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轻松 | 累了就休息,放松一下没关系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8528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奖品,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
第一次参加征文活动,因为被这个主题打到了心坎上。要说放轻松,作为一个懒人,我可太会了,这高低不得写篇文章唠一唠。
年底了,写惯了严肃的专业文章,再来写写生活小体验,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放松?没体验过的东西很难下笔,就从自身经历来聊聊放轻松这件「小事」了,也希望大家可以读得比较轻松。
一场病让我克服放松羞耻
我曾在二十几岁生过一场麻烦的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治疗花了两三月,治愈花了三四年。因为这场病,我离职空窗频换工作,戒熬夜、戒酒、戒咖啡、控糖/油,一直到痊愈。
一向活蹦乱跳爱玩爱闹的我,一朝被打到伏地难起。但这场病却不算意外,人生每个阶段都会标注健康尺码,而每消耗透支一次自己的身体,这条人生格尺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凹痕和磨损,标注越来越模糊,直到某天你的健康已无处标注。
其实对年轻人来说,最大的健康消耗就是熬夜,加之不规律饮食打辅助。
熬夜并不是上班族的专利,我上大一时,人人校内网还健在(时代的眼泪),那时师生都喜欢在人人网交流,记得有次上选修课,老师当堂说教,说她发现我们半夜两三点还在人人网上胡侃,苦口婆心一顿输出后,我只记住一句「你们现在熬夜是没有感觉,但身体在记着账,等过了三十就知道厉害了!」所谓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还未及三十岁,老师的话既已在我身上被证明。
当然从象牙塔迈入社会大染缸后,熬夜就更是家常便饭。大三时我曾在某电视台实习,第一天实习就是凌晨三点下的班,电视台的领导热衷于半夜开会我也不懂这是为何?一整个暑假我就像那没见过光的地老鼠,日日天不亮挤地铁,夜夜搭黑车回住处。那时暗下决心,这辈子誓不再入电视台,但当我放弃成本过高的自费读研后,却又命运般的一脚迈入了互联网公司的大门,半夜老板的夺命连环 call 不敢无视,老板可以有时差,你不可以有,凌晨三四点还要改设计稿再正常不过。
至于饮食健康,那会儿还没有「年轻人养生」这一说,年轻人能按时吃饭都不错了,至少二十几岁的我从来没有过规律饮食这个概念,主打一个随性。
但往深一层想想,熬夜和不规律饮食又是因为什么?表面上看跟年轻人生性洒脱放纵有关,但究其根源还不都是因为「压力」二字,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生存压力,最大的就是对未来的不可知和不可控的压力。那再往深一层想想,造成这些压力的源头又是什么?抛却社会因素不探讨,从我们自身来说,是因为没天赋没特长没有可安身立命的过人之处吗?还是因为没钱没资源没有实力雄厚的家庭作为后盾?但天赋与出身不能选择,客观实际不会为主观意志所转移,我们真正能影响和备受影响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心态有好有坏,导致压力的坏心态中就有一个叫做——放松羞耻!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谁不会努力,谁不懂努力?每个普通人从出生那一刻就被上好发条,努力是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的东西。但却没有人跟你说累了就可以休息,受了委屈可以闹脾气,感觉难过了那想哭就哭吧!没有人跟你说「这样没关系」,你听得最多的还是「那样不可以」!
所以每个人都有放松羞耻,看娱乐片,羞耻;读闲书,羞耻;不积极社交,羞耻;别人挑灯刷题,你躺平刷手机,简直奇耻大辱。
不太喜欢「内卷」这个词,听着像个主动词汇,但还不都是外部施加的压力把人卷成了一个球,又不停拨动着人生发条让球往前滚。没有人真情实感喜欢卷,只是不敢停下来,不敢放松,觉得自己不配放松,耻于放松。可惜人生之路它不平坦,这个大大卷时而滚上时而滚下,而总体上看,人生之路又是一条下坡路,任你人生在世万般精彩,最终不过一样尘归尘,土归土。我只是庆幸这场病来得还算早,提前设下路障,没让我这下坡路走得太顺太急,让我清醒意识到身上的发条拧得过紧,小崩好过大崩,虽然这次小崩已然教训惨痛。
生病不仅让我切实领会到熬夜和不规律饮食的真实严重性,更让我克服了放松羞耻,也直接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仿佛开了天眼,一下子勘透了做人的玄机,终于认清自己不过是一介凡人,没有那金刚不坏之身。
一介凡人,精神往往战胜不了肉体,肉体的疼痛和不便足以让你摆正做人的心态,看清现实。固然经济条件决定着疾病治疗条件,但疼痛本身并不会区别对待任何人,任是年薪百万的总监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社会底层,同样的疾病,疼起来痛感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你是拿年薪的,疼痛级别就会低一些。
放松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个人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可你却说什么都不肯放任自己这点小自由,把身心逼到高度消耗的状态下,直到疾病猛然来袭,便也只能立正挨打,不放松也得放松了,再羞耻也不能绷着了。
所以我是停下了,不卷了,心绪平淡如水没有一丝起伏,除了「活着」没有别的欲望……生病的当下,什么都做不了,若还打算自救,那首先要做的就是——放过自己,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让关注点回到当下,不复盘过往,不焦虑将来,干脆就什么都不要想,借用王祖贤在《东成西就》里的一句台词来形容就是「想也不行,想也有罪!」
在那段与病痛相处的特殊时期,我采取的具体的放松方式也不尽相同,我把那时期划分成两个阶段:
- 治疗期:离职、活着、彻底躺平,核心是治病。
- 治愈期:求职、苟着、解决温饱,核心是养病。
治疗阶段我如何躺平?
