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年头吵到年尾,车圈除了能卷还要会骂?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59819156869799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从年头吵到年尾,车圈除了能卷还要会骂?
车企互怼年年有,2023年尤其多。在卷到无极限的2023年汽车市场,车企大佬间的“骂战”形式多种多样,“硬刚”与“暗讽”一个不少。而伴随着车企间竞争的愈发激烈,大佬们争吵的重点也不再局限于事件本身,而是转化为一种更易获得流量的营销方式。
要说车圈掐架第一人,非理想汽车CEO李想莫属。纵观2023年,李想发言的次数可不少。
2023年1月,李想评价小鹏P7日行灯为“纯种杀马特”。
2023年6月,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评价理想是“微博之王”,对于这一评价,李想表示:“可惜了,无法收购微博……这么大一个金矿,只有36亿美元的市值,比汽车之家都便宜。”
2023年7月11日,理想汽车公布了2023年第28周的周销量数据榜单。榜单显示,理想汽车销量为0.79万辆,位列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位,小鹏汽车销量仅为0.12万辆,位列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第八位。对此,小鹏汽车产品营销总经理黄泓霖表示,请大家关注官方信息,“路边社”确实不太可靠。小鹏汽车自动驾驶总监刘毅林也评论,朗朗乾坤,无奇不有。针对小鹏的反攻,理想汽车回怼:数据的获取合法合规。此前已向有关部门进行过说明。
2023年5月,理想MEGA渲染图在网络上疯传,李想对此表示:“真设计成这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便自己跳楼。”后来网友发现,理想汽车发布的MEGA的官方设计图与网上传播的渲染图非常相似。11月,李想在微博上发布一段AI换脸跳楼视频,理想MEGA也因此被网友调侃为“跳楼款”。
2023年12月,有博主表示:特斯拉的销售费用率数据是最好的;理想从 2023 年开始一步步接近特斯拉的水平;而小鹏和蔚来目前销售费用率仍然保持高位。李想转发了此微博,并表示自身营销和传播的费用全国最低。针对这条微博,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用数据进行了回怼:1、 根据“天(星)眼(图)”系统,理想今年 3 款车抖音内容投放应该在 9000 万左右,花费最大的不是微博。2、大家最关心的不应该是研发费用和费效吗?
马麟对李想的回怼,更多是想借与理想汽车的对峙,让用户更加关注蔚来的研发投入。在今年的各大发布会上,蔚来都在频繁强调自己的研发投入,借与理想争吵的流量再强调一遍,对蔚来而言是个“稳赚不赔”的选择。
多吵架好卖车吗?看看理想2023年的销量——376030辆,位列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排名第一宝座,可见分晓。当然,理想汽车销量再创新高必然是产品、技术、服务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吵架确实以最低的营销成本为产品赚取了一波流量。
前有“微博之王”的成功示范,车圈大佬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高性价比的营销手段,纷纷下场亲身示范。
2023年8月,比亚迪在第5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仪式上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长城汽车 CTO王远力直接回怼:“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2023年4月,沃尔沃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发言:“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蔚来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斌对此言论十分不乐意:“这明显不符合事实,我们会换电,它不会;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我们那么多同行都非常优秀,每家都有独门武器,它肯定没有都学会吧?”
当车圈的唇枪舌剑进一步深入到技术领域,就不再是单纯的“口水战”,而是进一步升级到更具锋芒的“攻防战”。
2023年3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针对无人驾驶发表言论:“都是扯淡,都是忽悠,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自动驾驶只是被资本裹挟和炒作的一个概念,最终就是一个高级辅助驾驶。”智能化一直是造车新势力宣扬的卖点之一,王传福这一言论无异于触了造车新势力的逆鳞。
对此,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说无人驾驶是扯淡有两个原因,或者是对行业不了解,或者是故意这样说的。”“说这话的大佬应该是故意打击这个行业,遥遥领先不是随便说的,只有做到了才能吹牛。”
何小鹏也强调:无人驾驶绝非扯淡,今天可以说没有一个自动驾驶真正做得好,一是因为在城市里面难度大,第二很贵,第三支持的车型很少,但五年内这些问题全部都会解决。
何小鹏与余承东3月刚刚一起怼了王传福,到2023年11月,这两个人又吵了起来。
起因是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我们的人也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余承东第一时间发朋友圈回怼:“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搞懂呢!”“一些人根本就没有搞懂AEB是何物!跟有人说智能驾驶就是扯淡、忽悠,几乎如出一辙!对行业技术进展与未来发展,缺乏基本认知!有的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一问才知道他们却连AEB基本功能居然都没有做,这让我十分吃惊!要么让手下忽悠了,要么是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余小鹏反击:“行业没急,非行业的倒急了,不知道他急什么。”
此后,其他车企高管也参与进来,包括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哪吒汽车CEO张勇等,或是阐述自身对AEB的看法,或是借机宣传自家产品。这场骂战,最终以何小鹏在微博发文,与余承东握手言和剧终:“感谢老余的建议和大度”,小鹏汽车会“通过OTA拓展AEB功能”,小鹏将与华为“一起努力引领智驾科技创新”,“我相信这种技术的争鸣最后定能让用户受益”。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路“狂飙”,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崭露头角,不管是余承东与何小鹏的骂战,还是各大车企高管趁机下场带货,关于技术的争论的本质在于——新能源赛道玩家对于“智能驾驶”话语权的争夺。
写在最后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车企也有骂战,但与新能源汽车时代的骂战相比,频率和战斗力都相差甚远。为什么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车企骂得更凶了?
在汽车观察看来,新能源汽车时代,跨界参与汽车制造的玩家越来越多,这些跨界者多出身于互联网和数码圈,对于流量密码的掌握更加精准。通过大量话题引发用户关注,并将其转化为品牌流量和知名度,属于互联网营销的常规操作。当这些跨界者将互联网的营销方式搬运到汽车圈,所吸引的更高的热度和话题度使得传统车企也开始模仿和学习。
当然,有争论才有进步,当各大汽车品牌的长短都被大佬们拿到明面上互怼的时候,也意味着汽车营销生态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看似“口水仗”的商战模式最终会成为鼓励车企在产品、技术上下功夫的新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最终获胜者依然是消费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汽车观察Autoobserver”(ID:Qicheguancha),作者:李琳,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