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北京试过极越PPA,我才知道“接管率”是个伪命题-品玩

 4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9141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在北京试过极越PPA,我才知道“接管率”是个伪命题-品玩品驾

在北京试过极越PPA,我才知道“接管率”是个伪命题

卷开城,不如卷使用率。

董楠

发布于 12月28日

12月28日,极越宣布,北京、深圳、杭州三地同步开启点到点领航辅助PPA覆盖,其中,北京的开放路段包括五环内的环线与快速路、海淀与亦庄部分城区道路,深圳开放了罗湖、南山、福田部分城区道路,杭州开放了主城部分城区道路,上海则已经实现大部分道路覆盖。

2024年1月19日起,三城用户将全量可享城区PPA智驾,同时全国用户都将体验到V 1.3版本软件OTA升级带来的更加安全可靠的智驾功能。OCC占用网络技术(Occupancy Network)后续也将快速升级,全面提升高阶智驾能力。

同时,2024年,PPA的轻图模式将会上线,城区PPA将覆盖200城。

PPA的底层能力来自百度阿波罗,目前也还依赖于高精地图,但是在BEV+Transformer的“纯视觉”技术方案下,PPA已经陆续在多个城市能够实现点到点辅助驾驶。

图源:极越官方

图源:极越官方

最近,品驾抢先在北京体验了PPA的城市智驾能力,驾驶着极越01,从西四环到互联网公司扎堆的后厂村,随后返回出发点,整个行程接近50公里,PPA完成了除进出地库的全部智能驾驶,从出行效率来看,PPA对于提升驾驶体验来说,其能力毋庸置疑。

但是,从解放司机的角度来说,通过此次试驾,我们却发现,对于城市智驾的主观感受,在现阶段还是因人而异。

此次极越01上,作为新手司机的我和一名“老司机”对PPA的体验,感受截然不同。

这不妨从我们的试驾过程说起。

进入西四环主路,一键开启极越01 PPA,一段轻松的试驾行程就开始了。环路辅助驾驶,对于PPA来说已经非常轻松,PPA可以设置跟车距离,在变道超车时十分老司机,PPA在进行自动变道之前,进入匝道等,会有几点判断:

判断当前路段限速,判断前车距离和状态,同时,也可以手动调整跟车挡位。

丝滑汇入主路 图源:品驾 摄

丝滑汇入主路 图源:品驾 摄

在从北五环进入城市道路后,同车“老司机”的不信任开始增加。

在一段直行路上,前车停车伺机加塞儿时,“老司机”接管了正准备借右侧车道超车的PPA,中断了PPA的操作;

老司机强行手动介入,甚至没有听清PPA语音提示的“即将在右侧超车” 图源:品驾 摄

老司机强行手动介入,甚至没有听清PPA语音提示的“即将在右侧超车” 图源:品驾 摄

在变道决策上,“老司机”也一度果断接管了迟迟没有进行变道的PPA;

在城市道路中有施工人员时,PPA未能识别,需要驾驶员接管。

PPA未能识别到行车道上的人 图源:品驾 摄

PPA未能识别到行车道上的人 图源:品驾 摄

这是此次在城市道路上遇到的几种接管情况:其中两次为“老司机”不放心的主动接管,一次为对车道上的施工人员未能作出有效识别,需要接管。

回程路段,由我这个新手司机换手,同样是城市道路+环路的体验。

作为一名新手司机,我选择给PPA足够信任,能够感受到,PPA的城市驾驶能力比新手司机更丰富。

城市道路上,PPA可以精准识别斑马线及行人进行礼让,对于黄灯通行的判断,PPA有着足够的“安全意识”,如果在停止线内,PPA绝不会冒险闯红灯。

在进入五环前的城市路段,我把驾驶权充分交给了PPA。其实很多操作上,PPA相当规矩。比如,它不会在转弯时跨车道行驶,能够绕开压线行驶的车辆,并在此前进行语音提示,对于公交车道通行时间的识别非常准确。

图源:品驾 摄

图源:品驾 摄

当然,或许是受到高精地图影响,在部分路段,仍然会出现PPA无法使用需要退出的情况。

在最后的晚高峰西四环行驶路段上,堵车到只能缓慢移动的情况下,PPA堪称解放司机,跟车丝滑,让驾驶者没有了频繁发车-踩油门的痛苦操作。

可以说,在回程路段,除了一次PPA未能识别路线意外退出,我这个新手司机并未主动接管一次,并且可以感受到,PPA的成熟程度,已经远远超越新手司机。但是对于老司机们来说,增强信任还需要时间。

图源:极越官方

图源:极越官方

所以,这就涉及到很多车企喜欢用“接管率”来展示智驾能力的问题。

通过这次体验,我们发现,接管率并不能完全代表智驾能力,当然,随着驾驶者与智驾的信任不断增加,接管率降低会成为一大趋势。

同时,如今在高阶智驾能力上,“开城”已经成为各大品牌比拼的重要一项。但是,什么程度算“开城”,通勤模式下的开城,和部分城市路段的开城,是否在激进的宣传中被遮掩,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毫无疑问,智驾与人的磨合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城市智驾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也不断存在,对极限场景的挑战也会持续一段时间,在对PPA的体验中,这些也都毫无疑问的存在着。

现阶段,对于车企来说,推动智驾的渗透率,无疑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但是前提是,用户也需要了解智驾的根本能力。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