治疗期精神是最紧张的,身体疼痛你无法控制,各种治疗手段试过仍不见好的时候,你的神经是极难放松的。一开始我会疯狂查询病理药理相关知识,那都是我从未了解也从不关注的领域,可能久病成医就是这么来的,但这一行为于病情无益,非专业人士一时看再多的资料也找不到解药,反而愈发焦虑。
朋友看我快抑郁了,给我安利了樊登读书,说听他的讲解比较治愈,我是没有觉得有多治愈,倒是被其安利了一本书叫《正念的奇迹》。我没有宗教信仰,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也从不看那些打着佛学幌子的的鸡汤文、工具书,若是在以前,这本书单听名字我都不想接触,但在病中却读了进去(人在极其脆弱的时候,日常防线也就没了效力),发现这本书也并非毒鸡汤,读完还学会了一件事——关注当下。

翻出了自己多年压箱底的 Kindle
关注当下大意就是:喝一杯茶就认真去品味这杯茶,总想着喝完茶之后的事情,这茶也就饮之无味,属于你的饮茶时间也就被偷走了;夜晚想着明天的事情难以入眠,那就关注躺在床上的自己,此刻的你不可能爬起来去做明天的事,想到这里便可以安心入睡;疼痛的时候就去感知疼痛,去关照你身体此刻的感受,不去想别的,它反而就没那么痛了。
原来看问题还有这种角度?长久以来我做事确实都是魂不附体,思绪永远快于肉体,刷着牙想着等下要洗脸,洗着脸想着马上要洗澡,洗着澡,魂早飘到一会躺床上刷手机用什么姿势?总是很急,急来急去俨然一副空壳子,对生活的细节毫无感知,其实就是浮躁,而关注当下就是浮躁的解药,也是我在病前期意外抓到的一根救命稻草。听人劝吃饱饭,得益于此书,我的心态开始转变,关注当下进而去关照自身,帮助自己真正放松了下来。
可能人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更能清醒意识到自己只是个举目无亲的异乡人(我是北方人,生病时正在南方工作),尤其此时的你又有失恋加失业的双重 buff 在身,遂决定治疗结束就回北方。但毕竟年轻要强,不希望自己以一个无业青年的状态回家,所以治疗前期我还在优化作品集尝试投简历,然而等我找到可以一个月后再入职的公司时,病情却又升级了,这日子似乎一眼望不到头,于是我把笔记本电脑锁到柜子里,彻底躺平。
人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是没有心情娱乐的,看什么都烦,一根针落到地上都嫌吵。但什么都不做,整日盯着天花板,痛苦反而又会无限放大,于是我去尝试了一些可以接受的娱乐内容,给自己量身定制了一套放松方案:
- 看《我爱我家》
- 听《听妈妈的话》
- 读《瓦尔登湖》
- 做正念呼吸练习
躺着就一遍遍看经典喜剧《我爱我家》,散步就循环听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精神好点了就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1,疼得睡不着觉就做正念呼吸训练,数着自己的一呼一吸,竟然真就能奇迹般入睡。一点不夸张,我就是依靠这套放松方案撑过了治疗期。
当时读的《瓦尔登湖》是比较古早的经典译林版本
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地度过每一天,在前行的途中,不要因纤芥之微而改变初衷;让我们早早起床,用或不用早餐,都优雅从容而无丝毫不安;任熙熙攘攘,人往人来,由钟声鸣响,孩子哭喊,决意过好每一天。我们为何要随波逐流,让步屈从?我们切勿处身日中的沙滩,而为一种名之正餐的可怕漩涡和激流弄得忐忑不宁、张皇失措。历经这些艰险后,你就会安然无恙,因为前面都是大道坦途。——《瓦尔登湖》,仲泽译本。
《瓦尔登湖》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读这本书仿佛清除了我体内淤积多年的毒素,给我进行了全身大换血。它不是通俗读物,不是自然圣经,它是一本可以与我灵魂相通的书,与那个被逼迫至内心深处未知角落里的自由灵魂。全书我最喜欢上文引用那一段话,还曾把这一段摘抄下来镶进画框挂到墙上,每天都要复述一遍。那时我用 Kindle 读的是经典译林的老版本,近年又陆续入手了不同版本的实体书。

《瓦尔登湖》木刻插图本,亨利·戴维·梭罗,仲泽 译


