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5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52582-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鸟哥笔记

首页 > 职场生涯 >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2023-12-20 17:11:40

来源| 零售商业财经

年轻人整顿职场,反内卷、反 PUA、拒绝画大饼的背后,是企业价值观的重塑。“幸存者偏差”的孟羽童,不会是年轻人的榜样,但至少是年轻人的态度。

年轻人理性且愈发“短视”,资本家“长线钓鱼”的策略正在失效。

12月13日,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上将曾经的“接班人”孟羽童摆到了对立面。董明珠话里证实孟羽童当初是被公司开除。她还称,当秘书“连一个文都写不出来”,孟羽童借助格力平台成为网红,“我们不能再容忍这样的人在格力”。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图源:网络

12月18日晚,董明珠在直播中再次谈及孟羽童,面对用错了人、眼力有问题等质疑,董明珠表示,“不叫用错人,是她自己的选择吧,人生的道路是自己选。人生价值观是她自己定的,你选择做什么样的人是你自己决定的。现在很难说五年后是什么样。”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上一次董明珠公开指摘孟羽童,还是在大半年前,眼里不容一粒沙子的她依旧耿耿于怀。

令其羞于启齿的是,孟羽童,从一开始就是被她这个格力总裁绑上企业变革战车的。

至于后面的吃流量、做网红、想单飞、撕破脸,颇有曲意逢迎、静待时机、揭竿而起的意味。

董明珠想在这个由年轻人主导的互联网“流量池”里捞金,却自持领导人“绝对正确”的高傲人设,“接班人”孟羽童选择离开,只不过是彼此的价值需求不够匹配。时代在变化,现在的年轻人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和现实,与“福报型”企业文化分道扬镳是必然。

相爱相杀,赚足人设后激流勇退

履历几乎空白的孟羽童空降格力,一开始就是董明珠“个人话语权”强势作用下的结果。

2021年,孟羽童参加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彼时20出头的女孩依靠自信、特立独行和吃苦耐劳人设快速出圈,在一众同台竞争者之中被嘉宾董明珠一眼相中。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图源: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

低姿态、肯吃苦、高抗压,这是孟羽童敲开董明珠心门的必杀技。

为了塑造“讨喜”人设,孟羽童甚至在首次面试格力时给出了转正期望月薪四千元的选择。

此番操作正中董明珠下怀。

精明的人设营销背后,一向心直口快的董明珠也迷糊了。

事后,董明珠公开聘用孟羽童为自己的总裁秘书,孟羽童空降格力。

背靠大树好乘凉,董明珠的背书直接为孟羽童打造了格力“接班人”的主角囚笼。

事实是,孟羽童在格力的日子并不好过。

身居高位,无数亮丽的title、基于老板所给的尊重和认可,让这个年轻人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满足的矛盾循环中。

孟羽童曾经公开表示,自己连轴转没有休息,辛苦挣得月薪不过同级应届生的水平, 24小时随时待命,996不堪重负……话里行间的职场“真实”早已埋下了“离开”的伏笔。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图源:微博

明星员工高高在上、平步青云的背后,竟是无尽的折磨?

此时,商界精英董明珠开始展现“狐狸范”的一面。

赶鸭子上架,董明珠选择为了格力“牺牲”孟羽童。

换句话说,一开始董明珠就是在下大棋,为格力造势,为自己的互联网企业家美名造势。

此时的格力,就是一口热锅,董明珠就是这口热锅里面的蚂蚁。

2022年财报显示,格力电器总营收为1902亿元,同比微增0.265,约为同一赛道美的3457亿的一半。且在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56.9亿,增幅0.44%。

格力业绩“下行”压力巨大。

而孟羽童的空降,借助“下一个董明珠”的流量标签,让格力在互联网上的讨论度一波盖过一波。

有了炒作的噱头,董就妄图以一个孟羽童的身份和噱头,撑起格力发展的新天地,开辟第二增长点。

只是可惜,孟羽童先退出了。

与孟羽童一同进公司的,还有科技自媒体人王自如。在董明珠的人才谋划里,一类是以王自如为代表的实干派,能给公司带来等同甚至超过其本身定价的价值;另一类是以孟羽童为代表的时代网红,能够爽吃互联网红利,开拓线上带货模式。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图源:网络

