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米汽车,这次尴尬了!

 4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60608-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小米汽车,这次尴尬了!-鸟哥笔记

首页 > 行业动态 > ​小米汽车,这次尴尬了!
​小米汽车,这次尴尬了!
2024-01-30 14:56:25

编排 | 李砚 

审核 | 红桃皇后

前不久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揭开了“年轻人第一辆车”的神秘面纱,雷军用了“40个最”宣告着小米汽车的野心,向新能源车圈扔下一颗重磅炸弹。

除此之外,雷军在微博致敬比亚迪、小鹏、蔚来、理想、华为等友商,被致敬的厂商有出于礼貌回敬的,未被致敬厂商有直接驳回面子的,吐槽“人要是总想着被致敬就完了,但人要是总想着致敬别人也没啥出息”,热论和争议让未问世的小米汽车赚足了眼球。

但不论PPT有多精良,营销有多给力,用户的心中始终放不下一件事——小米汽车,价格几何?

热衷于“交朋友”的小米,一度被网友猜测汽车定价9.9万,雷总当即在发布会表示,“大家别再说9.9万了,那是不可能的”,并且还强调14.9万也是不可能的,“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近日,雷军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重申:“小米汽车首款车型的定价不会是9.9万元、14.9万元和19.9万元。”

搭上新能源造车末班车的小米,价格似乎成了其过不去的一道坎!

重拾手机饥饿营销套路?

飘忽不定的小米汽车价格,始终吸引着外界的目光,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其他厂商,都想看看小米“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从小米自身的拧巴程度能够看出,雷军对首款汽车的定价还是有些举棋不定。

甚至有观点认为,小米重拾起了小米手机的策略,搞起了产品定价的“饥饿营销”,先放出高价消息,然后正式上市后给消费者一个大惊喜,成功笼络用户的心。并且可以频繁制造话题增强产品热度,不断试探消费者价格预期。

​小米汽车,这次尴尬了!

●图源:网络

这样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自从发布会结束后,有关小米汽车的话题总是不缺讨论度,一款未上市的汽车产品热度甚至比现在市场上的其他汽车还要高。

并且,雷军三番五次打下预防针:“担心上市之后没人买,更担心上市之后大家都来买”,这句废话文学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并没有单独堵死那一条路,而是再次将悬念升级。

直到最近接受央视财经采访,雷军又将红蓝两颗药丸摆了出来,先是透露:“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定价可能有点贵,相当于两三百万豪车的性能”,这句话大家并不陌生,新能源厂商的口头禅。

其次又排除一个错误答案:“19.9万,并表示定价确实会有点贵,最终的价格会在小米汽车正式产品发布会上公布。”

​小米汽车,这次尴尬了!

●图源:CCTV2

谈到汽车上市时间:“我们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上市,现在正在进行小规模量产”。巧的是,最近传闻“小米汽车预计六月份开始交付”,小米公司发言人做出了辟谣。

​小米汽车,这次尴尬了!

●图源:CCTV2

万事俱备,只欠价格。不过有关价格的悬念埋藏越久,饥饿营销所带来的反噬作用可能会越剧烈。

虽然低价是“通用法则”,但“首战即决战”小米汽车,真的肯甘心低价入场吗?

毕竟高端是小米深藏心底多年的梦想,定位高端向着低端俯冲,是比较容易的,保时捷随便一款六七十万低价车,直接“乱杀”同价位汽车,但如果从低端冲向高端,如同小米手机当下的窘境,这个苦头想必已经吃够了。

只是,当下“百家争鸣”的新能源战场,小米汽车的破局点究竟在哪?

小米汽车,如何破局?

价格的悬念一旦被戳破,对于小米汽车的讨论,势必回归产品和技术本身。

换句话来说,小米汽车价格的暂不公示,或许是小米在衡量究竟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友商和消费者,在各个价格段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小米必须给市场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

外观方面,小米SU7自诞生以来就陷入“抄袭”保时捷设计的争议中,网友戏称“不是保时捷买不起,而是小米更有性价比”,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对于部分高净值人群,惹上“山寨”标签的产品,恐怕会敬而远之。

“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五大亮点,是小米发布会重点介绍的环节,每一项都在疯狂卷参数,全程都在强调“自研”和“研发”,这也许是小米最在意的地方,渴望向外界证明自己具备核心研发能力。

​小米汽车,这次尴尬了!

●图源:网络

只是发布会所陈列的各项数据,虽然在“行业第一”“地表最强”等字眼加持下看起来“遥遥领先”,但好像这些优势,并没有太高的区分度,能够让消费者坚定的选择小米汽车。

毕竟当下的车企实在太卷,技术迭代十分迅速,不论是硬件技术还是人车家全生态,各大厂商已经耕耘了许久,能留给小米打出优势的地方很少。

并且,新能源厂商的还在热衷于“价格战”,特斯拉开年就降价的消息让消费者目瞪口呆,各大厂商恐怕也得拿出相应的价格应对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汽车的入局显得有些不痛不痒,很可能陷入发布即陷入“价格战”的窘境。

因此,“皮球”又被踢回到了价格方面,小米手机的低价优质策略能否同步复制到汽车,打出出奇制胜的一张牌,成了最大疑问。不过作为打下品牌基调的第一款车,没有谁能给抵挡得住高端的诱惑。

因此,究竟是低价换取高销量,还是高价收获高毛利率,或许小米自己心里也没底,与市场进行多番“价格拉扯”更像是在逐渐说服消费者。但一旦高价试探失败,小米要承担的风险巨大,到那时频繁开启价格战,对于小米和消费者都会是不小的打击。

不过长期来看,小米同样具备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作为智能化手机起家的公司,在智能领域积攒了不少的优势,如果能够成功衔接到汽车领域,将会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而不同于华为的合作造车模式,小米所坚持的在设计、研发、制造等全链路全资自研,也不存在相互拉扯纠结的矛盾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小米筑起的生态优势和全产业链能带来的智能化变革,或许是小米汽车最锋利的刺刀。

小米的汽车路,非走不可?

从小米”造车“肇始,市场对其的质疑就始终不曾停止。

究其原因,新能源赛道已经从蓝海变为红海,各大车企频繁内卷、掀起价格战,行业正在面临洗牌环节,小米的高调入局,显得有些迟缓。

但对于小米来说,现在正是新势力品牌创新阶段,花百亿乃至更多去换赛道,是为公司的未来赢得主动性。雷军表示,“这是小米全体合伙人反复考量的结果,也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汽车,这次尴尬了!

●图源:网络

凭借小米14系列强势表现,去年12月国内手机销量小米一举超越苹果,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高端成了”的口号又一次被喊了出来,手机端业务的日渐走高没有让小米停滞,反而给予了其更多向上生长的空间。

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定得跟着风走。从软件系统起步,到耕耘手机业务,如今选择踏入崭新的产业生态,小米敢于踏上全新的征程,将未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许这才是选择投身造车赛道的主要原因。

小米的汽车营销方式虽然暴露出一定的风险,但考虑到小米首款车承担着其新能源汽车赛道的起点,乃至企业的未来,谨慎一些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毕竟变则通 通则久 久则达。

至于价格究竟几何,可能并不那么重要,这层神秘面纱下蕴藏着变通精神,或许更值得人们关注。

本文系作者: 品牌头版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