所以,庆幸这个世上有那么多美好的内容,有那么多智慧之人创作了如此多疗愈人心的杰作,又有那么多热心之人愿意分享和传播,真诚美好的内容必然可以治愈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也可助那一位突然跌入人生谷底张皇失措的青年撑过一些艰难时刻。
治愈阶段我怎样放松?
这时期我已经回到北方,因为用了太久的抗生素,我的免疫系统受损,抵抗力断崖式下跌,全身上下通气的地方基本都有炎症,而且极易感冒,感冒不能吃药,吃了又是雪上加霜。除了中药调理、补充营养,我必须得保证充足睡眠以及睡眠质量。「不加班」就成了我当时求职的唯一诉求。
虽然一开始也踩过坑,但终于还是在北京那血汗工厂云集的互联网环境里找到了沧海遗珠。这家公司的面试官还没等我问就直接声明「咱们这儿设计师不让加班!」
在这家公司的第一年我确实是没有加过班的,基本都是下午六点半关电脑(领导工位六点就空了我不说),但凡拖一分钟都是对我那位面试官的不尊重。不加班我就可以早睡,这保证了我次日的精神头,精神充足效率就高,当日事当日毕,形成良性循环。
但也就是不用加班吧,从创业公司过来的我仿佛进了一个假的互联网公司,每每跟项目时都会惊叹于人与人竟能互相折磨与自我折磨至此!也惊叹于互联网精英们竟愿意整日憋在窗户紧锁、窗帘遮蔽、汗臭弥漫的百人大通厅内,一连几个小时不起身不说话只埋头在电脑前苦干,我看见每个人的眼镜片上闪烁着各色的光,但眼中却分明无光……
虽然公司内有健身房,有按摩房,有一人休息室,但想必对互联网职场人来说,唯有不加班才是最顶级的放松方式!
当然,不用加班的公司少之又少,那时远还没有到互联网寒冬,可评价一家公司的优劣也不是单看其加班与否,我们反对的是无效加班以及强制加班,如果需求合理且有加班费,那本着职业精神还是该配合就配合。毕竟那时我拖着个「半废」之身,能争取到温饱足矣,一年的时间不求上进,仅完成常规工作就躺平休息,也是无奈之举,正常事业上升期的年轻人可不要学。
说来惭愧,打小没做过饭,因为我有一位厨艺颇佳的全职主妇老母亲,母亲勤劳精干倒是养出了我这般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废柴。毕业后母亲也一直陪在我身边,直到我突然换了工作,一个人跑去南方。这次生病治疗期间,不能去外面堂食,也不能再吃油腻的外卖,无奈我下载了下厨房 app 并自学起了煮饭炖汤。
回北方后虽仍与母亲同住,但彼时她的高超厨艺反而大材小用了。北方饮食不太讲究煲汤,日常吃食皆以炒菜为主,可因为我要养病,每天还喝着中药,基本也就吃得下汤水或沙拉。
我本是个急性子,但被这场病磨没了脾气,一向吃饭都嫌麻烦的人,竟也有在厨房不紧不慢切胡萝卜条的一天(虽然切得很难看,至今刀工都未练出来),竟也能体会到烹饪的乐趣,这过程中你会无比专注并进入心流,而把菜端上桌那一刻,家人吃进嘴那一下,你的内心充盈的都是满足,就仿佛刚刚结束了一场治愈之旅。

当年自制的中看不中吃的越南春卷
我买了 Glasslock 的三层保温饭桶,坚持带饭两年半。早高峰的北京地铁,天王老子来了也得一并挤着,如果那时你也在四号线上,也许你前面那位大夏天戴着帽子捂着口罩死死抱着硕大饭桶并被挤到变形的路人,就是在下。
身体略有好转时,我开始尝试静坐冥想。
静坐对于一个急性子来说不像放松更多是折磨,我尝试了很多种静坐的方法,最后决定每天就在睡前坐十分钟。我下载了一个睡眠监测 app(此 app 如今已经下架),在里面找到了一段十分钟的正念呼吸练习音乐,音乐中有温柔女声引导,背景音是很空灵的男声佛乐。
这里有一个小经验,如果你和我一样坐不住,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标准降级,人家静坐半小时,你就静坐十分钟。冥想训练的 app 太多,那就下载应用市场上排序第一的;训练课程太多选择焦虑,那就只点 app 里的第一项推荐。不要再去筛选对比,反正也不是奔着当冥想大师去的,先简单上手,养成习惯后,再想怎么提升都好说。
静坐冥想确实有用,如果人的身上有真气,那冥想就可以聚拢你的真气。每天只需花十分钟闭眼坐一坐,次日大脑会更专注,思绪不再那么混乱,即使我这种半吊子冥想,也是可以真切感受到变化的。至于助眠作用,在我身上体现不出来,一来我日常没有睡眠障碍,再者想助眠我只消听着《武林外传》或《老友记》,十分钟都不用就入眠了。