董明珠要的,是一个既有王自如的圆滑,又有董宇辉热度,还要24小时待命的秘书。孟羽童不是最优选择。

能力一般,胜在表达自己,这是描述孟羽童最为中肯的评价。

孟羽童,不是格力的“下一个董明珠”,而是深谙互联网之道的“网红”。

董明珠也这样想过,集全公司之力打造“明珠羽童精选”抖音账号,趁势开通明珠羽童空调直播间、明珠羽童冰洗直播间,要借赋予孟羽童的流量光环将影响力变现,吃一波流量红利。

然而,现实狠狠给了董明珠一巴掌。

2020年,董明珠618大促亲自直播带货,创下单场直播销售额破百亿的新纪录;而孟羽童初次带货直播,尽管有董明珠带货站台,单场GMV不过62万,远低预期。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图源:网络

相关媒体总结,孟羽童在2022年4月至少直播十余场,每次直播时长一两个小时。镜头前的孟羽童,跳着不合时宜的舞,卖力地吆喝,已然与世界前500强企业秘书的工作内容格格不入。

事实证明,“下一个董明珠”的噱头并没有走心。不比零食、生活用品等小物价,格力家电等冷门品类很难在新兴渠道出圈。

孟羽童不是董明珠,只是一个不入眼的替代品,移花接木这一套,并不适用于格力。

2022年8月,入职不到一年的孟羽童被推上风口浪尖。“明珠羽童精选”账号头像从董孟合照换成董明珠一人照片,账号名变更为“格力明珠精选”,董明珠再次成为格力直播矩阵的主角。

细思起来,颇有“卸磨杀驴”之味。

然而,格力只是对外宣称,孟羽童开始专注幕后,轮岗公司其他职位。

既要又要,董明珠的苛责不堪重负,背靠大树在论资排辈的公司格格不。助理,不过是个空有架子两头难做的角色。

带货不力,用完就扔。去意已决,剩下的就是赚“分手费”。

直到现在,孟羽童的全网账号都醒目地打上了“前500强总裁秘书”标签,格力给了“职场精英”的人设与光环,年纪轻轻的孟羽童有了自我营销的资本。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图源:网络

等不了“长”,不如捞一波“短”。

一面是无限风光的互联网蓝海,一面是步履维艰的格力“接班人”人设,孟羽童只是选择了当下年轻人都会选择的道路。

而董明珠,跳到了台前,用自己居高临下的企业老总身份与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大众正面“硬刚”,逆潮流而动,只能头撞南墙。

妇人“骂街”,不过是格力做了别人嫁衣的恼羞成怒。

自我营销“真香”的互联网青春饭

说董明珠用格力给孟羽童做嫁衣,一点也不为过。

只不过这个嫁衣,是孟羽童通过“灯下黑”操作争取到的。

戴上“下一个董明珠”的帽子空降格力后,孟羽童抖音账号三天涨粉超80万。董明珠力捧孟羽童,与其合体直播,并注册多个商标将孟羽童彻底打造为格力的“网红明星”。

目前,孟羽童个人的抖音账号粉丝超230万,小红书账号粉丝超130万,微博账号粉丝超30万,加上名校毕业、总裁秘书等诸多标签,孟羽童做网红的多项条件已经成熟。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图:孟羽童小红书、微博、抖音粉丝量截图

单干,虽然没有董明珠的背书,却有一个随心所欲的空间,没有996,没有上下级,没有吃不到的大饼。

离开格力的光环,“职场精英”改头换面,“精致小年轻”上线。

《2021年国产青年周末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周末最受欢迎的方式里,“睡到自然醒”独占鳌头。996、大小周、调休、线上办公,年轻人陷入工作和生活难以切割的“职场巴浦洛夫”的循环中,见缝插针式的摸鱼成为常态。

精致,成为年轻人的理想状态,以“精致生活”为卖点的互联网内容在年轻人的圈子里屡试不爽。

“小年轻”孟羽童迅速赢得大批年轻人的站台。

以孟羽童的抖音账号为例,入职格力前,其多发布个人出镜的跳舞、特效等视频;入职格力后,风格开始转向职场精英;而离开格力后,孟羽童逐步回归精致生活赛道。在宣布考研选校后,孟羽童抖音账号更是连发多条个人学习聊天的视频,每条视频点赞率超十万。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图:孟羽童抖音、小红书内容

