的尤泓明在一次行业大会上公开表达了他对储能未来的看好。

仅一年半后,他就离开天合,开启了在储能领域的创业。

2023年1月,一家名为揽海能源(长兴)有限公司(简称“揽海能源”)的储能新秀悄然成立,是一家聚焦于海外市场的新能源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包括工商业解决方案、用于大型电站和日常生活场景的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工商信息显示,揽海能源董事长兼总经理和法人显示为YOU,HONG MING,经求证系天合光能前高管尤泓明。

尤泓明,加拿大籍,2016年曾任天合光能海外系统事业部助理副总裁,2019年后任天合光能副总裁、海外系统事业部总裁;还曾是天合光能“员工持股平台”之一的常州天创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东。

被业内称为“史上最大光伏EPC订单”的天合光能与TPG旗下睿思基金签下的约7亿美元光伏电站资产交易,就是尤泓明任职期间拿下的。

作为最早布局储能的光伏巨头,到2022年,天合储能以近2GWh的出货量在全球市场储能系统出货排行榜中位居第八。在天合光能海外系统事业部任职多年,使得尤泓明对于海外市场开发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积累。

当前,新型储能在全球范围内正迎来快速增长。据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白皮书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同比增速98%,规模达到30.7GW;保守预计,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49.3%。

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大储和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的利润率明显更高,但也存在一定门槛,如需要熟悉当地的电力市场环境、掌握渠道资源,并且因合同刚性较强而风险更大。

尤泓明的海外市场经历,使得揽海能源目前的发展顺风顺水:成立不久就已开拓了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重要客户,在光伏/储能电站级市场已积累了数十亿的项目交付经验,并沉淀了GWh级别的潜在订单。

揽海能源还在一级市场拿到了投资。2023年6月,揽海能源获得超亿元Pre-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鼎晖VGC(创新与成长基金)跟投。

沈承勇:加入钙钛矿开发热潮

interlace,1

伴随着钙钛矿公司仁烁光能的快速崛起,前协鑫高管沈承勇再次回归公众视线。

沈承勇,198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自2020年7月起担任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还曾担任协鑫集团董事、江苏鑫华半导体董事长、协鑫能源投资集团副董事长、协鑫资本总裁等职务。

2022年3月,协鑫集成(SZ:002506)公告了公司董事沈承勇辞职的消息。不久后,公开信息即显示沈承勇出任仁烁光能CEO。

官网显示,仁烁光能成立于2021年,由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创办,主营业务为新型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事实上,仁烁光能是由沈承勇与谭海仁联合创办。华夏能源网据天眼查信息计算,沈承勇直接和间接持有仁烁光能约23.637%的股权。

钙钛矿可谓是中国乃至全球光伏领域最火的一条赛道。

经过多年发展,晶硅组件转换效率正逼近26.7%的实验室效率极限,度电成本在经历十年下降90%以后下降空间亦十分有限。而更具效率(单层钙钛矿电池33%、叠层钙钛矿电池43%以上)和成本优势的钙钛矿电池效率,产业化进程加快,甚至有“第三代光伏技术路线”之称,也因此被资本押注。

据华夏能源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5月至今,国内钙钛矿企业融资达到24起,融资额少则千万,多则数亿元。最早布局钙钛矿的公司协鑫光电,短短五年时间已获得六次融资,最大的一笔高达5亿元。

身为协鑫高管的沈承勇,看到了钙钛矿美好前景,于是说服了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共同创业。

继2023年2月正式跑通了全球首条10MW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研发线后,2024年1月11日,仁烁光能150MW钙钛矿光伏组件项目也举行了竣工暨出片仪式。据谭海仁近日表示,仁烁光能已实现7次打破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目前其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效率已实现30%以上。

仁烁光能的快速发展赢得了资本的青睐。至今已完成两轮融资,并称融资规模均达数亿元。融资机构包括三行资本、中科创星、苏高新创投、金浦智能、险峰长青、云启资本、中财产业基金、中科先进、国海证券、亨通集团、毅达资本、东方丰海、建宇集团、中赢基金、恒邦资本、中天汇富、常熟经开控股等至少17家资本机构。

不过,关于钙钛矿的产业化何时真正到来,在业内仍存争议。沈承勇的钙钛矿事业正处于从0~1的开拓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钙钛矿只是沈承勇目前商业版图的冰山一角。目前他还是上海东岚领先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实控人。公开信息显示,东岚集团成立于2021年,在广西、重庆、安徽等地都设有生产和研发中心,并在光伏、储能、超充、新材料等领域均有业务布局。

金鑫:跳槽投身分布式光伏

interlace,1

跨界玩光伏,三年做成行业前三,创维光伏快速起飞的背后,前任总经理金鑫功不可没。然而2022年12月,金鑫也选择了转身退出。

深圳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创维光伏”)成立于2020年1月,是创维集团的孙公司,初期主攻分布式户用光伏领域,之后又开拓工商业光伏、用电侧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等业务。创维光伏由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90%)与创始人金鑫(10%)共同出资成立,金鑫任创维光伏总经理。

金鑫是业内资深光伏专家。公开资料显示,其本、硕就读于南开大学,专注于光伏新能源材料方向;博士就读于世界顶级光伏材料研究所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德拜纳米科学研究所(Debye Institute for Nanomaterials Science)。

在加入创维光伏之前,金鑫曾先后在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北控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任职,涉及技术、研发、供应链、营销等部门负责人,最高做到副总经理职位。

有这样一位专业能力出众的经理人压阵,乘着户用光伏爆发的东风,创维光伏业务快速起飞。到2022年,创维光伏以119.34亿元的营收规模进入国内户用光伏领域前三。

不过,金鑫在2022年12月悄然退出了创维光伏。离开创维光伏后,金鑫入职珠海尚方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珠海尚方”)的董事和总经理职务。

珠海尚方成立于2023年,其业务与创维光伏相似,均瞄准分布式户用、工商业屋顶电站的设计、建设、运维、碳交易以及储能业务等综合服务,并缔造了智慧能源运营品牌“光武帝”。2023年5月,珠海尚方获得天使轮融资5亿,投资方为华金资本与IDG资本。

金鑫继续深耕分布式光伏领域,其实并不意外。随着近年快速增长,分布式光伏已成光伏发电的半壁江山。根据国家电网公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25个省市光伏总体新增约175GW中,分布式占据光伏新增装机的49%。在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下,分布式光伏市场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尚方的董事长郭瑾为天使投资人,还同时在高景太阳能任职董事。而金鑫虽已不在创维光伏任职,但在创维集团旗下南京铭维电器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仍持有33.33%的股权。

上述光伏大佬们的全新选择,可以说都始于把握行业脉搏,挖掘到了新的发展机会,与行业整体的技术迭代与发展方向互为印证。

本文来自“华夏能源网”,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