也有很多人用冥想来缓解焦虑,我也曾尝试在那些冥想课程中找到解药,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为了缓解焦虑去一步步解锁那些课程,我只会更加焦虑。焦虑是不会被消灭的,人有五感就会有情绪,有情绪就一定会焦虑,没有解药,与之共存吧!全世界的人都在焦虑,难道就我有特权?实在太焦虑就去做事,随便做点什么也好,没时间想太多也就忘了焦虑。
我如今已不再静坐冥想(不是冥想的错,是我实在懒),但偶尔感觉紧张的时候,会打开潮汐 app 做几分钟呼吸练习,我习惯选择篝火声场,噼噼啪啪烧柴声很让人心安,潮汐的声场都不错,对我耳朵很好。
另外声场不错的还有 Calm,只是 app 需要付费(可免费试用一周),Calm 与 Nat Geo TV(国家地理频道)的 Nutopia 制作团队一同打造了一部沉浸式催眠纪录片《宁静的世界》,我以前介绍 Cillian Murphy 时在文末推荐过,旁白是全明星阵容,哔哩哔哩会员可以观看。
顺便推荐几个博主,YouTube 白噪音视频博主 @RelaxingSoundsOfNature,哔哩哔哩治愈视频博主 @马大发Dafa 和 @淋隐子 的内容质量都不错。收听设备上,我服役多年的 Bose QC35 二代降噪耳机依旧能打。

生活不能没有降噪耳机
顺便再推荐一张我写文章时用来快速静心的纯音乐专辑,不知道编辑老师能否帮我把这条 Apple Music 专辑嵌入显示出来?若显示不出,专辑的名字是 Sleep Music: Classcial Piano in Summer。
散步才是正经事
晚上静坐冥想,白天我就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散步,因为身体恢复慢,这是我所能想到能量损耗最小的运动。周末就不说了,日常我是早上六点左右起床,洗漱完毕就去公园散步一个小时,回来简单吃点东西就出门通勤,打小没有午睡的习惯,在公司如果中午没有特别的事情,我肯定就一个人出去散步了,最常走的路线就是北京大学的外围。
我一般都是从北大的南门正式出发,沿着海淀路往西走,北大南门总是挤满快递三轮车,快递箱子堆积如山,马路对面的几家饭店门口总是停满大巴车,游客上上下下好不热闹。夏天,街道两旁的老槐树们枝叶繁茂遮天蔽日,走在树下自然是无需打伞。北大院墙外种了些月季,有微风相伴,一路皆是花香。
顺时针走,拐到颐和园路上,那些老便道比较狭窄,我就摸着北大院墙根走,走着走着就到了古朴的北大正(西)门,这里游客云集,我都是匆匆越过,很少驻足。不过说来有趣,没亲眼所见时总觉得北大的正门似宫门,应是门庭高大、庄严肃穆,但实际上却是有点袖珍可爱。
再转到到清华西路时,就可以沿着万泉河沿岸一直走了,这里的路很是宽敞,慢慢走,低头看看水,抬头看看天,有那些悠哉骑着自行车的路人相伴,阳光正好,无限惬意。再往前经过圆明园就会看到马路对面的清华西门,这边也是游客云集,话说清华桃李园食堂的香蕉饼很好吃,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中关村北大街没什么风景可看的,车水马龙,熙来人往,走到这里我就开始加快脚步踩点回公司了。


有时天气格外好,我就坐地铁去圆明园,大中午游客也不多,在园子里溜达自在的很,夏天可以赏荷花飘,秋天可以望芦花飞。偶尔还会去国家图书馆,但不是去找张桌子坐下读书,国图那么大,在里面闲逛一中午也不会无聊。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怎么总是一个人?主要同在北京的朋友来找我一趟的功夫,也够我坐高铁回老家打个来回了,至于同事,又有哪位互联网同事愿意牺牲宝贵的午睡时间跟你去遛大街呢?不过对我来说,独处才是最自在的,一个人走,才能充分感受沿路风景,感受那风动、枝摇、花颤、云飘……
其实还有很多放松方式,但我觉得在各阶段帮助最大的就是以上三种,当然治愈过程漫长,也并不总是岁月静好,云淡风轻,时常有糟心事,也是医院的常客,但整体上我的身心愈加健康,心态更加成熟,重新建立起信心后在职业上和生活都有了新的突破。
所以,如果太累了那就停下,试着逆人潮走一走,风景会更不一样。偶尔放松一下问题不大,彻底躺平一阵也不会就躺废,人的神经弹性是很大的,没那么容易废,倘若一直逼迫自己不肯停下来,那过度损耗后确实更容易报废。