以小红书为例,孟羽童坐拥小红书100多万粉丝,其笔记内容涉及职场技巧、日常穿搭、美妆种草、励志鸡汤、热搜回应等等,题材丰富。每隔一段时间,孟羽童就会发布一条“带货”的视频,形式为好物推荐、双十一开箱、化妆品评测等。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直播电商领域资深人士表述,孟羽童拥在小红书平台算超级大V,月广告收入约在10万元-20万元之间,

仅一条广告推广,报价就来到20万量级。其十一月小红书账号共发推广两条,不算平台流量补贴,仅一个平台的广告收入,就来到了40万。

通过内容带货,孟羽童找到了一条长期营销自己的道路。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论是精致的外表,还是精致的生活,亦或是名校光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成功。久而久之,年轻人逐渐把自己共情到设定好的精致的生活情境,丧失了最基本的判断。

流量的循环,就这样产生了。

没有朝九晚五,没有职场规则,见识过格力集团明争暗斗的孟羽童实现了人生的战略收缩,进入到“自我营销式”的半躺平状态。

不紧不慢的孟羽童,躺在为格力打工两年的功劳簿上,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人设,推进着自己顺风顺水的生活。

这波青春饭,能吃多久,现在说还为时尚早。

“福报”背后年轻人“短视”躺平

饱汉不知饿汉饥。

董明珠批评孟羽童“只想着用格力平台去当网红”言下之意就是,你孟羽童不懂感恩,格力这么宣传、这么栽培,结果却是不欢而散,满满的受害者言论。

批评完孟羽童的董明珠,继续说着味同嚼蜡的语句——挣钱如同行尸走肉。

说白了,在董明珠这类商业精英看来,对于领导的绝对认同和绝对服从,是企业员工最基本的素质,传统的企业价值观更偏爱勤奋踏实的员工。

他们的话术是,只要认真干活,升职加薪都在后头。在不少年轻职场人士看来,董明珠的工作思维是老式的,这类传统企业家给出的承诺往往是空头支票,毕竟公司上升的渠道掌握在公司内部,且正在越缩越小。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图源:网络

无论是孟羽童、还是董宇辉,明星员工似乎都成为了企业难以安顿的“不稳定因素”。

满身文艺范的董宇辉挽东方甄选大厦之将倾,却让前东方甄选CEO孙东旭视为“拥兵自重”的眼中钉、肉中刺,数次通过操作“挤兑”董宇辉,互联网粉丝集体脱粉东方甄选,落得满地鸡毛。

愤怒的年轻人或许不明带货模式下的“劳工”分层,但所有人看到的,是东方甄选的一类领导对劳苦功高的员工董宇辉的一次敲打,孰是孰非一目了然,舆论的风暴就这样越转越大。

资本的逐利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公司和员工的附属关系,员工只想拿工资,资本却一心想要吃干抹尽。

格力前秘书孟羽童“不得不反”

图源:微博

传统公司强势的企业文化,在追求自由、散漫的年轻人中没有生存土壤,他们青睐于实打实看得到的利益,接不住、也不想要老板画的大饼。一旦年轻人不为资本“做牛做马”,资本便会物色新的“牛马”。

矛盾被成功转嫁到打工人内部,打工人内卷,资本隔岸观火。

董宇辉和孟羽童不一样,一个成功留下,一个被迫出走。

董宇辉和孟羽童又一样,都是想要得到应有价值回报的年轻人。

野火烧不尽,“福报”的背后,年轻人“短视”躺平的心态正在蔓延,如果早起的鸟没有虫子吃,谁还会早起呢?

孟羽童挨骂出走,与董宇辉不同,却又相同。

一面是阶级向上的年轻人遭受资本的围追堵截,一面是躺平向下的年轻人遭受资本的声讨埋怨。

互联网时代,垄断不了话语权的资本,终究感受到了年轻大众群体的掣肘。

“幸存者偏差”的孟羽童,不会是年轻人的榜样,但至少是年轻人的态度。

本文系作者: 零售商业财经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