以上是一个曾经的互联网「半废」青年的自救故事,自救的方式无非就是——放轻松。其实也不用刻意去找放松的方式,因为自救是人在触底之时的本能反应,全世界放弃你,你的本能不会放弃自己。现在想来,二十几岁病这一场又何尝不是我的身体在自救呢?如果没有这场小崩,现在的我又是否还能坐在电脑前自在敲着键盘写下这篇文章呢?
一些陈年往事,一点过往经验,借着这个征文主题写一写,不过讲自己的故事也是颇感羞耻。这些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经历,只是在当时,对于一个意气风发正值事业上升期的普通青年来说,确实也算经历了一场小型人生危机。写出来也就释怀了,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当你一字一句把往事敲出来,也就与过往的自己和解了。
虽然只是个人再普通不过的经验,但也希望可以给正值青春的人们一些小小参考,年轻无比美好,但稍纵即逝,善待时光并关照自己,累了就休息,放松一下也没关系。
🎁 评论有奖:「放轻松」征文活动 入围文章中的优秀评论,同样有机会获得罐头冥想 App 3 个月兑换码或付费栏目通用优惠券,欢迎大家踊跃参与留言讨论。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commend
-
74
36氪_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APP下载iOS & Android本站由 阿里云 提供计算与安全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护举报电话:010-58254120 举报邮箱...
-
120
程序员 - @alwayshere - 就一个 211 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公务员这个专业完全不知,只听说公务员很轻松而且稳定,有没有一种公务员工作跟代码相关,或者跟网络维护之类相关都可以,极客嘛,你懂的。另外,这种公务员好考不
-
68
-
62
上一次我们说到的百分之四十法则告诉我们,如果大家在刷题中遇到了瓶颈,也可以不断激励自己突破极限。但是在致力于突破自我的同时,大家也应该保持好生活的平衡,确保自己不会因过度劳累而失去动力。以下我们给大家列出了几条避免过劳的小贴...
-
10
糖尿病系列: 让胰岛休息一下 本文是2013年间开微信公众号”糖尿病饮食”时所写的文章,不忍丢弃,所以归档到博客之中。 经常会碰到一些冥顽不灵的病人,血糖都飙到十几了,还拒绝打胰岛素。 他...
-
5
「致郁」青少年的 Instagram,想让你休息一下爱范儿·1小时前目的是使年轻用户免受平台有害内容的影响。「隔一段时间,就要提醒屏幕前的大...
-
6
辛苦一天收了工,怎么休息最放松 天天ACG 2.25 Your web browser (Chrome 77) is out of 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for more security, speed and the best experience on this site.
-
6
科学休息:如何获得真正的放松?腾讯研究院·2022-06-14 10:30业余爱好可不仅仅是消遣。
-
6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奖品,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李小龙曾说:「不...
-
9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 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一些基本原理:为什么我想放松而不得?在身体这个范畴内,「紧张」绝对是一...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